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_第1页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_第2页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_第3页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_第4页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用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和中国。它很快成为一个与报纸、广播、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平行的“第四媒体”。尤其是自己的微博、微信、松花江读者和twitter等“自媒体”出现后,其影响力逐渐上升到顶端,超过了趋势。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等特点,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对权力、身份、地位的限制,使普通人也能够随时向世界发布各种信息,传播自己的所见所闻,宣扬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但由于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发布的随意性,从而使在网络上流传的言论、消息———网络传言也就呈现出量多面广、无所不包的特点,其真实性也难以保证,情况十分复杂。一、网络通信的定义和分类(一)言行不一,导致网络有根据从字面意义理解,“传”即传达、流传,“言”即话语、消息。因此,“传言”的本意是指流传于一定空间的消息、见闻。“网络传言”即流传于网络上的消息、信息。这些流传于网络上的消息、信息基本上都是由千千万万所谓的“公民记者”所发布,同时也为他们所传播。由于这一群体数量庞大,素质千差万别,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从而致使网络传言的真实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网络传言就是指流传于网络上的、未经证实或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完全证实的消息、信息。在这里,真与假相互混杂,虚与实真容难辨。(二)网络通信的分类分类是对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对网络传言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必要对当前广泛存在于网络上的各类传言进行分类。1.传统模式的界定所谓传达型网络传言,是指网络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以向社会传达已发事件、揭示事物本质或澄清事实真相为目的,通过网络发布或传播的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客观事实或虽为第二手来源但经自己证实或自认为客观的信息。这里对网络传言的界定没有涉及传言者的出发点即主观意图,而只是客观发布、传播真实或自认为真实的信息。如果以主观意图为出发点,那么还可将传达型网络传言细分为善意类传达型网络传言和恶意类传达型网络传言。善意类传达型网络传言指网络用户本着与人为善的宗旨,通过网络发布、传播的以帮助他人或社会搞清事实、还原真相的真实信息;而恶意类传达型网络传言则与此相反,虽然信息本身仍具真实性,但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却带着极大的主观恶意,以期达到打击、报复他人的目的,如通过网络公布别人的隐私、生理缺陷等即属此类。2.媒体和网络传播质疑是人类的天性。真理在质疑中闪耀,真相在质疑中澄清,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不断的质疑而发展、进步。质疑型网络传言是指网络用户因对媒体或他人所发布、报道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在网络上发布的评述和言论。它主要是对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提出质疑,且多数情况下都会列举质疑的原因和理由,质疑的对象往往是某一时段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或公众人物。此类网络传言在政府公信力下降、信息透明度不高或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较为多见。当前大量有关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公务员录取、官员任职等热点问题的传言,即多属此类。3.方式二:个人层面+小道消息“求证”即寻找证据或求得证实。当个体对自己获得的信息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时,往往希望通过借助其他途径获得相关证据,以求对该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求证型网络传言:由于网络用户不能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做出认定(包括肯定性认定和否定性认定),因而将自己的疑虑和希望由此获得证据的意愿通过网络公之于众的信息。此类网络传言实际传递的是两部分信息,即尚不为公众知晓的寻求证实的信息本身和希望获得证据的信息,其结果就是将尚处于个人层面或较小范围的信息扩展为网络公众信息。“个人层面的信息”主要指个体通过非正规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也即民间所谓的“小道消息”。此类信息与个体关系越密切,那么求证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即使关系不大,也可能因好奇心而不断求证。4.创作网络信息是柏拉图所引和自认为是受炫耀即显扬、夸耀,是指个人在他人面前特意显扬、夸耀自己的某种独特优势的行为。在信息获得渠道多样化的网络时代,能够通过某种特殊途径获得他人无法获得的信息,对某些人而言,是一件特别值得夸耀和骄傲的事情。于是,就有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布别人不知晓或自认为别人不可能知晓的信息,以彰显自己在人际关系、信息来源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能力,并期望以此获得他人的赞扬和羡慕。此类网络信息就是炫耀型网络传言。由于炫耀型网络传言具有极其明显的功利色彩,因此,不确定性、夸张、故弄玄虚就成为此类网络传言的显著特点。5.信息传递的者是将自己“安装在内容的传递者”“流动”是网络传言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流动就不会有传言。根据信息学原理,信息传递环节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网络世界,千千万万的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这些既是接受者也是传递者的网络用户,当他们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再次传递时,如若不是原文转发而是意义传递,就可能发生因理解错误、记忆误差等多种原因而使信息在“流动”中发生变形、失真的情况。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传递者在传递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从而使信息内容在“流动”中发生改变。因此,流变型网络传言指的是那些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使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消息。此类网络传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信息源头的真实性与流传结果的变异性6.情绪体验的原因这里所谓的“情绪”,主要是指不满、反感、讨厌、憎恶、愤恨、仇视等“消极情绪”。在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由各种原因而引发的负面情绪。情绪本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但如果由于某种社会因素使本是个体的情绪体验演变为群体情绪体验时,就可能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这些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社会的负面情绪,都需要一个释放的途径。网络因其自身的特点,自然就成为民众释放不满、焦虑和反感等情绪的首选途径。在当下的网络传言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属于这一类。7.消除网络了现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谣言型网络传言就是指流传于网络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在当前的网络上,确实有个别人将刻意编造的毫无事实根据的所谓消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他们的主观意图各不相同,有的出于诬陷他人、打击报复,有的是仇视社会、唯恐天下不乱,还有的天生好事、游戏天下。