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廖涛矿业工程2012010117一、定向断裂控制爆破起源在现代爆破工程中,为了获得平整的岩石开挖面和井巷轮廓线,提高石料开采的成材率,减少超挖和欠挖,同时,为了降低巷道围岩和露天边坡受损伤的程度,以便提高其稳定性能,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改善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效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单孔定向破裂爆破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看来,要控制岩石沿特定的方向产生破裂,采用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控制炮孔形状,如采用切槽孔或在炮孔两侧设置小直径空孔导向;二是调整装药结构,如采用聚能装药或在药卷外套上有利于能量集中作用的切缝或切槽外壳。1.定义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理论基础是岩石断裂力学,它是指利用普通工业炸药或烈性炸药,通过合理确定炮孔孔网参数、装药结构、炮孔形状及起爆方法,来控制爆破过程中爆炸产物的作用方向、地震效应及爆后飞石距离、破坏范围、破坏程度和岩石运动方向的爆破技术。其特点是裂纹沿炮孔孔间连心线方向或沿预定方向起裂、延伸和贯通,故称为“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国内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岩体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但至今并没有广泛推广应用。岩体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炮孔预定的周边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初始定向裂纹和简便的操作工艺。2.主要方法
关于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方法,国外学者先后提出有15种之多,比较有效而实用的方法有四种,如图1所示:
(1)炮孔形状法,即改变炮孔形状,通称切槽爆破;
(2)药卷形状法,即改变药卷形状,工程爆破中常用轴对称侧向聚能药包爆破;
(3)切缝药包法,即在药柱外套一个预先开有一定宽度的切缝的套管的切缝药包爆破法;
(4)空孔导向法,即改变装药结构,保持炮孔和药卷形状不变,工程上一般应用于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中。二、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作用机理1.爆破破裂过程中爆生气体作用
采用普通爆破破碎岩石时,不论是耦合装药还是不耦合装药,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或迅速膨胀的爆轰产物与岩石相碰撞,在岩石内产生并传播爆炸冲击波或应力波。爆破作用的应力波冲击岩石使炮孔周围产生初始径向裂纹,随后,在爆生气体准静态压力作用下,初始径向裂纹进一步扩展延伸。实验结果表明,在耦合装药的条件下,爆生气体的膨胀作用能使应力波产生的裂纹增大2~6倍,达到炮孔半径的10~20倍。由此可见,在爆破破碎过程中,爆生气体的膨胀作用要超过应力波的作用。定向断裂控制爆破与普通爆破不同,各类技术方法均采用不耦合装药和同时起爆。药卷和孔壁之间的空隙对爆炸冲击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到达岩体中的应力波的幅值大大降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耦合系数为1.1时的情况相比,不耦合系数为1.7时,炮孔孔壁上的最大切向拉应力下降80%左右。这样,应力波在炮孔周围产生的径向裂纹,在数量上和长度上都大大减少。所以爆生气体准静态压力在断裂控制爆破过程中的作用是主要的。表1列出了几种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初始裂纹和裂纹扩展的动力方式。2.应力波作用理论应力波作用理论认为,炮孔间贯穿裂缝的形成是由于两炮孔同时起爆时爆炸激起的爆炸应力波在相邻炮孔的轴心面中央相遇叠加,使该点垂直于炮孔轴心面的拉应力大于岩石的动态极限抗拉强度,从而使该点的岩石断裂,然后向炮孔方向扩展,最后形成光滑的断裂面。