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分析6300字(论文)】_第1页
【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分析6300字(论文)】_第2页
【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分析6300字(论文)】_第3页
【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分析6300字(论文)】_第4页
【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分析6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文化与当代微电影的发展研究TOC\o"1-3"\h\u18286摘要 110037一、微电影概述 221758(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 232313(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223795(三)目前微电影的市场 26897二、青年文化特性与微电影的潜在联系 322048(一)当代青年社会性格与文化特性 331242(二)当代青年文化特性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影响 312057三、青年文化特性对于微电影前景的影响 42550(一)后现代的外观提供微电影感性的内容 413806(二)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空间 515432(三)体现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 52724(四)微电影情感诉求上的创新 515045(五)改变了微电影的传播方式 623157四、对当代微电影发展先现状和前景的思考 79758五.总结 721030注释 813177参考文献 9

摘要:微电影的产生影响因素众多,但随着现代新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微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途径,作为一种传播途径广阔,内容创作不受传统电影的限制,同时创作设备简单等特点的电影模式,微电影逐渐在网络中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和热爱,同时一些明星和著名导演的加入,微电影市场迎来了发展高潮,然而受到现代青年文化的影响,微电影的内容更加趋向于讲述青年人的城市生活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情感诉求更加接近青年人的需求,所以从青年文化的角度分析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微电影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关键词:青年文化微电影前景微电影概述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微电影主要指一种具有篇幅片小、制作要求低、创作自由、具有娱乐性、平台广等特点的电影。近年来,我国微电影市场发展相对迅猛,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大众的好评。2011年杨志平首先提出“微影”的概念,被称为我国微电影之父。微电影的产生不得不提在网络上创作并发布的微电影《老男孩》,其在2010年11月发布便在网上获得了超过5000万次的播放记录,该微电影讲述的是现实青春题材的故事,成为我国首部微电影。而在微电影形成开始时,一些知名的明星和导演加入到微电影的制作当中,使其推向了高潮。例如蔡康永利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纵身一跃》。这让不少怀揣着电影梦想的年轻人投入到电影行业中,并发展自己的才华。而随着我国新媒体、互联网科技、影视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微电影传播的主要途径。微电影的发展现状随着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限娱令”、“限广令”,使得广告很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此时微电影的产生给广告行业带来了一次重生,这使得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发现。首先,微电影与传统的广告不同,不仅仅只强调产品本身那样乏味而死板的内容,反而融入了更加生活化、温馨化的内容,巧妙地结合广告效应,用较低的成本制作出优良的作品。同时,一些传媒专业的学生,以拍摄一部微电影来代替毕业论文,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和分工能力、团队意识等,可见微电影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存在优势和劣势,对于微电影的身份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微电影只是电影范畴的短篇,还有人认为微电影根本不是电影,甚至只是广告。所以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虽然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定的阻碍。目前微电影的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成为微电影发布和制作的平台,目前我国微电在影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根据相关统计,2013年平均每个视频网站均达到800多部微电影播放,每月基本上有60部以上的微电影播放,每天可以达到2部。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微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快,微电影的产值可达到百亿元以上,可见我国微电影市场正在不断的扩大。目前中国微电影的受众人群主要以年轻用户为主,根据相关调查,我国微电影受众中男女结构比例为3:2,而其中学生人群和职业人群所占的比例约40%以上,例如在土豆视频上播放的微电影《再一次心跳》点击量超过6000万次。而一些知名导演和明星合作的微电影更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然而微电影在国内的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在微电影中投入广告具有较好的影视营销,并以其温馨的故事情节能得到观众对品牌的认可和好感,所以各行各业对于微电影存在抢夺的现象。另一个方面,微电影的依托主要是各大视频网站以及新新媒体客户终端,技术设备简单,精品制作存在缺陷等问题,使得微电影在我国市场受限,与一些主流电影存在较大的差距。