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_第1页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_第2页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_第3页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_第4页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农业的集约化运营与精细化管理严刚2Contents什么是生态农业1什么是现代农业2现代农业如何进展集约化运营3乘马岗镇主要经济作物的精细化管理43生态农业——是指在维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运营的农业开展方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阅历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的定义4中文称号:生态农业英文称号:ecological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定义1:以生态学实际为指点,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展的农业消费。运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品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久不可接受的变化。运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3:遵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开展的农业消费方式。运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生态农业的学科定义5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消费和乡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开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消费,开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开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经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开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维护之间的矛盾,构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一致。

中国生态农业的根本内涵6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扬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那么,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构造,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开展,并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消费才干。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根底、经济与社会开展程度差别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方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配备农业消费,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扬地域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求与当地实践协调开展。生态农业的特点7高效性:生态农业经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本钱,提高效益,为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发明农业内部就业时机,维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继续性:开展生态农业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平安性,变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常规开展为继续开展,把环境建立同经济开展严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制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继续性,加强农业开展后劲。

生态农业的特点8不运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运用有益天敌的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运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植质坚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运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理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豢养采用天然饲料;

生态农业不运用抗生素;不运用转基因技术。德国生态农业的几条原那么要求9现代农业定义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消费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消费力的性质和情况划分的农业开展史上,是最新开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兴隆国家和地域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定义10中文称号:现代农业英文称号:modernagriculture定义: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方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实际和方法运营,消费效率达现代先进程度的农业。运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现代农业的学科定义11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根底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构成和推行,使农业消费技术由阅历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开展的根底上,育种、栽培、豢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运用。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渐构成。农业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展,农业消费的地域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兴隆,“小而全〞的自给自足消费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消费所替代,农业消费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消费资料的制造和供应严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开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消费率、土地消费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消费、乡村容颜和农户行为发生了艰苦变化。

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12土地流转出现的规模效应。山地、沙漠农地开发的投入与产出。农业消费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运营实体的兴起〕。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增值。农产品营销环节品牌的打造。农业投资的效益。农业科技在消费上的运用。生态农业与农业可继续开展。现代农业如何进展集约化运营13矮化、密植、精细化管理是板栗栽培的关键矮化:树高控制在3.5米以下便于栽培管理与收获,在树高到达2米多时就要打顶,控制主枝徒长。密植:为获得早期高产,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方案性密植,即建园时按2m×3m的株行距栽植,并采用控冠整形技术促进早结果,至5~6a生树冠交接时先回缩后间伐,使株行距变为3m×4m;到10a生左右时进展第2次间伐,使株行距成为4m×6m。精细化管理: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板栗栽培的要点14整形修剪树形:采用低干矮冠开心形,干高30~40厘米,冠高2.5~4米,主枝2~3个,最多不超越4个,主枝基角50~60度,每个主枝上可选留1~2个侧枝或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摘心:嫁接后的第一、二年夏剪以摘心为主,在主干或主枝延伸枝长到目的树形长度时摘心,其它新梢长到20厘米时,摘除梢头,以后二、三次梢长至20~30厘米时,留6~8片叶进展第二、三次摘心,到8月中旬停顿摘心。抹芽:芽体萌动时,强枝上部外侧选留4~5个大芽,中庸枝留1~3个大芽,其他的芽抹掉,抹芽的原那么去小留大,去下留上,疏密留稀,去弱留强。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5整形修剪冬季修剪:适度短截或回缩主枝、侧枝等骨干枝的延伸枝,因种类、树势、树龄、空间的不同确定其短截轻重程度。无空间的发育枝疏除,有空间的发育枝短截培育成结果枝组,尽能够少疏多截。同一分枝上结果母枝较多的,重短截或疏除先端权利最强的,留中庸粗壮的结果,疏除下部细弱的。并列发生3~4个强枝,构成三股叉、四股叉的采用疏1截1缓1或疏1截1缓2的方式处置。疏除细弱、病虫、重叠、过密枝及鸡爪码、鱼刺码和部分强旺顶生枝。回缩冗长、细弱结果枝组到下部分枝处。密植丰产园结果母枝留量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10~12条,丘陵山地立地条件较差地方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6~8条。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6施肥栗园施基肥多在采收后结合深翻扩穴进展。以有机肥为主,添加少量化肥。幼树株施厩肥2O~3Okg。结果树每株施有机肥50kg,并参与适量磷、硼肥料。幼树在萌动期前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0~15kg。结果期的高产栗园,在萌动期、春梢速长和果实膨大期(采收前20~30d)各追施1次。前期亩施尿素20kg,后期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30kg。生长季叶面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4%。幼树1~2次,结果树喷2~3次。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7病虫害防治清园:落叶后及时去除园中落叶、杂草和栗蓬等杂物,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刮除老皮和病斑:板栗休眠季节,结合冬剪,刮除裂开的老树皮和枝干上的栗大蚜卵、树皮缝隙中的栗毒蛾卵块、干腐病病疤,集中烧毁。涂白:涂白不仅可以减少昼夜温差,防止冻害和日烧,而且可以消灭多种在老粗皮内越冬的病虫害。其配比是硫磺粉0.5份、生石灰3份、食盐0.5份、水10份、黏土少许。普通涂2次为好,第1次在秋季采果后至土壤封冻前,第2次在早春。板栗的精细化管理18生长季节病虫害的防治(1)红蜘蛛。5月上旬开场,用利刀刮去一圈老粗皮呈环状,宽度15cm,用5倍的氧化乐果溶液均匀涂抹此部位,然后用塑料膜包严,隔10天再涂1次,其效果可维持1a。(2)栗瘿蜂。在6月中旬前及时剪除呈疙瘩状的受害瘿瘤枝条,在其出瘤的顶峰期树冠喷布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的杀螟松1500倍液,杀死成虫。(3)桃蛀螟。在有桃柱螟危害的板栗园中,每亩均匀种植10~15株向日葵,以诱集桃蛀螟,秋后集中烧毁。