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八单元主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解放。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新气象。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旧道德、旧文学,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第八单元目标①了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②知道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③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第17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课

学习目标①了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②知道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以高昂的激情歌颂革命,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导入:邹容《革命军》他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一问世,各地争相翻印,销售量超过百万册,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导入:邹容《革命军》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人。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公开问世,吓得清政府惶惶不安。邹容在狱中受尽凌辱,于1905年死于狱中,年仅20岁。第一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背景:清末新政《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实施“新政”,主要内容包括:编练“新军”,鼓励发展工商业,废科举、办学堂,改革官制等。由于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这些“新政”并未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上:正在操练的新军。下:度支部成立于1906年,负责处理国家财政。2、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孙中山首先举起反清革命的旗帜。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近代教育。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时的学校(香港西医书院)、老师和同学3、走上革命道路他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和同学讨论时局。曾上书李鸿章,陈述治国大计,但遭冷遇。甲午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左图:1894年6月,甲午战争爆发前,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力陈洋务运动之不足,但未受重视,同年9月及10月,《上李傅相书》全文分两期刊登在上海《万国公报》上;右图:1894年9月黄海海战。4、创建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全国性革命政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左)及新加坡同盟会分会(右)旧址。同盟会成立后,在国内外成立多个分会,加速推动革命。上:华兴会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左一为黄兴。1904年,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右上:徐锡麟(左)、秋瑾(右)右下:光复会誓言。1904年,蔡元培、秋瑾、徐锡麟、章炳麟等在上海成立革命团体光复会。

5、三民主义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6、维新与革命之争同盟会成立后,随即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左图中坐)及梁启超(右图)随着加深对时局及先进国家政治体制的认识,梁启超逐渐与坚持保皇的康有为分道扬镳。上左: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次年于加拿大成立旨在拥护光绪帝维新的保皇会,后来又在多处成立分会。上右:保皇会的徽章。保皇会曾获不少海外华人支持。右下:1903年是革命派发动舆论大攻势的一年。是年章炳麟撰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保皇,强调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7、黄花岗起义孙中山等人在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以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孙中山后来称赞此次起义“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参与1911年4月27日起义的志士大部分牺牲,他们的遗骸收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最初确认姓名者72人。人物扫描林觉民,福建闽县人,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举事前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与妻书》。信中,林觉民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与国家前途、天下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表示“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他毅然参加起义,壮烈牺牲。人物扫描:林觉民(1887-1911)“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写在手帕上的《与妻诀别书》历史纵横立宪派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出现的政治派别。他们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召开议会,建立责任内阁,积极推进立宪运动。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历史纵横:立宪派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讽刺清廷立宪态度的漫画。1908年清廷定出九年预备立宪,不少热心宪政的人认为时间太长,感到失望。北京资政院大楼。1910年资政院举行首次开院礼。资政院属国家议会机构,相当于今日的国会。为此,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但均遭拒绝。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清政府彻底绝望,转而倾向革命。历史纵横:立宪派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第一任清朝内阁留影。1911年5月8日,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前排左三)为内阁总理大臣,组成十三人的内阁,当中满人八、蒙古人一、汉人四,总计皇族占七,故有讽刺其为“皇族内阁”。