青年文化特性与微电影的潜在联系当代青年社会性格与文化特性青年文化是一种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当然青年人并不是完全处于青年文化中,他们处于多种文化中,并相互发生着作用,但是青年文化对于青年人这个整体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青年文化的产生和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大众文化塑造了青年文化,城市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青年文化的发生起着推动作用,年轻人不仅仅是从书本或者长辈那里得到信息,社会和环境同样可以给予青年需要的信息,而青年文化是大众文化性格培养出来的一种具有逆向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文化,从一方面来说青年文化打破了文化的单项平衡,另一方面青年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逆向塑造、价值认同和心理满足。当代青年文化特性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影响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与近现代历史上激进青年的反抗文化不同,其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躲避、嘲笑、游戏式的文化,青年人得到的感官体验主要体现在其消费崇高的生活态度以及颠覆传统的满足感中,其以排斥社会的主流文化与自我系统边缘化的姿态来对抗其社会角色,颠覆成年人支配的社会和政治文化背景,呈现一种强烈反对的道德文化体系。当代青年人对于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满足于颠覆传统的快感。21世纪互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网络科技给予了青年人窥探欲望、触及边缘文化的媒介,微电影利用碎片式的叙述模式融入惊悚、无厘头、搞笑的喜剧元素,吸引着青年人的追捧,正好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的崇高游戏的生活态度,满足了心灵的好奇和欲望。在这个青年人强调个性独特的时代,微电影个性张扬的故事满足了青年受众的心理。青年文化特性对于微电影前景的影响(一)后现代的外观提供微电影感性的内容青年文化特性下的微电影产生于本世纪青年人的社会性,与青年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年人有着其特殊的生存状态,即青年人的社会性。在这个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目前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中交织着梦想、奋斗、成功,但也必须得面对社会巨大压力所带来的失败、淘汰以及其残酷的一面,这使得青年人产生了社会性焦虑。社会性焦虑属于心理上脆弱的一面,社会性焦虑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青年人受到生活的压力,一日三餐的进食的时间发生改变,三餐所花费的时间不到40分钟,45%的青年人以自己感到饥饿时才进食,常常等到处理完手中所有工作后才开始吃饭,这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使青年人的社会性发生改变,而就是因为社会以及市场所带来沉重的压力负荷成了微电影滋生的土壤,以其短小的故事情节以及起承转合的故事内容符合现代的“快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青年人沉重的学习压力、巨大的工作竞争得到释放和宣泄的手段,青年人以微电影的形式来补充生活中的碎片,以释放和转移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微电影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人性交织的释放平台,通过数码以及手机等给人提供刺激的感官体验。例如微电影《老男孩》里现实与梦想的交织,整部微电影的时长在40分钟,其充分展示了人性戏剧。导演肖央说,《老男孩》是其成长的真实感受以及对30岁以后一些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看法。其作为一部优秀的微电影,成为展现当代青年人的自我实现欲望与日常生活的转归,引发了社会上青年人群的共鸣,让人在观影中不得不对人生进行思考、回味。理想和现实交织,使人产生一种失落感。(二)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空间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主流电影具有专业垄断和模式化创作的特点,而微电影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这一制度,重新塑造了艺术的内涵。青年文化的特性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空间。因为微电影具有以下特点:互动性高、门槛低、普及性高等。许多草根导演、演员、编剧等均可以参加,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志青年,青年人具有“我行我素”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青年气息强调的不再是受社会和长辈思想的约束,反而是一种提倡自由、提倡创新的思维模式,所以青年文化下的微电影打破了由专业团队制作、写剧本、做演员、做导演、做编剧,反而向草根靠拢,为电影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播出模式,不再需要专业的影院、胶卷等,在网络上大规模的发布和传播。同时,其摆脱了电影的商业化,更加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包括高度的自由化和不模式化。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充满过多的叛逆思维,甚至是偏执以及不顺从的倾向,可是正因为如此,才看到微电影吸引着不同的青年人参与讨论人生课题,从人生的不同侧面阐述青年的含义,展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微电影。例如微电影《东奔西游》中,其作者强调的是《西游记》的人物塑造,让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等没有法力,甚至唐僧失去信仰,在现实空间中寻找自己,这理想与现实的二次元关系被编码成为青年都市体验的结合,充分展现了现代青年独特的气息。(三)体现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微电影《L.I》以及《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其中大量的出现了许多国际化的符号标志,如高楼大厦、地铁购物广场等繁华地段与女主人公的落寞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其中作者并非要强调传统的爱情理论,这也不是作者关心的重点,在主流文化中感情的忠贞专一是爱情道德的规范,是其性质的必然要求。然而现代青年作者并不执着于追求情感的忠贞,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其所追求的爱情是“性爱婚”三者的统一。(四)微电影情感诉求上的创新微电影《心酸的恩情》讲述了一对从小受到父母重男轻女影响的姐弟,女孩子曾经嫉妒过自己的弟弟,而当其父母亲双双离世后,姐弟俩长大后逐渐流露出亲情与温情,随着音乐的响起,姐弟俩逐渐懂得感恩懂得爱,懂得亲情是无法释怀的。