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用 原料马鹿茸_第1页
保健食品用 原料马鹿茸_第2页
保健食品用 原料马鹿茸_第3页
保健食品用 原料马鹿茸_第4页
保健食品用 原料马鹿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健食品用原料马鹿茸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保健食品用原料马鹿茸。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文件中所包含的部分条款通过相关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部分内容。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香港中药材标准》第7册3技术要求3.1来源马鹿茸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3.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1)东马鹿茸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灰黑色;“三岔”皮色深(2)西马鹿茸茸毛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在日光下观察颜色;如断面不易观察,可削平后观察滋味、气味西马鹿茸气腥臭,味咸滋味可取少量直接口尝,或加热水浸泡后尝浸出液;气味可直接嗅闻,或在折断、破碎或搓揉时进行形态(1)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锯口面外皮较厚,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2)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锯口常见骨质在日光下观察;长度、宽度及厚度测量时应用毫米刻度尺;质地是指用手折断时的感官感觉注:马鹿茸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3.3薄层鉴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薄层鉴别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薄层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鹿茸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甘氨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附录A3.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水分,%≤14.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灰分,%≤37.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2302方法浸出物(水),%≥15.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2201热浸法(水溶剂)铅(以Pb计),mg/kg≤5.0GB5009.12总砷(以As计),mg/kg≤1.0GB5009.11总汞(以Hg计),mg/kg≤0.3GB5009.17注:其他未列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相应食品类别(名称)的规定或有关规定;未列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相应食品类别/名称的规定或国家有关规定。3.5真菌毒素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中相应食品类别(名称)的规定或有关规定。4其他保健食品所用原料为本品的炮制加工品,其炮制加工前的原料应符合本标准。炮制方法为净制、切制的,除另有规定外,炮制加工品应符合本标准。炮制方法为其他炮制工艺的,炮制加工品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薄层鉴别检验方法A.1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实验中所用的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2方法提要本品经70%乙醇超声提取后,采用薄层色谱法,以鹿茸对照药材和甘氨酸对照品为对照对样品进行鉴别分析。A.3仪器A.3.1分析天平:感量为0.01mg和0.0001g。A.3.2超声波清洗仪。A.4试剂和耗材A.4.1乙醇。A.4.2水。A.4.3正丁醇。A.4.4冰醋酸。A.4.52%茚三酮丙酮溶液。A.4.6硅胶G薄层板。A.4.7对照药材和对照品鹿茸对照药材。甘氨酸对照品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和相对分子量见表A.1。表A.1化学对照品(标准品)信息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甘氨酸Glycine56-40-6C2H5NO275.07A.5色谱条件薄层板:硅胶G;点样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8μL,对照品溶液1μL;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3:1:1);显色剂:2%茚三酮丙酮溶液;观测条件:在105℃加热后,日光下观测。A.6操作方法A.6.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鹿茸对照药材粉末0.4g,加70%乙醇5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摇匀,备用。A.6.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氨酸对照品,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摇匀,备用。A.6.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照对照药材溶液制备的方法制备得到供试品溶液,备用。A.6.4鉴别分析方法: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0502)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