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初读课文,你对本首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对本诗的印象1.这也能叫一首好诗?2.凭什么入选高中语文教材?3.如何理解这首诗?郭沫若题目解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19191919.5.4五四运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1917年)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诗人写下这首赞歌。写作背景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
,
当五四激昂的风从中国吹到日本,也深深影响了郭沫若。【姓名】郭沫若,原名开贞。【地位、成就】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该作品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古体诗现代诗歌近体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自由诗】是指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文学常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蝴蝶[现代]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16年
胡适
白话新诗1919年
郭沫若
白话新诗语言、格式更像古体诗语言、格式与当代诗歌更相近“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1.细读品悟:
借助表格分析,全诗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自主思考)意象特点白云在空中怒涌北冰洋壮丽太平洋无限的、全身的力量、推到地球洪涛滚滚而来力毁坏、创造、努力篇名意象意境特点主要思想情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云海、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描绘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精神。2.“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努力”是“毁坏”和“创造”的前提和情感基础,是实施“毁坏”和“创造”的条件,因此,从逻辑上讲,是不是应该将诗歌的语序调整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①太平洋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孕育太平洋的母体,是太平洋的根。就好比“中国社会”是“我们”的根一样,是中国的旧文化、旧体制孕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却要把那孕育了“我们”的旧文化、旧体制连根拔起,这是“五四”精神的象征,也是“五四”那代人力量和情感的展现。1919年的中国,积贫积弱,五四新青年们认为,只有和旧文化和旧制度做彻底地了断才能建设一个全新的富强的新中国。因此,此句的表达越无理越不通,就越能表现出“五四”一代新青年改造中国革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巨大信心。②从社会文化来看,本首诗创作于五四时间,“五四”的首要任务就是“毁坏”,捣毁那旧的体制、旧的文化,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捣毁一个旧的社会才能创造一个从内到外的全新的国家,这是“五四”的使命也是作者的担当,因此作者才说“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然而,旧的体制和文化不是一触即溃的,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朽而不死的,它需要广大的青年持续地、不停地“努力”方能改造成功,因此,作者最后才说“不断的努力哟”!这既是对“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鼓励,也是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映照。3.“啊啊”该如何读?【明确】如果是“啊——”,那就是长长的抒情,表示惊叹;如果是“啊,啊!”,也容易读得出并知晓它是表达赞叹、惊讶等情感的句1:“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呦!……啊啊!……啊啊!……啊啊!……”【追问】本诗中“啊啊”是紧密相连的,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呢?【明确】“紧密相连”则表示中间不可停顿,阅读中不可换气,而且前一个“啊”要舒缓,后一个“啊”要短促,节奏要紧张,给人一种近乎窒息之感,十分急迫而强烈的,有一种喷薄欲出的感觉。4.“地球”意象能否改成“天地”?【明确】“天地”意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在古典诗歌中,不管天地的形象有多大,人都是寄存在天地之间的一个渺小的个体,“天地”意象主要是为了表现生命之短暂、人生之渺小,以此来抒发人世之悲苦。《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塑造的“地球”意象却要比“天地”更加宏大,同时,人不在是附着于地球的一个渺小的生命,而是独立于地球之外、与地球完全平等对立的一个伟大个体,他有着超越地球的无穷力量。5.“白云”是古典诗歌常见意象,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白云”意象有何不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古典诗歌中,“云”这个意象寓意“漂泊不定”的游子生活,“云”字常加修饰词“游”字或“浮”字。《立在地球边上》中的“白云”应该是象征了五四时期的革命青年,他们拥有纯洁的革命理想,用“白云”就是为了凸显他们纯洁而朴素的优良品质,如果换成“乌云”则不可;其次,“白云”怒涌更凸显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不尽人意,愤怒的已经不止“乌云”,这样的社会已经到了非革命不可的地步了。“白云”越是愤怒越能凸显旧社会的罪恶,也越能彰显革命力量的强大。6.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通观全诗,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原城市群低空经济农业物流协同发展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技术专利分析与布局报告
- 2025年豌豆淀粉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宜春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工作人员考试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两江新区人才发展集团招聘前台接待2人(外包)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外包服务岗工作人员招聘拟录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罗屿分公司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玄学小方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师三级技能考试试卷(含答案)
- 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2024)七上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附答案)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2018年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黄带考试真题
- 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研究-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李石良课件
- 危险化学品装车前后检查记录
- 颜色标准LAB值对照表
-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之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PPT
-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8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把握(含答案)
- 次氯酸钠安全警示标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