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抒情怀 重彩绘锦绣_第1页
浓墨抒情怀 重彩绘锦绣_第2页
浓墨抒情怀 重彩绘锦绣_第3页
浓墨抒情怀 重彩绘锦绣_第4页
浓墨抒情怀 重彩绘锦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浓墨抒情怀重彩绘锦绣——记吴江“非遗”手绘丝绸传承人李骅■杨传泳“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小河边,一位银发老人在此驻足,澄怀静观烟雨春色:园林小筑、拱桥卧波、人家枕河、古藤虬曲、舟泊鱼簖……他被这熏风祥瑞的江南秀色深深打动,便支起画架,全身心投入地泼墨着彩,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便一一跃然纸上。这位老人便是吴江盛泽中学高级美术教师李骅,现年79岁,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他钟情于水彩画,去年重阳节,吴江区文联举办“九老画展”,展出他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细细赏读品鉴,人称其“彩墨率真意趣,丹青写意江南”。工夫深处独心知来到李骅的住处,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色彩纷呈的画作,从厅堂、书房到画室陈列了他的作品,这里凝聚了他从事绘画及美术教育的心血。当问起他的画缘时,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他在七八岁时出于好奇,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常常在煤油灯下画画。开始对着瓜果画,后来向开布店的邻居要来商标画,还临摹赵宏本绘制的连环画中的人物,倒有些像模像样的了。甚至在客商送到家中的丝绸上画了色彩画,为此还被他父亲打了一顿呢!少年时的信笔涂鸦,显露了他的绘画才华,受到师长的赞誉和学友的艳羡。学校保送他上高校时,他选择了山东师院(今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投入了学院式的系统训练,从速写、素描等开始接受形体造型训练,到临摹、写生和创作等各种技法。求学期间,他笃信“工夫深处独心知”,只有不怕艰辛,深下苦功,才能把握要领,取得成功。为此,常常利用假期肩背画箱登泰山,沿途写生。烈日高照,就在自制的铁架上撑起雨伞遮日;大雨倾盆,就躲在屋檐下,细细观察山间雨色的变化。饿了,和着咸菜啃硬馒头充饥;渴了,掬起山沟泉水解渴。每当返校时,身体疲惫不堪,但面对一叠写生画,心顿欣慰。同时他还苦练舒同体,隽秀流畅的书法让书画相得益彰。正是他以画怡情,感悟生活,写生画积少成多,渐盈箱笼,既为以后创作步入艺术的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在实践中感悟到:“生活无处不艺术,只有执着的追求,才有创新,才有艺术的提升。”千锤百炼始成钢在画室里,李骅老师现场绘制一幅丝绸画。只见他打开纺织品颜料盒,用画笔吸着适量的水份,蘸着化开的颜料,依据纸质写生法,在丝绸面料上作画,这幅画名曰:《绸乡春早》。他说:“丝绸画要以素描、水彩画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尽管画的材质有了变化,但生活是艺术之根不能变。”一番深入浅出的话语道明了生活与艺术及其技巧的关系,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诠释了他的感悟。前几年,他在目澜公园的古藤下写生,感到古藤象征家乡之古,湖泊体现了水乡之韵,于是先后画了《目澜紫藤》《藤根》等作品。后来,他常到公园晨练,看到春天紫藤满枝头,堤上人打拳舞剑,充满勃勃生机,激发了灵感,进行再创作,对周边的实景作了艺术加工,画面突出了堤外一泓湖水,远处是隐约的茂林修竹,葳蕤草木。像这样的画作,还有《双桥的故事》《春到西塘》《晨曦》《东庙桥畔》《放鸭归来》《雨过天晴》《静静的鱼塘》《清清小河边》《农妇》等。一些看似平淡的风景风情风物,在他笔下流出的变成春意盎然的景象,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挥之不去的乡愁。缘何他练就了如此纯熟的丝绸画功夫呢?他出生于江南水乡的绸都盛泽,秀水足以滋养这位美术人的心灵,而得天独厚的丝绸文化宛如一颗种子埋于他的心田,并随着岁月潜滋暗长。尤其是逢上改革开放的甘霖,萌芽生根,展枝散叶。他在童年就耳濡目染了丝绸。老家附近遍布丝绸作坊以及炼坊染坊,父亲经营丝绸贸易,常随父亲到庄面(民国时期的丝绸市场),看到繁荣的绸市,因而在他的血液里有着浓浓的丝绸因子。在山东师大学习中国美术史时,书中写道:2300多年前的《人物龙凤帛画》是一种传承最古老的织物加工工艺,他想这是手绘丝绸的滥觞。此时,适值教授的老师留法画家李超士来校指导美术教学。在攀谈中,画家得知李骅来自苏州,鼓励他说:“苏州丝绸闻名于世,你能否在丝绸上绘画?”这句话深深地藏在李骅的心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回到盛泽任教,便开始了手绘丝绸的尝试,并结下不解之缘。手绘丝绸是以丝绸为载体作画,其绘画的技巧、色彩的处理自然不同于纸质图画。丝绸质地柔软,且易渗化,加上丝绸面料品种繁多,有真丝绸、化纤绸之分,即使真丝绸又有平纹、斜纹之别。其中绉类色泽深沉,缎类较为明亮,这样势必要求处理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有过硬的笔头功夫。尽管困难重重,怀着“勿随他人脚后行”的他,没有就此却步,而坚定地走上丝绸画的朝圣路。先是解决丝绸软皱的问题,他想到苏州团扇上的绢画,不是由于经过矾处理而板扎平整的吗?于是用框绷紧绸料,令其挺括,再将绸料粘在画纸上,以增强其吸水性。接着得攻克运笔蘸水这道关,要是蘸水过多,渗化开来,图形变得模糊一片;水分太少,颜料粘稠,造成枯笔,图形粗糙不养眼。为了节约,他购了几十块丝绸零料,画,失败,再画,再失败……经他一点一滴地积累,反复试验,凭着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终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用柔柔的笔尖,给丝绸锦上添花,灵动的色彩给人清灵醇美的感觉,多么好看、耐看!他深有体会地说:“要想成功,苦练是不二的选择,别无捷径可走,唯有反复锤炼,才有过硬的手头功夫。”手绘丝绸守望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绘丝绸曾因其个性化而风靡一时,丝织的手绢、围巾上绘上花鸟虫鱼、福禄寿喜财后,提高了观赏性和实用度,增加了商业价值,有可观的收入。但李骅不为此心动,坚持在手绘丝绸的艺术性上作进一步的努力,接连创作了“园林系列”丝绸画达数十幅,艺术水平得到了升华。面对当前数码印花的普及,致使手绘丝绸式微的情况,他认为,手绘丝绸画是一种艺术品,搞艺术不能功利化,应坚持洗心练手,守望艺术,展示生活中的美,这样虽然很累,但修身养心,锻炼意志,是值得的。现在他吸引了一大批爱好美术的莘莘学子,他们往往遁道而来,交流丝绸画作,切磋技艺,结成“忘年交”,有的在广告公司任副总,有4位门生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从教。六十个春秋,李骅从一个怀有丹青梦的绸乡青年,成长为手绘丝绸的守望人。千锤百炼始成钢,无论在美术教育,还是水彩画、丝绸画,均有显著建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苏州美术教育年会上发表了《丝绸水彩画教学的探索》并获优秀奖,作品《绸乡添新房》《目澜紫藤》赴香港、台湾、韩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