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_第1页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_第2页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_第3页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_第4页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主讲杨玉辉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个人学术简介杨玉辉,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学哲学分会理事、重庆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专业中医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专业宗教学,研究方向中国道教,获宗教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为道家人格等。长期从事中国医学、中国哲学、宗教学、自然辩证法、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进行人体科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独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说明信息过程的本质的程序理论,说明脑工作原理的神经程序理论,说明脑的意识过程的概念理论,人是物质、信息、意识的统一的人的本质理论,自然界和科学发展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物质→信息→意识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的非生命→生命→人体的规律理论,宗教是人超越自身有限性而走向无限性的形式的宗教本质理论等。目前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道教学、养生学、宗教学、宗教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有关道教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宗教管理研究等专著九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专著1、人体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年。2、揭开大脑和意识的奥秘——脑的工作原理与意识的脑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养生学篇),科学出版社,2002年。4、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5、道教人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6、图像思维与道学(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7、道教养生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8、宗教管理学,人民出版社,2008年。9、道家人格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10、现代科学技术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论文1、从有限到无限——宗教与人类生活,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1993年第6期。2、宗教的本质特性及其社会职能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号。3、论道教的性命双修,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2期。4、当代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们的对策,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第1期。5、道教的人学思想及其内在矛盾,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2002年第5期。6、关于程序的理论探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4期。7、一种新的现代自然观,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2期。8、中医是比西医更完美的科学,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药报社主编:《哲眼看中医——21世纪中医药科学问题专家访谈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传统——当今中国社会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中国学术了望,2005年第1期。10、从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看其研究方法的特点,中医杂志,2005年5期。11、关于中医学双重超越发展战略的探讨,中国软科学,2005年4期。12、老子与道合一的理想人格,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13、老子指归的养生思想,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14、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15、《抱扑子内篇》的人学思想探讨,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3期。16、论后天返先天,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17、道教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8、论汉字的优点,汉字文化,1997年3期。19、道教的先天人格与后天人格探讨,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20、当代自然科学的信仰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6期。21、一种新的科学分类方法,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5期。22、《通玄真经》的养生思想,道学研究,2006年第2期。23、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新论,宗教哲学,2007年第39期。24、合道——万物和谐之根本,中国宗教,2007年第4期。25、从道教的人的本质观看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6、道教内丹学的人体科学原理探讨,宗教哲学(台湾),2008年,总第43期。27、道教科学技术思想的方法论特点,宗教哲学(台湾),2008年,总第45期。28、程序分析法——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6期。29、论中医学的功能主导方法及其科学内涵,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增刊。本人学术研究的三大基本领域1、科学2、哲学3、宗教本人学术研究的核心对象——人研究所涉及的维度:1、从生理到心理2、从自然到社会3、从古代到现代4、从中国到外国5、从特殊个别到普遍一般6、从世俗到神圣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第三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四节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性质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3、自然科学方法论二、自然辩证法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理论思维的能力。其次,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自然科学的需要。再次,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第四节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本课程的三个部分在结构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根本性认识,其所阐述的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对于自然科学观的提出和其基本思想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也是根据自然观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演绎出来的。自然科学中的各种逻辑方法和建构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与自然的认识规律相一致的;而各类科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则更是与自然界各种特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具有本质上的联系。第一篇自然观一、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二、内容:1、自然存在观2、自然发展观第一章自然观概述第一节自然观及其研究的意义一、自然的概念二、自然观的概念三、自然观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一、古代朴素自然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四、系统自然观一、古代朴素自然观(一)古代中国的自然观:1、元气说2、阴阳学说3、五行学说4、形气神学说与非生命、生命和人体的学说元气说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说明气聚合成人的形体,赋予人生命,人就产生存在;如果组成人体的气消散解体,人体就死亡。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人们还提出了一种阴阳学说,用以说明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根据阴阳学说,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及其性质都可以划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五行学说五行的归类:五行:木、火、土、金、水四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气:风、暑、湿、燥、寒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寅卯辰、巳午未、辰戌丑未、申酉戌、亥子丑五行生克关系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形气神学说与物命人的学说1、形气神学说形:形体、形质、形象气:生命的动力和机能神:精神意识2、物命人学说物:物质形体存在命:形与气的统一人:形气神的统一古代印度的自然观:四大说四大:四种色法或元素,即地、水、火、风。它们分别具有坚、湿、暖、动的属性和持(保持)、摄(摄集)、熟(成熟)、长(生长)的作用。天地万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或元素构成的。人体:《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佛教认为,地水火风都是虚幻不实、刹那生灭的。所以有所谓“四大皆空”的说法。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典故: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载: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大乘起信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二)古代西方的自然观:古希腊原子论原子论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提出的。根据他的认识,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存在于虚空之中的。在德谟克利特看来,构成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原子在虚空中运动,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构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物质微粒,原子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充实性,没有空隙,不可摧毁,原子在数目上是无限的;原子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有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及位置的不同,这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所在。运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在虚空中向各个方向作急剧而凌乱的直线运动,彼此碰撞形成涡旋,产生万物,原子的离散就是事物消失。原子在虚空中永久地自己运动,是万物生灭变化的原因。

(三)古代自然观的特点1、世界本原的物质性2、事物的运动变化性3、世界本原的简单性4、整体直观性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基本观点(1)自然界存在的绝对物质性(2)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是元素(3)事物运动变化都是由物质原因和外部原因导致的2、局限性(1)以狭隘的机械物质观来理解自然现象(2)以静止、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看待世界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创立的背景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贡献:《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2、基本观点(1)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础(2)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3)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四、系统自然观的提出1、系统自然观提出的背景(1)三论的提出以及计算机的发明与运用(2)生命科学的发展2、基本观点(1)事物即系统(2)系统是有机的整体(3)系统是功能存在第三节传统自然观存在的问题与现代自然观的建立一、传统自然观存在的问题1、它不能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做出全面系统的概括说明。2、它不能对构成世界的基本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3、它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的新近成果。4、它没有从根本上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也难以从认识发展的内在逻辑揭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现代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有物质、信息和意识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三种基本存在组成的。2、自然界的现实存在可以归结为非生命、生命和人体三种形式。3、自然界存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物质物质物质信息意识信息物质信息意识物质物质物质信息意识信息非生命物质核酸蛋白质人脑物质物质物质信息意识信息非生命生命人体第二章物质与非生命第一节

