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习题_第1页
中国经济史习题_第2页
中国经济史习题_第3页
中国经济史习题_第4页
中国经济史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导论部分判断题1、经济史仅仅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本身。(×)2、经济史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3、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流而不是源。(×)二、选择题1、经济史研究的内容包括(E)A、经济制度与政策B、经济结构与方式C、经济发展事实与行为D、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E、以上都是2、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包括(D)A、经济发展本身规律B、自然环境C、国家和社会文化D、以上皆是三、名词解释经济史三、思考题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2、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一、判断题×√1、古代气候变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北方人口南移,改变了“北重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2、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特点是寒冷期越来越长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3、气候变迁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中心向北发展(×)。4、气候变迁使得中国政治中心北移。(√)5、我国古代幅员辽阔,可利用土地资源远远大于欧洲。(×)6、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是唐安史之乱后形成的(×)。7、北宋后我国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北重南迁人口分布格局被打破。(√)8、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格局可概括为经济中心北上、政治中心南移。(×)9、我国可利用土地远大于欧洲。(×)10、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富矿、单一矿多。(×)11、管子模式认为发展经济应农工商并重。(√)12、商君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13、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体制可以归结为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14、引起我国古代人口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制度引起的周期性经济萧条。(√)15、人口迁徙的目的有维护生存和谋取发展,我国古代人口迁徙主要以后者为主。(×)16、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没有任何商品交易。(×)17、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18、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二、选择题1、中国古代气候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四个温暖期分别是:(A)A、仰韶暖期、秦汉暖期、隋唐暖期、宋元暖期B、仰韶暖期、秦汉暖期、宋元暖期、明清暖期C、秦汉暖期、隋唐暖期、宋元暖期、明清暖期D、仰韶暖期、隋唐暖期、宋元暖期、明清暖期2、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是(C)A、黄河流域人口大增B、人口向边疆地区迁移C、人口向南方迁移D、人口向山区迁移3、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古代土地资源的特性:(D)A、幅员辽阔B、土特产品丰富C、可利用土地远小于欧洲D、土壤条件良好。4、以下哪个描述不符合我国古代矿产资源的特点(C)A、资源总量大B、富矿少,贫矿多C、单一矿多D、单一矿少5、北宋以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可概括为(B)A、南北均衡分布B、北重南轻C、南重北轻D、东重西轻6、我国古代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观念是(A)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农商并重D、以上三种观点交替存在7、以下哪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最快?(D)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我国人口分布从北重南轻到南重北轻的转折点在(B)。A、魏晋南北朝B、唐安史之乱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9、明清两代由于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迁移表现形式为:(D)A、向海外移民B、向山区进发C、向边区迁徙D、以上皆是10、导致人口迁徙的最根本原因是:(C)A、战争B、动乱C、人口增长超过经济承载能力D、宗教信仰11、中国传统经济方式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以(C)为基础。A、农工结合B、农商结合C、耕织结合D、耕种12、小农经济的特征有:(D)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B、独立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C、以小私有制为基础D、以上都是三、名词解释1、管子模式2、商君书模式3、闯关东4、跑口外5、小农经济三、思考题1、述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格局演化产生的影响。2、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3、管子模式和商君书模式的含义是什么?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形成的影响如何?4、简述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原因。5、中国古代人口发展趋势及特点。6、试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原因。7、什么是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8、我国古代主要生产方式形式是什么?影响这种生产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生产方式的主要形式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中国原始农业是在采集经济中为开辟食物来源而发明的。