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R)第二单元金秋时节4古诗三首课时一名师导读要素

一笔一画记得清例1:根据正确的书写填一填。(1)“橙”的部首是____,第5笔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_。(2)“赠”的部首是____,第9笔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___。木橙色橙黄贝|赠送赠与要素

正确朗读

古诗讲究声韵和谐,我们朗读时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掌握好朗读的停顿,注意抑扬顿挫,读准节奏。例2: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例3:朗读诗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A.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B.萧萧

梧叶

送寒声,江上

秋风

动客情。A////////要素

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例4: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C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山行(hángxíng)白云生(shēnshēng)处有人家菊残犹(yōuyóu)有傲霜枝知有儿童挑(tiāotiǎo)促织\\\\2.看拼音,写字词。hánshuāngjìngjúgài(1)铺满了小

,连

花也

上了厚厚的一层白色。liúzèngchéngjūn(2)先生给远方的同学

送了一箱

子和一盆

子兰。

霜径菊盖刘赠橙君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停车坐爱枫林晚(

)A.坐下

B.乘坐

C.因为C(2)萧萧梧叶送寒声(

)A.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B.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3)知有儿童挑促织(

)A.织布B.促膝交谈C.蟋蟀AC4.根据情境写诗句。(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览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秋时节,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不禁让人想到了《赠刘景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叶绍翁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品读

赏枫林秋景山行________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1.将诗句补充完整。远上寒山石径斜霜叶红于二月花课时二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中可以看出来。唐杜牧秋季寒山枫林3.理解字的意思。(1)“斜”的字面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中是指山间小路___________的样子。(2)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可知“生”的意思是(

),形象地表现出了白云升腾的样子。A.产生,生出

B.具有生命活力C.生长弯弯曲曲A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B.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丽景色的赞美D.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D品读

悟菊橙之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5.

这两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宋苏轼赠刘景文对比6.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理解诗句,与第一句诗对应的图片是(

)。与第二句诗对应的图片是(

)。AB7.作者抓住“______”与“______”,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______”与“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8.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的打“×”。(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要一直消沉。(

)荷尽菊残已无犹有×√品读

感思乡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9.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夜书所见宋叶绍翁10.诗中,诗人听到的是“_____”,看到的是“_______”,想到的是“

_____”。(填序号)A.篱落一灯明B.梧叶送寒声C.儿童挑促织BA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2)“客”在这里指诗人自己,“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3)挑促织的儿童一定是快乐的,与诗人此时的心情一样。(

)(4)挑促织的儿童玩得快乐,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与思念,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一灯明”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