物质与非生命世界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物质及其本质特性第三节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第一节

物质与非生命世界的产生和发展一、宇宙的起源与元素的产生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奇点:宇宙开端;无时间、无空间存在托马斯·阿奎拉对第一推动(第一因)的证明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三、地球的演化托马斯·阿奎拉对第一推动(第一因)的证明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一件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同一方向上说是推动的,又是被推动的。如果一件事物本身在动,而又必受其他事物推动,那么其他事物又必定受另一其他事物推动,但我们在此决不能一个一个地推到无限。因为这样就会没有第一推动者,因此也会没有第二、第三推动者。因为第一推动者是其后推动者产生的原因,正如手杖动只能是因为我们的手推动。所以,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神学大全》,1集,1部,2题,3条)第二节

物质及其本质特性一、物质的概念 定义:物质是具有客观具体实在性的存在。

二、物质的本质特性1、客观性2、具体性3、实在性4、理化性5、时空局限性6、单向性7、被动性第三节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1、物理运动2、化学运动二、物质运动的基本矛盾吸引与排斥的矛盾第三章信息与程序第一节信息及其本质特性第二节程序——信息存在与作用发挥的基本形式第三节信息作用的特点与信息运动的基本矛盾第四节计算机程序第一节信息及其本质特性一、信息的本质信息在本质上是具有客观具体实在与主观抽象不实在相统一的存在。二、信息与物质的本质区别物质是实体性的存在信息是程序性的存在:信息是通过程序产生存在的意识是概念性的存在第二节程序——信息存在与作用发挥的基本形式一、程序的本质特征定义:程序就是由一种或多种信息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意义的信息控制过程。特征:1、确定性;2、结构动态性;3、持续进行性;4、不可逆性;5、目的性;6、整体性;7、对应性

二、程序的结构启动因子→启动装置→信息产生、传递、变换、处理→控制对象→控制效应→实现控制目标1、启动:信息过程的触发。形式:单次;多次。2、运行:信息的传递、变换、分析、综合、作用发挥等。3、终止:信息过程的停止和结束。形式:自然终止;条件终止;干扰终止。程序的作用1、程序作用的实质程序作用就是控制作用,即以信息作用实现的围绕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控制活动。2、程序作用的目的对系统进行控制以维持某种确定的状态。第三节信息作用的特点与信息运动的基本矛盾一、信息作用的特点信息作用是一种介于物质作用与意识作用之间的作用,所以其特点也是介于二者之间,是二者的统一。二、信息运动的基本矛盾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第四节计算机程序

一、计算机程序的概念计算机程序是人们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需要所确定的特定的计算机信息过程,也就是具有特定的程序启动、运行和终止的信息过程。

二、计算机程序的结构1、启动2、运行3、终止三、计算机的运作与工作原理键盘、鼠标启动→机内信息传输、变换、处理→结果输出→信息运行终止第四章生命第一节生命的本质特征第二节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性第三节生命体的信息与程序系统第一节生命的本质特性一、生命的本质生命在本质上是物质与信息的统一体。二、生命运动的基本特性

1、物质和信息的同一性;2、严整有序的结构;3、新陈代谢;4、繁殖和遗传;5、生长发育;6、反应性;7、适应;8、自我控制;9、稳态;10、不可逆性;11、衰老与死亡第二节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生命的起源二、生命的进化三、信息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中的作用第三节生命体的信息与程序系统一、遗传信息与遗传程序系统二、体液信息与体液程序系统三、神经信息与神经程序系统一、遗传信息与遗传程序系统1、遗传信息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载体:核酸、蛋白质表现形式:核酸碱基排列;蛋白质氨基酸排列2、遗传程序的物质结构基础DNA→RNA→蛋白质3、遗传程序的结构(1)遗传程序的启动(2)遗传程序的运行(3)遗传程序的终止4、遗传程序的运作(遗传和环境因素)启动因子→DNA复制→DNA转录为RNA→RNA翻译控制特定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以其特殊的构形和理化特性发挥其功能二、体液信息与体液程序系统1、体液信息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载体:激素等表现形式:激素的特定理化特性2、体液程序的物质结构基础内分泌腺→体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靶组织3、体液程序的结构(1)体液程序的启动(2)体液程序的运行(3)体液程序的终止4、体液程序的运作(环境因素)启动因子→腺体分泌→血液、组织液→靶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靶细胞生化反应→特定功能三、神经信息与神经程序系统1、神经信息的载体与意义表达载体:神经电冲动、神经递质。意义表达:神经信息的意义决定于特定的感受器和特定的效应器。2、神经程序的物质结构基础生理程序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3、神经程序的结构(1)神经程序的启动启动因子:光、声、分子、机械能、温度、离子、伤害性刺激、氧分压、渗透压、葡萄糖启动机制: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性电冲动(2)神经程序的运行A、运行路线B、运行模式开环模式无反馈反馈模式正反馈控制产生的效应进一步加强控制作用负反馈控制产生的效应抑制控制作用前馈在控制作用发生前对控制信息的调控(3)神经程序的终止自然终止:神经活动任务完成后的正常终止。条件终止:因神经程序固有条件没有满足而导致程序运行终止。干扰终止:因外部因素干扰而导致神经程序运行终止。4、神经程序的运作(环境因素)启动因子→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元兴奋→中枢神经元兴奋→传出神经元兴奋→效应器兴奋→效应器发挥其特定功能第五章意识第一节意识的起源第二节意识的本质特性第三节意识产生存在的神经程序机制第四节语言文字在意识产生存在中的作用第一节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出现是人寻求解决与环境的矛盾的结果意识起源的三个基本阶段:1、刺激—反应阶段2、感觉—反应阶段3、意识—反应阶段二、意识的出现与程序方法局限性的克服程序方法面临的问题: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意识对程序方法时空局限性的克服一、意识的出现是人寻求解决与环境的矛盾的结果机体解决与环境矛盾的方式:1、刺激——反应方式特点:这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方法。它具有直接的接触性和即时性。2、感觉——反应方式特点:具有间接接触性和反应的时空局限性。其能力大小取决于动物感觉和运动能力的大小。3、意识——反应方式特点:具有非接触性和反应的超越时空性。二、意识的出现与程序方法局限性的克服1、程序方法面临的问题:时间限制空间限制2、意识对程序方法局限性的克服3、意识的产生用简单抽象的符号去表征复杂具体的对象形成概念;概念组合起来形成命题;命题组合起来形成命题系统。第二节意识的本质特性一、意识的本质(一)什么是意识人的意识在本质上是由各种概念、命题和命题系统构成的体系,是具有主观抽象不实在的存在。(二)意识的组成1、概念2、命题3、命题系统概念1、定义

