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一)(教师版)

期末综合评价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蹒跚(pán)溃退(kuì)俯瞰(kàn)正襟危坐(jīn)

B.遒劲(qiú)丘壑(hè)翘首(qiào)深恶痛疾(wù)

C.窒息(zhì)秀颀(qí)鬈毛(juán)密密匝匝(zā)

D.滞留(zhì)琐屑(xiè)畸形(qí)惨绝人寰(huán)

导析:AB项,“翘"应读“qiáo”;C项,“鬈"应读“quán”;D项,“畸"应读“j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泻气燥热交头接耳摧枯拉朽

B.潇洒禁锢因地制宜坦荡如砥

C.篡改狼籍屏息敛声油光可鉴

D.浩瀚劳碌巧妙绝伦锐不可挡

导析:BA项,“泻"应为“泄”;C项,“籍"应为“藉”;D项,“挡"应为“当”。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这棵蜡梅的枝条旁逸斜出,伸进了我家院子。

C.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总是和颜悦色,从来不发脾气。

D.他白手起家,年纪轻轻便取得了成功。

导析:A“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____。_。_。_。_。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⑤①②

导析:B语段围绕“劳动"这一话题。与首句衔接最紧密的是第②句,由此排除A、D两项;第①句中的“这”指代的是第③句中家长的错误做法,所以第①句应在第③句之后,由此排除C项。

5.“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3分)(B)

A.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C.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导析:BA项,这不利于化解亲子矛盾,故A项说法错误;B项,材料中的对话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的存在,对此我们要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和沟通,故B项说法正确;C项,这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故C项排除;D项,父母也不是圣人,也会犯错,故D项排除。

6.八年级(1)班举行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

阅读渠道百分比所读书的类型百分比

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68%历史军事17.4%

图书馆借阅12.1%经典名著18%

自己购买17.7%科幻作品12.5%

在书店阅览2.2%网络小说52.1%

(1)上图为互联网时代初中生阅读调查表,请你根据此表写出两点结论。(2分)

答案:(示例)大部分同学喜欢通过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的途径读书(或网络阅读占比大,或学生的阅读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为首选),大部分同学偏爱网络小说(或大部分同学对网络小说更感兴趣,或大部分学生阅读以消遣为主)。

(2)活动课上,同学们了解了网络热词的含义,并就网络热词能否应用于写作开展了辩论,小语作为反方辩手发表了以下看法,假如你是正方辩手小文,请你进行反驳。(3分)

小语:这些网络热词太有意思了,下次写作时我准备用上这些词语。首先,这些词语热度很高,代表了语言的流行趋势,便于网络交流;其次,缩写和谐音等方式让汉语变得灵动有趣;最后,语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会一成不变,时代会重新塑造语言。所以,我们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网络热词。

小文:小语,我认为我们写作时不应该大量运用网络热词。(示例)首先,网络热词在写作中大行其道,使错字率进一步提升;其次,网络热词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学规范,破坏了汉语原有的语法结构;再次,网络热词破坏了汉语纯洁的美感,显得粗俗;最后,网络热词脱离了中老年群体,使交流发生障碍。

小语:小文,你的见解很深刻,我心服口服!网络热词在写作中的确要慎用啊!谢谢你。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2022乐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②国死义乎!"

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③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

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②徇:同“殉”。③统制:武官名。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少负气节_负:具有

B.敌猝至猝:死亡

C.遣妻问劳其家劳:慰劳

D.每辞官辞:推辞

导析:B猝:突然。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学射于周同_征于色

B.朔望设祭于其冢其如土石何

C.有枭将舞刀而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飞何功之有何陋之有

导析:DA项,介词,向/介词,在;B项,代词,代指周同/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都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岳飞天赋异禀,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一出生就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的弓。

B.岳飞重情重义,师父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的赞誉。

C.岳飞有勇有谋,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大败敌军,每当有军事行动时必定先做好谋划。

D.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关爱士卒,凡是有犒赏,都分给军中官员和士兵,丝毫不占为己有。

导析:A“一出生就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的弓”表述有误。根据原文“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可知,“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岳飞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并非“一出生"。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译文: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打开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士兵敢进入。

(2)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说话,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飞的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岳飞前去响应招募。与敌人在滑南相持不下,率领一百骑兵在河上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于是(岳飞)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

