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_第4页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日战争与中日历史问题之争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祭1894--201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土小,资源少,所以开始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实现“梦想”: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所以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战争。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1.征服中国台湾;2.征服朝鲜;3.征服中国满蒙;4.征服中国内地;5.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战前准备:蓄谋已久,积极扩军备战日本掉以轻心,消极备战清政府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绘制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材料一:军舰大小2百艘(其中蒸汽厚铁甲舰50艘),外加蒸汽、运输帆船20只,常备人员2万5千名,计划用20年的时间来建成这个强大的海军。——1870年日本兵部大辅前原一诚海军规划战前材料一: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1894年李鸿章奏折材料二:1894年11月7日将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这一年清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筹备“万寿庆典”。而筹备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展开。中国日本战时

黄海大战中国实力材料一:参战军舰:12艘装甲:5艘非装甲:7艘总排水量:34466吨火炮总数:195门口径21厘米以上:23

口径20厘米以下:72

鱼雷艇:2艘

黄海大战日本实力材料一:参战军舰:12艘装甲:3艘非装甲:9艘总排水量:40840吨火炮总数:268门口径21厘米以上:11

口径20厘米以下:257

鱼雷艇:0艘中国日本材料: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钱都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军备废弛毫无防范战时材料一:11月7日,日军占领大连湾,这一天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前方军情急电雪片般飞来,慈禧太后却不为所动。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连续赏戏三天,公事皆延置不办。材料一:“在一家钱铺柜台的木栅栏尖上,插着无数人头。地板上的血有三寸厚,尸体重重叠叠。更残忍的是,日军将一个未满周岁的小孩活活钉死在墙上。那零零星星的手、脚、头,到处都是。”

——《旅顺口落难记》[英]海员阿伦中国日本朝鲜(东学党起义)求助支援中国增兵目标日本需要殖民地爆发:甲午中日战争1894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于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号,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爆发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五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受重创,但未沉一舰日间谍曾在甲午战争前获取中国增援朝鲜的绝密情报日本大特务头子1894、9月20日,石川伍一在天津小西关西教军场,按国际公法被清政府执行枪决,刘树棻fēn被“绑赴市曹”砍头。丰岛甲午中日战争经过平壤旅顺

丧失黄海制海权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海战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

济远管带方伯谦,在黄海海战最激烈时驾舰离开战区,是临机处置保存实力还是擅离战场临阵脱逃?还有,此前的丰岛海战,挂白旗是示弱还是诈降之计?他究竟算有缺点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贪生怕死之辈?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中日双方正式宣战邓世昌等牺牲,中国尚失黄海制海权。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丰岛之战仓促迎战避战自保避战自保清政府旅顺大屠杀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现在日本战争打赢了,他们拨出两千万日元让皇室用于他们的消费。这个事件正好同中国皇室,满清皇室在战前大肆挥霍国家有限的财力,而对于军事准备投入不足,海军经费被运用在修建颐和园等等,这样一种对比可以使人感慨万千。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就是从1896到1897年,日本的经济开始进一步的起飞。日本的国家财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从此,中日两国的国运就在这个甲午战争之后,迅速地拉开了距离。中日甲午海战清军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之一:弹药不够、弹药质量不过关从甲午海战中发现一个致命问题,弹药不足、弹药质量不过关。这样的海战只有挨打的份。济远击中吉野机舱的炮弹就没炸。一个多月后的大东沟海战,问题依然照旧。所以才有致远管带邓世昌因炮弹用尽,指挥致远要撞沉吉野。要知道,清舰的速射炮较少,主炮的射速又低,单位时间的耗弹量远远低于日舰。因为我们的军舰出海的时候就不准许多带弹药、还有日本通过各种手段侵入清朝的兵工厂、让其生产劣质的弹药,供应清朝的北洋水师使用。