以简单抽象的符号去表征复杂具体的对象所形成的观念。2、分类实概念、虚概念。3、概念的作用

表征对象,意味着对象可能存在。命题1、定义由不同的概念组成的表达对象的具有明确意义的意识单位。语法形式为句子。2、分类简单命题和复杂命题。3、命题的作用反映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存在状况。命题系统1、定义由不同的命题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完整地反映一个对象的意识形式。语法形式表现为文章。2、分类具体对象命题系统;抽象对象命题系统。3、命题系统的作用完整而系统地反映对象各个方面的意识形式。二、意识的作用1、认识人自身和外部世界2、控制和支配人的行为三、意识的特性1、主观性2、抽象性3、不实在性4、超越时空性5、意向性6、自由性7、自觉性8、主动性9、个体性10、目的性四、意识与物质和信息的本质区别1、物质是客观具体实在的东西2、信息是客观具体实在与主观抽象不实在相统一的东西3、意识是主观抽象不实在的东西第三节意识产生存在的神经程序机制一、概念的神经程序机制1、概念在人脑中是以神经程序的形式产生存在的2、构成概念程序的三个部分A、符号程序;B、对象感觉程序;C、联系程序3、概念程序的结构符号对象符号符号感觉符号表达对象感觉概念程序示意图命题与命题系统的神经程序机制二、命题的神经程序机制命题程序是由概念程序通过启动连接而形成的。三、命题系统的神经程序机制命题系统程序则又是由命题程序通过启动连接而形成的。第四节语言文字在意识产生存在中的作用一、语言文字及其与意识的关系语言文字是意识的载体。就一般意义来说,一个人头脑中的语言文字与他的思想意识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二、语言文字在意识产生存在中的作用1、语言文字在概念建立中的作用2、语言文字与概念的有序储存和记忆3、语言文字的阅读与概念程序的启动运行4、语言文字与经验的交流和学习

人的学习一、学习的实质和分类1、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实质就是在身体中建立有关的认知和行为程序的过程。2、学习的分类A、认知学习B、行为学习C、语言文字学习认知学习1、何谓认知学习?所谓认知学习,就是一个人学会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所以从本质上说,认知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认知活动来建立有关认知对象的概念和概念系统从而把握认知对象的过程。2、认知学习的程序A、掌握名称B、掌握属性C、掌握关系行为学习1、何谓行为学习?行为学习就是学习和掌握各种动作和行为的过程。2、行为学习的程序A、对行为的认知把握B、动作单元的学习和训练C、动作单元连接配合的学习和训练D、动作的协调和完善符号对象符号符号感觉符号表达对象感觉行为的程序结构示意图动作程序行为语言文字学习1、语言文字学习的实质从本质上说,学习一种语言文字实际上就是去掌握用这种语言文字符号所建立起来的概念和概念系统,就是去学会运用这种语言文字建立概念、进行思想。2、语言文字学习的程序基本符号的掌握单词学习句子学习文章的阅读与写作人的记忆1、记忆的实质记忆在实质上就是建构有关记忆内容的神经程序并在需要的时候使其启动运行的过程。2、记忆的分类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感觉记忆1、何谓感觉记忆感觉过程。2、感觉记忆的获得感觉刺激导致兴奋。3、感觉记忆的检索和提取环境因素的刺激。4、感觉记忆的意义和局限性现实问题即时处理。不能保存。短时记忆1、短时记忆的特点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记忆容量在5~9个记忆单位。2、短时记忆的获得暂时性神经连接的建立。3、短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暂时性兴奋性的维持。4、短时记忆的检索和提取在兴奋性尚未消失时即时启动神经程序以检索提取。5、短时记忆的意义和局限性作为维持记忆操作状态的工作记忆。无法长久保持。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特点多为概念记忆,记忆量大,保持时间长。2、长时记忆的获得多次感觉刺激;学习。3、长时记忆的保持和遗忘概念记忆,建立定型的神经程序结构。4、长时记忆的检索和提取对象感觉,脑内回忆,文字和言语阅读。5、长时记忆的意义大量记忆,长久保持。第六章人体