受时间拖延、皇族内阁等影响,立宪不但无法加强清廷统治,反而引来更多不满。康有为坚持维护帝制、推行君主立宪的原因何在?康有为虽潜心研习西学、主张变法,但一生只致力于推行君主立宪,坚拒废除君主统治,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他出身传统士大夫阶级,自幼熟读“君君、臣臣”,对皇帝有自然崇敬之心。第二,他认为中国与欧美国情不同,一旦用武力改朝换代,缺乏绝对权威,会出现秦、隋、唐、元之末的纷争割据,导致大规模战乱而民不聊生。第三,他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不可贸然实行共和,须先行君主立宪,以免全国政局混乱。第四,他受光绪帝信任推行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仍力求拥护光绪帝以报知遇之恩,即使后来光绪帝驾崩、清朝已亡,还要参与复辟清室,至死不渝。问题思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否指1911年4月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者人数?革命党人武力远不及清军,为何仍不畏牺牲,屡败屡战,坚持反清?参与1911年4月27日起义而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只是一个概数,最初收殓到的烈士遗骸,能确认姓名的有七十二人,合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后陆续发现更多殉难者,令是役战死者及被捕后就义者确信至少八十六人。革命党人武力远不及清军,即使牺牲惨重,仍无畏无惧,屡败屡战,坚持反清,全凭爱国救民之赤子丹心。问题思考第二子目武昌起义1、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二、武昌起义上:1905年《川汉铁路总公司集股章程》。清末新政期间,官方鼓励民间集资多筑铁路,川汉(四川至湖北)、粤汉(广东至湖北)铁路为当中两条。下:1908年发行的商办川汉铁路股票(左);清末一幅有关川汉铁路的时事漫画《农民热心路事》(右)。四川民众大多支持兴建铁路,不论绅商农民,纷纷斥资入股。1、保路运动①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二、武昌起义1911年5月,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强行收回川、粤、鄂、湘四省集资自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改为由中央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而原来地方的集资概不退还现款,只换发国家铁路股票。5月20日,清廷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约。图左至右为盛宣怀及四国银行团代表。1、保路运动②清政府的做法激起粤、鄂、湘、川等省民众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绅商组成“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后来发展成武装起义。二、武昌起义铁路国有政策令已入股者损失惨重,激起四省民众强烈反对,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当中四川民情尤烈。四川保路同志会在1911年6月17日成立,图为该会刊发的报告。1、保路运动③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前往镇压,湖北革命党人趁机在武昌发动起义。二、武昌起义上:保路运动抗争雕塑。官府的镇压不但无法平息保路风潮,反而大大激化民情,四川开始爆发武装反抗。下:四川总督赵尔丰及1911年四川成都的新军。川军大多不愿意接受赵尔丰的命令继续镇压,清廷急从邻省尤其湖北调兵入川,令湖北防务空虚2、武昌起义过程①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到现场,搜去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的旗帜、文告、印信等。10月10日,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形势危急。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新军中的革命党士兵没有畏惧退缩。二、武昌起义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见形势紧急,决定提前起义,起义地点则为武昌。图左至右:率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首先发难的熊秉坤、起义旗帜、起义军炸弹队队员臂章。2、武昌起义过程②当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死镇压起义的反动军官,冲往楚望台军械库夺取弹药,一举占领楚望台,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二、武昌起义经过一夜战斗,10月11日革命军攻占湖广总督衙门(见图),控制武昌全城。3、武昌起义成功起义部队很快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推选旧官僚黎元洪为都督,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治上的幼稚。)二、武昌起义革命军在湖北军政府大楼外留影。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由黎元洪任都督。4、武昌起义的响应武昌起义后,其他各省的革命党人也先后举事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相继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二、武昌起义江西成立军政府。武昌起义后,短短约两月,全国十多个省先后响应,宣告脱离清朝独立及效法湖北成立军政府,革命风潮席卷全国,史称“辛亥革命”。上:武昌起义后的湖北革命军右:辛亥革命形势图武昌起义为什么如此迅速取得成功?①革命派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②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③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④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⑤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问题思考武昌起义由湖北革命党人策划和发动,为何人们常称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年的武昌反清起义确由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所组织,当时孙中山还在海外为革命奔走筹款。但革命领导的成功,须由政治、宣传、组织、军事、筹款诸方面工作互相配合,孙中山等的中国同盟会是当之无愧的反清领导团体,其长期的积极运作和多次起义,奠下了反清革命的胜利基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孙中山获公推为临时大总统,足反映他在革命上的领导地位无可置疑。所以,说孙中山及同盟会等革命团体领导了辛亥革命,是十分合理的。问题思考第三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1、准备①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筹款,以接济国内的革命活动。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左图为孙中山在加拿大筹款时与华侨合影。