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打开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士兵敢进入。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就派遣他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岳飞)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或让自己的儿子与其女儿结为夫妻。(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员和士兵,丝毫不侵占。(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凡是有军事行动,召集全部武官与他们谋议,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没有失败。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岳飞)用兵的方法,(他)说:“仁义、智慧、守信、勇敢、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岳飞)尊重贤士,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①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⑥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言被贬后所作。②葳蕤:形容枝叶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芳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表达了诗人遭贬谪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导析:DA项,“兰叶”“桂华"等意象借物抒怀,即实写草木茎干,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B项,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生机勃勃、清雅高洁,没有“不畏强暴”;C项,全诗表达了诗人遭贬谪后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没有“郁闷"。

1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4分)

答案:(示例)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显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5)李清照词“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自《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

三、文学作品阅读(34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乐水

贾祥伦

①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②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

③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④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归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叮叮咚咚"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

⑤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放在盆里,变作盆形;放在碗里,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装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人不也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

⑥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为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太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有时又会在海上或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奇的变化,是令人羡慕和神往的。人当然不会像水那样一忽儿流动,一忽儿矗立,一忽儿飘曳,但人的变化还少吗想到人的那种对外多侧面的变化,不也是奥妙无穷吗两面三刀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者有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种角色吗水万变不离其宗,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人总是人嘛!

⑦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往低处流,这是水有目标的运动,它总是朝那一个目标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脚。在运动中绝不寂寞,永远歌唱。一时寂寞,它便死亡,一潭死水便是。你听,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不会寂寞,不甘寂寞也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⑧但我更喜欢的是水柔能克刚的精神,这一精神是水的魂。对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这样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可谓鞭辟入里之论。水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样就到了极限了。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硬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

⑨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后来又挂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而生活里又有多少柔能克刚的例子!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强。

(有删改)

14.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在文中“言"的“志”是什么

(2分)

答案:做人应该具有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柔能克刚的

精神。

15.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你听,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水不甘寂寞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的各种声音写得美妙动人。

(2)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硬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把“咬"字换成“冲”字行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行。“咬"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浪花看似柔弱却力量强大的特点;“冲”是一般性描述,没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文章第④段是对上一段作者自勉的诗进行了详细地解析,以此突出了水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B.文章第⑥段中“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是告诉我们:人需要随机应变,但也要坚持做人的宗旨。

C.作者列举了水的诸多可贵精神,如水具有安分随时的精神,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水具有甘于寂寞的精神,朝着一个目标,永不休止,永不歇脚。

D.文章结尾说:“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强。”再次强调做到了“柔",就如同做到了坚强,因为柔能克刚。

导析:C根据文章第⑦段“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可知,“水具有甘于寂寞的精神”表述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作勒克斯,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斯,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斯,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导析:BA项,把“眼睛"比作“照相机”是为了说明眼睛工作的原理;C项,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而并非50%的人不会发生近视;D项,文中指室外光照能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并不是室外光线本身含有多巴胺。

18.下列关于文章与图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两个图表在内容上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

严峻。

B.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C.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很少达标。

D.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

体验。

导析:C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

19.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6.09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4分)

答案: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6.096米)。该法则具有合理性。

(三)文学作品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当代愚公

杨学义

①如今,一条蜿蜒8千米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

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

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一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

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

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

⑧2004年4月,这条8千米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

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⑩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_。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生受用!”

20.请梳理毛相林的主要事迹。(4分)

答案:①带村民开凿“天路";②规划村中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21.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这一事迹体现了“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阵痛中拥抱变化,有义无反顾的牺牲,为达到既定的目标,绝不动摇;结构上,为下文“天路"终于凿通做铺垫。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第①段中两个“竟”字,突出表达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

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

D.第⑧段中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

有限。

导析:D文中的两个“失败”不能体现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分析段落内容可知,这两次“失败”,是毛相林规划村中产业摆脱贫困的大胆探索和尝试,这些教训促使毛相林意识到“致富还是要靠科学"。

23.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4分)

答案:(示例)只有主动迎击人生的难、世间的险、岁月的苦,在阵痛中拥抱变化,甚至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才能真正迎来美好的人生

四、名著阅读(6分)

2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