失败的原因之二:还有清朝海军平时管理混乱,训练不够,技战术水平较低。在实战中就没有相应的战斗力。在当时军队里吸食大烟的士兵已经很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失败的原因之三日本窃取了清朝海军密电码。所以日军才能够准确的偷袭得手。失败的原因之四:临阵脱逃。甲午战争中,方伯谦甲午海战临阵脱逃、北洋舰队的鱼雷艇军官集体阵前出逃失败的原因之五:消极避战李鸿章鉴于舰船损失较大,担心拼光老本,就下令北洋舰队龟缩在威海“保船制敌”,不准出击,把制海权拱手相让。在日本海军的掩护下,日本陆军连续攻占大连、旅顺,占领了北洋舰队的辽东基地和船坞。最后清朝海军全盘被日军击沉或俘虏。*中国军事力量不如日本*仓促应战,准备不充分*李鸿章避战自保*军队腐败,官兵溃逃现象严重清政府的腐败中国为什么会失败?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可欺之外,这场战争对中国、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还会造成什么影响?抗战胜利69周年七常委向烈士献花篮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1840年以后的近百年中,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唯一一次反抗外军入侵的取得彻底胜利的战争,全民族的表现可歌可泣,这种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高调纪念抗日战争背景1、国内因素:深化改革开放,凝聚民族力量的需要。2、国外因素:反击日本否认侵略历史和遵循国际惯例的需要。3、周边因素: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需要。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实力都在不断地崛起,周边国家对我们的恐惧感也越来越强烈,所以现在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外交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很正常,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免不了和周边国家产生摩擦。面对如何解决这个摩擦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当中汲取教训。历史上我们在最强大的时候和周边国家建立了朝贡关系,这种朝贡关系和现在美日同盟的这种关系还是不一样的,中华民族过去没有侵略的野心,现在也没有,所以要高调的来宣传抗战,来表明我们中华民族坚决抵制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二、国际国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1、错误的观点:国内:“自动论”和“超越论”,国际:“屈原论”和“苏武论”。2、正确的观点:“中坚论”,摒弃历史虚无主义,还历史客观原貌。3、“亏欠论”:世界亏欠中国。在抗战时期,我们整个国家的部队牺牲了380万,这都是我们的英烈。整个抗战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的部队。国民政府领导的从七七开始是地方部队,第二个是九军开始。那么据说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国民党的爱国主义战士,包括我们共产党的吉鸿昌2011年四月份小泉在日本精选首相,当选之后2011年的8月15日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严重抗议,因为导致了中日两国关系危险,所以他想来中国解释,中国政府当时的解释是你来可以,但首先你要先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去看看。所以2011年10月8号,他乘飞机来到中国,直奔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整个的参观只用了15分钟,一句话没说,出来之后到了我们的序厅提了两个字——忠恕。忠是忠诚的忠,恕是宽恕的恕。当时我们中国驻日大使吴大伟听完了之后是一脸的不高兴,后来查到这是《荀子》当中的一句话“君子之道,忠恕,嗳也。”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说,我犯了错你应该原谅我。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日本人杀了我们的中国人,我中国人应该原谅你?!所以这两幅字我们一直没有展出,我们收起来了。然后他在我们的展馆发表了一通演说,非常的高调,道歉,但是呢,回国之后连续五次参拜靖国神社,所以在历史问题的认识上,日本政客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它从来不会向中国人低头的。所以关于历史认识问题的这个战争我们是要一直打下去的,但是我们现在是由被动转为主动。所以现在这种超越论也被我们打败掉了。国际社会究竟亏欠中国什么第一、牺牲者的尊严遭到亵渎。