形成贯穿裂缝的最关键的条件是同时起爆和与之相适应的孔间距和最小抵抗线。三、切槽爆破1.切槽爆破的发展早在1905年,瑞典C·T·Foster就提出在孔壁上做预切槽,以获得定向断裂方法。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U.Langefors等人就改变炮孔形状后的爆破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圆形孔壁上开V形槽是既简单又典型的控制炮孔形状的方法。美国W.L.Forney等人用速燃剂作为破碎剂,在有机玻璃模型上进行了切槽炮孔爆破实验,实验中所有模型均沿切槽方向断裂为两半,断面平整光滑,且炮孔壁无压碎现象。杜云贵等用水泥砂浆模型所做的切槽炮孔爆炸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2.切槽爆破的原理
2.1切槽孔的应力集中作用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炸药的爆炸能使V形槽的尖端形成应力集中,V形槽越深其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突出。该V形槽起导向的作用,当应力达到岩石的抗拉强度时,预制V形槽失稳扩展,介质沿此方向断裂,炸药爆炸瞬间极高的应力波和爆轰气体沿V形槽形成强有力的“气楔”,迫使岩石沿预定方向断裂。由于切槽迅速失稳扩展,孔壁侧面应力急剧下降,气体压力立即减弱,保证了孔壁径向裂隙只按预定方向起动并与相邻切槽孔贯通而孔壁周围其余部位应变峰值大幅减小,且作用时间较短,对介质损伤较小。2.2爆生气体膨胀压力切槽爆破破裂的产生和发展是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准静态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应力波越过切槽口产生的径向裂纹后,爆生气体准静态压力对初始裂纹产生一个气楔作用,使其继续扩展,直到和相邻切槽孔贯通。其切槽爆破的断裂力学近似模型如图2。
P—炮孔内爆生气体准静压力;r—炮孔半径
—切槽处岩石中的残余拉应力;a0—切槽深度
a—裂缝扩展长度。
根据炸药爆轰理论,宗琦认为爆生气体膨胀充满炮孔时的压力为:
式中PK为临界压力,TNT的PK=280MPa;
PW为平均爆轰压力,;,D分别为炸药的密度和爆速;
为装药体积和炮孔体积。3.切槽爆破的力学效应爆炸荷载对炮孔壁的作用是由爆炸冲击波的动态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态压力作用两部分组成。岩石的破碎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平面内的应力状态与静力内压作用是两种性质的应力状态。炸药爆炸前,炮孔壁的位移等于零;炸药爆炸时的一瞬间,孔壁质点获得很高的动量,这部分动量的获得是由于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孔壁质点获得的动能随即传递给与之相邻的质点,迅速向四周传播。3.1V形切槽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产生的力学效应在炮孔壁上开的V形切槽,可看作是存在于孔壁的初始裂缝。装药在炮孔内爆轰后,产生的冲击波将对炮孔壁作用一个压力脉冲。当切槽承受该压力脉冲作用时,就会在切槽表面激发出压应力波。该应力波在切槽表面发生反射,同时又在切槽尖端绕射。这种反射和绕射作用的结果,导致切槽尖端处产生较强的动态应力一应变场,其强度可用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I(t)来描述。当KI(t)满足下式时,裂纹就从切槽尖端开始向前扩展式中—岩石的动态断裂韧性,与加载速率有关。另一方面,压力脉冲在切槽表面激发出来的压应力波将沿着圆孔周围绕射。这种绕射的结果是在切槽根部附近(图3中的阴影部分)产生一个切向应力,为压应力和低拉应力的区域。当炮孔周围岩石的抗拉强度高于这些拉应力值时,则在这个区域的孔边上将不可能产生由切向拉应力引起的径向裂纹。这就是说,当孔边出现了一条裂缝(切槽)后,在它的根部附近就会形成一个抑制新裂纹生长的区域,简称为抑制区。王靖涛使用他本人提出的“瞬变弹性动力问题的边界元计算方法”,对图3所示的模型,在不同的脉冲荷载作用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有的计算结果均表明,在孔边裂缝(切槽)根部附近,确实形成了一个切向应力为压应力和低拉应力的区域,即裂纹生长抑制区。由此可见,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V形切槽将产生两个力学效应:一是在切槽尖端形成一个较强的动态应力——应变场;二是在切槽根部附近区域形成一个抑制区,抑制新裂纹生长。