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模式_第1页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模式_第2页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模式_第3页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模式_第4页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我国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技术是从国外引入,选择生长期较短大豆品种,将种植间距适当缩小,增加种植密度,实现大豆高产的目的。应用该技术,需要按照种植区地理和气候等特点,采取合理地种植模式,发挥技术应用价值。

品种选择•对于窄行密植技术应用要点进行分析,“窄行”栽培主要是将传统2垄间距70cm变为1垄,之后在上方播种大豆,共计6行,该种植模式能够缩小垄间距,将种植株距扩大,有助于单位面积大豆植株数量增加,还能对土壤、阳光等充分利用。品种的选择上,需要具有密植性特点,大豆单株高度70cm左右,可选择合农76号,此类品种抗病害强,适合应用窄行密植技术种植,每公顷保苗量才35~40万株之间;还可选择加蜜豆6号,将其种植在土壤肥力中等的地区,每公顷保苗量在40~45万株之间;还可选择农垦30号,此品种对于灰斑病抗性强,播种阶段可使用3垄播种模式,公顷保苗量在30~33万株;还可选择黑河43号,该品种适合密植,可用于窄行密植,每公顷保苗量在35万株左右。品种选择需要按照区域气候和生态特点综合确认。

种子处理大豆选种和育种是宽窄行技术应用要点,按照环境特点选择种子,适合窄行密植栽培的品种有低杆、半低杆和矮杆等品种。种子选择结束以后应该合理筛选,保证纯度超过98%,含水率不超过13%,所有大豆种子饱满并且颗粒均匀,将受损和虫蛀的种子去除,保证种子纯度,以免影响出苗率。选种结束以后,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展开处理,处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种子晾晒,如果种子贮藏湿度大、含水率较高,需要提前3d对种子晾晒处理;第二,按照需求拌种处理,可使用根瘤菌拌种,还可对土壤当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在拌种同时添加微肥;第三,包衣处理,选择大豆种衣剂,按照比例1:75~1:100处理种子,还可使用硼砂,对种子包衣,预防病虫害。

栽培技术技术选择应用窄行密植技术栽培大豆,主要是将大豆种植间距缩短,提高其接受光照面积,使大豆光合作用增强,不断提高产量。常见的窄行密植形式有三种:第一,平作大垄;第二,窄行小垄;第三,窄行密植,按照土壤肥力特点,对于土壤肥力不足的区域,可使用窄行密植这一技术,有助于大豆增产;针对土壤肥力较好,现代化种植水平较高区域,可选择大垄窄行的密植方式,不但有助于田间管理,而且还能提高大豆产量。整地技术大豆种植对于土壤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土壤疏松可能对大豆生长稳定性造成影响,遇到风雨天气,可能致使土壤塌陷,大豆植株容易倒伏;反之,土壤过于密实又会抑制大豆根系延伸和生长,最终阻碍其吸收养分,使大豆籽粒不饱满,影响产品品质,所以为保证窄行密植技术的顺利应用,需要高度关注整地过程合理性。整地期间,应该注意大豆垄需要饱满,在中部适当存在隆起结构,以免大豆生长阶段存在“苗欺苗”现象,注意整地深度合理控制,对于大豆田展开深松浅翻,在生产过程应该突破犁底层,深翻厚度在18~20cm间,改善土壤疏松程度,为大豆根系伸展提供空间,还能强化大豆植株呼吸效率,防止其生长期间容易倒伏。将垄体整成上部宽度为90cm,下部宽度为130cm,高度15cm的状态,整地结束以后,需要保证土壤密实度适宜,土壤细碎、平整,宽幅高差在3cm以内。除此之外,还需将季节变化考虑其中,由于冬季外界环境温度低,可能导致土壤冻结,所以春季不可过早种植,合理安排整地时间。播种条件当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并且达到10℃时就可以进行播种,应该按照宽窄行栽培需求对于播种设备合理选择,保证播种深度4~5cm间。肥料使用培植优质大豆需要做好田间管理,肥料的使用对于窄行密植合理性有重要影响,可选择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底肥,春季种植前、秋季整地后都可作为底肥施加时间,保证肥料施入在土壤深层14cm下,使用量为每公顷30m3,还可使用复合肥料,每公顷施加钾肥80kg,尿素40kg,磷酸二氢铵180kg。整地施肥可使用分层施肥模式,第一层肥料用量为肥料总量35~40%,施加在种子的侧下方,和种子间距5cm左右;第二层施加在种子下方15cm位置。合理使用底肥能够增强土壤肥力。大豆生长阶段,还需按照需求使用叶面肥,按照大豆长势,确认叶面肥使用时间,整个生长期使用叶面肥3次,可在大豆分枝期,施加钼酸铵或者生根粉;大豆初花期施加腐殖酸、硼肥等;大豆盛花期、结荚期施加磷酸二氢钾和黄腐酸等。水分管理大豆对于水分相对敏感,在花蕾期应该确保田间含水量处于70~80%之间,若缺乏水分,对于大豆花蕾生长极为不利,还可能导致花蕾脱落,造成大豆减产;反之,如果水分过多,还会受到水涝,对于大豆根系生长不利,可能阻碍其吸收养分,限制其生长,造成大豆减产。病害管理大豆栽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做到预防为主,常见虫害有蚜虫和食心虫等,常见病害为霜霉病、灰斑病等,若发生上述病害,就会导致大豆减产。所以,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应用阶段,还需按照大豆生长不同时期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做好防治工作。对于苗期蚜虫病害,可利用蚜威溶液,向大豆植株上喷洒;大豆开花期需要重点预防灰斑病,以免此类病害发生,且大范围传播,导致大豆结荚受到影响。所以在预防此类病害时,可在田间病叶率达到15%,选择阴雨天气,使用多菌灵悬浮剂,浓度40%,喷洒1次,可对灰斑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总之,应用大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