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电子皮带秤_第1页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_第2页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_第3页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_第4页
双通道电子皮带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4.1需求分析1.皮带秤简介电子皮带秤广泛应用于煤矿、焦化、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港口、仓库等工矿企业,对原煤、矿石、焦炭、电石、粮食等原料和产品进行计量。返回上页下页定义电子皮带秤是在皮带运输机运送散状物料的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动态计量的装置。应用领域8.4双通道电子皮带秤2.双通道皮带秤双通道电子皮带秤,可以通过两个输入通道对皮带运输机所输送物料进行动态连续计量与显示,并且可以通过键盘操作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设置与修改;同时利用RS-232/RS-485通信接口可以将上位机与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性能诊断、远程参数调整。返回上页下页2.双通道皮带秤需求分析指标返回上页下页8.4.2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功能说明两路皮带运行速度通过测速传感器转换为两路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经整形后进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返回上页下页双通道电子皮带秤两路称重系统两路皮带测速系统皮带上物料的质量通过两路称重传感器转换为两路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分别经过滤波、放大、A/D转换后进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两路信号处理的结果诸如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信息可以通过LCD点阵液晶屏进行显示,并且通过外设键盘输入等可对系统的某些参数进行读取与修改。两通道信号进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后显示,如果两通道中有一个称重传感器出现问题,系统可利用另一通道实现无误的显示并且报警,同时所得信号可通过RS-232/RS-485通信接口电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性能诊断、远程参数调整的功能。返回上页下页8.4.3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原理1.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组成返回上页下页秤架及称重传感器(四个)称重托辊测速传感器接线盒称重显示控制仪表设称重传感器可实时测出有效称量段l(m)上的物料重量Gi(kg)和皮带的运行速度Vi(m/s)。返回上页下页2.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的原理瞬时流量

累积流量

物料重量准确地传递到4只称重传感器上,称重传感将所受重力成比例转换成电压(mV)信号输出,并由屏蔽电缆传入接线盒,在接线盒内经并联电路叠加处理后,分两路传入称重显示控制仪表,在仪表内经滤波、放大、A/D转换后输入到单片机。返回上页下页称重原理测速原理测速传感器安装在皮带下方,其滚轮与皮带接触,皮带运行时带动滚轮转动,测速传感器输出与皮带运行速度成比例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由屏蔽电缆经接线盒后传入称重显示控制仪表,在仪表内经放大整形后输入到单片机。单片机将转变为数字量的重量信号和速度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及标度变换后,得到皮带秤的计量瞬时量qi和累积量Q,并分别在仪表的显示窗口上显示,根据需要可传至打印机输出或传至上位机处理应用。返回上页下页单片机处理8.4.4硬件系统设计1.硬件体系结构设计返回上页下页皮带秤称重控制系统组成图包括两路4个称重传感器、2个测速传感器和秤架部分,称重传感器和测速传感器固定在秤架上。称重传感部分组成测速传感器测速传感器一般选择光电式测速传感器,它把光强度的变化转化为脉冲信号。在本系统中将测速传感器安装在上皮带的下面,测速齿轮在转动过程中,间断地挡住测速传感器内的发光管,使得内部电路间断导通,从而产生脉冲信号。返回上页下页称重传感部分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一般选择电阻应变片式称重传感器,它适用于静态、动态条件下力或质量的测量。在本系统中当物料通过皮带秤秤体时,其受力作用于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它表面的电阻应变片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检测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输出,从而将皮带上物料的质量转换为电压信号。返回上页下页信号处理部分组成包括接线盒电路、两路滤波电路和两路A/D转换电路。返回上页下页接线盒电路接线盒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质量信号和速度信号进行分组叠加,然后经滤波电路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两路速度信号直接进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后的两路质量信号通过A/D转换为单片机可以接收的信号后,进入单片机进行运算。信号处理部分A/D转换芯片本设计选用的A/D转换芯片为美国CirrusLogic公司推出的CS5532,CS5532是一种具有极低噪音的、多通道Δ-Σ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可得到高达24位分辨率的输出结果。CS5532的差动输入端可以直接测量来自传感器的毫伏级信号,简化了与外围电路的连接。此外,CS5532内部有一个完整的自校正系统,可进行自校准和系统校准,可消除A/D本身的零点增益和漂移误差,以及系统通道的失调和增益误差。返回上页下页控制部分C8051F020微处理器本设计选用带有数据采集功能的微处理器芯片C8051F020,将经过滤波后的电压信号送入CS5532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信号与脉冲信号通过C8051F020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流量值。C8051F020单片机是由Silicon公司推出的基于CIP-51内核的高速单片机,CIP-51与MCS-51指令集完全兼容。该芯片体积小,资源丰富,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附加资源,可靠性高,非常适用于工业智能仪表。返回上页下页控制部分C8051F020芯片特点(1)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51内核;70%的指令执行时间为一个或者两个系统时钟周期;返回上页下页(2)4352字节内部数据RAM(4K+256),128KB或64KB分区FLASH;可以在系统编程,扇区大小为1024字节;(3)时钟源:内部精确振荡器:24.5MHz;支持外部振荡器;控制部分(4)供电电压:电压范围3.0V-3.6V;返回上页下页(5)片内JTAG调试和边界扫描:片内调试电路提供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片/在系统调试;支持断点、单步、观察点、堆栈监视器;可观察、修改存储器和寄存器;符合IEEE1149.1边界扫描标准;(6)5个通用的16位定时/计数器(定时器0、1、2、3、4);(7)一个片内可编程定时/计数器阵列(PCA),包括一个专用的16位定时/计数器时间基准和5个可编程的捕捉/比较模块。第6章数字调制传输系统6.1数字调制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6.2二进制数字调制及其抗噪声性能分析6.3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6.4多进制数字调制6.5本章MATLAB仿真实例本章小结习题

