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_第1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_第2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_第3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_第4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知识清单1、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时间、意义、措施)。《临时约法》(目的、原则、内容、评价),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目的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概况,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3、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纲领文件、实质?国民党宪政确立的概况、实质?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背景、内容、性质、意义?5、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措施、评价?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设置的前提、概况、意义。为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的是?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概况

改革是统治者以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调整,以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改良革新。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程度:局部调整和社会制度转型根本变革。改革性质: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内容: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2、改革的类型?改革概述1、何为“改革”?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直接原因)③民族危机严重;(外因)3、改革的原因?4.改革的原因总的来讲,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A.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C.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如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财政收入困难,国贫兵弱、民族危机严重等。A.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B.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可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分析。C.改革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D.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E.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F.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G.是否得到统治者的有力支持。3.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的特征、趋势与影响。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2023、12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民国改革清末新政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曲折探索战国北魏北宋明朝晚清民国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古代:富国强兵近代:救亡图存现代:民族复兴社会转型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王朝中后期的自救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知识结构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时空观念战国北魏北宋明朝189819011912-192719531978立封建促统一行汉化促交融固封建促富强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百家争鸣铁犁、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1、春秋战国的变法①经济:

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②政治:

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③思想文化:

士阶层活跃壮大;

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运动。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背景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目的(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

楚国的吴起、

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BC356)最为

彻底。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表现商鞅变法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军事(选官)政治思想风俗废除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什伍连坐组织行县制焚诗书强分家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限制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强化思想控制;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小农经济;提升财政收入评价:积极:商鞅变法打击贵族特权,促进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

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代背景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交融;②北方割据战乱不断,北魏实现统一,但经济相对落后,民族矛盾尖锐。北魏孝文帝改革2、内容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措施内容影响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整顿吏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吏治得到改善,加上赋役负担减轻,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①迁都洛阳;②移风易俗,实行汉制。汉服汉姓通婚汉语后期:孝文帝主持,推进汉化,民族融合。影响:①加快北方各族交融,缓和阶级矛盾;②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缩小了南北差距;③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④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⑤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⑥手段过于激进,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且过于汉化失掉了本民族的尚武的民族精神,不利于维护其统治。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1、(2023·湖南高考·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B跟踪练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范仲淹(989-1052)3、北宋中期改革(1)庆历新政背景:概况: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2)王安石变法①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②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③“三冗二积”,财政危机④庆历新政失败背景3、北宋中期改革名称内容作用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缴赋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政府调控物价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打击富商保甲法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加强统治秩序;节省了军队训练费用保马法百姓申请养马,政府补贴马匹的质量数量提高;节省政府养马费用。青苗法富国强兵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2)王安石变法评价①富国方面有成效,增加大笔收入,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②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③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不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2、(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①实行均输法②兴建水利工程③鼓励百姓养马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跟踪练背景:(1)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

(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3)明中后期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概况: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结果: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4、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一、中国古代主要变法背景内容意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兼并战争,富国强兵经: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废世卿什伍县制军:奖励军功打击特权促进封建政经军发展成为强国、奠定统一北魏统一北方战乱不断民族交融趋势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化、通婚姻加快北方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促进北魏发展,为北方统一南方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农民起义北方民族袭扰庆历新政失败经:募役法、农业贷款(青苗法)、商业经营军:“兵农合一”征兵制(保甲法)富国目的达到强兵效果不明显人去政亡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农民起义整肃吏治加强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收入增加矛盾缓和危机缓解一条鞭法94小结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救亡图存思考:与中国古代的改革相比,近代中国的改革探索有何不同之处?1.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2.戊戌变法(1898年)3.清末新政(1901至1912年)4.民国时期的改革(1912至1949年)背景不同:面临西方军事、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内容不同:一般有向西方学习经济、军事技术或管理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等近代化内容;

结果不同:受各种因素影响,改革探索基本上没有成功;

影响不同: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背景①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想宣传君主立宪制;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文教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裁汰八旗,绿营旧军内容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评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既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思想解放运动。①政治:冲击封建制度,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②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思想:提倡新学,兴民权,抨击封建文化,起到思想启蒙。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具有妥协性。(1)性质:(2)意义:(3)局限:(1)客观: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④策略失误:变法的措施给自己树立的对立面太多、操之过急。失败原因3、(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C跟踪练4、(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跟踪练B5、(2021·山东高考·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跟踪练D

6、(2021·海南高考·7)据表2可知,梁启超()表2

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1898年

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1902年

“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1919年

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以“扫廓”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D跟踪练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自救”

②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削弱革命运动声势。2、清末新政(1)背景(2)内容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无法扭转清政府灭亡的命运,反而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废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结果7、(2022·山东高考·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答案】AA跟踪练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都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总是受制于具体的时代背景,任何不改变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改革,都不能真正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都是在旧体制上的修修补补,因而也无法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救亡图存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思考: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主题:2.意义:改革意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3、失败原因:资产阶级不成熟,封建势力强大半殖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4、启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共和观念、文明风俗和近代教育的发展小结: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背景内容意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甲午战败,半社会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政治(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文化、教育(提倡新学,兴民权)冲击旧式官僚体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裁汰冗员、设外务部、瓦解六部、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没有摆脱内外困境政局动荡国家为实质统一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失败促进了共和观念、文明风俗和近代教育的发展

特点:主题是救亡图存;不同阶级提供了不同的方案;

8、(2023.吉林高考)图1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图1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B跟踪练三、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1.建国初期的改革建国初期改革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经济改革“一化三改”“一五计划”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民主改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构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9、(2023.吉林高考)毛泽东在1931年3月指出:“农村里头,小市镇里头,小城市里头,都是没有报纸看的。斗争的群众,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灵通、见闻狭隘这一点上讲,是差不得很远的。”该论述强调了A.农村工作的重要性B.群众斗争热情的重要性C.宣传工作的重要性D.群众文化水平的重要性C跟踪练跟踪练10、

(2023.吉林高考)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A.平衡地区差异B.调整工业结构C.应对朝鲜战争D.恢复国民经济C三、现代中国的重要改革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论十大关系》建设初期探索道路,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建设曲折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个现代化”目标3、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时期伟大转折;新时期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2001加入世贸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12(2)内容:①工作重心②改革开放③拨乱反正(3)意义:2、改革:3、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1、(2023·湖南高考·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答案】CC跟踪练

12、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