不管出发点有何差异,没有事实根据是其共同的特点。从网络传言的社会影响来看,它常常引发社会恐慌、激化矛盾、加剧对立。因此,谣言型网络传言可以说是网络传言中最具社会危害性的一类。二、可传递性的广泛性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网络传言的广泛存在也不例外。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网络时代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是网络传言产生和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一)第二媒体力量:个体价值与个体性格的平台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传递的单向性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千千万万的个体完全沦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强大的传统媒体面前,作为个体,几乎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个体意愿长期被隔离于社会主流意愿之外,剩下的就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个体相对于社会而言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从而使个体的能量被长期压抑。而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特点,使以往被隔离于媒体之外、被剥夺或变相剥夺了话语权的普通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使长期因压抑而积蓄的主动性能量得到空前释放。网络的魅力正在于将信息交流中处于客体地位的个体化为主体,从而使在传统社会中长期被忽视的个体价值得以提升,并逐步形成了能够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第四媒体力量。这种对个体力量的彰显,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使网络成为体现个体价值、展现个体能量、突出个体性格的最好平台。因此,当网络普及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诸如微博、微信等时效性、互动性极强的交流工具出现后,网络传言就必然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二)关注社会的客观需要恻隐、同情之心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社会和谐、温馨的重要象征。当一个社会的个体对其他个体遭遇的苦难、不平、冤屈普遍缺乏关注与同情时,这个社会必定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可怕社会,也就完全失去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对他人苦难、冤屈的同情与关注。在当前的网络传言中,就存在着较大比例的此类信息。这类传言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出于关心和同情,将自己所获得的他人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遭遇的苦难、不平、冤屈等信息发布在网络上,以期通过网络所具有的覆盖的广泛性、互动的及时性和地位的平等性特点,引发社会的关注、得到社会的帮助,并希望通过社会的力量最终解决问题。(二)揭露丑恶与腐败对社会丑恶和官员腐败的容忍程度,既是检验社会成熟度的标准之一,也是社会和谐度的重要标志,也因此成为网络传言的重要内容。客观地说,社会丑恶和官员腐败并非是当前才存在的问题,也并非现在才为老百姓所关注和痛恨。但因法律反腐与制度反腐在路径、保障、监督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缺陷,同时,由于传统的揭露和检举方式受众少,社会关注度不高,很可能不了了之,且更可能因官官相护而引火烧身,因此受限较多,效果极为有限。而网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社会广泛而集中的关注。这种大范围、高强度且持续的社会关注度,必然会掀起巨大的社会舆论,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迫使当事人或相关机构不得不重视、并尽快做出回应。正是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这一突出特点,使其在法制化反腐环境和条件尚不完备的今天成为普通百姓反腐最为看重的途径。(三)开放度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人们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与此相关信息获取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信息的开放度与之相适应。如果期望值与信息开放度不相匹配,反差过大,人们就会千方百计通过其他途径满足自己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以期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虽然当前社会开放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有的地方政府或官员的意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年代,对百姓的关注与需求不重视或视而不见,将本应公开的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信息实施封锁、公开不及时或选择性公开,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而百姓出于对切身利益的需要对此类信息又有迫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这一开放平台探究真相、寻求真相就成为必然。(四)政府有自己独立的组织保证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制环境,也需要良好的诚信环境,否则,就会成为一个尔虞我诈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诚信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诚信。其中人与机构之间当前主要体现为普通民众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之间。长期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政府机关特别是基层政府机关及个别领导,在错误政绩观和个人主义的驱使下,将本地区、本部门或个别领导的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之上,或隐瞒事实真相,或选择性地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有时在事实真相已为大众知晓的情况下还企图通过歪曲事实、编造虚假信息来欺骗群众。政府本应是一个地方广大民众最值得信任的机构之一,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可能具有公信力,也才可能获得政府应有的权威。如果“官方”因自认具有天生的话语权而肆意妄为,那么这种所谓的话语权也会因为“诚信”的缺失而失去公信力,当然其权威性也就会随之丧失。一个因失去了群众信任、丧失了公信力支撑而毫无权威性的政府、组织或官员,将会面临一种极为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即使你公开的是真实信息,也会因为信任感的缺失而遭受质疑。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途径和渠道具有多样性,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迅速普及,使任何掩盖真相或虚构事实的企图都将成为不可能。当本应提供真实信息的政府或媒体因失去民众信任而丧失公信力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寻求事实真相,还原本来面目。此种局面一旦形成,不仅拉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因网络的开放性、便利性和大众性特点而使网络传言大量出现。(五)信息交流的形式与他人及外部世界交流与分享信息,是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是人的社会性特征的直接表现。在过去,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需求主要是以与他人(主要是亲人、同事和朋友)的直接接触,通过语言交流的形式来实现,“小道消息”就是其最好的写照。但由于此种交流形式受众面较窄、时机选择受制因素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