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_第1页
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_第2页
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_第3页
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1月4日消息,2017年的钟声已经响起,面临崭新的一年,各行各业都在蓄势待发,希望在新的一年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总结和展望似乎成了各行业在新年伊始时的“必修课”,总结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展望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在近日举行的“2017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上,工信部就“2017ICT深度观察—无线与移动领域”在2016年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以及2017年的趋势做了展望。总的来看,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将迎来各项利好,产业发展步伐也将加快。2016年无线与移动领域回顾2016年,无线与移动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和成就,截止到2016年9月,全球移动用户约为74亿户,3G\4G发展相对平稳,4G新增用户继续大幅超过3G用户。此外,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幅超过50%,国内移动数据流量增幅创新高。2016年产业链积极推动VoWiFi应用,VoWiFi已经逐步与VOLTE形成融合趋势。在终端方面,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明显下降,基本完成4G过渡。市场:全球4G对3G替代明显,我国4G用户比过半截止到2016年9月,全球移动用户约为74亿户。2016年,3G\4G发展相对平稳,4G新增用户继续大幅超过3G用户。2016年9月LTE用户新增约为5亿户。累计用户数超过1亿户。2016年我国移动用户规模增速与2015年基本相当,截止到2016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达到13.3亿户,普及率93%,比2015年底增加了300多万户。LTE用户继续快速增长,吉之岛2016年8月,我国LTE用户达到6.6亿户,在总移动用户中占比50.1%,受4G影响3G用户负增长加速。流量:国内移动数据流量增幅创新高人均流量呈翻倍增长态势2016年,互联网应用业务替代影响继续,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幅超过50%,国内移动数据流量增幅创新高。过去四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今年流量规模报酬问低昂增长,达到53%;2016年,传统业务量继续下降,但已有降幅收窄趋势;2016年,受国内4G用户规模提升和4G用户高DOU影响,国内移动数据流量增幅创新高,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23%,月均总流量规模达到6.9亿GB。此外,在2016年,国内DOU超过700M,手机上网流量占比近九成。截止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DOU达到740MB,相比同期增长逾一倍,这主要受4G网络用户推动,目前4G网络承载流量超过七成,3G网络承载量不足三成;通过手机上网(蜂窝)的流量也保持翻倍增长态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2%,物联网终端流量占比极小。产业链:积极推动VoWiFi应用逐步与VOLTE形成融合趋势据了解,截止2016上半年,全球63个VOLTE的商用网络启动和运行,还有另外的60个国家的120多个运营商正在测试或试验VOLTE网络,430款支持VOLTE的4G终端;根据HIS的预测,预计到2016年底全球2016年底全球VOLTE用户将达到3.1亿。运营商把EPC和IMS网络进行升级,将基于VOLTE的业务拓展到WiFi接入,用户可以通过WiFi拨打电话,同时支持VoLTE和VoWiFi之间的无缝切换。VoWiFi能弥补LTE室内覆盖不足,增加用户粘性。也就是说,任何Wi-Fi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运营商的核心网,用户享受到电线级别的语音服务,弥补3G/4G室内覆盖不足,提升用户粘性。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明显下降,基本完成4G过渡。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计约19.2亿部,仅比去年增长0.23%。全球移动用户数今年底将首次超过人口总数趋于饱和,手机需求量增长空间有限进一步压缩,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零增长。中国信通院方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5.7亿部,年增长率为9.2%,仍没有达到2013年的出货总量水平。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出货手机中预计4G手机占比为57.5%,占有率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流。而中国信通院表示,2016年我国4G手机出货量有望达5.2亿部左右,市场占比预计达92%左右,相比去年提升七个百分点,2G/3G手机市场进一步萎缩。