6.1数字调制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

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多采用多进制的数字调制。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存储、监测和控制的一种全数字处理过程的端到端系统。它从电视节目的录制、播出到发射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和伴音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

(2)频道数量将成倍数增加。

(3)可开展多功能业务。

(4)操作性强。

(5)便于网络化。

(6)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7)易于实现条件接收。

数字电视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信道、信道解码器、信源解码器、信宿等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框图如图6-1所示。图6-1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原理框图

信源编码器主要包括模/数(A/D)转换、压缩编码、多路复用三部分。将信源送出的模拟电视信号进行模/数(A/D)转换,用一定的数字脉冲组合来表示信号的幅度,从而形成数字信号。为提高传输的有效性,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对反映信源全部信息的数字信号进行变换,用尽量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这就是压缩编码。

信道编码器包括纠错编码和数字调制,主要解决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问题,故又称为抗干扰编码。经过纠错编码的传输码流具有检错和纠错的能力,其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在信道传输中的误码率,然后将经过纠错编码后的传输码流调制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波形。

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多采用多进制的数字调制,其调制方式有

(1)地面传输:采用COFDM(欧洲)、ISDBT(日本)或8VSB(美国)调制方式;

(2)卫星传输:采用QPSK调制方式;

(3)有线传输:采用MQAM或16VSB高数据率调制方式,根据有线信道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16/32/128/256QAM等方式。

我国数字电视标准是在欧洲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由ISO/ICE13818描述)的基础上制定的,目前正处于推广使用中的标准有DVB-S、DVB-T、DVB-C三种。DVB-S(QPSK调制方式)主要用于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系统;DVB-T(OFDM调制方式)则用于地面无线发射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VB-C(QAM调制方式)主要为地面HFC(HybridFiberCoaxnetworks,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数字电视广播所采用。

6.2二进制数字调制及其抗噪声性能分析

6.2.1二进制数字幅移键控(2ASK)1.2ASK调制原理

数字幅度调制又称幅移键控(ASK),二进制幅移键控记作2ASK。2ASK是利用代表数字信息“0”或“1”的基带矩形脉冲去键控一个连续的载波,使载波时断时续地输出。有载波输出时发送“1”,无载波输出时发送“0”。