(√)2、中国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了铁农具的使用。(×)3、耜耕农业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制农耕农具,采取“刀耕火种”和“抛荒制”耕作方式。(√)4、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5、在战国、秦汉、南北朝时期,我国精耕细作农业进入成型期,其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6、土地国有制是我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新式。(×)7、我国土地私有制在汉代确立。(×)8、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可概括为以大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士族门阀地主土地所有制。(√)9、明清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10、定额租契约租佃制中佃农自由度较分成租契约租佃制要低。(×)11、秦汉以后,实物地租是我国古代地租的主要形式。(√)二、选择题1、传统农业较之原始农业,以下哪种论述是错误的。(D)A、使用畜力牵引B、使用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C、精耕细作D、抛荒制为主2、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期在隋唐辽宋金元时期,主要标志是:(A)A、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B、黄河流域“沟洫农业”的形成C、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D、多熟种植的推广3、以下哪种土地所有制是我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形式(C)A、土地公有制B、土地国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我国租佃制度的发展依次为:(B)A、依附农租佃制—定额租契约租佃制——分成组契约租佃制B、依附农租佃制—分成组契约租佃制——定额租契约租佃制C、定额租契约租佃制—依附农租佃制—分成组契约租佃制D、分成组契约租佃制—定额租契约租佃制—依附农租佃制5、我国地租形态变化轨迹为:(D)A、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实物地租B、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C、货币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D、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名词解释1、传统农业四、简单题1、简述我国传统农业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2、分析古代土地所有制变迁的过程3、传统租佃制度有哪几种?不同租佃制度对农民的影响如何?第三章工商业发展与主要制度安排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冶铜业的兴起和普遍是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重要标志。(√)2、手工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作坊手工业。(×)3、中国古代手工业中一直是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但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发生进行了互换。(√)4、“百工”的出现和“工商食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形成。(√)5、“盐铁专卖”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制度走向成熟。(√)6、古代手工行业主要集中在丝织业、棉(毛、麻)纺织业、陶瓷业、冶金、铸造业、盐业等。(√)7、宋代在商业上的重大突破是取消了禁榷制度(×)。(应为坊市制度)8、清代天下四镇中佛山镇以船码头著称。(×)9、市舶司制度出现于宋代完善于明代。(×)10、明代前期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11、朝贡贸易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等价易货贸易。(×)(不等价)12、市舶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海关与外贸相结合。(√)13、朝贡贸易以获取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以通好、怀柔为目的)14、清代承继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制度。(×)(公行制度)15、清代对外贸易实施公行制度,其行商具有商务和外交双重职责。(√)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行业不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手工行业之一。(B)A、丝织业B、造船业C、陶瓷业D、盐业2、中国古代对手工业者实行哪种管理制度(C)A、国家专营制度B、作土作贡制度C、匠籍制度D、市舶司制度3、把各郡国应纳贡物及运费,按当地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土特产交由均输官销售,这种制度被称为:(A)A、均输制度B、平准制度C、作土作贡制度D、专卖制度4、清代出现的天下四镇指:(D)A、景德镇、汉口镇、诛仙镇、河口镇B、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镇江镇C、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河口镇D、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诛仙镇5、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实行(C)制度。A、海关B、坊市C、市舶司D、国家垄断6、以下哪个是对行商的准确描述(B)。A、从事某行业的商人B、清政府特许的专营对外贸易的商人C、奔走于各个行业的商人D、是相对于坐商而言的一个概念。A、B、C、DA、B、C、D三、名词解释1、工商食官2、百工3、匠籍制度4、禁榷制度5、均输法6、平准法7、市舶司制度8、朝贡贸易9、行商四、思考题1、简述官营手工业发展和衰退的过程2、简述官营手工业的利弊。3、我国古代商业制度主要有哪项?其利弊如何?4、简述古代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制度及利弊。5、重农抑商政策的成因和影响如何?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商周时期的赋役制度为税、赋、役三征。(×)(贡、助、彻)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税、赋、役三征结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赋役体系。(√)3、一条鞭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以土地为本获得财政收入的发端。