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五 阶段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了绍剧《闹天宫》后,高兴的把演员小六龄童抱了起来,这一场景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双百”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高涨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答案:C2.20世纪5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这里他是在阐释()A.“双百”方针 B.阶级斗争学说C.过渡时期总路线 D.“二为”方向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及“独立思考的自由”可判断,这是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双百”方针。答案:A3.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创作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解析:描写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由柳青创作完成的。答案:D4.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D.初步建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关键信息“教育战线”及“建国后十七年”来判断,应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教育成就。答案:D5.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农村劳动”“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可判断,这是“文革”期间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的表现,且招生对象是农民等。答案:C6.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③组织编写新教材④启动“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④解析:“希望工程”是新时期为资助困难学生上学而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故排除④。答案:B7.某校高二(1)班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翻阅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以下四幅插图。请问以下插图所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是()A.②③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上山下乡是196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在全国掀起的运动,①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工农速成中学等相关措施,②项正确;1970年,中共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③项排除;高考制度恢复是在1977年,④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D。答案:D8.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消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阅读材料,注意关键词“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说明工业化急需专业人才。答案:A9.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种类繁多,图文精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载体。右图所示烟标反映的史实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解析: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其它三项与烟标所描绘的无关,均可排除。答案:B10.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年代是()A.1950年 B.1960年C.1970年 D.1980年解析:“牛棚”的关键词是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来的,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是1966年6月《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来的,是“文革”刚刚开始时出现的。“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于“文革”期间,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解析: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主权不独立,经济文化科技落后,并不具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故D表述错误。答案:D1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一流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用排除法。中国并不是超级大国,故A错。B项错在夸大了航天科技的作用。C项错在“一流”二字,中国尚未成为一流国家。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2: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外国死人部”。——《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目前我国文艺欣欣向荣,我们还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提倡各种学术争论,在争论中学术才有所发展。……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1998年10月《光明日报》所载李瑞环的讲话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三个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1、3的一致性是什么?(4分)(4)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认为从我国文艺工作方针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6分)解析:本题以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文艺方针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立足材料有效信息、多角度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及内容判断出它所属的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相应分析其背景和影响。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两则材料,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要注意从多角度展开分析。答案:(1)材料1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中央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希望通过文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并推动了当时文艺工作的开展;材料2的背景是“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将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夸大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导致“左”的错误在文艺界泛滥;材料3的背景是党的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新时期文学艺术不断发展。(2)“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3)在文艺界,都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思想、学术自由争论,以便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服务。(4)文艺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正确的文艺方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前进。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时间特点情况1950~1958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零增长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中西500年比较》材料2: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年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全国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1952年42.5万人少于7.5人269人1987年889.4万人83.1人889.43人1989年996.1万人88.1人967.6人材料3: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中国现代史纲》材料4:1978年3月18日至3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开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长篇讲话。这个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的精神。请回答:(1)结合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10分)解析:本题以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条件为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阐释能力。第(1)问,要结合材料1中的五个时期科技状况,分别思考影响科技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第(2)问,要结合材料2、3、4,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分析条件,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科技、经济发展与国家地位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