这两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裂缝在沿切槽方向(图3中AB向)扩展的同时,又抑制了其它方向的裂缝的产生,从而达到控制岩石断裂方向的目的。1-抑制区;2-切槽;3-炮孔壁3.2V形切槽在爆生气体作用下产生的力学效应装药在炮孔中爆轰时,首先以冲击波的形式对炮孔壁作用一个压力脉冲,然后是爆生气体对孔壁的准静态压力作用。一般来说,冲击波的作用时间约为数十到数百µs,而爆生气体的作用时间可达数百ms。如果炮孔口密封,则爆生气体的作用时间更长。另一方面,炸药的潜能大部分都存在于爆生气体中,在介质中产生的应变波能量仅占炸药潜能的3%。
爆生气体的作用与爆炸冲击波的作用相似,在爆生气体的准静态压力作用下V形切槽的存在也将产生两个力学效应。在切槽尖端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的同时,还使孔壁上的切向拉应力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在切槽根部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压应力和低拉应力区,即新裂缝生长的抑制区(图3中的阴影部分)。在这两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裂缝必然在切槽尖端开始向前扩展,同时又抑制了新裂缝在孔边其它方向的生成。在爆生气体的准静态压力作用下,裂缝在切槽尖端扩展的条件为:式中—炮孔周边最大拉应力。4.切槽参数4.1切槽张角α
对切槽张角,国内外看法不完全一致。美国马兰大学断裂控制研究组的学者认为α=60°较好。吴立认为刻槽角度在30°~60°之间较为合适,张志呈、王成端等认为60°最佳,一般取60°~90°,为保持切槽尖端锐度,α应尽量取大些;肖正学认为α=60°~80°之间时,能比较好地获得切槽爆破的效果;宋俊生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大,沿着切槽方向的应变峰值也相应增大,当角度α由30°增大45°时,沿切槽方向的应变峰值有所增加,当α增至60°时,沿切槽方向的应变峰值明显提高。切槽参数如图4。4.2切槽深度a
对于不同特性的岩石和炸药,应选取不同的切槽深度,根据Jams,W.Dally,W.LFounery等人的研究,对于大多数岩石来说,当炮孔内的压力超过69MPa时,炮孔周围将产生杂乱的裂隙,断裂面也将难以控制。理论分析表明,相对切槽深度a/R<0.2时,a/R的值对临界炮孔压力的影响最敏感,当a/R>0.2时,其影响逐渐减少;当a/R>0.5时,其影响可忽略不计。随着a/R值的增大,炮孔临界起裂荷载减少,但a/R过大,降低效应不很显著,在工程实践中,a/R过大将导致岩石对切刃的夹持作用增大,机械切槽效率降低,刃具磨损加大,因此建议a=(0.2~0.3)R。4.3切槽尖端曲率半径郑泽岱等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下图5,可知在图4中,切槽侧面C点的压应力抑制系数Kc在ρ≥1.3mm时衰减较大,故对炮孔直径为40mm,切槽深度a=4~6mm时,切槽尖端的曲率半径ρ=1.3mm较好。4.4切槽尖端锐度a/ρ根据断裂力学观点,尖锐的切槽有利于实现岩石的低应力脆断。H.Nisitani对V型切槽的无限平板垂直于切口方向受拉时,切口锐度a/ρ对切口尖端的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的计算表明,在α=0°~90°范围,当a/ρ=1时,孔边最大切向应力集中系数为3.06,当a/ρ=2时,该系数为4.0,当a/ρ=4时为5.3,当a/ρ=8时为7.2,可见切槽尖端锐度对尖端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很大。4.5切槽口宽度b及沿炮眼深的切槽长度h切槽口宽度为非独立参数,可由切槽深度和切槽张角近似地确定,
。试验表明,切槽的导向作用沿孔深方向的扩展范围是有限的,即若只是在炮眼上部切槽,未切槽的孔底区域仍会出现随机裂缝或不规则裂面,为保证断裂控制的质量,对整个炮眼沿全长切槽较为妥当。综上所述,工程中常用的直径为40mm的破岩切槽浅孔的槽口参数取值范围建议如表2所示。5.切槽爆破参数5.1不耦合系数采用不耦合装药时,由于孔壁与药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有一个膨胀过程,当其膨胀到孔壁时,衰减到一定程度。这样就能保证孔壁不产生压碎,不产生剪切破坏、不产生张性破坏以及天然微裂纹不起裂。根据炸药爆轰原理和凝聚炸药的状态方程,推导出如下不耦合系数计算式:式中pH为爆生气体的初始平均压力;