(×)4、清朝摊丁入亩的实施,基本取消了按人丁和土地分别征收赋役的双重标准,只按土地的单一标准征收。(√)5、我国古代赋役制度总体来说是从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发展。(√)6、唐中期以前的军费支出小于唐中期以后。(×)7、中国古代财政支出的特点是消费性支出远远大于生产性公益性支出。(√)8、“量入为出”财政原则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9、实物性收入增加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10、五铢钱首开我国货币方孔圆形的货币形状,从此铜钱的形制被固定下来并沿用了两千余年。(×)(秦半两)11、秦半两是我国历史上用得最久、最成功的币种。(×)(五铢钱)12、私人借贷的主体主要是富商或高官。(×)(贵族)13、总体来说,古代私人借贷利率高于国家借贷利率。(√)14、中国古代汇兑始于唐中期,当时主要是采取“合券乃取”的“飞钱”。(√)15、票号是一种专门经营放贷活动的古代金融机构。(×)(汇兑)二、选择题1、我国古代财政收入可分为以人丁为本和地产为本两个阶段,其界限是:(C)A、方田均税法B、一条鞭法C、两税法D、摊丁入亩2、在中国古代财政支出中,占前三位支出的是:(D)A、军费支出、皇室支出、工程文教支出B、军费支出、官俸支出、工程文教支出C、皇室支出、官俸支出、工程文教支出D、军费支出、皇室支出、官俸支出3、开创我国古代黄金与铜钱并列的复本位货币制度的货币是:(A)A、秦半两B、五铢钱C、开元通宝D、交子4、钱帛兼用意味着货币制度的倒退,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一时期?(B)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C、宋明时期D、清代5、“飞钱”的兑取方式是:(C)A、认劵又认人B、认人不认券C、认券不认人D、认券或认人三、思考题1、我国古代货币形态变化的阶段性特点2、古代货币制度的特点如何?第五章中国传统经济的特征与波动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有何特征?2、试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第六章世界市场的扩张与中国经济的路径选择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世界市场的形成以世界货币的产生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为标志。(√)2、我国近代进口商品结构可概括为生产资料比重大于消费资料。(×)3、鸦片战争后,我国出口以农产品及手工制品、半制品为主。(√)4、中国近代化由民用工业开始。(×)(军事工业)5、中国近代化投资形式经历了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的转变。(√)6、中国近代化采取的是由政府主导的由上而下的路径。(√)二、选择题1、19世纪中国进口主要由哪三项构成?(D)A、鸦片、棉布、煤油B、鸦片、棉纱、粮食C、棉布、棉纱、煤油D、鸦片、棉布、棉纱2、以下那句话不是对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正确描述:(D)A、消费资料进口比重大于生产资料比重;B、直接消费品进口大于消费品原料进口;C、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制成品比重趋于下降;D、进出口商品价格由国内市场根据年成丰歉决定。3、经济近代化有不同模式,市场基础上的内生模式被称为:(A)A、英美模式B、德日模式C、俄国非资本主义模式D、法国模式4、政府主导下的赶超模式被称为经济近代化的(B)。A、英美模式B、德日模式C、俄国非资本主义模式D、法国模式5、以下哪句话对中国近代化路径的描述不正确:(D)A、从发展军事工业开始B、主角为地主阶级开明派C、推动力是外部因素;D、通过“民办”方式发展工业三、思考题1、简述中国发展近代化的初始条件。2、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3、耕织结合的农村经济是特点有哪些?它是如何走向瓦解的?4、比较中国与西方近代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第七章近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经营地主与传统封建地主的基本区别在于土地出租给他人经营。(×)(雇工自营)2、新式富农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货币资本租种土地,生产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3、新式富农自己不参加劳动,全部雇工经营。(×)4、非生产性垦务组织开垦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出租而不是转卖。(×)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新式富农的特点。(B)A、以租入土地为主B、拥有土地所有权C、自己也参加劳动或管理D、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2、地主只出租土地,其他生产资料由佃户自备的租佃制度是()A、伙种制B、帮工佃种制C、租种制D、雇佣制三、名词解释1、租种制2、伙种制四、思考题1、中国近代农村资本主义方式的滋长表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近代农业近代化迟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简述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第八章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近代工业表现为先进的机器工业和传统的手工业并存的二元特征。(√)2、官营资本的来源是官员俸禄。(×)(政府拨款)3、我国近代工业由西方“移植”而来。(√)4、我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所办的军事工业。(×)5、由于纺织业投资少,见效快,因此外资首先在华经营的近代工业是纺织业。(×)6、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组织形式是官督商办。(×)7、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我国近代工矿业中处于垄断和支配地位。(√)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20年,我国中资企业产值超过外资企业。(×)(1936年)9、我国近代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先是外国资本居优势地位,一战到抗战时期民族资本居主导地位,抗战爆发后官僚资本居优势和垄断地位。(√)10、抗战爆发后我国轻工业部门增长速度超过重工业生产部门。(×)二、选择题1、近代我国传统手工业发生了以下哪些分化?(D)A、向机器工业转变B、趋于没落C、发展成新兴的手工业行业D、以上都是2、中国近代工业资本包括:(B)A、外商资本、官营资本和地主资本B、外商资本、官营资本和民营资本C、官营资本、民营资本和买办资本D、外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商业资本3、我国近代工业发展模式依次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C)A、国资启动—国家垄断—民营为主B、民营为主—国资启动—国家垄断C、国资启动—民营为主—国家垄断D、国家垄断—民营为主—国资启动4、以下那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描述。