右图:美国华侨的捐款收据。清末,海外华侨大多生活艰苦,但仍不断以血汗钱捐助革命。三、中华民国的建立支持革命的华侨中,不乏具影响力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左)和黄乃裳(右)是其中的表表者。海外革命报刊在华侨中间宣传革命,对争取华侨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1、准备②孙中山他在当地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前往伦敦、巴黎争取英、法等国的支持,于12月底回到上海。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图为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途经香港时在船上与欢迎者留影。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2、成立①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出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成立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左图: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官方肖像;右图:孙中山(右)与副总统黎元洪合照。左图:孙中山的大总统誓词;右图:《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图为孙中山与总统府人员及参议员在临时参议院正门前合影,前排左四是黄兴、左五是孙中山。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亦随之成立。图为1912年2月5日,孙中山与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合影。3、南北议和①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起用袁世凯,以挽救危局。袁世凯一面利用南方革命军胁迫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总揽军政大权;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左图:身穿清朝官服的段祺瑞;右图:1890年,留学德国的段祺瑞(右一)在学习炮撃。段祺瑞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与冯国璋、王士珍合称“北洋三杰”。1912年1月26日,袁世凯授意段祺瑞率北洋将领两度致电清室,要求“立定共和政体”。3、南北议和②一面派他所掌握的北洋军队南下攻陷汉口、汉阳,迫使革命军接受议和。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左图:奉袁世凯之命赴湖北镇压革命的北洋军将领冯国璋;右图:进攻武汉时配备德国制机枪的北洋军。在训练和武器上,北洋军远胜革命军。3、南北议和③列强也用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压,为袁世凯撑腰。南方的革命党则面临财政匮乏,军力不足,独立的各省并不完全听从其号令等困难。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底,攻打武汉的北洋军炮击革命军阵地。北洋军先后于11月2日及11月27日攻下汉口、汉阳,武昌大受威胁。3、南北议和④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孙中山提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推举他做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南方革命党的承诺后,逼迫清帝退位。三、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未有乘胜一举镇压革命,反而同意南北议和。图为北方代表唐绍仪(左)、南方代表伍廷芳(右)和英国人李德立合影。4、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终结。右上: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下:隆裕太后(左图);隆裕太后签署《退位诏书》,溥仪坐在御座上(右图)。左图:1912年2月12日,北京市民观看清帝溥仪《退位诏书》;右图:1912年2月14日,《时报》号外刊出清帝退位的消息。天安门搭起牌楼庆祝清帝退位。5、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辞职,南京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左图:“中华民国元年孙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辞职摄影”,前排左六为孙中山;右图:《法国画报》报道袁世凯在当选临时大总统后次日(1912年2月16日)剪掉发辫,以示支持共和。1912年2月27日,孙中山派出专使团迎接袁世凯到南京就任,图为专使团在北京合影,前排左一为汪精卫、右四为蔡元培。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宣誓仪式上和北洋将领合影。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直接目的),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1912年3月11日,具宪法地位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公布实施。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约法规定:①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宗教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权利;左图:一幅标注“中华民国元年”的月历;右图:南京军警开始在街头剪除路人的发辫。除了政治上由帝制走向共和外,采用公历月日、剪发辫等,都标志着新生民国力求革新社会风俗文化。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三权分立:以参议院(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政权-责任内阁制)、法院(司法权)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须国务员副署;等等。③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3日,孙中山离开南京赴上海前与众人留影,前排左起为黄兴、唐绍仪、孙中山。7、辛亥革命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它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③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孙中山既已担任中华民国首届临时大总统,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中华民国虽宣告成立,但彼时南方革命党实力不强,无力抗衡袁世凯的北洋军。当时清帝尚未退位,辛亥首义的武汉三镇已有两镇被北洋军攻克。而在革命党人之中,也有不少人主张由袁世凯继位,包括黄兴、胡汉民等中坚分子。故孙中山乃以清帝退位、赞成共和、遵守约法等为前提同意让位。孙中山此举一来是迫于客观形势及顾全大局,二来也显示其不利己不恋位的风骨。所以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旋即致电袁世凯,表示“暂时承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