pL为临时压力,一般等于100MPa;
k为绝热指数,k=1.4;
r为等熵指数,r=3;
η为压力增大系数,η=8~11;
n为动压强度提高系数,n=10~15;
Sc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当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pH=1.653GPa时,利用上式求出不同的Sc值下的不耦合系数,见表35.2孔间距a通过大量试验,考虑岩石性质影响,用拟合方程求孔间距。式中a为炮眼间距;
x为岩石坚固性系数。5.3最小抵抗线W最小抵抗线W的尺寸大小是直接影响爆破成缝的重要因素。张志呈认为W>2a可以保证爆轰应力波还未达到最小抵抗线的自由面时,炮眼之间应力波先达到另一炮眼壁发生破岩作用,而使W方向的应力波产生卸载,减轻垂直炮眼轴向两壁岩石的破损,保证了沿炮眼轴向破裂。6.装药量计算
(1)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db=40mm,a=0.3~0.6m时,在大理石和花岗岩中每米装药量可近似地用下式选用:式中QL为每米装药量。
(2)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时,也可以近似地用下式计算:式中为切槽深。
(3)采用静态破碎剂,db=40mm,a=0.3~0.4m时,花岗岩和霓霞正长岩每米装药量可近似表示为:
(4)采用黑火药开采大理石和花岗岩一般采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式中Lc为装药高度(m),一般为1/3炮眼深度。四、聚能药包爆破1.成槽原理
炸药的聚能爆破,在于把炸药爆炸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沿着聚能穴汇集成聚能射流,在其焦点附近产生超高压、超高速的高温能流,使之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切割介质。药包爆炸时,爆轰产物的运动方向取决于起爆点(雷管)位置和药包的几何形状,即爆轰产物运动速度、爆轰波速和爆生气体膨胀速度的向量合成值。如果药柱两侧都有一条聚能槽,则聚能方向爆轰产物的运动速度最大。2.聚能装药类型目前应用较广的聚能装药有4种类型,即:轴对称轴向聚能、轴对称侧向聚能、轴对称径向聚能、面对称能。如图6所示。
2.1轴对称轴向聚能主要用于要求穿透性很强的地方,如隧道掘进,大块岩石破碎,排除瞎炮,清除水下块石和构筑物,处理溜进卡塞和采场悬石,平炉出钢口堵塞的处理。轴对称轴向聚能的聚能穴有多种形状:小角锥形、大角锥形、半球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圆弧形(主要用于军事爆破)。图6四种聚能装药结构示意图(a)轴对称轴向聚能;(b)轴对称侧向聚能(c)轴对称径向聚能;(d)面对称聚能2.2轴对称侧向聚能主要用于石材开采,光面、预裂爆破,定向断裂控制爆破,露天潜孔边坡爆破,矫正石油钻孔弯斜。主要类型:轴对称侧向双面聚能切割装药,条形双侧向聚能装药,圆柱形双侧向聚能装药,侧向聚能复合装药。2.3轴对称径向聚能主要用于石油工业压裂、震松岩石、破坏孔壁,剪切断面直径1m以上的岩柱,处理孔内卡、埋钻事故、震松套管柱或炸断套管柱以及切割混凝土柱等。2.4面对称聚能主要用于聚能切割方面,如打捞沉船。切割废旧钢铁制品,拆除爆破切割钢梁,深井内切断井管。面对称聚能装药主要类型有3种:即线形切割装药,面对称切割装药和线形弹丸装药。3.轴对称侧向聚能装药轴对称金属罩聚能穴在炸药爆炸时,爆轰产物在几乎垂直于聚能穴表面的方向飞出并与熔化罩一起形成高速穿透力很强的金属聚能流。聚能流在交点处获得最小的剖面和最大的能流密度与速度,金属聚能流的能量密度比爆轰波的能量密度高一个数量级。根据这原理,设计出侧向聚能竖向切割器,把轴向聚能变为侧向聚能,把聚焦点变为聚焦竖向(或横向)直线,且聚焦直线最好能位于待爆物壁内。轴对称侧向聚能装药爆炸作用过程的原理如图7所示。聚能药包起爆后,爆轰产物与金属聚能罩作用,药包形成两股“刀型”金属射流,在金属射流“刃部”速度可达数千米每秒,与介质(炮孔壁)碰撞,在介质内形成一定深度的切割裂缝,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准静态压力经进一步扩展聚能切割裂缝。图7轴对称侧向聚能装药爆炸作用的原理(a)引爆前;(c)射流切割与动压作用(b)产生射流;(d)裂缝扩展与止裂4.轴对称侧向聚能装药爆破参数4.1每孔装药量聚能爆破法比一般的预裂爆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需药量减少为普通法的2/3。