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案例10000字】_第1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案例10000字】_第2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案例10000字】_第3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案例10000字】_第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结题报告案例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2(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二)创新之处 6(三)研究价值 6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6(一)课题研究目标 6(二)课题研究内容 6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7(一)课题研究方法 7(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7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9(一)泰勒的课程理论 9(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9(三)国家政策 9六、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10(一)思想认识的全面提升 10(二)提升了学生情绪认知水平 10(三)促进了学生学会适当表达 11(四)促进学生调节情绪行为 11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2八、参考文献 12结题报告摘要:著名文学家冰心曾经形象的把儿童比作太阳,在孩子们的身上,理应体现出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乐观精神和蓬勃力量。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使队员背上了过重的负担,很多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心理出现了不应该有的不健康的问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为了使“整体健康”的观念深入大家心中,面向全体少先队员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少先队员们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现代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素质。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心理素质;小学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与教育教学形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教师、家长社会各界所关心的一种现象,而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提升到了急需关注的解决的问题,以它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人才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生命的重要载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心理要求,以身心健康为主题发展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缓和父母子女的紧张关系,树立学生积极乐观的生存态度。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与二胎子女在相对冲突较多,加上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奔波,只看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个性、表现欲和自我肯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相对于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感受被忽视,但心理健康的作用还是没有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仍存在目标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活动形式陈旧、效果低下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得到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寻找一个有效的载体。我校是龙亭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结合心理社团,发了有特色的心理社团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质量带来了新的契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欧美等国家中发展起来[1]。美国第一次利用心理学为教育领域服务是1896年LightWitmer用他开设的第一家心理诊所对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提供心理服务。1907年,密歇根大瑞城校长Davis要求学校每一周为学生开展一次心理辅导课[2]。这是美国有记录以来的最早的心理辅导课程。美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十分卓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开设。2007年,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修订版)》颁布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便有了法律保障[3]。所以社会群体与国家的重视是美国心理健康教育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美国最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现在,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实现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这三个目标[4]。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在于立杰的研究中,他将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科学心理知识、合力的服务、广泛的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咨询与跟踪、职业规划与辅导[5]。这表明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是非常系统、全面而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在英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例如家庭、交友等。学校规定每周必须安排三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英国受洛克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渗透着绅士教育的理念,通过多样的主体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20世纪60年代后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6]。90年代开始,学校为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设立心理咨询室[7]。1992年,日本小学低年级开始实施生活科课程。生活科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使学生关心自己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认识自身和自己的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生活上必要的习惯和技能,培养自立的基础[8]。这门课程的实施主要强调让学生认识自我,教导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同时,生活科这一课程的实施直接为后来日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000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在日本小学开设。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是日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从小不依赖他人,从小独立的意识。同时,根据黄喜珊等人的调查,日本也会在小学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包括进行性格检查和智力检查以对学生或班级状况做出评估、提出有效建议帮助教师和家长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咨询[9]。这说明在日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三股合力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韩国称为“小学生活指导”,有研究者对韩国小学生活指导进行研究,小学生活指导包含七个具体目标和五个主要内容,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努力发现自身的潜能等等是生活指导的目标,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教育指导、升学就业指导、人性指导、社会性指导和闲暇指导五个方面[10]。这可以体现在韩国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小学生生活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而且不仅是与小学生当下的生活有关,同时也在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通过大样本数据来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较少,但是有针对某地区或者某学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反应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张莹(2018)选取扬州市的三所学校,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几个问题,对学生、老师进行调查访谈[11]。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只有2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体机能的一种积极反应状态,这种积极持续的状态能帮助个体很好实现自我功能。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25%的教师会将其纳入自己的教学规划中,而且这样的老师多数是思想政治老师以及班主任,这说明其他任课教师还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57%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关于认知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调查中又发现,各学校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学校是通过品德课或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有的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抄报,或者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调查以及访谈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障碍来源于家长和社会的忽视,以及学校没有相关的课程教材,并且缺乏相关的教师资源。最后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关于“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后,能够提高你的心理健康教育吗”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4%的学生觉得能够提高。从她的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或者是形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惯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以说教的方式进行灌输,缺乏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阻力,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和老师对教育的效果体验感知存在差异。