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_第3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_第4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初探一、课题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局部,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开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开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根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根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表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开展与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根底,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根底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满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三、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课题实验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到达会背诵。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开展和提高。

五、课题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根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表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开展与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做法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小学语文新大纲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词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对于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的根本要求出发,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表达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é,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2)想象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创造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以设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珍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阔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它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生开展的根底。〞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以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那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表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说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表达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那么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表达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四、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翻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总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大气开放——谈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拓展性实践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往往以教科书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由此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理解的局限。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公布,广阔教师逐渐明确拓展语文学习资源的重要性。什么是教学拓展?我想,教学拓展和延伸就是指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根底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简单的说,就是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后者可以让学生加深课内所学,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恰到好处的拓展与延伸能让语文课堂更开放!。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古诗文教学与一般阅读文章教学比拟,有其特殊性。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博大精深,灿假设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她只占小学语文课程的极小局部。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我认为古诗文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延伸和拓展。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应为什么而拓展

〔一〕为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知识而拓展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观。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二〕为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背诵古诗文的兴趣而拓展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我们由此认识到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的根只有生长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真正的民族气质,才具有可持续开展的强大后劲。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境遇的悬殊,学生容易对古诗文产生“隔膜〞——他们不能倾听小溪流水的淙淙声,不能倾听白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婉转的歌唱;学生仅仅在背诵描述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无味的干瘪句子。而背诵古诗文是否劳累,关键是看孩子的感觉,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古典诗文的情感,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那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些文学经典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不断涌入新的溪流,不断向前涌动;它的浪花既流溢着传统文化的风韵,又闪烁着每个时代的光荣。在古诗文教学中,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着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2、适当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只要老师恰当地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激发学生背诵古典诗文的欲望。

我在教完苏轼的《望湖楼醉书》后,试探性地问:“有谁还知道苏轼写的有关西湖的其它诗歌吗?〞一只小手举得高高,她说:“还有一首很有名的,叫《饮湖上初晴后雨》。〞“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能。‘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正是我想拓展的内容。于是,我把这首诗在黑板上写下来,与《望湖楼醉书》比拟阅读,并表扬这位同学“博学,是背诵古诗小能手。〞这时,这位同学脸上露出差涩而又得意的神情,其他同学那么有的羡慕,有的不服气……

课后,马上有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能背诵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村枝……’〞“老师,我也知道一首《题西林壁》……〞“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知道苏轼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王菲唱过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班很多学生拿出各自准备的诗词集,纷纷寻找苏轼的诗词,并津津有味地吟诵背诵起来。

由此,在学生多读多背的根底上,才能到达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三〕为填补留白,发挥学生想像而拓展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像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开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开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善于翻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所留出的“空白〞,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四〕为品味古诗人的语言美,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而拓展

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拓展体验,细细品味。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草》在这个方面可称经典之范例。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于老师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赏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

“春风吹又生〞一句较易理解,于老师请学生自由上台,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问大家对黑板上的画满意不满意,于是有学生提出没有画出春风,提出意见添画风后,又有学生指出风是无形的,应从小草被吹弯了腰来表现……在活泼、充满生机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理解了诗意,感受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五〕为开发学生智力潜能而拓展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奥托认为:“据我最近发现,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重在引导学生释放灵感,生成智慧。

而语文教育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并逐步从对语文的感受、鉴赏,走向对语文的创造性应用,使他们不仅善于继承过去,又能积极适应现在,更能勇于开拓未来,从而到达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二、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拓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意图

〔一〕“超文本〞阅读

小学是培养孩子一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从小都不亲近书籍,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他可能一生都会远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视,不但单辟一节谈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如在“教学建议〞中,就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1〕前瞻性阅读。即在教学古诗文前,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或学习资源查阅作者情况,包括生平、主要作品、经历,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等。如李白,是为后世留下最多作品的唐代诗人,在教学他的诗文时,可事先让学生对他的情况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性豪爽,嗜酒如命,有“诗仙〞之称,诗作近千首;查阅这首〔篇〕诗词〔古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更深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这种查阅的过程既是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也是深化情感体验的过程。

〔2〕延伸性阅读。即把课文之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视野。一方面观照诗文意思,另一方面又拓展了课文,使学生的解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

