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几项说明:1、课程成绩的分数组合:考勤5分、论文15分、作业〔提问或测验〕10分、期末闭卷考试70分。.2、远程教学的特点:自己阅读原著、教材和相关文学评论资料、听老师讲课、自学课件老师辅导等形式相结合。课件和教材是现代文学史根本的学习资料。
.3、老师讲课和辅导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讲课以讲解课程重点为主,配合必要的作家生平声像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每周主讲课结束前会为辅导课布置一些需要同学们准备的问题,然后在辅导课上带着问题学习。辅导内容以作品鉴赏、深入理解有关问题、学生答复以下问题或讨论等为主。.4、教材重点及课件、网上资料使用说明教材重点〔见教材具体内容〕①绪论——一周②第一编——六周③第二编——六周④第三编——三周课件使用演示网上资料查询.5、配合正常教学环节的几件事情课堂纪律课代表的人选和工作考勤的具体实施方法网上互动.绪论一、什么是现代文学?现代文学的时间界定:1917-1949①1917-1927年②1927-1937年③1937-1949年“现代〞的含义: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特别是对“人〞的认识的现代化,集中表达在现代作家的追求中。.二、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关于文化:钱穆:“譬如一人的生活,加进长时间的绵延,那就是生命。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特殊作用:借鉴西方文化,向现代化方向转型。.中国文化的三个转型期:①先秦:由贵族文化向士族文化转型②唐朝:佛教的传入③五四时期:封闭性的中国文化被迫接受强迫性的西方文化。.三、本章思考题:①请总结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的利弊得失。②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方面的现实思考。.第一编第一个十年的文学
〔1917—1927年〕
中国文学历来和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开展变化,第一个十年现代文学的开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从1917年初文学革命发难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启蒙文学初始阶段。②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为思想解放以及新文学创作繁盛阶段。③从1926年到1927年“四•一二〞事变,文学在白色恐怖的社会局势下出现相对寂静,局部作家开始转向提倡“革命文学〞。.
第一章
五四启蒙时期的文学开展概述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发生背景及主要奉献1、前奏: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是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性质的刊物,顺应时代要求而创刊的,它成为了文学革命的重要文化阵地。
.2、发难:①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5期上发表了?文学改进刍议?。主要从文学形式着眼论述了文学改进的问题。②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卷6期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响应胡适的主张,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3、深化: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在中国重新发现人的口号,主要有三个根本论点:其一,要求文学表现美的善的人性。其二,文学要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在中国“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其三,要以“人的道德为本〞,去掉礼教专制下的畸形道德,人与人平等相待,自然和谐,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伦理本位不是关于“人〞本体的思考,而是关于“做人〞的要求,群体至上,否认个体的存在价值。.从创作实践看,文学革命倡导初期的创作也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在1918—1919年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新文学作品。小说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新诗有胡适的?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周作人?小河?等。散文有李大钊的正论文,如?庶民的胜利?等,鲁迅有“随感录〞二十多篇。戏剧也出现了新文学的第一个剧本即胡适的?终身大事?。虽然早期的许多创作还很幼稚,但新文学毕竟开始起步了。.文学革命的奉献主要表现在:①理论上:建立了全新的文学观念,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实现了言文合一。抛弃了传统的“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的旧文学观,确立了文学为人生、为社会现实的新文学观,使文学更接近人民,接近现实。②在创作实践上:一大批有为的新文学作家出现,白话作品出现空前繁荣局面,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鲁迅,充分显示出文学革命创作的实绩。③在中外文学的交流方面:中国文学第一次向世界开放,走入了世界文学的大潮之中,此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也是空前繁荣的。.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兴起和创作实绩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而艺术,代表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代表浪漫主义倾向。新月社:留学欧美的人士创办,表现出唯美主义倾向。.对文学革命的辨证评价:缺憾与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文学革命〕固然以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气魄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文学的进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现代化,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开展,虽然在中国这种开展是一波三折的,但没有“五四〞时代的突破,也许中国还会沉睡很多年。在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在拼命想冲破老大中国沉滞的、僵死的“铁屋子〞时,也许还来不及深思熟虑,或者说非矫枉过正就不能打破、改变古中国的现实。但今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反观中国文化史上这一重要的史实,文学革命也不免有其历史的、文化的缺憾,这主要是指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怎样科学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问题。因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延续性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已经绵延了五千多年,必有其独具的价值和魅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复杂交织、冲突不断的时候,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大概是我们中国人不得不深思的现代课题。.第二章现代文学之父——鲁迅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和思想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艺术人格和他的全部创作在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绝无仅有的复杂性和深刻内涵,这一切都能从他独具个性魅力的作品中显现出来。于是鲁迅其人、其作就具有了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开掘、不断阐释的文化特征。我们首先沿着鲁迅先生的生命轨迹,探究他思想产生的个人与时代背景,开掘在偶然与必然之间一代艺术大师灵魂深处的本真和复杂处,从而更深切地解读、体悟鲁迅作品的精髓.一、生平大事1、家世的衰落1893年,即鲁迅十三岁那年,是鲁迅一生中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祖父周福清因贿赂主考官一案被判为“斩监候〞关进监狱,年年有被处死的危险,特别是到每年秋决的时候。鲁迅家里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去通融以延缓祖父的生命,这样就不得不变卖田产,而这时父亲周伯宜又得了重病,花费就更大,鲁迅的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鲁迅也从此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饱尝了世态的炎凉,第一次体味了人生的甘苦。在?〈呐喊〉自序?中,他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少年鲁迅第一次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