借助于第3章幅度调制的原理,2ASK信号可表示为

式中,ωc为载波角频率,S(t)为单极性不归零矩形脉冲序列,g(t)是持续时间为Tb、高度为1的矩形脉冲,常称为门函数,an为第n个码元的电平值。

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调制方法)有两种,如图6-2所示。图6-2(a)是一般的模拟幅度调制方法;图6-2(b)是一种键控方法,这里的开关电路受S(t)控制。图6-2(c)给出了S(t)及S2ASK的波形示例。二进制幅度键控信号,由于一个信号状态始终为0,相当于处于断开状态,故又常称为通断键控信号(OOK信号)。图6-22ASK产生原理框图和波形示例

2.2ASK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前面已经得到,一个2ASK信号S2ASK(t)可以表示成

这里,S(t)是代表信息的随机单极性矩形脉冲序列。

现设S(t)的功率谱密度为Ps(f),S2ASK(t)的功率谱密度为P2ASK(f),则由式(6-2)可以证得

可见,2ASK信号的功率谱是单极性基带信号功率谱Ps(f)的线性搬移,其示意图如图6-3所示。图6-32ASK信号的功率谱

从以上分析及图6-3可以看出:

(1)2ASK信号的功率谱由连续谱和离散谱两部分组成。其中,连续谱取决于数字基带信号S(t)经线性调制后的双边带谱,而离散谱则由载波分量确定。

(2)2ASK信号的带宽B2ASK是数字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3)因为系统的传码率RB=1/Tb(B),故2A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这意味着用2ASK方式传送码元速率为RB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时,要求该系统的带宽至少是码元速率的2倍。

3.2ASK的解调原理

2ASK信号解调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包络检波法和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波法的原理框图如图6-4所示。带通滤波器(BPF)恰好使2ASK信号完整地通过,经包络检测后,输出其包络。低通滤波器(LPF)的作用是滤除高频杂波,使基带信号(包络)通过。抽样判决器包括抽样、判决及码元形成器。定时抽样脉冲(位同步信号)是很窄的脉冲,通常位于每个码元的中央位置,其重复周期等于码元的宽度。不计噪声影响时,带通滤波器输出2ASK信号,即

图6-4包络(非相干)检波法的原理框图输入/输出单元主要包括键盘与显示单元。通过键盘可以设置或修改系统的某些参数,通过显示单元可以对外实时显示皮带的各种状态及物料的流量等。返回上页下页本设计选用LCM192642液晶显示模块,键盘采用定制薄膜轻触式PVC按键键盘。输出部分主要包括开关量输出和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出作为单位流量统计输出,计量时、日、月和年的总流量。4~20mA模拟量输出可控制电机转速,用于流量调节;还可给其它设备传输信号,将流量信号传送给PLC或变频器等设备。返回上页下页通信模块在双通道电子皮带秤称重控制系统中,要求能够把控制系统得到的相关数据传送到上位机系统,同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等功能,这就需要称重控制系统与上位机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有RS-232、RS-422、RS-485、以太网、CAN等总线方式。本设计采用RS-232/RS-485通信,RS-232/RS-485通过跳线进行通信方式的切换,连接简单,价格低廉,可以满足系统的通信要求。返回上页下页电子皮带秤称重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返回上页下页

电子皮带秤称重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2.硬件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硬件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速度脉冲整形电路模拟输出控制电路键盘与显示电路串行通信电路单片机C8051F020最小系统设计由于单片机性能的提高,内存和外围功能电路都包括在单片机芯片内,因此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电路越来越简单。对于C8051F020单片机,由于内部带有“看门狗”电路,所以设计最小系统时只需要设计时钟电路、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和电源系统。返回上页下页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信号调理电路返回上页下页传感器电路:使用电阻应变片式称重传感器和光电式测速传感器,将皮带上物料质量和皮带速度转换为电压和脉冲信号。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滤去信号中的噪声,然后进行A/D转换。传感器电路检测电路是惠斯通电桥,如图所示返回上页下页惠斯通电桥图设R1=R3=R2=R4=R。当受到重力作用后,假设各桥臂阻值变化相同,变量为ΔR,即R1和R3分别减小ΔR,R2和R4分别增大ΔR时,输出电压为:滤波电路采用RC滤波,滤波时间常数计算公式:

返回上页下页假设R选10k

,C选105pF,构成串联低通滤波电路,则时间常数为所以截止频率为1kHz,大于1kHz的信号通过RC进入模拟地,而小于1kHz的信号直接送往A/D进行模数转换。A/D转换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称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mV级电压信号,经滤波后进行A/D转换。A/D转换采用美国CirrusLogic公司推出的(一种具有极低噪音的、多通道Δ-Σ型模拟/数字转换器24位高精度的)CS5532芯片。CS5532性能特点返回上页下页(1)斩波稳定增益可编程仪用放大器,放大增益范围可配置为1、2,4、8、16、32和64倍;(2)Δ-Σ型结构,线性误差:0.0007%FS,无噪声分辨率:最大23位;(3)2个复用差分输入通道;校准后可选输入范围:-5mV~5V;每通道都有可读/写的校准寄存器;采样速率可配置为:6.25Sps~3840Sps;

(4)片内保护驱动输出缓冲器;(5)带有三线串行SPI接口;CS5532内部结构返回上页下页CS5532的前端包括一个多路转换开关和一个增益放大器,多路转换开关可分时检测差分输入信号,增益放大器可放大输入信号;增益放大器后接差动4阶Δ–Σ调制器和可编程数字滤波器,进行模数转换和数字滤波;控制命令和转换数字通过串行SPI与外设相连。CS5532内部结构图CS5532引脚的功能返回上页下页CS5532芯片的封装形式有20脚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引脚排列如图10.5所示,C1增益放大器连接电容,C2常接22nF电容,SCLK为串行时钟输入端,SDO为串行数据输出端,SDI为串行数据输入端。命令寄存器返回上页下页对寄存器操作时,必须先向A/D转换器命令寄存器写入相应的命令,然后再操作32位数据。例如,要向物理通道的某个寄存器写入0x80000000(H),用户必须首先向命令寄存器输入相应的命令,然后输入数据0x80000000(H)。同样,要读某个寄存器的内容时,用户也应该首先输入相应的读指令,再获取32位数据。一旦寄存器的读或写指令完成,串口将回到指令模式。(1)设置寄存器返回上页下页ARA:是否以阵列方式访问寄存器,0表示单个访问寄存器(偏移、增益、配置、通道设置寄存器),1表示以阵列方式访问寄存器(偏移、增益和通道设置寄存器)。D7(MSB)D6

D5D4D3D2D1D0(LSB)0ARACS1CS0R/WRSB2RSB1RSB0CS1,CS0:仿问各偏移寄存器时解码被访问的偏移寄存器通道。偏移寄存器通道选择返回上页下页R/W:读/写选择,指出下次对寄存器的操作是读还是写,0表示下一次是写操作,1表示下一次是读操作。寄存器的选择RSB2,RSB1,RSB0:寄存器选择位。用于选择下次操作要访问的寄存器。RSB2RSB1RSB0寄存器寄存器功能000保留保留001偏移寄存器访问偏移寄存器010增益寄存器访问增益寄存器011配置寄存器配置寄存器写入或读取数据101通道设置寄存器访问通道设置寄存器(2)读转换数据寄存器返回上页下页功能:该命令用于从转换数据寄存器读转换数据。D7(MSB)D6

D5D4D3D2D1D0(LSB)00001100(3)执行转换校准寄存器返回上页下页功能:该命令指示转换器在通道设置寄存器指针位(CSRP2-CSRP0)指向的通道设置寄存器Setup所规定的物理通道执行校准。D7(MSB)D6