第二、战胜国的地位不被尊重。

第三、维护和平决心不被认可。

第四、领土主权遭到屡次侵犯。

第五、纪念活动遭到无端猜疑。

“屈原论”和“苏武论”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屈服于两颗原子弹,最后决定投降。另外苏武论呢就是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决定了日本的投降。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不对,只能说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而不能说是决定了日本的投降。第二个正确的观点,我们应该坚持中坚论。就是摒弃历史虚无主义,还原历史原貌。那么,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反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现在是反击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罪行的中坚力量,从现在到未来,中国是维护东亚、东北亚和平的中坚力量,应该说中坚是这样的一个理解。如果说当年中国像法国那样三个月就投降了,那就麻烦了,这个历史将会怎么样发生我们不敢说也不敢去假设,但是至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会那么快。第三个呢,就是世界亏欠中国。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亏欠论。亏欠论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那拉米特提出的,这位教授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了世界的极大的反响,去年的10月份,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究竟世界在二战之后亏欠我们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个是牺牲者的尊严遭到了亵渎。整个二战造成的伤亡人数是一亿多人,死亡六千多万。中国伤亡达到三千五百万人,直接死亡的有两千万人,占整个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现在日本否认侵略战争,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牺牲者、死难者灵魂的玷污。那么日本对甲级战犯顶礼膜拜,实际上是对整个人类尊严的亵渎。第二个是战胜国的地位不被尊重。中国为打败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战胜国的地位并没有被尊重。我们仅仅参加了在战时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参加了东京审判。但是在战后的《旧金山条约》等一系列的条约签订过程之中新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都被排斥的。日本它借旧金山和约来排除一切其他的问题,战后东亚的国际体系的建立是以美国一手为主导的,排斥了中国。第三个是维护和平的决心不被认可,中国当时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还在散布中国的威胁论,中国的危险论。把中国装扮成一个正在扩张的帝国,对周边国家形成了影响,也对世界造成了威胁。他没有看到我们过去是怎么样做的,而是把中国在国力的上升过程当中所作出的一些事情夸大化,制造一个敌人,一个他的对手。第四个是领土主权遭到了屡次侵犯,包括钓鱼岛的问题、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实际上在我们抗战结束之后国民政府宣誓南海的主权(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也是有历史照片的,而且也是有国际条约的)。而钓鱼岛问题,日本在接受波斯坦公告时公告上规定的很清楚,日本的领土限于九州本州这些岛屿之外没有他的份,但是呢,美国主导重申钓鱼岛,所谓的主权和治权交给日本。但是我们也在找一些证据,包括我们在美国找到了当时在开罗会议开完之后的(开罗会议是在十一月底开完)1943年12月1号,中美英三国要同时发表的。所以我们找到了十二月二号的纽约时报和美国另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是这样写的“日本帝国的国土被限定在1895年以前的状态”,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之前马关条约签订的这些条约都要废止的,日本的国土只能限定在1895年的状态。那么钓鱼岛是在1895年被日本偷偷占领的,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签订之际侵占的。那么美国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偷偷地把钓鱼岛的治权交给日本,,也包括南海问题。南海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宣誓主权。现在又说南海,东盟有些国家声称有关主权的问题第五个是纪念活动遭到了屡次的猜疑,只要是我们的抗日战争纪念活动都是贴上标签了——反对日本的、针对日本的,国外的媒体,包括纽约时报等这些媒体。其实可以明确地说,我们所有的纪念活动是针对日本,警告日本不要歪曲历史,否认历史。第二个,也是要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中华民族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是维护世界的中坚力量。所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

三点启示:

第一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决战日本军国主义狂热思想的胜利。

第二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剥夺日本殖民统治完成国家统一的胜利。

第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打败日本迫使其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胜利。第一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决战

