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_第1页
专题三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_第2页
专题三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_第3页
专题三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_第4页
专题三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背景——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1.恢复经济的措施(4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各种经济并存;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三年〉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1、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2、内容:三大改造4、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第一,对总路线的评价,主观上讲,它的提出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讲,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一个牛皮吹破天,十亿人民都被骗!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跃进号角(宣传画)跃进产量高!.当时的“卫星田”能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全民大炼钢现代化炼钢信息: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刮起了一股“共产风”,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马克思合作制的错误认识:土地公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按劳分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党在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二、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失误:正确: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66------------71-----------73----------75----------76爆发周恩来进行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的实质:文革对经济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阅读课本归纳:“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学思之窗:文革期间,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陷入严重混乱状态,针对这种情况,1975年邓小平刚刚主持中央工作就提出“整顿”。整顿的内容包括:引进先进技术,整顿企业秩序,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注重科学研究;对各行业进行调整。总之即实行全面整顿。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它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迅速回升状态。巩固练习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B、1956C、1966D、1978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