延伸性阅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一篇带多篇〞。即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拓展。如:在任教《江雪》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别具匠心地设计这样一个课外延伸:自学《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自主感悟、合作学习,进一步掌握诗的规律、特点,实现“教为了不教〞、“语文课本只是一个范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比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江雪》的理解、感悟,可谓一举两得,实现了文本与超文本的有机融合。

②充实体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五绝、七绝古诗数量最多,五言、七言律诗、乐府诗、词及简短的文言文数量基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从作者或诗文内容着手,充实体裁,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学了李白的七言绝句《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推出李白的五言律诗《送友人》〔“青山横北郭〞〕两者都是送别诗,体裁不同,可进行比拟阅读。

③拓宽题材,除教材中多见的写景诗篇外,对写人、记事、抒怀、寓理的诗文或现代散文、诗歌、传记等也适当增补。力求题材广泛,全面滋养,如:除根据教材中的古诗寻找同作者、同题材的作品外,还可收集与其他白话文有关的文章。例如上《春日》、《游园不值》时,可结合朱自清的经典美文《春》教学,感受不同时代同样的生机勃勃的春天。

〔二〕读写迁移

迁移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是原有知识、技能、活动对新的知识、技能、活动的影响作用,它在实践活动中方能产生并发挥作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完一篇诗文,应依据诗文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有趣的续写、扩写、改写、仿写、自编自演、写读后感等活动,在各种迁移活动中学习语文,开展自我。如依据《游园不值》把它改写成白话文,如模仿《晓出净兹寺》写一首有关夏日的古诗等。

〔三〕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堂的教学拓展是属于综合性的,是融多项内容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整合性拓展,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拓展点,通过适度的课内外拓展,让课堂变得更加美妙,让语文变得充盈而丰富!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好语文,最终到达语文素养的全面拓展。

古诗文是一种审美文化,一种艺术文化,是浸透着礼乐精神的文化。少年儿童有天生的形式感,通过韵律节奏,表达出理解和创造的力量。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文本与艺术的内在联系,精心地将文本和音乐、美术、图像等进行巧妙组合,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从与学生思维可以对接的话题入手,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和艺术意蕴的美的教学环境,使教学中既有激扬语言的豪情,也处处洋溢着甜美、温情与浪漫。因此,将古诗文学习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融合,会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三、怎样的拓展和延伸才恰到好处

教学拓展也会步入另一歧途:不适时机与过度。一位教师执教第七册古诗《早发白帝城》时,依次出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望天门山》、《山中问答》、《戏赠杜甫》、《军行》引导学生学习,希望学生在厚实积淀中提高语文素养。殊不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大容量的拓展削弱了学科教学的根底性,挤压了学生理应拥有的读写时间,该掌握的得不到落实,该理解的仍一知半解。试问:这种拓展何以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把握好拓展的度,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那么。我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度〞:

1、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量度〞

教学资源的拓展要适量,太少了,作用不大,太多了,又会喧宾夺主。到底多少才适宜呢?这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来确定。每篇文本的教学都有明确的目的,拓展资源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效劳的,我们不能为了拓展就大量堆砌资料,甚至把语文课上成其它课。

2、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深度〞

我们在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不要因为拓展这一形式的需要就忽略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试想想,你强加给学生一些难以理解的资源有用吗?这些生硬的东西只会加重学生负担。

3、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广度〞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点〞型问题。这个“点〞是相对于面而言的。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拓展时多角度、多层面地补充资源。

4、教学资源的拓展要把握好“空间度〞

资源的拓展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拓展?我们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拓展?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以为,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拓展,教学拓展应该安排在突破重难点、深化主题和文本空白处。这就是教学资源拓展“空间度〞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适度拓展学生学习诗文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它不仅表达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也顺应着时代开展的要求。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生开展的根底。〞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有量的积累,“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九年课外阅读量达以400万字以上。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那么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样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表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说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表达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那么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表达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四、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翻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总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窦桂梅