4.2炮孔间距聚能爆破法因为采用大的不耦合系数,有效地控制裂纹定向生成,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因而孔距可以相应加大。孔距的上限受避免裂纹发育分叉的最大尺度限制。根据动态断裂力学知,裂纹发展越长,进其扩展速度就越快,裂纹将产生分叉。因此,钮强认为孔间距宜控制在20倍直径或稍大一点的情况下。当然,实际孔间距还必须参照不同介质的预裂爆破孔间距作出适当调整。4.3堵塞长度在孔径为1.1cm的炮孔中,炸药为RDX时,药量为4.0g,药卷长度10cm,直径0.75cm,介质密度2.2g/cm3等条件下得到填塞物在孔内的位移时间曲线如图8所示。填塞长度22cm时,堵塞物在孔内至少驻留2.4ms,由于炮孔周围裂缝泄漏爆生气体,可见此填塞长度过大。从图8中可以得出,10cm填塞长度可使填塞物在孔内驻留1ms以上时间,又根据对炸药爆炸裂纹发展速度测定可知,大多数情况下,裂纹发展在毫秒级范围内就已经完成。另外,因柱状聚能药包致裂爆破具有很大的不耦合系数,故与上述实验相比,10cm填塞物在孔内驻留时间将大于1ms。可见,填塞长度约为10倍孔直径较合适。五、切缝药包爆破1.切缝药包爆破的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进行了研究。切缝药包作为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广泛应用于隧道掘进、石材切割、边坡修整等领域,它的主要优点是不增添凿岩设备、工艺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在同等条件下与传统的光面爆破相比较,增大了孔间距离,节约爆炸器材与凿岩爆破成本,提高孔痕率,对岩石损伤降低3.0~4.0倍,有效地增加了围岩的稳定性,减少了超欠挖工程量。2.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机理
切缝药包爆破的实质是在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炸药外包装(切缝管)上开有不同角度、不同形状的切槽。切缝药包形成定向裂缝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爆炸初期,在切缝管内腔还没有形成均布压力之前,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在定向方向产生预裂缝,然后在爆生气体的压力作用下使裂缝进一步扩展。同时,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因切缝管的存在,具有稳定炸药爆轰速度、提高炸药爆轰压力、增加切缝方向爆炸产物能流密度、抑制非切缝方向裂纹扩展等优点。切缝药包结构如图9所示。
切缝药包的突出特点是在切缝方向造成压应力集中和剪切应力差,导致岩体在爆破作用下沿切缝方向形成断裂破裂面。2.1切缝药包的聚能作用从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爆破机理看出,切缝药包爆炸时,由于切缝管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在爆炸瞬间表现出明显的聚能效应。切缝药包爆炸时,高能量密度的气体流冲击在药包外壳的内壁上,由于在药包的切缝方向不存在任何阻力作用,气体流向切缝方向汇集,使得这个区域内的岩体首先直接受到爆轰气体的作用。2.2切缝管的作用由于切缝管的存在,改变了切缝药包应力场传播规律和能量分布规律,具体作用如下:
A提高炸药爆轰速度。外壳的存在可提高炸药爆轰速度其效果与加大药柱直径相同;
B有利于炸药稳定爆轰。由于外壳的存在使得炸药爆轰传播过程中径向扩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避免了径向稀疏波对反应区的干扰,有利于稳定爆破并达到理想爆轰速度,有利于裂纹的产生。
C保持较高的爆轰压力。由于外壳的存在,外壳特征阻抗大于炸药特征阻抗,当切缝药包爆炸时,爆轰波直接作用于外壳,除产生透射波外,尚有向爆炸中心反射的压缩波,反射波的能量约为总
爆轰能量的10%~13%,保持了较高的爆轰压力,有利于裂隙的扩展。
D限制爆轰气体径向膨胀,增大能流速度。外壳对爆生气体的径向膨胀起着限制作用,延长了爆生气体在装药空间的滞留时间,实验表明装药空间滞留时间所得裂隙长度为不滞留时间5倍左右。所以有利于切缝药包定向裂隙的产生。
E另一方面,在非切缝处,由于切缝管阻碍了冲击波和爆生气体对孔壁的直接作用,尤其是爆生气体的“渗透”与“楔入”作用,从而保护了炮孔壁。2.3切缝管切缝处的作用切缝药包的特点就是切缝管的切缝控制爆炸应力场的分布和爆生气体对介质的动静态作用和产生应力集中。
(1)定向裂纹形成机理于慕松等认为切缝管内装药爆炸后,首先形成炸药爆轰产物沿切缝方向直接冲击炮孔壁岩石,岩石受压处在爆轰产物的高压作用下形成压缩核,压缩核与临近岩石间发生局部塑性滑移,进而形成孔间的初始导向裂纹。