(D)A、鸦片战争前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B、20世纪初民族资本迅速发展,到1936年民族居于主导地位C、抗战爆发后官僚资本迅速增加,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D、民族资本在近代呈现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运动轨迹三、思考题1、试述近代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状况。2、简述我国近代资本结构变化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第九章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清政府最初与外国人贸易是通过在广州设立“公行”来进行的。(√)2、广州十三行是一个清政府用以对外贸易和海关征缴的官办机构。(×)(民间机构)3、中国近代商业呈现外资商业、华资新式商业、传统商业三重结构并存的特征。(√)4、钱庄、票号、银行被称为旧式的金融机构。(×)5、民国初年钱庄的两个变化一是开始面向民族资本企业吗,二是实行实物抵押放款。(√)6、钱庄除对商人放款外,还向票号放款。(×)7、近代票号的最大主顾清政府及各级官员,因此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票号也走向了衰落。(√)8、我国最早出现的保险公司从经验人寿保险业务开始。(×)(水火险)二、选择题1、以下哪种形式不是近代商业的三重结构之一。(B)A、外资商业B、中外合资商业C、华资新式商业D、传统商业2、旧式金融机构包括以下各项除()之外A、钱庄B、票号C、保险公司D、典当行3、以下哪个银行在民国政府时期被改组为中国银行,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A、通商银行B、交通银行C、中南银行D、户部银行三、思考题1、中国近代新式商业与传统商业的区别是什么?2、简述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应的社会功能。第十章近代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变迁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孙中山实业计划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交通建设、交通运输)2、孙中山节制资本的主张是指“发达私人资本,节制国家资本”。(×)3、近代工商管理方面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国家政策来看,主要是从重农抑商政策转变为保护工商业发展政策。(√)4、清代前期管理全国财政的部门是工部。(×)5、清代前期省级财政总管部门是布政司。(√)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所借外债用关税担保,我国关税自主权丧失。(×)(鸦片战争后)7、西原解款后我国盐务行政权丧失。(×)8、近代由于汇票、银行劵等金融工具的使用,使我国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二、选择题1、以下均是清代前期的财政制度安排除(B)以外。A、解协饷制度B、漕运制度C、奏销制度D、库藏制度2、我国近代盐务行政权丧失是在(C)之后。A、西原解款B、棉麦解款C、善后大解款D、中德易货解款三、名词解释解款协款引岸制度四、思考题1、试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内容2、论述政府对近代工商业管理的发展变化及局限性。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1957年)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950-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我国所选择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3、赶超战略是一种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工业化一般先从发展轻工业开始。(√)6、我国计划体制的形成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战略所致。(√)二、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C)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旧式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指(A)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学大寨运动D、四清运动3、我国计划体制形成的最根本原因。(B)A、保卫新生共和国的需要B、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战略所致C、苏联的示范效应导致D、实行现代化的需要4、除(D)外,其他三项是新中国初期重工业的三个基本特征。A、建设周期长B、早期大部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C、初始投资规模大D、自我建设能力强三、名词解释赶超战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四、思考题1、简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措施.2、简述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3、简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骤4、试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必然性第十二章计划体制下的国民经济(1958-1976年)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跃进时期城市经济体制的变动主要是上收地方权限。(×)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计划体制改革没有涉及企业自主权问题,因此此次改革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由高级农业合作社向人民公社发展。(√)4、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指生产规模大,二公指公有化程度高。(√)5、大跃进是一种“以粮为纲”的极端化工业发展战略。(×)6、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村在产品分配和经营方面实行“一平二调”制度。(√)7、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制度。(×)8、1969年后文化大革命在农村的形式主要是串联—学习班。(×)二、选择题1、人民公社的特点是:(B)A、一穷二白B、一大二公C、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D、个人责任制2、以下哪项不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经济建设转轨的特点(C)A、从和平发展方针转向以备战为中心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