凭着一份做教师的责任,我从1994年8月所带的一年级开始,有方案、有步骤地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教改实验,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出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般的寂寞为难境地,呈现出一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繁荣景象。本文是这项教改实验的记录和报告。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娃〞声一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学第一天,教室里就传来这朗朗的诵读声。这是我搞的一项特殊活动,就是学生在介绍自己姓名的时候,还要背诵上学以前学过的古诗。于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加上老师夸张的表扬,他们的快乐劲儿就甭提了。在孩子们尝到成功甜头的兴奋中,我宣布今后每天晨读20分钟时间,老师要和大家一齐诵读古诗。

就这样,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那么,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曲,古今格言警句、成语寓言,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至今,学生们已升入六年级,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这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传统的每节课前的“课前一歌〞已被学生自觉地换成“课前一诵〞了。

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读罢,我甚是快乐,因为自己几年前就这么做了。童年阶段是最好的记忆时期。“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每日的诵读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坚信,每天20分钟,坚持六年,孩子们定能终身受益。

但有时背多了,时间一长,张冠李戴,顺序颠倒,这首那首背混了的事常有发生。对此,我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即作者、朝代及内容的连线练习;采取“定位联想〞的方法,即读每首诗文时,一边背一边记每个字、每个词、甚至每句话在诗文中的位置;采取手势语练背法,即伸母指表示老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伸出食指,表示每句读一遍,伸出两个手指表示每两句连起来读两遍,伸出三个手指表示男女生轮读,伸出四个手指意思就是试背。就这样,采取朗读、大声读、小声读,直到读出味来,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再让学生领背、齐背、对背。一首诗至少读10遍,背10遍。《学习的革命》中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我认为天天诵读古典诗文就是语文教育的最伟大的方法。四声的抑扬顿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如此等等,正是汉语独特的魅力所在。孩子们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人耳,愉悦于心。

也许有人认为在学生们还不具备对精品文章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大量阅读,似乎有些简单和莽撞。实际上,这却是语文教育和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杨振宁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许多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70多年来,人生旅途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步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对诗句感悟更深了。

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洁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他本人10岁左右背诵诗文,直到40多岁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真是感受无限,他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难想象巴金、臧克家、鲁迅、朱自清、郭沫假设、钱钟书……等人如果没有昔日足够的背诵积累会取得如此光辉的文学业绩。而且这种背诵积累不只用来培养文学家,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血脉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上面提到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我的学生们年龄还小,但目前已背诵了300首古诗词曲;200条古人、今人格言警句;200个成语典故(积累了800多条成语);100个寓言故事。此外,全班都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哈姆雷特》等世界名著,读了秦文君、余秋雨、曹文轩、黄蓓佳等许多当代作家的作品。识字方面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的任务。

随着慢慢的“酝酿〞与渐渐的“反刍〞,逐渐的量变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我坚信,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精品,会同空气一样毫无痕迹地从学生的口中渗入血液,留存于生命之中。而且融会凝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意境,并将成为他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以下是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开展的局部活动。

1.家庭自学充分利用家庭的有效时间学习古诗是稳固拓展古诗词学习的良好途径。目前小学生学习任务很繁重,学习的科目又多,再加上有些同学在校外还要参加一些音乐、英语、美术等方面的特长进修,因此,古诗文扩展教学的内容大多要靠学生自己挤时间自学完成。在这点上,教师的调度很重要。于是我周六、周日的作业少留一些,寒假、暑假的作业少留一些,以便留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让孩子学习古诗文。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了更多的古诗词。而且学生们大多养成了每晚向家长背诵古诗的习惯。

2.单元辐射学习单元辐射学习即以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材)出现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例如教学《夜宿山寺》时引出李白的另一首《望天门山》;由贺知章的《咏柳》引出另外一首《绝句》;由杜牧的《山行》引出另外一首《秋色》……这样,由于新出现的诗与教材中的诗是同一体载形式,所以学生都学得比拟扎实。

3.组织诗歌朗诵会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我都要分别举行两次诗歌朗诵会。在所学的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他们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更使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有了用武之地。经过两次评选,全班选出了5名背诵大王,教师给他们颁发奖品和喜报。

4.诗配画和诗化作文每周从背诵的3首古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就这样,每周我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依据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另外,每周还要求选一首改写成小作文,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学生们有的利用电脑多媒体设计出所想象的画面,有的上网互读改写的作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将自己喜欢的诗词在头脑中加工、物化,既训练了想象力,又培养了绘画能力、作文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5.诗文集锦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诗词收集起来,并贴上自己的照片,附上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警句,再适当配上插图,贴在日记本上,看着6寸大彩照上那一个个可爱、神气、漂亮的模样,读着他们钟爱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名言佳句,我真是喜不自禁!