(2)切缝方向具有较强的应力集中定向断裂爆破成缝机理与光面爆破成缝机理有相似之处。但是定向断裂爆破时使在炮孔某一方向具有较强的应力集中,应力强度因子最大。根据于慕松等模型实验得出,沿定向断裂爆破方向的应力强度因子为非定向方向的3.75~5.4倍,炮孔间距比光面爆破提高0.5~2.5倍。(3)有利于孔间裂纹贯通切缝药包切缝的存在,在炮孔周围产生了一个不均匀的应变场,它推动了定向裂纹的发展,同时控制了其他方向裂纹的产生和发展。这是因为在炮孔尚未形成均压以前,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使切缝方向能流密度集中于较小范围,孔壁产生微小径向裂隙,即炮孔间的初始导向裂隙。当炮孔间连线方向上岩石初始导向裂隙形成后,炸药爆轰产物流充满整个炮孔空间,对整个炮孔壁岩石施加准静态载荷。炮孔壁初始裂纹在这一准静载荷作用下起裂、扩展形成炮孔间的贯通裂纹。3爆破参数3.1不耦合系数不耦合装药,降低对孔壁的冲击压力、减少粉碎区,激起应力波在岩体内的作用时间加长,加大了裂隙区的范围,炸药能量利用充分,不耦合系数的大小会影响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爆破效果。李显寅等采用LS-2DYNA进行切缝药包爆破的数值模拟,得出在不耦合系数为2.0的情况下,切缝套管(PVCU)在切缝处具有明显的剪应力作用,该剪应力使得爆破裂纹首先从切缝处形成,从而具有定向断裂成缝效果。蒲传金等采用水泥砂浆模型,采用不同不耦合系数分别进行切缝药包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应变峰值的大小,得出不耦合系数为2.0左右时应变峰值增大率较大的结论。张志雄等采用水泥砂浆模型进行试验,得出当切缝宽度≥3mm、不耦合系数为1.5~3.0时,爆破效果较好,其中不耦合系数为2.0~2.5时爆破效果最佳。从其现有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不耦合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约为1.25~3.00,过大或过小的不耦合系数都会影响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的爆破效果。3.2切缝宽度切缝宽度是切缝药包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切缝宽度太小,切缝管很容易在炸药爆炸形成的强大冲击力下被劈开成两半,定向方向的能量利用率不高。如果切缝宽度过大,则动作用对孔壁的作用范围增大,切缝管会获得巨大的冲击速度并对炮孔壁形成冲击,形成了反定向裂缝,进而难以有效地控制裂纹的扩展方向。罗勇等采用岩石断裂动力学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设计印刷委托合同协议
- 行政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2课时维护国家安全教案新人教版
- 2025建筑工程挖孔桩合同(修订版)
- 2025企业借款合同样本
- 行政管理本科综合评价试题及答案
- 公文处理实务技能试题及答案
- Spark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建筑工程投标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临时使用权转让合同示例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共28张PPT)
- 入学、幼儿园等健康卫生教育洗手知识教育ppt课件
- 流动注射分析仪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 《出口报关单模板》word版
- 边坡护坡检验批表格模板
- 工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全)
- 新时达-奥莎(sigriner)iAStar-S32电梯专用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青年友谊圆舞曲》教案
-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 《Monsters 怪兽》中英对照歌词
- 单开、菱形及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带图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