第一节人体的本质第二节人体物质、信息和意识的相互关系第三节人体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人体的本质一、人体在本质上是物质、信息与意识的统一体人体不能没有物质,也不能没有信息,更不能没有意识,它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体。二、人体的本质特性1、生命性;2、意识性;3、身心统一性;4、社会性三、人体与非生命和生命的区别和联系非生命是一种纯粹物质性的存在;生命是物质与信息的统一体;人体则是物质、信息和意识的统一体。脑死亡的概念和标准1、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实际上是大脑的不可逆损伤的表现,在医学上被称为不可逆昏迷或意识丧失。2、脑死亡的标准1968年,哈佛医学院组成一特别委员会制定出了脑死亡的四条标准:(1)无感受力和反应力(2)无自主活动或自主呼吸(3)无反射作用(4)脑电图波平坦第二节人体物质、信息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一、物质与信息的关系1、物质是信息的基础2、信息对物质有主导作用二、信息与意识的关系1、信息是意识的基础2、意识对信息有主导作用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具有间接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间接的,它们是通过信息这个中间环节联系起来的。2、物质是意识的基础物质通过信息对意识产生基础作用3、意识对物质具有主导作用意识通过信息对物质发挥主导作用第三节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一、人体与环境非生命的关系人体是通过物质层次与环境的非生命发生联系的。二、人体与环境生命的关系人体是通过物质和信息层次与环境的生命体发生联系的。三、人体与人体的关系人体是通过物质、信息和意识三个层次与环境的其他人体发生联系的。关于人体问题的讨论题目一、关于人体的本质问题1、人体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来定义人体?2、人体的本质特性有哪些?3、人体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人的存在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二、人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人体的物质、信息和意识及其相互关系如何?2、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及其相互关系如何?3、人体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的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三、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人体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人与人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人与人之间什么东西最重要?3、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来源是什么?4、从人的本质和人与人的关系看,人权的基本内容到底应该有哪些?第二篇自然科学观一、概念自然科学观是有关自然科学的一般认识,它包括对有关自然科学的基本性质、分类、发展规律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等的理论。二、内容1、一般认识;2、分类;3、发展规律;4、社会作用第七章科学技术的一般概念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第二节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一、科学与自然科学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二、自然科学的要素和特征三、技术及其特征自然科学的要素1、凡是一门科学,不论是经典科学的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分支学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2、凡是科学,必须具备检验理论的真伪的条件。3、有几条公认的认识论原则。4、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5、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6、具有最大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没有国界,是全人类的公共财富。二、自然科学的特征

1、理论性和实证性2、探索性和创造性3、通用性和共享性4、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性5、对功利价值的中立性技术及其特征1、定义:技术是对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2、特征:(1)理论与设备的统一性(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性(3)现实性(4)生产力性第二节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自然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基础哲学研究的素材和基本的经验知识来自自然科学。2、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可以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哲学可以为自然科学理论大厦的建构提供坚实的基础。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大不同领域1、研究对象的区别自然科学:不能主观改变社会科学:可以主观改变2、研究方法的区别自然科学:经验实证社会科学:理论分析3、研究目的的区别自然科学:是什么社会科学:是什么?应是什么?4、真理性质的区别自然科学:真理性的基本要求:客观正确真理的性质:实证真理社会科学:真理性的基本要求:客观正确,价值应然真理性质:理论真理(无法最终实证的真理)(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1、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的自然和人及其关系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主导作用对人来说,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围绕人和社会目的和意义进行,而要真正科学地把握人和社会问题的实质就必须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所以在社会中,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和人文学科)更具有根本性,因而它也更重要,更具有决定性。三、自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艺术是不同于科学的思维形式艺术在本质上是通过想象的思维形式对生活的一种形象展现。艺术的作用是超越人的现实生活,以摆脱生活的单调乏味,使其丰富多彩。艺术生活的基本特点是在想象、创造和变化中追求美的愉悦。2、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既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科学家需要艺术修养,艺术家也需要科学素养。四、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1、自然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两个不同领域自然科学:现实、理性宗教:超越、非理性2、自然科学与宗教相互关系的模式A、冲突关系B、平行关系C、互补关系当代社会二者更普遍的关系是后两种关系第八章自然科学的分类及其体系结构第一节当代自然科学分类的现状及其局限性第二节自然科学的五种基本类型第三节自然科学的基本层次第四节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第一节当代自然科学分类的现状及其局限性一、现状六大基础学科:宏观物理学、微观物理学、化学、地学、天学、生物学二、局限性首先,它不能对现有的各门自然科学做出全面系统的概括说明。其次,它不能对各类科学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合理的概括和说明,未能反映各门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它不能很好地反映科学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内在逻辑,无法对科学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见。第二节自然科学的五种基本类型一、物质科学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二、信息科学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和程序的科学三、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四、意识科学意识科学:研究概念和概念系统的科学五、人体科学人体科学:研究人体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第三节自然科学的层次一、理论科学二、技术科学三、应用科学第四节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自然科学的体系构成1、自然科学体系的学科构成2、自然科学体系的层次构成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1、学科层次关系2、学科间的低高级关系和简单复杂关系第九章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第二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三节当前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战略选择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从历史到逻辑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与自然界发展的历史是一致的。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自然科学也会怎样发展。二、从低级到高级所谓低级的东西就是具体直观的东西;高级的东西则是抽象非直观的东西。从低级的物质科学到较高级的信息科学再到最高级的意识科学。二、从低级到高级所谓低级的东西就是具体直观的东西;高级的东西则是抽象非直观的东西。从低级的物质科学到较高级的信息科学再到最高级的意识科学。三、从简单到复杂所谓简单的东西就是包含较少要素和关系的东西;复杂的东西则是包含较多要素和关系的东西。从简单的非生命科学到较为复杂的生命科学再到最复杂的人体科学。四、从理论到应用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是以理论为先导的。有了理论才会发展出技术,最后再走向具体的应用。所以现代科学都是按照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再到应用科学的规律发展的。第二节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阶段一、经验科学阶段二、物质科学与非生命科学阶段时期: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5、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到20世纪下半叶为止。特点:以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为带头学科。技术应用特点:物质和能量的技术应用和开发。三、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阶段时期: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今天已经基本上完全进入这一阶段。特点: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带头学科。技术应用特点:计算机信息和程序的技术应用和开发;生命信息和程序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四、意识科学与人体科学阶段时期:尚未到来,但已经有它的萌芽。特点:以意识科学和人体科学为带头学科。技术应用特点:思维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人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第三节当前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战略选择

