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五 叶味道传(含解析)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五 叶味道传(含解析)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五 叶味道传(含解析)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五 叶味道传(含解析)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五 叶味道传(含解析)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文精练五叶味道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有删改)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边关。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B.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B.礼部,负责各级文官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入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译文:(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译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B.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C.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D.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定”“理宗”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帝用以纪年的专用名号。B.“轮对”,即“轮当面对”,是宋代一种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C.“宗祧”,文中指宗庙。“祧”指远祖之庙,子孙后代祭祀祖先,以行孝道。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味道师从朱熹,不改初衷,即使是伪学遭到禁行,他考策对时,毫无避忌依从程颐学说,落第之后,又跟随朱熹到武夷山游学。B.叶味道不卑不亢,忠诚劝勉。他在升为宗学谕后,劝告皇帝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C.叶味道善用时机,讽谏皇帝。他在任职说书时请求先讲说《论语》;在皇帝问起鬼神的事理时,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D.叶味道分析问题,见微虑远。三京用兵时,大臣、将帅都认为这是机会,而叶味道能条分缕析,阐述开边拓疆存在的困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译文:(2)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译文:

答案精析第一组1.C[“阴阳二气之散聚”意为“阴阳二气的聚散”。句中的“之”作助词,意为“的”,中心语是“散聚”,“阴阳二气之散聚”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B两项。“虽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主语是“天地”,谓语是“易”,所以应在“易”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C。]2.B[“礼部,负责各级文官官吏的考核任免”错,“各级文官官吏的考核任免”属吏部职责。]3.D[“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于文无据。原文有“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其中“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这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4.(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得分点:“下第”“于武夷山中”“开”“登……第”。)(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得分点:“馈饷”“日”“一”“见”“无益于外”。)第二组1.B[这段话的意思是“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帝”做“问”的主语,不能断开。故选B。]2.A[“理宗”不是年号,而是庙号。]3.C[“借皇子赵竑的事情讽谏皇帝”分析有误,原文“盖讽皇子竑事也”是说借伯友的事情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4.(1)(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得分点:“坚”“谨”“几微”。)(2)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得分点:“悼”“帑”“赙”“后”“故事”。)参考译文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于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这一定是伪学之徒。”(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调任鄂州教授。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朝廷派叶味道主管三省架阁文字。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到了上奏时,就又述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政殿说书。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叶味道回答说:“阴阳二气的聚散,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有的人死了然而魂魄仍然不散,这是常态。有的人不得善终而魂魄郁结不散,这是变态。所以圣人设立宗庙,来区分亲疏远近,正是用来教化百姓亲近,参与、调节人与天地的关系。现在伯有获罪而死,他的阴魂不散,成为妖成为厉鬼,让国人上下因为他而不得安宁,在这时如果为他立子泄来侍奉他的后人,那么或许鬼神有知,不会不安宁的了。”大概是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叶味道呈上议状,认为:“开边拓疆,接应援助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