D5D4D3D2D1D0(LSB)1MCCSRP2CSRP1CSRP0CC2CC1CC0MC多功能转换位:0表示执行完全稳定的单次转换,1表示执行连续转换。CSRP2~CSRP0(通道设置寄存器指针位)选择编码000~111分别代表设置寄存器1~设置寄存器8。返回上页下页CC2,CC1,CC0:校准控制,转换器对设置的物理通道执行校准。校准选择串行接口及时序返回上页下页SDI:串行数据输入,用于将数据串行输入到转换器。CS5532的串口包括四条控制线:CS,SDI,SDO,SCLK。SDO:数据串口输出,用于将数据串行从转换器输出,当CS=1,SDO为高阻态。CS:片选,低电平有效,是允许访问串口的控制线,当CS接到地时,串口可作为三线接口来访问。返回上页下页SCLK:串行时钟,是数据位移入或移出转换器串口的控制时钟。只有当=0时,串口时钟才能被端口逻辑识别。为了和光电耦合器相匹配,SCLK的输入端集成了一个施密特触发器,以允许使用上升和下降时间较长的光电耦合器直接驱动该引脚。返回上页下页对CS5532的操作是按照标准SPI总线协议来操作的,在主器件的移位脉冲下,数据按位传输,高位在前低位在后,为全双工通信。(a)

写时序图(b)