一、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所处的阶段二、当前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战略选择首先,迅速而大量地增加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投入其次,调整物质科学的研究方向,加强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审慎对待基础理论研究。再次,适度增加对意识科学和人体科学的研究支持第十章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一节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第二节

科学体——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形式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社会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三、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科学技术第二节

科学体——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形式一、科学体及其构成要素二、科学体的形成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思想文化功能二、技术功能三、经济功能四、教育功能第十一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社会和伦理问题第一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二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和伦理问题第一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一、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环境问题的解决二、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的概念:数量过多;质量不高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3、人口问题的解决三、资源问题1、资源问题的概念2、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3、资源问题的解决四、信息安全问题1、信息安全问题的概念2、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3、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五、生物制品和生态安全问题1、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的概念2、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3、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第二节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和伦理问题一、科学技术的价值问题1、科学技术能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吗?2、科学技术到底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生育控制问题(无性繁殖问题)1、生育控制会对人类的自然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冲击?2、生育控制将对婚姻、家庭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生育控制对人类性道德的影响是什么?(二)无性繁殖问题(三)死亡控制问题1、人有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力?2、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毫无希望的病人身上是道德的吗?3、谁有权力决定和实行安乐死?(四)器官移植问题1、化巨大的医疗资源进行器官移植是值得的吗?2、器官应不应该商业化?(五)生态伦理问题1、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2、动物应不应该有自己生存的权力?(六)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保护问题1、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否是绝对的?2、为了社会的利益,政府是否有权力监视公民的个人行为?(七)战争伦理问题1、正义的战争是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2、公民有权拥有枪支吗?(八)人机关系问题1、人机关系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2、你认为是否存在人的机器化问题?如果存在,该如何解决?第三篇科学方法论一、概念科学方法论是有关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的理论。二、内容1、一般逻辑方法2、一般技术方法3、特殊理论方法和特殊技术方法第十二章科学方法论概述第一节

科学方法与方法论第二节科学方法的分类第三节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

科学方法与方法论一、科学方法1、方法方法,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或策略。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就是人们为达到认识客观世界这一基本目的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途径。

二、自然科学方法论1、什么是自然科学方法论?以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科学方法论,它探讨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一般规律性及一般方法,如程序、模式、手段,以及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基本程序和普遍的方法。2、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对各种一般方法进行科学分类;研究各种一般方法的内容、性质、作用、适用范围和发展;揭示各种一般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阐明方法论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等。第二节自然科学方法的分类一、按运用的普遍性分类1、特殊科学方法:特定自然科学所使用的方法2、一般科学方法:所有自然科学所运用的方法3、哲学方法:所有科学所运用的方法二、按方法本身的特点分类1、经验认知方法2、理论思维方法三、按不同学科的运用分类1、物质科学方法直接观察法、直接实验法2、信息科学方法程序分析法、控制论方法、系统方法3、生命科学方法环境因子刺激法、遗传程序分析法、体液程序分析法、神经程序分析法4、意识科学方法概念、命题与命题系统分析法、意识的神经程序分析法、逻辑与语言分析法、人类智能与动物智能的比较研究法、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比较研究法5、人体科学方法自我考察法、自我训练法、意识内收修炼法第三节方法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第一,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形成的前提。第二,科学方法是认识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第三,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二、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作用1、科学方法是导致科学发现的有效手段2、科学方法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科学方法使科学研究程序规范化、最优化4、科学方法扩充了科学成果的运用

第十三章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逻辑方法第一节比较与分类第二节归纳和演绎第三节分析和综合第一节比较与分类一、比较1、什么是比较2、比较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运用比较方法的要点二、分类1、什么是分类分类则是在比较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各种事物进行类别划分的逻辑方法,即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2、分类方法的运用3、分类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首先,分类可以在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做出异同划分,使各种繁杂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从而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其次,对事物的分门别类可以把同类的事物集中认识,因而便于把握同类事物的共性,提高认识效率。再次,科学的分类系统由于反映了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联系,因而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能够为人们寻找或认识某一具体事物起到认识上的向导作用。4、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归纳和演绎一、归纳方法(一)什么是归纳方法所谓归纳方法是指从个别事物的现象的研究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二)归纳方法的类型1、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三)归纳方法的作用第一,归纳法是用来整理事实材料,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的一种基本方法。

第二,归纳法是发现科学事实、提出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

第三,归纳法不仅对于从经验事实上升到一般原理是不可缺少的方法,而且对于从范围较窄的结论,升华为普遍的一般原理也起到一定作用。(四)归纳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归纳法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必然真理。其次,归纳方法多是根据对事物现象的归纳来获得结论的,所以它缺乏内在的必然性。