6.给诗人写信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求学生给自己喜爱的诗人写封信。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达2000多人,自村夫到皇帝,从稚童到老叟,诗坛群星灿烂。我让学生寻找诗人的足迹,了解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及成才的事迹或悲凉的人生,写出对诗人的感受认识或者鉴赏评价。有的学生写道:“李清照奶奶,你的心情还好吗?〞“谭嗣同,您够男子汉!〞“李白,你的铁棒磨针的故事是真的吗?〞“杜甫爷爷,我从未看见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景象!〞“虞世南先生,你的那首《蝉》难道仅仅是写不停叫着的‘知了’吗?不,你同时也在说明自己的心迹,也在描写着自己。‘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这种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既理解了诗人不同的精神境界又发表了新时代学子的看法。

这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成了学生精神家园,他们怎能不喜欢呢?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头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时常感到身为人师,难为人师。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体会到,当我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我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班级里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晨读我和学生一起朗读吟诵;午会我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寓言故事。我和学生都有《唐诗鉴赏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等书籍,师生往往在背诵根底上共同查阅领悟。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也为了不断提升学生超越教师的标准,几年来,我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背诵了几百首古典诗词。但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日子里,他们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有时冷不丁冒出一个诗文典故或历史故事向你请教,任你学富五车也难以抵挡。这时就需要你坦诚地接受他们的“教导〞。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咱们学了很多王维的诗,你知道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吗?〞“当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轻松地答道。“那么,你知道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是哪首诗呢?〞我说:“你说说看。〞他说是《山居秋暝》。我一想,这正是我参加九年义务新教材编写时编进去的一首诗,于是我便大声背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说“怎么样,不错吧〞时,他问我后四句呢?我说没有哇。结果他朗声背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却满面春风,洋洋自得。

前年,学生又给我提意见:“老师,让我们也过过上台讲课的瘾好吗?〞我一听,对呀!“当仁不让于师〞。这个主意好!于是全班的学生们争先恐后……让我惊讶的是课堂气氛空前的活泼,台上台下都占有大量的古诗文资料,共同讨论和切磋。于是每周二的课堂上都由学生自己选定古诗文学习的内容,有时教师适当协助把关,经过精心备课,实现着互相鼓励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就在这样共同的进步中我和学生分享着快乐,在欣赏的喜悦中培养了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一位叫李京的同学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他先范读了一遍,让同学听准读音认识生字,然后讲道:“这首诗的作者叫王昌龄,是唐朝很有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采莲曲》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听我再配乐朗读一遍,请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然后把你想象的景象讲给大家听: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象到在那一片绿绿荷叶、艳艳莲花丛中,采莲少女们假设隐假设现,假设有假设无的景象……瞧!李京的教学方法多好!一开头就让大家在优美意境中自由遐想。

最精彩的是孩子们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要让家长随便抽签考学生背古诗的情况。几十名学生站在台前,先是齐背,然后再自由抽背,最后点名背诵,即家长可以任选一名同学背诗。看到自己的孩子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吟诵,爸爸妈妈都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在二年级的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同学的爸爸突然向正在背诵《枫桥夜泊》的同学发问:“你知道现在流行的哪首歌曲是根据这首诗改编的?〞这位同学脱口而出:“《涛声依旧》!〞台下顿时掌声一片。五年级时的家长会上,家长们专门挑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大人背起来都挠头的诗词,谁知小不点儿们都能脱口而出,通通不在话下,赢来了家长们的一片赞叹。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陶行知说:“假设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诗词便是语文教育真正的“灵魂的粮食〞。强化诗教,便找回了语文的灵魂。

我觉得,唐宋名篇是文学艺术深入到广阔民众精神世界的切入点。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非常精美又非常大器,非常朗朗上口又非常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又非常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它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补剂。因此我班诵读感悟古诗文的教学便以唐宋名篇为主。