读时序图CS5532读/写操作时序A/D转换电路返回上页下页图10.8A/D转换电路图A/D转换电路图返回上页下页ADR425AR芯片(电压基准芯片)提供2.5V基准电压连接至CS5532的参考电压VREF+和VREF-端,CS5532的电源端接到5V直流电源上,模拟电源VA+端和数字电源VD+端使用磁珠(BLM21PG331SN1,等效于电阻和电感串联,用于抑制信号线、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隔离开来;外接4.9152MHz晶振作为CS5532的振荡源。返回上页下页CS5532芯片通过调整内部放大增益直接将mV级的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信号,芯片的输出通过SPI总线跟单片机相连。重量信号(SIG1+、SIG1-)经过RC低通滤波器后进入A/D转换器的差分输入端AIN1+和AIN1-进行A/D转换,转换完成后进入单片机进行处理显示。速度脉冲整形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速度脉冲整形电路图返回上页下页整形电路的核心部分是由LM2903单电源供电的运放组成的震荡电路,震荡电路的激励源由测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高通和低通滤波器后提供。其中D210模块为电压钳位电路,保证输入电压不超过震荡电路要求的输入电压范围;该整形电路的目的是将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电平转换为单片机可以接受的CMOS电平;为了进一步增加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输出级级联光耦进行隔离。模拟输出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速度脉冲整形电路图AM462内部结构及引脚AM462管脚图返回上页下页由一个多级放大电路,保护电路以及一些其他功能电路所组成,它们都可以任意选用。这些以模块形式组成的电路如运算放大器,电压电流转换,参考电压源,参考电流源等可以通过外面电路连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运算放大器OP1用来放大单端接地电压信号(正信号),放大倍数可通过外接电阻调整。电压电流转换模块提供一个电压控制的电流信号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该信号直接控制外置的三极管并最终输出工业标准的电流信号。主要引脚功能:(1)CVREF、CVSET:内部运算放大器OP2作为参考电流或电压源使用时,分别为向外界提供或输入参考电流或电压源;返回上页下页(2)INP、INN:运放OP1的同相、反相输入端;(3)OUTAD:运放OP1的输出;(4)INDAI、IOUT电压/电流转换输入、输出;(5)RS+、RS-:灵敏度调整正、负端;(6)VSET:参考电压源设置;(7)SET:输出偏置电流设置。AM462转换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模拟输出控制电路图返回上页下页0~5V的输入信号经过RC低通滤波器后连接至AM462的正输入端,负输入端与内部OP1输出端OUTAD形成同向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Vo=(1+(RP401+R403)/R402)Vin,如果输入信号最大值小于5V时,可以通过调整RP401进行调整放大;输出端OUTAD连接V/I转换模块的输入端INDAI进行V/I转换,将0~5V信号变为4~20mA输出。为了增加AM462的电流输出端的带负载能力,增加由NPN三极管S8050LT1构成电流驱动电路。返回上页下页在本设计中,单片机的P4,P5和P7端口直接与键盘和显示电路连接,其中P4,P5端口分别与LCD的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端口相连,P7口则连接键盘电路。按键采用薄膜式独立按键,用于对称重显示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和修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LCM192642液晶实时显示出来。键盘与显示接口电路设计返回上页下页键盘与显示接口电路图返回上页下页本设计中采用RS-232/RS-485标准实现称重控制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两种通信方式均可采用,视信号传输距离远近而定。串行通信电路设计RS-232通信电路图返回上页下页SP3220EEA(电平转换芯片)的供电采用IB0505LS-W75(DCDC,直流转直流)芯片进行隔离;由于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可能使信号衰减,本设计采用ISO7221A(双通道数字隔离器)作为驱动隔离芯片,防止信号在传输电缆上过度衰减;与上位机通信接口采用SMCJ15CA(瞬态抑制稳压二极管)进行信号的钳位保护,保证信号范围不超过电平转换芯片SP3220EEA所允许的信号范围。8.4.5软件系统设计1.软件设计分析返回上页下页要使单片机正常工作,先要对单片机初始化。(1)系统时钟初始化:时钟初始化主要是为单片机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时钟。本设计中将系统时钟切换到外部22.1184MHz晶振供给单片机系统使用,内部振荡器禁止。返回上页下页(2)端口初始化:C8051F020单片机有8个8位的I/O端口,大量减少了外部连线和器件扩展,有利于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它们都可以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端口,其中低4个I/O端口除可作为一般的通用I/O端口外,还可作为其他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引脚,它是通过交叉开关配置寄存器XBR0、XBR1、XBR2选择并控制的,可将片内的定时/计数器、串行总线、硬件中断、比较器输出及其它的数字信号配置为在端口I/O引脚出现,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要选择所需的数字资源和通用I/O口。返回上页下页在本设计中,P0口的8位I/O端口分别配置为串行通信的RXD和TXD,实时时钟SPI接口,两路DAC的PWM控制线;P1.0~P1.3分别配置为显示器中断和外部中断口,P1.4~P1.7为一般I/O口,分别连接两路速度输入信号,两路开关量输出信号等;P2,P3,P6口为一般I/O口,其中P2口连接质量输入信号,即两路ADC的输出信号。P4,P5口分别为LCD的数据总线和控制线,控制系统的显示部分。P7口则连接键盘电路,与控制仪表的薄膜开关相连。返回上页下页(3)定时器初始化:C8051F020内部有5个定时/计数器:其中三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与标准8051中的定时/计数器兼容,还有两个16位自动重装载定时器可用于ADC、SMBus、UART1或作为通用定时器使用。这些定时/计数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间隔,对外部事件计数或产生周期性的中断请求。定时器初始化主要是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本设计对定时器1、2、3、4进行了初始化。通过设置定时器方式寄存器TMOD和时钟控制寄存器CKCON,使定时器1(T1)为自动重装的8位定时器,使用系统时钟的12分频为时钟源,T1返回上页下页被设置为UART0波特率发生器。通过设置定时器2(T2)控制寄存器T2CON,使T2使用外部引脚为时钟源,设置TR2(定时器允许控制位)启动T2,将其设置为第二通道速度信号计数器。通过设置定时器3(T3)控制寄存器TMR3CN,使T3使用系统时钟为时钟源,且为16位自动重载定时器,在时钟为22.1184MHz时溢出时间1ms,启动T3并设置T3中断为高优先级。通过设置定时器4(T4)控制寄存器T4CON,使T4使用外部引脚为时钟源,并启动T4,且将其设置为第一通道速度信号计数器。返回上页下页(4)串口初始化:C8051F020具有两个全双工UART,UART0和UART1均是具有帧错误检测和地址识别硬件的增强型串行口,均可以工作在全双工异步方式或半双工同步方式,并且支持多处理器通信。接收数据被暂存于一个保持寄存器中,这就允许UART0和UART1在软件尚未读取前一个数据字节的情况下开始接收第二个输入数据字节。一个接收覆盖位用于指示新的接收数据已被锁存到接收缓冲器而前一个接收数据尚未被读取。返回上页下页串口初始化主要是设置串口0的工作方式和波特率。在本设计中通过写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0设置串口0工作于方式1、8位UART,波特率可变,允许接受中断。通过写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设置波特率加倍。由于T1被设置为波特率发生器,通过设置不同的T1初值来获得不同的波特率。返回上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