微电影《来信》更是用简单直白的时间和画面将老套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表现在观众的面前,不经意之间,偷偷的看到父母染白的头发,说不定下一次见面将成为永别,其中参杂着生老病死,而亲情是社会的根本,整个微电影中充满着回忆,以及趁父母还在,赶紧回家,时间流逝,珍惜身边人的情感。而这些微电影的出现从侧面上表达了当代青年人的情感诉求,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不断增大,情感在生活中显得越来越微弱,特别是对亲情的缺失,所以一些作者利用微电影为媒介表达出现代年轻人的精神诉求,而一部微电影的成功与否与青年人产生情感共鸣有着重要的关系,如当前社会特定的音乐以及新闻事件、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等,只要能够体现青年人内心的经历以及情感、人生经历就能得到青年人的情感共鸣,得到青年人的喜爱。从微电影的内容来看,青年人对微电影的内容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回归亲情,体现出现代年轻人对于情感的需求。(五)改变了微电影的传播方式从现代的营销模式来看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中广告植入有其特别的优势,因为目前人们对于微电影广告保持着宽容的态度,传统电影中广告的植入过于猛烈、过于直白、生硬,将产品或品牌的信息生硬地投入到电影中反而会引起观影者的排斥以及反抗,而微电影以特殊的情节故事,用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融入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相关信息,虽然在情节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商业色彩,但是只要其情节设置能够在情感上得到观众的共鸣,并打动观众的心,抵触情绪相对于传统电影小。例如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背后为雪佛兰的冠名,而姜文执导的《看球记》与佳能合作,吴彦祖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是凯迪拉克的定向制作品。当代青年人有着强烈的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以及个性张扬的特点,而其传播方式更是充满了互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充分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社会交往意识,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评论和影评的发布在各大网站、论坛以及微博上,这种选择的自由权不受电影公司的影响,他们可以随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给予青年人情绪的彻底释放和宣泄,而微电影的这种传播方式为草根青年提供了电影的制作和传播经验,使原生态的网络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其反映的不仅仅是草根文化,展现了青年人的丧失感、失落感和漂泊感,创作者更是熟悉马克思哲学主义和文化研究,其传播的途径广泛,主要在微博、各大视频网站甚至QQ空间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以青年人为主,拓宽了其传播途径,在深层次上影响着称青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四、对当代微电影发展先现状和前景的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形态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微电影在商业上取得的优势主要以其制作时间短、节约成本物力的特点,导演具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电影的质量,同时微电影对于广告的融入有其特定的优势,一些企业和品牌为了使其品牌和产品得到更广的推广,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微电影。同时,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媒介,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制作,微电影得到广泛的传播,其价值显著。观众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投入有着较大的宽容性,相对于主流媒体以及电视剧,其广告更加直白深入人心,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其营销模式上有优势。这也是微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微电影以及新型的视听受到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因其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短小简洁、情感丰富满足不同人群和广告运营商的需要。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在中国电影界的发展方向还没有完全形成,其微电影产业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宣传手段还处于线上宣。虽然许多大城市存在着微电影工作室,但其主要承担婚礼mv、纪录片、宣传片同时也有微电影及商业广告的制作。微电影的主角大多来自于普通大众,低成本使其更能够达到自己所需要的效果。加之在青年文化的影响,微电影使我国的电影行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可以说网络文化和青年文化的结合使微电影的发展势头迅猛,充分展现了青年群体的潜在推动力量,可见微电影的发展在青年文化的影响下其速度必将更快五.总结随着青年文化的不断强化和塑造,年轻一代不只是从书本上得到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父辈的经验和口耳相传,青年人从复杂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情况中成长起来,其文化特点逐渐被塑造、被认同。青年文化从根本上改变青年社会的逻辑,改变了个人被动接受文化的状态,青年人主动去创造文化、接受文化,当代青年人有着嘲弄与躲避、崇尚价值的特点,随着微电影的兴起和流行,青年人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青年人的个性张扬以及信息需求量大,娱乐方式的改变使得微电影应运而生,随着艺术思维以及技术的革新,青年群体丰富多彩、时尚快捷的、高层次的要求下微电影的发展将更快。注释[1]杨璟.《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中的都市底层青年精神呈现的文化性反思[J].中华文化论坛,2014,(11):187-190.[2]杨晓茹,范玉明.青年亚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