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公开课_第1页
望月怀远公开课_第2页
望月怀远公开课_第3页
望月怀远公开课_第4页
望月怀远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

感。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意境、赏析、“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第一页第二页,共25页。声律风骨兼备1、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第二页第三页,共25页。

2、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第三页第四页,共25页。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第四页第五页,共25页。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一、看题目第五页第六页,共25页。

二、看作者张九龄(678—740)唐朝人,官至宰相。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歌前期辞藻华丽,被贬后后期文风朴素,对唐代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第六页第七页,共25页。三、看背景

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第七页第八页,共25页。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第八页第九页,共25页。四、品读鉴赏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第九页第十页,共25页。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表达对远人的深深思念。第十页第十一页,共25页。2、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25页。答案:

“生”不是误用。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也象征着诗人的怀远之情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25页。

3、高考题型训练:结合全诗,找出颔联中表达感情最凝练的一个字,并解析。怨:①“怨”是“怨恨,埋怨”的意思。

②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25页。

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诗人爱月灭烛,露凉披衣,翘首久伫,以寄相思,直到夜露打湿了衣衫。细节刻画出诗人想念亲人如痴如醉的情态。同时巧妙点出时间的推移。4、请赏析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25页。5、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25页。明确: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了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可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⑵“怜”应有怜爱之意。⑶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出了诗人因相思而站立时间之长,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25页。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25页。思考: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明确】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25页。

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25页。五、整体感知

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25页。六、牛刀小试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思考:1、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2、“关城树色催寒近”在炼字方面历来为人称道,请找出关键字并加以赏析。

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25页。1、【明确】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25页。明确:2、“催”,是催促,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