终端技术:我国VOLTE终端增长明显CAT4还是主流等级VOLTE和载波聚合已经成为全球LTE终端主流技术,GSA报告称,截止到2016年10月10日,全球支持VOLTE的智能终端款型已经达到646款,是2015年同期款型近3倍,增长明显。中国信通院表示,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申请进网4G手机中,支持VOLTE的款型占比已经高达88.9%,同比2015年第三季度增长86.8个百分点。GSA报告还称,截止到2016年10月,全球LTE终端中CAT4能力新款占比为52.2%,仍是市场主流,支持600Mbps高速率的终端开始出现。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申请进网的4G手机中,CAT6手机为105款,新型占比仍在不断提升中。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趋势展望2017年,无线与移动领域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利好和期望。据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用户将接近80亿,我国LTE用户有望突破10亿。同时,得益于4G网络的逐渐普及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利好,我国用户流量潜在需求得到释放。此外,2017年是物联网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NB-IOT也将于2017年启动商用。2017年全球移动用户将接近80亿我国LTE用户有望突破10亿2016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将接近80亿,普及率达到104%,预计2021年将超过90亿。全球LTE用户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2021年接近40亿户。LTE用户预计将在2018年超过WCDMA用户,2019年成为用户占比最高的技术制式。预计2017年,我国LTE用户在总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将接近85%,其中,我国市场将以TD-LTE为主,2021年有望达到8.7亿户。2017年我国将在2017年开展第二阶段5G试验,将积极推动全球统一5G标准形成。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平稳增长2020年国内DOU将超过5GB据预测,2021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加10倍,国内人均流量增长18倍。由于智能手机用户数的持续增加以及智能手机用户的数据流量相比2015年增加10倍,主要是来源自移动视频和社交网络应用等。另外,得益于4G网络的逐渐普及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利好,我国用户流量潜在需求得到释放。2016年-2021年间,国内移动互联网月均流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人均月流量相比2015年增长18倍多,达到7GB。国内2/3G用户快速迁移到4G网络,2017年4G流量占比将超过90%,预计2016年年底,国内4G网络数据流量占移动数量总流量的比例将超过七成;预计2016-2021年间国内4G网络移动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0%,明年我国4G网络移动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90%,2G将逐渐退出移动数据流量市场。NB-IOT将于2017年启动商用据悉,NB-IOT是面向低功耗、广覆盖场景的全球统一标准。NB-IOT是面向物联网优化的全新窄带系统,工作带宽为180kHz,能有效使用GSM相关频谱,并与LTEPRB匹配。下行采用OFDMA多址方案,上行支持单波和多波方案。每个小区支持约5万个连接,胆颤覆盖将达到25公里,终端电池寿命近10年。3GPPNB-IOT技术标准已经正式发布,CCSA也将在今年底完成NB-IOT行标主要内容。随着NB-IOT产品规划的明确,运营商发布商用计划。多厂家计划在2016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发布NB-IOT芯片,如华为、Intel、中兴等。随着NB-IOT标准协议的完成,全球多个运营商纷纷开展基于NB-IOT标准的技术验证和演示。多个运营商发布NB-IOT商用规划,中国联通2016年在八到九个城市分批开展试点验证和商用部署,为名奶奶商用做准备。面向商用部署,2017年NB-IOT仍面临诸多挑战。寻找杀手应用是拓展NB-IOT产业规模的前提条件;构建跨行业产业链,分工协作至关重要;建立安全机制是NB-IOT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第二阶段5G试验推动全球统一5G标准形成2017年,5G标准与研发将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我国在顺利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基础上,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二阶段试验,全力支持全球统一5G标准研制。目前,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已经顺利完成,2016年6月-2017年9月开展第二阶段测试工作。第二阶段测试将重点针对5G典型场景的技术方案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2017年Q3完成不同系统设备厂商的5G概念样机室内与外场功能和性能测试。2017年Q4完成5G核心网标准化技术方案和5G五点接入网网络技术测试工作。第二阶段测试将引入芯片/仪表厂商开展多方对接测试,促进5G产业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