日本军国主义狂热思想的胜利战争结束将近七十年了,我们最主要的要从历史当中寻找一种精神的根源,一种精神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汲取一种精神的力量。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的就是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到现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胜利。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归结为抗战精神。那么,为什么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是空前的觉醒,以为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最危难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这样的一个最可贵的传统,面对危难我们有这样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第二个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剥夺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我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抗日战争最直接的结果是我们被占领了50多年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回归到了祖国,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们国家完成了在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台湾被日本殖民了50多年,我们台湾同胞在抗击日本侵略的反抗行动是可歌可泣的。从1895年开始反抗日本武装占领到平定台湾所有的所谓的叛乱之后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仍旧在进行一系列的反抗。所以从1895年到1945年整个50年打得是非常的可歌可泣,可以说台湾同胞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或者是武装——前期的武装反割台、保台斗争到反殖民统治,基本上是三年一小仗五年一大仗,到最后结束,天天都起义,天天都有武装反抗,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台湾同胞为抗战做出的贡献。他们做出的贡献就是台湾回归到祖国,我们完成了整个祖国的统一。第三个是我们打败了日本,逼迫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么日本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之后他所走的道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封建式的资本主义道路。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发展的同时以牺牲邻国为代价,迅速积累了资源,推动日本从封建式的资本主义的最早的雏形到帝国主义阶段。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它有三种发展道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打破了当时的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朝贡藩属国的关系,打破了这个体系。首先是朝鲜,使朝鲜真正的独立,逼迫中国和朝鲜废除了藩属国的关系,也就是用近代的武力打破了藩属国的关系,确立了它在东亚地区的盟主地位。第二场战争史1904年至1905年在日俄之间,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两个国家在第三国的领土上发生的一场战争。最后日本打败了沙俄,挤进了西方列强的行列。当时日本鼓吹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所以当时不明不白的有好多中国人支持日本人来打,在中国的领土上打沙皇俄国。鲁迅的一篇文章就是讲的这段历史,中国人被沙皇俄国逮到之后被杀掉了,还有一些中国人被日本人杀掉了,实际上都是无辜的人。所以通过这场战争日本确定了在西方列强的地位。第三场战争就是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它想要在亚太地区,整个亚洲地区要当大的盟主,进而1941年的12月8号发动太平洋战争,它想整个东方它来当盟主,所以他这种野心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不停的去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畸形的发展,是狂热的发展,是危害世界的发展,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这种发展是永远得不到的,这种霸权主义思想必然遭到失败。日本战败之后被迫走一个和平发展道路,美国人给它一个和平宪法强加给它。当时美国是要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所以从各个方面限制它,但是由于冷战和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想要彻底限制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步伐随着冷战的爆发逐渐的萎缩,最后形成了日本现在的格局,中国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现状四、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之争

日本的三种历史观:一是战争受害者历史观。二是鼓吹侵略战争有理历史观。三是战争加害者历史观。

日本它有三种历史观。一种是受害者历史观。为什么强调自己是受害者,为什么呢?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受害者,我们是唯一一个遭遇到原子弹爆炸的受害国,我是受害者,所以每年8月号和八月九号在广岛和长崎举行万人集会,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个万人集会有谁参加呢?第一首相必须参加;第二,日本各政党的党首必须参加;第三日本参议两院的议长必须参加;第四在日本的一些驻外机构要受到邀请。这么大规模的机会(可以说是最大规模的集会)总是强调自己是受害者,所以给国民的思想里面灌输的是我们就是受害者。第二个就是鼓吹侵略战争有理的历史观。鼓吹侵略战争有理的历史观点实际上就是日本右翼的观点,包括日本的一些右潜化的一些学者的观点。这种观点在日本的各种各样的纪念馆中一看就能看出来,日本的靖国神社里面有一个游旧馆,这个游旧馆是一个展览馆,他鼓吹的就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发动清华战争就是要把亚洲从白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这种观点在日本的一些纪念馆当中是非常明显的。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战争加害者的历史观,就是日本是一个加害者。但是这种观点在日本的纪念馆当最终是极少极少的。这三种观点你到日本的历史博物馆去看,你如果是一个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你去了这三个纪念馆之后会混乱的。我举一个例子,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来讲就是一部惨剧,是永远抹不掉的惨痛,在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发动战争是最大的一个污点。靖国神社里面的游旧馆说没有发生过南京大屠杀,而且日本军队对中国老百姓非常的好,有一张照片是日本士兵给中国儿童糖吃,这个是一个最典型的。历史成因

第一是日本媒体或官方人士的指责中国历史教育的声音舆论环境。

第二是源自日本长期否认或掩盖侵华历史罪责的社会环境。

第三是日本战争受害者意识。

第四是日本学术界的研究方法是从小处和细节入手,注重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

一个是日本的媒体和官方指责中国的历史教育的深远的这个舆论环境。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界,日本对中国的指责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中日之间历史问题争议的时候,日本媒体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中国一通。特别是把中国的爱国主义成为反日教育,把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成反日教育基地。第二个是源于日本长期否认和掩盖历史罪责的社会环境。那么日本在战后提出了一人总忏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