演绎方法(一)什么是演绎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对象,推演出有关这个对象的结论的方法。(二)演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第一,演绎法能为科学知识的合理性提供严密的逻辑证明。第二,演绎法可以使人们的原有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为科学预见和新的科学发现提供线索。第三,演绎法在提出科学假说和检验假说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演绎方法的局限性(三)演绎方法的局限性例1:(1)所有哲学书都是令人厌烦的。(2)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3)这本书是令人厌烦的。在这个论证中,(1)和(2)是前提,(3)是结论。我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如果(1)和(2)是真的,那未(3)必定是真的。一旦已知(1)和(2)是真的,(3)就不可能是假的。因为(1)和(2)是真的而(3)是假的就包含一个矛盾。这是逻辑上正确的演绎的关键特征。如果一个逻辑上正确的演绎的前提是真的,那末,结论就必定是真的。上面的例子稍加变动就给我们提供一个不正确的演绎的例子,例2:(1)许多哲学书是令人厌烦的。(2)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3)这本书是令人厌烦的。在这个例子里,从(1)和(2)不一定得到(3)。有可能(1)和(2)是真的,而(3)是假的。即使(1)和(2)是真的,这本书仍然可以是少数不令人厌烦的哲学书中的一本。断言(1)和(2)是真的,而(3)是假的并不包含矛盾。上面的论证是不正确的。可见,演绎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本身只能保证推理形式的正确,而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正确的结论必须由正确的前提来保证。归纳方法与归纳问题一、科学与归纳方法(一)常识的科学观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辨的想象在科学中没有地位。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上述观点就是我们所普遍持有的科学观,这种观点在科学哲学上也被称之为归纳主义科学观。

(二)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1、科学始于观察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从对研究对象的现象观察开始的。2、观察提供科学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只有通过经验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是真实的,也只有在观察基础上得到的知识才是可靠的。3、而科学知识是运用归纳方法从观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科学首先开始于对各种现象的观察,由观察获得可靠的观察陈述,再对各种单称的观察陈述加以归纳就可以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

4、获得合理概括的条件(1)形成概括基础的观察陈述的数目必必须较大。(2)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3)没有任何公认的观察陈述和推导出的普遍性定律发生冲突。5、科学的归纳方法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视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末,所有A都有B性质。

二、归纳问题(一)归纳原理的正确性能得到证明吗所谓归纳问题就是如何从正确的单称陈述必然地归纳出正确的全程陈述的问题,也就是归纳方法的结论是否具有必然性的问题。对此,归纳主义者是深信不疑的,但从逻辑和经验两个方面来看,要证明归纳原理都是困难的。1、归纳原理的逻辑证明以对乌鸦的观察和归纳为例:前提:在时间T1地点P1观察到黑的乌鸦,在时间T2地点P2观察到黑的乌鸦,……结论: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推论:下一只观察到的乌鸦一定是黑的。罗素:火鸡的故事:有一只坚持归纳主义立场的火鸡,这只火鸡发现,在它来到饲养场的第一天上午九点钟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午九点给它喂食这—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各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在星期三和星期四,在热天和冷天,在雨天和晴天。它每天都在它的表中加进另一个观察陈述。最后,它的归纳主义的良心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然而在圣诞节前夕,它对归纳方法的信心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那天早上九点不是给它喂食,而是把它捉去宰杀。2、归纳方法的经验观察证明归纳原理不能光靠诉诸逻辑得到证明。假使结果是这样,按照归纳主义者自己的观点,他现在就被迫要表明归纳原理如何能从经验中推导出来。这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可能是这样。已经观察到归纳在许多场合起作用。例如从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来的光学定律已经用于光学仪器设计的许多场合,而且这些仪器的性能令人满意。又如,从行星位置等的观察中得出的行星运动定律已经被成功地用来预测蚀的发生。这些因通过归纳推导出的科学定律和理论使之成为可能的成功的预见和解释,还可以列出很多。用这种方法归纳原理得到了证明。

正如大卫·休模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已经定论性地论证过的那样,上述对归纳的证明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意在证明归纳的论证是循环的,因为它运用的正是其正确性应该需要证明的那种归纳论证。这种证明的论证形式如下:前提:归纳原理在X1场合成功地起作用,归纳原理在X2场合成功地起作用,等等。结论:归纳原理总是起作用。断言归纳原理正确性的全称陈述在这里是从一些记录这原理过去成功运用的单称陈述中推论出来的。所以这个论证是一个归纳论证,因而,不能用来证明归纳原理。我们不能用归纳来证明归纳。(二)归纳与概率借助于概率是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归纳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许多次每天观察到日落,就百分之百地确定,太阳将每天落下。(确实,在北极和南极,有些太阳是不落的。)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下一块坠落的石头不会往上“掉”。然而,虽然借合理的归纳所达到的概括并不能保证完全是真的,它们却很可能是真的。科学知识不是业已证明的知识,但是它的确代表着很可能是真的知识。形成归纳基础的观察数目愈大,这些观察在其中进行的条件愈是多种多样,所得概括是真的可能性就愈大。

上述解决方法仍然是有问题的。当普遍定律所受到的观察性支持增加时,它是真的概率也就增加,这在直觉上似乎是有理的。但是这个直觉经不起检验。大家知道,根据任何标准的概率论,对世界有所主张的任何全称陈述的概率等于零,不管观察性证据是什么。不用专门术语来立论,即:任何观察性证据都是由有限数目的观察陈述组成,而全称陈述对无限数目的可能存在的情况有所主张。于是普遍性概括是真的概率就等于有限数除以无限数,不管构成证据的观察陈述的有限数增加多少,概率仍然是零。(三)对归纳问题的可能回答1、怀疑论回答对归纳问题有一些可能的回答。其中之一是怀疑论的回答。我们能够接受科学是基于归纳的,同时又接受体谟的论证:归纳不能诉诸逻辑或经验来证明,因而得出结论:科学不能用理性证明。休谟自己采取了这样一种立场。他认为对定律和理论的信念不过是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我们是作为反复进行有关观察的结果而获得的。2、将归纳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把归纳原理或者类似的某种东西看作“显而易见的”,是不能接受的。我们把什么东西视为显而易见的,过于依赖于和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成见和我们的文化,因而不能把“显而易见的”作为可靠的指南来判定什么东西是合理的。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许多文化来说,地球是平的这点是显而易见的。在伽利略和牛顿的科学革命之前,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物体要运动,那末它就需要力或者某种原因去使它运动。但是这是错误的。3、完全否认科学基于归纳——证伪主义者等的回答如果能确认科学并不包含归纳,归纳问题就可避免。伪证主义者,尤其是卡尔·波普尔就试图这样做。第三节分析和综合一、分析方法1、什么是分析方法2、分析方法的运用第一,根据存在性质进行分析第二,根据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第三,根据时间结构进行分析第四,根据功能结构进行分析3、分析方法的作用第一,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二,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手段。

