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1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2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3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4页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考点击破+真题体验+冲A行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堂演练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它们的特征相同——自给自足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但小农经济只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认识首先它有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它的积极作用在于统治者重视农业,有利于发展农业、安定人心。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其次,它并不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人物都认同的经济观点,如唐朝注重发展对外贸易、明清交替之际的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等,当然这些是支流。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不能把它与近代以来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画等号。1.夏、商、周时期的商业由官府垄断;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指官营、私营、家庭和田庄手工业。2.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3.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具有土地所有形式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4.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5.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6.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7.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闭关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衍生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8.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9.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例1】(2011·江苏学测)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例2】(2012·江苏学测)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画像砖市井图材料二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明)李鼎《李长卿集》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四《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2)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例3】(2012·江苏学测)判断题: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劳动者创新发明了众多生产工具。右图所示的冶铁技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点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考点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2.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考点3:了解土地制度私有制的确立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考点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③重视农业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该诗句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考点5: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6.据史料记载,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唯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上材料反映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②苏州、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③以上地区纺织行业分工很细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7.“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材料中“水排”主要用于()A.灌溉B.冶铜C.制瓷D.冶铁考点8:理解“重农抑商”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8.《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的填“B”。9.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10.在古代中国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灌钢法,南北朝的炒钢技术等。()11.汉朝时,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与坊严格分开;唐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12.明清时期,为了防止敌对势力危及统治,政府实行“海禁”,禁止对外贸易;这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3.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4.《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商鞅变法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鉴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例1】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帮。徽商在苏州建立的大量会馆说明,徽商人数多、经济实力强。徽商是在明朝时期就出现的商帮,选项B错误,选项C、D都是发生在近代。【例2】(1)汉代有集中贸易的市;市设立官署,政府严格管理“市”。(2)区域性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晋商和徽商。(3)工商皆本。理由:工商都是统治者的利益要求。(4)唐朝(或隋唐)。关系:相辅相成(即农业经济是商业繁荣的基础;商业活跃也有利于农业发展)。解析:本题综合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和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第(1)问,主要是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3)问,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第(4)问,考查古代农耕技术,以及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例3】正确解析:图片所示为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

第10课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过关演练】1.A2.C3.B4.A5.B6.B7.D8.B9.A10.B11.B12.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