林崇德(2003)研究了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接收到的6万多次热线电话,对电话内容呈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研究表明:目前儿童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问题以及自我方面的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学习问题、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排名前三的影响因素[12]。刘世清,姚本先(2004)认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起步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地位和职业认同差,专业化水平低,责任范围不明确等,合理借鉴欧美学校有益经验,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他们提出,首先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建立一套严格并且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考核制度,确立资格审查制度,合理规划相关专业,培养一批专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针对未成年人专业教育渠道;其次,要充分吸纳先进的学校心理学教育内容,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模式,用来充实自我,丰富本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最后,在向外国先进学习的基础上,要加速努力推进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现代化、本土化发展[13]。俞国良(2005)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人格、意志的培养,还要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介工作,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觉察,当遇到心理健康危机时知道如何求助、愿意主动求助,同时需要利用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指导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传授生活技能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教授学习技能,增强学习效能感[14]。徐勇(2006)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校风因素,教师素质因素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因素。其中,徐勇指出学校的安全卫生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其次,不同的学校校风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的差异,这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知识观念以及教学内容等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源。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教师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等问题[15]。魏莉(2012)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对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局面不容乐观,零散而孤立不成体系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区和农村,沿海和内陆,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重点和非重点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上存在教育资源失衡的突出矛盾;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以及高考指挥棒效应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巨大,这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巨大冲击;教育者和学生两个不同主体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上存在着差异,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高于学生自己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学校落实并推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诸多现实的阻碍[16]。丁娟(2018)在对枣庄市的某三所小学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有着类似的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一种零散而孤立状态;小学生总体耐挫力差,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资源短缺,其他学科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在管理上没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公平的晋升渠道,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方式不科学,不灵活;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理性看待心理健康教育[17]。从以上研究可以表明我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在探索中了,但是仍然困难重重,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突出,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继续探索研究,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二)创新之处本课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首先一般学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或者基于文献成果进行综述研究,还有的学者可能使用调查或者实证等方式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但是鲜少有学者能做到动态长期的进行案例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立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况,通过为期3年的教育案例素材收集,通过在实践中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最后达到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研究视角具有前瞻性。小学生群体属于接受知识,认知世界,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走向社会都能起到作用。基于此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具有时代前瞻性。(三)研究价值本课题专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过程中牢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线,制定了详细又周密的研究方案,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再到实施阶段、最后到总结阶段,整个课题持续时间长达3年,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样本、案例,极其丰富的扩充了本研究内容和成果,这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孩子成长具有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通过对少先队员心理健康的培养,首先,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其次,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提倡学生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经常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别人就会投桃报李,给以热情地回报。(二)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聚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当前所在的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针对该部分的内容,从全校学生角度开展持续调查研究,针对学生的每一个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二,就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原因展开讨论,找出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三,提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方案,通过制定心理健康教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改良,并通过后期的持续追踪,对教案进行改进与修正,达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课题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本研究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通过为期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数据样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展开了全面调查研究,并通过实施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节,最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出自信果、敢、智慧的现代少年先锋队。2.行动研究法首先,通过学校校园内的宣传版面和班级各种版面设计宣传,联系各个学科,沟通校内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培养健康心理。其次,通过龙亭区心理辅导站和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重视心理健康。让“整体健康”的观念深入大家心中,面向全校师生普及基本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和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现代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素质。(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根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计划按照下列研究阶段开展具体工作:1.准备阶段(2019年6月-2020年8月)(1)成立课题组,确定参加课题实验班级,明确课题研究教师的具体分工;(2)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课题实验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步骤,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3)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了解参加学生心理健康情况。(4)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做好教研,做好分析,吸取他人的教学精华;(5)了解并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正面管教”和“百千心理学术交流”等资料吸取材料的精华;(6)课题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初步写出对本课题的看法与认识,并交流。2.