第三,分析方法也是综合方法运用的前提。

4、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综合方法1、什么是综合方法综合方法就是寻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因素的内在联系,把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2、综合方法的运用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3、综合方法的作用

第一,综合既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目的。

第二,综合方法可以把对对象零乱的认识组合成系统的认识。

第三,综合方法可以避免对对象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4、综合方法的局限性忽视对具体、特殊部分的研究。第十四章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技术方法第一节观察方法第二节实验方法第一节观察方法一、科学观察及其类型二、观察的工具三、理论在观察中的作用一、科学观察及其类型(一)什么是科学观察观察就是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再经过大脑处理,形成对外界的感受。科学观察一般是指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描述和记载的方法。

(二)观察的类型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就是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对象;间接观察则是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对对象所进行的观察。

2、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是确定研究对象是什么或是什么性质的观察;定量观察则是确定该事物或现象的数量、强度、历时长短等等的观察,又叫做测量或观测。

3、非受控观察和受控观察

非受控观察是在不影响观察对象的条件下按照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所进行的观察;受控观察则是在对观察对象施加某种影响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

二、观察的工具1、观察工具的概念:观察工具就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借助的扩大人的感官能力的工具。观察工具的作用主要就是延伸和拓展人的感官效能。比如扩大人的眼睛效能的观察工具就有:延伸视力距离的望远镜,拓展视力分辨能力的显微镜,延长视觉时间的照像设备等。2、观察工具的发展在古代,人们主要用自身的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近代以后,人们开始运用各种延伸人的感官能力的工具如显微镜、望远镜等进行观察;现在人们则发展出了越来越先进的延伸人的感官和大脑的观察工具进行科学观察。三、观察渗透理论第一,理论决定观察的目的和对象。第二,理论决定观察到的内容。第三,理论可以纠正观察中的错误。第四,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

图1,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中间白色部分,把黑色部分看成背景,就会看到一只高脚酒杯。但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两边黑色部分,而把白色部分当成背景,则会看到两个相对的侧面人像。图中引起机网膜产生感觉映象的元素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在头脑中对这个映象的组织方式。图2,有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羚羊的头,有人则把它看成是一只张嘴朝天的大嘴鸟——鹈鹕的头。你也可能一会儿把它看成是羚羊,一会儿又把它看成是鸟。对于那些既没有见过羚羊(包括照片)也没有见过鹈鹕(包括照片)的人来说,如果不给他任何暗示或提醒,他可能说不清楚看到了什么,或说出一种你可能不熟悉的东西。图3,最初看时,它像一部楼梯上表面的素描,但再注视一会,也可以看成是从下面仰视楼梯的下表面。这是一种用二维透视图描述三维物体的习惯。但是,心理学家对一些非洲部落成员进行实验表明,他们根本没这种看透视图的习惯,只是把这张图看成是一些线条的平面排列,根本不把它看成是楼梯的素描。

四、观察方法的局限性第一,观察只能直接发现对象的现象,而不能直接发现对象的本质;第二,观察不能直接观察到所有研究的对象,某些现象可以直接观察到,某些现象不能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间接观察到。如我们只能直接观察到物质现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信息和意识现象;第三,观察只能直接观察到具体特殊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而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普遍的共性。

第二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的目的和实质二、实验的类型三、实验的组成和程序一、实验的目的1、探索新现象或新规律在现代科学条件下,实验的探索目的至少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自然规律或客观现象,人们运用实验手段“找到”并在实验者面前再现它。二是创造出不违反自然规律的人工自然,如人造元素、生物工程产品。2、检验已有知识或理论一种知识或理论的真理性要得到检验除了理论的论证之外,还需要得到经验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其中实验检验对某些理论的论证更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实验的类型(一)实验的分类根据实验对象之质的多样性,可以分为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命实验、人体实验等;根据实验手段和条件的特点可以分为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野外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根据实验者的预定目的,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测量实验、析因实验、对照实验、验证性实验、判决性实验、中间实验等。根据实验的“透明度”还可以把实验区分为黑箱实验、灰箱实验和白箱实验等。

(二)实验的主要类型1、直接实验直接实验的目的在于使欲观察的现象或结果或数据直接显现。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条件便可直接观察(测)到所欲了解的变化情况。

2、间接实验3、模拟实验实物模拟计算机模拟思想实验:其特征是运用基本科学原理和规律对事物进行纯思维推理,如牛顿的水桶实验、爱因斯坦的光子钟实验等。

三、实验的组成和程序(一)实验的组成1、实验者2、实验仪器3、实验对象(二)实验的程序(1)确定实验的目的(2)根据先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推导确定待测量或预期现象(3)利用适合的仪器、设备、试样、试剂等物质条件,设计和构思具体的实验观测方案(4)实施,要求精心操作、细致观察,准确记录(5)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确定所获得的经验事实(6)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

四、实验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局限性

1、必要性2、可能性3、局限性第一,实验不能代替理论研究;第二,实验总是特殊的,特殊的实验结果与普遍的结论之间总是有距离的;第三,实验只能用在有限的范围中,许多问题的研究是无法进行实验的。