也可以在板栗成熟采收后,在栗蓬堆积期间喷洒90%的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或在成虫发生期于园中设置黑光灯及糖醋液罐,诱杀成虫。板栗的精细化管理板栗种植的经济效益板栗种植效益分析(2012年4月23日)板栗亩产量收购价格板栗毛收益肥料投入农药投入修剪投工收蓬投工剥蓬投工人工总成本每亩收益500kg4元2000元100元50元43.33.31067元783元1000kg4元4000元200元80元46.66.61733元1987元1500kg4元6000元300元100元410102400元3200元2000kg4元8000元400元120元413.313.33067元4413元19产量:正常管理情况下,进入盛果期的板栗亩产约1000kg,高产可到达4000kg。一、深耕改土及轮作〔四〕基肥应占总施用量的80%左右;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基肥的施用方法:肥多撒施或分层施,肥少那么条施或穴施。体积大,未腐熟的有机肥宜早施,深施,反之,可迟施,浅施。过磷酸钙等化肥必需与有机肥堆沤施下。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一〕种类的选用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良种〔二〕播种前种子的预备1.秋植留种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缘由:①秋植留种,种子的成熟和贮藏期都处在冷凉枯燥季节,且贮藏期短,种子带菌率低。②贮藏期间脂肪分解酶的活动及种子呼吸作用均较弱,种子里贮藏的营养耗费少,脂肪分解较慢。③秋植花生亲水性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多,而脂肪较少,播种后,种子吸水快,有利于发芽出苗。2.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作用:①使种子更加枯燥,添加种皮透2.晒种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作用:①使种子更加枯燥,添加种皮透性增强吸水力②提高种子温度,有利于种子内物质转化;③杀死病菌,减少病害作用。3.剥壳和粒选适时剥壳〔播前3-5天〕剥壳后进展粒选带荚播种〔要先浸种〕4.浸种催芽浸种催芽在低温、干旱或种子质量稍差时进展方法:温水中浸3-4小时,然后催芽5.拌种药剂拌种根瘤菌拌种,钼酸铵、钼酸钠生根粉,包衣剂包衣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三〕播种1.播期确实定要思索的要素:种类、土壤、气候、栽培条件主要条件是:气温暖土壤湿度2.播种密度确实定要思索的要素:种类特性、土壤、栽培条件等表3花生适宜的播种密度品种播种密度(万粒/亩)实收株数(万株/亩)珍珠豆型2-2.51.8-2.2普通型1.2-1.51.1-1.43.播种方式设置播种方式的要求:株距与行距合理,植株在田间分布较均匀,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群体内个体间对阳光、水肥和生长空间竞争小,单株消费力高。行距等于该种类在栽培条件下第一对侧枝中一个侧枝的长度,株距略小于侧枝长度的一半。垅作播种:垅宽60~70cm,每垅种双行平畦播种:畦宽100~120cm,每畦3-5行行距:25~35cm,株距15-20cm播种方式: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大小行植、宽行窄株4.播种深度3.3-5cm为宜三、花生的田间管理〔一〕苗期的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的中心义务苗齐、苗全和苗壮。主攻第一、二对侧枝,促进花芽分化,使前期花多而高度集中,为花多、花齐、花针多入土打下良好根底。2.主要管理措施①查苗补苗花生根本齐苗后,应全面进展查苗。如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缺。移苗补缺时以2片真叶的幼苗为好,带土移栽,阴天或下午进展,移栽后浇水。②清棵蹲苗清棵:花生根本齐苗后,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使两片子叶和子叶叶腋的侧芽显露土面见光,以利第一对侧枝发育,使幼苗生长强壮,起到蹲苗的作用。清棵要掌握时间和深度。时间是齐苗时,深度以两片子叶显露土面为准。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蹲苗:也叫饿苗、炼苗。就是在幼苗期控制水分,促进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好的根系。③中耕除草中耕普通3-4次,浅锄以不超越3-4cm为宜,深锄不超越5-6cm。在始花以前,要结合中耕,除净杂草。④适施苗肥苗期虽需肥较少,但基肥缺乏,幼苗生长不良,根瘤发育不正常,影响结实枝的生长和前期花芽分化。施肥时间宜早,不超越6-7叶时,硫酸铵75kg/hm2左右,不宜过多。⑤防病虫害花生苗期常发生青枯病、根结线虫病,可用二溴氯丙烷乳剂处置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全苗后,开花前喷施防其它病害。三、花生的田间管理〔二〕花针期的田间管理1.花针期管理的中心义务促进结合,既要促进茎叶生长,又要适当控制生长,到达稳长不旺,强壮不倒伏,为大量开花下针发明条件。2.主要管理措施①培土迎果针在开花下针期进展培土,增厚土层,可防涝。另外,这样也缩短了果针与地面的间隔,有利于果针入土结实和荚果发育。培土应在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展,培土高度5-7cm,以不压分枝为宜。培土时尽量防止碰伤入土的果针,并同时除净杂草。②压蔓摘心蔓生和半蔓生型花生因茎蔓较长,上部果针难入土结荚。可在盛花期选择晴天的上午10时后〔茎蔓较柔软时〕,先将分枝平均向两侧分开,然后取行间湿土压在枝上,使其不直立,蔓顶留出10-13.2cm。三、花生的田间管理春花生易徒长,徒长的花生可进展摘心,可相对集中营养,促进开花结果。通常茎、枝的稍部开花较迟,无效花多,常有徒长景象,可进展摘心。③合理灌排花针期需水最多,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开花数减少,应及时灌溉。灌水以隔行沟灌为好,不漫灌。如遇雨水过多,土壤排水不良,易引起茎叶徒长倒伏,荚果发育不良,要做好清沟排渍任务。④适时追肥花针期需肥较多。对苗势弱的花生应及时追肥,可在始花前后补施30-37.5kg/hm2尿素。此外,开花前喷施0.01%的硼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三、花生的田间管理〔三〕结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