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 公转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 公转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 公转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 公转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二) 公转梯级巩固+课后落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四个位置,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此图反映了()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自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3.当地球在丙-丁之间运动时,我国会出现的节日是()A.国庆节 B.端午节C.七夕节 D.春节解析:第1题,因为是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因而可判定图中赤道以上的虚线为南回归线,以下为北回归线。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丙图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距离1月初的时间最近。第2题,该图反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读图无法知道黄赤交角的度数。第3题,丙位置为12月22日前后,丁位置为3月21日前后,我国处于春节期间。答案:1.C2.B3.D(2013·涡阳二中高三调研)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4~5题。4.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5.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第4题,材料中体现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快慢。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快慢实质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第5题,材料中发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在南回归线附近移动速度快、在北回归线附近移动速度慢,则地球公转运动在北半球的夏季速度慢、冬季速度快,即北半球的夏季要长于冬季。答案:4.B5.C(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完成6~7题。6.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7.此后一个月内()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云南省昼短夜长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楼顶层的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日影朝北,因此该地应位于北半球,并且甲楼影子顶端在乙楼上与乙楼层平,故此时的地方时为11月22日12时。若隔25小时再次观测,则太阳运行到甲地西南方位,北半球影子朝东北,且日影不会变长太多,因此B项正确。11月23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子变长,因此不会落在二层,A项错误;此时太阳在西南,影子朝东北,故C项五层西部是错误的;时间相差一天,物体的影子不会增加太长,故影子在七层出现不可能,D项错误。第7题,11月22日后一个月,即到冬至日时间内,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D项正确。法国是冬季,气温较低,不会进入冷饮畅销期,A项错误;广东4~5月进入雨季,B项错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冬小麦播种期在每年的3~5月,C项错误。答案:6.B7.D(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8~10题。8.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9.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A.66°N,110°E B.67°N,110°EC.66°N,130°E D.67°N,130°E10.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8题,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可知MN两地相差23°,故M地纬度是67°N;AM为昏线可以判断67°N及其以北是极夜,为北半球冬季。A项出现在北半球秋季,B项出现在北半球春季,C项出现在南半球冬季即北半球夏季,D项出现在北半球冬季。第9题,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km知M点纬度为90°—2553/111=67°;日影最短为地方时12∶00,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知M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40分钟,可知经度相差10°,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M地东边,因此M地经度为110°E。第10题,由材料知M地纬度为67°N;夏至日0时物影朝南,故A项错误;5月1日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故B项错误;10月1日正午该地物影朝向正北,C项错误;秋分日地方时12时北半球物影朝正北。答案:8.D9.B10.D(2013·泗县双语中学高三检测)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回答1~4题。1.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较长 B.乙地昼长较长C.甲地昼长6小时 D.乙地昼长18小时2.此时,北京时间为()A.4时 B.7时C.8时 D.11时3.这一天()A.北京日出东北 B.济南白昼渐长C.广州正午日影渐长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4.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所以其昼长相等,排除A、B两选项;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可以判断在75°N纬线圈上,甲、乙之间的劣弧为昼弧,结合图中甲、乙所在经度可以判断该日75°N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经度为90°,由此可以判断该纬线圈上当日的昼长为6小时,即甲、乙两地当日昼长都是6小时。第2题,该纬线圈上当日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以算出此时刻甲地地方时为9时,从图中经度及其变化可以判断甲地位于90°E经线上,则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即可算出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为11时。第3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该季节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对于全球各地来说(不包括极昼区和极夜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排除A;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只能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不知道其移动方向,所以B选项和C选项所述内容无法判断;曾母暗沙位于4°N左右,而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正午时其日影朝北。第4题,根据题目所给信息“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可以判断该纬线上昼长变短,则可以知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结合上题解析可以知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答案:1.C2.D3.D4.D5.(2013·湛江一中高三调研)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所示日期为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其最短飞行航线为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2)如图所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东部沙尘暴频发 B.非洲河流处于汛期C.欧洲南部温和少雨 D.南美草原一片葱绿(3)简述此日期之后的半年内,位于广州市中心(23°07′N,113°15′E)的地标建筑“广州塔”正午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概括说明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解析:(1)从30°W和60°E两条经线可知图示为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23°26′S,从图中可知太阳直射MN经线,根据30°W和60°E可知MN经度为15°E,即太阳直射点为23°26′S,15°E,由此可知与15°E正相对的经线165°W为0时,故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是从165°W向东到180°。由A到B最短航线沿着晨昏圈eq\o(\s\up6(⌒),AMB),方向先向东北再向东南。(2)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亚洲东部沙尘暴发生在春季,非洲河流汛期南北不同,此时欧洲南部温和多雨,南美热带草原正值夏季,一片葱绿。(3)此日之后半年内,即12月22日~6月22日,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广州塔”正午影子由最长逐渐变短,直射时为0,之后逐渐变长,当地昼一直在变长,夜一直在变短。答案:(1)12月22日(15°E,23°26′S)165°W向东至180°(或180°向西至165°W)A—M—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2)D(3)由长变短,直射时影长为0(无影长),之后再逐渐变长。昼渐长,夜渐短。6.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该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3)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有______个月;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由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12°N。根据右图所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的夹角应与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即:90°-(30°-12°)=72°。(2)甲地经度为30°W,因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故其地方时为6∶00,因此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60°E。甲、乙两地都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时刻,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7.5°,故乙地日出时间为6∶30,日落时间为12+(12-6∶30)=17∶30。(3)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