第十五章科学理论的建构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科学理论始于假说第三节科学理论建构的一般方法第四节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方法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一、科学理论的构成

(一)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二)科学概念(三)科学命题(四)科学理论体系

二、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的区别科学概念1、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也叫科学术语,是构成科学理论的特殊概念,它们只在科学这个特殊的领域内使用并具有特定的含义。科学理论中那些最普遍、最本质东西的抽象和概括的概念又叫做科学的基本概念或基本范畴。2、科学概念的语法形式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说,科学概念都是由一些特殊的名词、动词等实词组成的。

3、科学概念的定义方式(1)描述性定义即通过陈述或描述某个正在使用的概念的已被承认了的意义来定义一个概念。其形式是:A具有与B相同的意义,或A是B。其中,A称为被定义项,表示被定义的那个概念,而B称为定义项,表示起下定义作用的措词。(2)规定性定义这种定义用于引入某个措词,这个措词在某一理论或某个讨论,或诸如此类的范围内使用时,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定义的形式是:规定A具有与B相同的意义,或者,对于A,我们把它理解为是与B相同的事物。

(3)操作定义在经验科学理论中,除了要应用那些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以外,还需要大量使用含有一定经验内容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有一些概念,需要通过指明一种确定的检验操作(包括手工操作,仪器操作,以及智力或数学上的运算操作等等,所以这里所讲的操作是广义的)来规定。由于这种检验操作为概念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标准,这种标准就被称为是“操作定义”。科学命题1、科学命题及其类型

从语法上说,科学命题就是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属性、存在状况等的句子或陈述。在形式上,科学命题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概念组成的,所以建立一个反映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科学命题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句法规则,将相应的科学概念和其他概念联系起来,以形成对这个事物的性质、特点等的句子或陈述。科学命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从语法上分,科学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从逻辑上分,科学命题可以分为严格全称命题、严格存在命题、数目全称命题、单称命题以及它们的否定形式等等。从命题在科学结构中的功能分,科学命题可以分为观察命题和理论命题。观察命题还可以进一步分成直接观察命题和间接观察命题两类。2、科学命题的性质第一,科学命题是以科学概念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命题。第二,科学命题都是经验命题。其内容都是属于人类经验范围内的东西。超越人类经验的内容的陈述和命题不是科学命题。第三,科学命题都是是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命题。科学命题是可以通过人类的经验来确定其是真或假的命题。科学理论体系1、科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1)完整性(2)系统性(3)逻辑统一体(4)预见性2、科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在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之中,大致是由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1)基本信仰(2)哲学方法论(3)基本假设(4)观察实验(5)理论推展(6)技术方法(1)科学的信仰基础

自然科学虽然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性知识,但在科学中,并不是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经过严格的理性分析和批判的,它的有些陈述恰恰是作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接受的,而在其终极的思想基础上,一些基本的原则则是以信仰的方式被人们的接受的。而这样一些原则也正好构成了自然科学的终极思想基础。这些作为终极思想基础的基本信仰的包括: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产生存在都具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事物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世界的可以认识的,人们通过认识活动就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等。这样一些原则就构成成了自然科学的信仰基础,它们的正确性虽然不能得到理性的证明,但却是任何一个自然科学研究者所不能怀疑的,因为对这些原则的怀疑就意味着对自身研究活动的价值的怀疑。当一个人有了这种怀疑的时候,他要将研究进行下去是不可能的。

(2)哲学方法论自然科学都是由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构成的,而哲学方法论则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是在一定的思想模式中进行,都必须运用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思维方法,并在这些逻辑规则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来建立其理论体系。就自然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的内容来说,它不仅包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一般逻辑方法,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哲学理论及其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哲学方法论一般并不是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作为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的形式存在的。

(3)基本假设对于任何一门科学来说,其研究和理论的建构首先都是从一些基本的假说开始的,这些基本的假说也构成了其科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前提。比如力学就是以“力是各种物体运动的动力”、“在不受到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它的静止状态”等为基本假设的;生物学是以“生物体是以细胞为单位组成的”、“生物体必须通过新陈代谢保持其活力”等为基本假设的;信息科学则是以“程序是信息存在和作用发挥的基本形式”、“控制的控制作用是通过程序的运作完成的”等为基本假设。虽然科学研究在形式上可以从观察和实验开始,但任何观察和实验也必须先根据某种假设来进行,没有假设,没有理论的指引,纯粹的自然观察和实验是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结果的。尤其是在今天,科学已经进入更为高级、复杂的研究对象,如果没有好的假设,就无从着手研究,甚至根本就进入不了对象的本质。(4)观察实验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经验科学或实证科学,所以任何科学都必须以一定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一定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是科学理论得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观察和特定的实验,并形成其特殊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在科学理论体系中,作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观察和实验是以其特殊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验证的结果——观察命题或观察陈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离开了观察陈述,科学理论就成了超经验的玄谈;离开了特定的实验验证,科学理论就可能永远是一种有待证实的假说。所以科学理论必须包含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实验的内容。

(5)理论推展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假设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获得各种经验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逻辑的规则加以叙述和展开的。一般而言,一种科学理论的阐述形式,都是先阐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点,然后再按照逻辑的顺序分别对对象的各个方面、各种属性进行阐述,以确立起有关对象的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6)技术方法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明显地包含着技术方法的因素。自然科学理论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它往往还包含着如何改变和利用对象的技术方法。科学理论越是涉及具体特殊的研究对象,其所反映的技术方法就越明显,人们对它的开发利用就越容易;相反,科学理论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越普遍,其所技术方法的表现就越不明显,其走向实际应用的道路就越长。正是因为自然科学包含着明显的技术方法,所以它才可以走向现实运用,成为社会的现实生产力。

二、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进行判断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们在实际应用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来说,科学理论都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而其他学科的理论则一般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科学理论的可操作性主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