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三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三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三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三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三)1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

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

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的种类3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

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是构成

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4几组重要的概念5(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二)虚与实(三)对比与烘托(四)联想和想象(五)比喻与象征(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答案:⑴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7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8答案:⑴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承“聚”启“散”。(意思答对即可)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9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10例1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新雷 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案:格和献身精神。12《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

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例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二首 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注①嗾(suǒ),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13答案:14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

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2、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

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