实施阶段(2020年9月-2021年10月)(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制度机制,保证活动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展,定期收集和检查课题组成员的材料,开展教研,逐步做好材料的累积和研究,并及时升华到教学理论层面;(2)结合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开展课题研究,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学生及时沟通,让学生逐步适应心理沟通;(3)在课题实验中,收集好教学成功的案例和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上好“心理健康课”根据心理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比较可行的教学模式;(4)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并及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发泄不良情绪,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5)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并参加评比,发表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6)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沟通和指导,把控好实施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指导;(7)研究心理健康的评价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家校联系,把心理健康扩大到学生的家庭;让家长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8)收集资料,每月进行阶段小结,每季度进行经验交流会。3.总结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6月)(1)在占有大量材料(文字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分析“拥有阳光心理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撰写研究报告;(2)整理课题组收集的原始资料,提炼研究成果,进行交流;(3)完成本课题的结项工作。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一)泰勒的课程理论课程是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在教学活动中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综合,是教师有计划的制定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泰勒的作品《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里面对于课程编制的“四段论”进行了描述,也被称之为“泰勒原理”编制模式或者目标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学校要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目标所需的经验、怎样有效组织经验以及如何了解经验得到实现?上述问题也是对教学的基本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关键,有目的地选择教学经验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是核心,最后的教学评价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转折点,也是对整个教学流程正常运行的保障。本课题研究过程也是借鉴了该理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问题如何解决等,本课题研究也极大的丰富了该理论。(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依照儿童的发展情况,分析得到其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特点的。儿童进入小学后,心智发育虽不成熟但具有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因此心理的发展比较迅速。如果此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则可能错失对其教育的关键期导致出现问题或障碍。小学阶段涉及儿童早中后三个阶段和青春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本课题研究充分考虑了儿童发展阶段各个时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学生所处的现状,从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消化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能帮助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后快速适应,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三)国家政策2002年,教育部相关部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的实施对象是中小学在校学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2012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前期经验的积累,文件内容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纲要(2012年修订版)》)。修订版纲要更加适应现在教育发展需要。2019年3月为深入贯彻《纲要(2012年修订版)》,结合本市实际发布了《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和本市教宣字[2019]3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为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性支持。本研究基于国家政策层面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全面调查,也给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样例。六、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一)思想认识的全面提升课题组在组长李丽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和其他教师的团结协作,思想认识上有明显地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有了进一步理解,对关爱学生心理,关注问题学生有了统一的认识,家校结合共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校、家庭不止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会倾诉、会倾听、会表达、会宣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让每一位少先队员拥有阳光心理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我校就在全校各班开展心理,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提升了学生情绪认知水平了解情绪的来源也就是情绪怎么发声的原因,是情绪认知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其中,情绪管理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内容。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教育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调节是什么,情绪的又来,怎么将情绪合理运用,情绪怎么影响他人等。提高对学生情绪的认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情绪调节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总体而言,学生在完成心理健康训练后对自身情绪归因因素的确认程度较高。而且,情绪归因不同维度前后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一步思考情绪归因。他们调查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情绪。许多学生说,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偶尔发会播放一些视频来放松他们的紧张情绪从而让学生们轻松的上课,和偶尔使用心理量表测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更好的了解在这个时间和情感的方向还有在未来如何进行改变。并且老师还会还利用了最近发生在社会上的情绪化事件,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还有上海一男孩被父母批评后直接跳入江下,结果不治身亡的案列,这些都是不良情绪带来的坏影响,通过一些案例,可以让学生们对情绪的表面理解有了进步的突破,让他们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情绪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对于情绪的把控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他们以后的生活还有学习都指引着方向。(三)促进了学生学会适当表达掌握如何表达情绪说明了心理健康相对成熟了,同时如何表达情绪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里,情绪健康往往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目标,也罢正确的情绪表达看作是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必然是我们所有人,不仅如此,所有人还是情感的集合体。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表达方面,积极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表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的表达方式是可以让人们的交流更加友好,相反,错误的表达方式只会让对方感到厌恶,是非常不利于人们的发展的。而且,往往心里情绪没有得到调节的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一般都是不积极的。在课程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师会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同案例,展示不同场景中恰当表达与不恰当表达的区别及其影响,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并结合一些心理游戏,通过对肢体语言的表征,让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增加学生对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绝大数的同学在生气的时候,通常都会表现出不讲话,不表达等状态;开心的时候,自身会不由自主的表达喜悦的感情,例如,脸上充满微笑,亦或是找人分享自身的喜悦事情等。通过老师展示的案例分析让他们更加明白适当表达很重要,开心的时候分享会是开心翻倍,不开心的时候分享也会使悲伤程度减半,适当的表达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情感的交流,这在人际交往中有深刻的体现。(四)促进学生调节情绪行为情绪调节通常都是由内而外的展现出来,往往外在的表现都是可以在行为肢体上可以看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在遇到心理和思想问题时可以选择更加理性的行为,同时这样的选择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调节更深层次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调节表现,通常包括:冷静分析、对抗、分享、抱怨、反思、回避、对抗激化、放松、接受、悲观等。根据最新的数据对比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当面对与同学的冲突时,在没有冷静地分析时,选择对抗激化的方式相对前期要多一点;同时遇到开心的消息进行分享的次数也要比前期多一些;在考试的时候,没有考好时候的抱怨也会比前期多点;这在数据上可以体现出,学习了情绪调节,在后期要比前期的积极心理会相对更高,同时也表明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有积极作用的。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本次研究内容,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上,学者每一位学生作为样本,整个研究样本过于庞大,持续时间达到了3年,研究时间过于长久,因为学生在3年内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重新进行研究,重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工作量十分庞大。鉴于此,后期再针对此类课题进行研究,首先应该缩小研究样本,可以通过各年级、各学科老师对学生先进行评价测试,筛选出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提高研究针对性;其次研究时间可以尽量缩短,提高研究效率,通过聚焦在重点、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群体上,加强课题研究效率,提高应用效果。八、参考文献[1]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刘磊.生命化教育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D].沈阳大学,2018.[3]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51[4]ZengL.APrelimi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