教学时,我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来背去,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用适当的启发,适时的点拨,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对诗词的通灵感悟,用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情愫、智慧光辉、理想火花点燃生命的火炬。有时我创设美妙的情境,娓娓动听地描绘诗词中的景象,学生便不知不觉地体验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美妙意境中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关心。有时我用饱满的激情,凝神静气地表达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词中闪烁的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仰,从中给学生伟大民族不灭的精神和灵魂的积淀,并从崇高的人格美中发现历史透视镜、人生启示录和民族正气歌。有时,我也引导学生用维妙维肖的体态,尽情地、大胆地来表演自己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中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允许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教师不作定论。由此孩子便大胆想象“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时心胸的舒展还是别的什么思想情怀。就这样,课堂上时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

教学中我往往运用“移觉〞理论,让学生闭眼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让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在诗教的课堂上,一说“过电影〞,孩子便心领神会马上响应。“过电影〞有时发散,有时聚合,有时移动,有时定格。例如诵读《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阴〞(学生抢着应声答复)。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捉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时有个学生急喊:“老师,请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抓着它了!〞大家都静静地等着他,过了一会儿这位同学睁开眼睛兴奋地说:“终于抓住了,嗯,真难逮呢!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还边说边做着手捏蝴蝶翅膀的姿态呢,再看表情更是一脸的喜悦……

诗词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启悟,感受到瞬间对永恒的顿悟,梦幻对现实的超越。但这些都不是逻辑推理所得,而是尽力把学生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火花。正是这种审美、怡情中的创造思维训练、科学的右脑思维开发,孩子们从诗词中听到了昆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看到了鸟儿的飞翔,溪水的流淌;闻到了青草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甚至会感悟到离合悲欢的人间话剧,苍莽宇宙的神秘浩渺,坚韧不拔的人格力量……继而敞亮了人生的道路。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教育就是要启迪和培养人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犹如休眠的火山,一旦点燃便有无尽的创造潜力。诗的教育要在学生心里点燃智慧的火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结合起来。因为智慧就在孩子的手指头上。而语文动手实践的重要一环就是作文。

俗话说,孩子的心是块空地儿,种啥就长啥。我鼓励我的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我从不束缚学生的无忌童言,不限制他们作文的内容和体裁,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放开地想,放开地写,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发挥。他们已经从最初机械引用一些诗句为文章增添色彩,提升开展到化用意境、借用典故、仿写诗词,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造能力。他们有时还向诗人“借钱〞,有时来个“乱炖〞,都颇具创造性。请看一位同学在1999年看罢中国足球再负韩国队时从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借钱〞后写下的词。

球迷如聚①,心情愤怒,

久围宾馆不忍离。②

望足协,气难除,③

伤心当年经行处,④

老大已去,空留热土。

胜,百姓苦,输,百姓苦。⑤

词后还附有这位同学的注释:①形容球迷很多。②气愤的球迷久围队员的住所,不肯离去。③看看足协,更难受,他们就会说理由。④当年,中国足球在亚洲是老大(50—60年代),现在想起来真伤心。⑤球胜时百姓(球迷)东奔西去也很苦,输球时伤心得更难过。

同是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一位同学看完电视后疾笔写成:

北约干预南内政,帮助分裂难民生。

安南要其快停战,联盟索性全不从。

霸占领空还不算,挑畔炸我大使营。

保卫主权和尊严,中国人民决不容!

2000年1月4日,期末考试成绩揭晓了,有位同学“马失前蹄〞,从以往的名列前茅落到第十名,这位要强的孩子在日记本上连续写了三首词。其中一首自编词牌——独笑傲,另两首是《西江月》《生查子》。下面选其中一首:

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似旧时同,恰如一场大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算什么,仍笑明朝春风。

以上作品,教师未作任何修改。试想,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创造吗!在希腊语言中,诗人就是创造者的意思。诗的本意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奏响学生心中诗的琴弦,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鲜活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开展,把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还给了学生,也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开展还给了孩子。在六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过去六年的古诗文学习你有哪些感受?二,学习古诗文是否与知识经济时代相悖?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身体会互相交流,回去查阅大量资料后写成文章,下面节选局部同学的观点:

——从来不知道孔子、庄子是谁,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的人就没有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床前明月光〞,上学后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就不离口了。一些名言警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

——班级中早已形成了“李杜诗篇万口传〞的良好学诗风气,诗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特别好背,现在课本里要求背诵的白话文语段,与古诗词比起来我觉得是“稍逊风骚〞了。

——现在科技迅猛开展,但我作为中国的少年儿童要面向世界,成为21世纪的主人,不能不站在中国5000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将来我要出国留学,把中国的古诗文介绍出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

另外,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经常向现行教材内容及写作样式发难。同时学生阅读的品位档次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些庸俗浅显的读物再也不能诱惑吸引他们了。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998年省教委决定,吉林人民出版社给我们班〔当时是四年级〕出版了10万余册的优秀作文选《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从作文题《Good

by双修日》《打假也要从老师开始》,从孩子的用词点题、概括的技巧到仿诗创诗的能力,我发现简单的文字并不简单,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班级就是整个世界。我想,对于作文选中富有诗情画意、个性鲜明、思想深刻等方面的如潮好评,正是我科研的结晶,更是学生在不断超越自我的里程中为自己塑造的人生纪念碑。相信,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这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他们人生的旅途之上!回首诗化教育取得的成果,比照小语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实情况,我猛然想到,小学语文教育的出路不是就在我们的脚下吗?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

灿烂的明珠。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

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

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

30篇左右,而高年级那么为20篇以上。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

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

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

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

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

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

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

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

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

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

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表达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

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

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

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

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

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

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

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

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

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

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再比方: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

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

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

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

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

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

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创造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

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

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

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设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

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

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

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感慨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

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

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

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

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

的珍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

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

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阔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

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

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

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点滴谈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作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营养。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良好情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古诗词教学更为生动有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有效诵读,品味诗歌之韵律美众所周知,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含〞对“门泊〞,“东吴〞对“西岭〞,“千秋雪〞对“万里船〞。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于是,整首诗就在学生自娱自乐式的你一言、我一答的诵读中渐渐熟悉起来。他们在诵读中,知道了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勃勃,热闹中蕴藏着宁静的景象。此时,我又及时配上音乐,加以适时的解说,学生便像唱儿歌似地将诗歌顺溜地朗诵并背诵起来。在有节奏的诵读中,诗歌所描绘的这种自然景物蓬勃向上、和谐之美,也在学生脑海中有了初步的印象,让学生随着诗人的脚步去欣赏那时空悠远的诗中情。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之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讲究一个“炼〞字。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孤寂的境地。教学时,我让学生朗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品析“尽〞、“闲〞这两个字,再去读一读“高飞尽〞、“独去闲〞,就发现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尤其是“尽〞和“闲〞,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而诗人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学生在品词赏句后体会到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以“静〞作为全诗的血脉,巧妙地抓住诗中的几个重点字,将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之内涵美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寥寥数笔,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垂钓〞小童的认真、趣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想象小儿遇到路人问路时“遥招手〞的情境以及接下去可能发生的事情。学生兴趣大增:有的说小儿听到有人询问,紧张得连连摆手,生怕惊跑了鱼儿。有的说小儿用手指指钓鱼竿,撅起小嘴,十指放在嘴边--“嘘〞,告诉路人不要发出声音。有的意犹未尽,干脆和伙伴表演了起来……一幅小儿垂钓的景象,被他们描述得有声有色,让人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那乐趣横生的动人画面。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之运用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诗词歌赋本身所蕴含的美,陶冶情操外,要让孩子时时喜欢,还得细水长流,多样整合,让其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特级教师董建奋主编〕,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正确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平时,我还注重系列性导学,如学习了《村居》后,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春之韵〞古诗竞赛;学习了《望天门山》后,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开展“跟着诗歌游祖国〞的快乐之旅;学习了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诗歌之后,搜集这些诗人的其他诗歌,组织“展示诗人才华〞的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作文时运用名诗佳句……一系列的整合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运用的独特魅力,使古诗词学习不再孤助无援,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古诗词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乐趣。在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中,让孩子去亲近、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古诗词这朵文学奇葩必将在孩子心中扎得更深,开得更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