.2、民族的耻辱1904年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面临着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少年时期父亲被庸医治死的经历,使他“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于是他便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到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仙台医专,鲁迅遇到了当时对他求知和做人都教益颇深的藤野先生,同时也深感作为贫弱之邦的子民的屈辱,一个偶然事件使鲁迅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抉择。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到,在放教学幻灯的间隙,“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突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那么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着人们。〞这情景深深地刺痛了鲁迅的心,使他感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尊严的蔑视,他毅然放弃了医学救国这条路,他这样写道:“但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3、个人生活妈妈的礼物“朱安〞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与许广平女士的婚外之恋.二、思想1、进化论鲁迅最早接触进化论是受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天演论?不是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掌握精神,取便发挥。所以可以说?天演论?是严复式的进化论观点。他不同意把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分开来,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认为中国人不能甘当劣等民族,要“与天争胜〞,主张“自强、自立、自主〞,强调变革,和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相违背。严复强调“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他也强调“民为邦本〞又归到了儒家观点。严复是主张改进的思想家,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中国提供了观察社会人生的新方法,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影响很大。鲁迅在南京时期就开始接受进化论的影响,但不仅限于严复,他在日本时期看日文书,听演讲,直接受到了进化论的广泛影响。.鲁迅认为社会历史要向前开展,认为进化是螺旋式前进,批判守旧倒退观点。他还认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把社会看作是向上的持续开展的过程,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他主张中国人要进步,必要扫除昏乱的物事,昏乱的心理,要有相当进步的知识、道德、品格、思想,要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改进思想。说明他强调重视思想革命,但有时又夸大了思想意识的作用。.鲁迅的思想经历大致有这样一个过程:即由科学“兴业〞的洋务思想,到科学“立人〞的启蒙主义思想。这个过程可分三个步骤:由关注物〔如学航海、采矿〕——到关注人〔学医、治病救人〕——到关注人的精神,开展人的个性〔立人〕。鲁迅是为“立人〞而从事文艺的,立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立国〞,可以说鲁迅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文学家。而“立人〞的具体表现,即改造国民性,更新国民精神素质,开展科学、健全的人性,是鲁迅选择文艺事业最切实的出发点。.2、改造国民性思想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他思想中最具有独创性的表现,也是他主张精神救国思想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这种思想虽然有开展变化,却贯穿他一生,在他各种体裁的创作中都有广泛的表现。改造国民性的意思是指要改造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积淀于人们深层意识中的种种劣根性。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产生和开展既受时代气氛的影响,也有他个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基于中国的国弱民穷,维新派和革命派就从不同的出发点强调过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维新派梁启超提出中国的国民品格有很多缺点,爱国心薄弱,独立性柔脆,公共心缺乏等等,主张要维新我国,必先维新我民,想要通过国民道德的改进实现社会的改进。革命派如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更锋利地指出,中国二十四朝的历史是一部奴隶的历史,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那时在日本,鲁迅作为弱国子民,身感被异族蔑视的屈辱,少年时的经历也使他看到了上层社会虚伪、丑恶的人性和下层社会的愚昧、麻木。这使他痛感国民性改造之必要。在进化论观点的支配下,他认为改造国民性是可能的,是到达改造中国社会目的的根本途径。改造国民性思想也成为当时他分析社会现象的理论武器。.五四时期,随着时代的开展,鲁迅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协议书范文锦集十篇
- 2025河南中医药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溴氨蓝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云南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年浸渍、涂布或包覆处理纺织物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徽商银行宣城分行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承德平泉市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9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金沙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建筑大学第二批招聘2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安徽淮南高新区部分学校引进紧缺专业人才招聘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与答案
- 朝花夕拾-无常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365天艾斯宾浩记忆表格(打印版-背专业课)
- 《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核心素养课件1(第3课时)
- DB14-T 2779-2023 营造林工程监理规范
-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投标方案
- 手机媒体概论(自考14237)复习必备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陪诊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宝典(含答案)
- 中美关系新时代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