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如何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的斗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的斗争:义和团运动中华民族何去何从?中华民族面临哪些危难?

我们进行了哪些斗争?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贰

义和团运动参

八国联军侵华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标要求】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

。目

录CONTENT有无转机?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并强占

租借地,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中华民族面临哪些危难?《

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1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一维新

景90年代渐趋成熟(康梁维新)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70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结果: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施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薛福成郑观应王韬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改制考》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

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孔子改制考》特点:从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依据(托古改制)

;有选择、有改造的借鉴西学成果(中西并用)。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宣传

?孔子

改制考

署力。原

:二拉开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1概况:

1895年,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2结果:

未送达御前,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公车上书的情景通过在京官员和各省参加会试举人都上书的情景,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民族觉醒,维新思潮得到广泛响应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思想得到较大宣

传,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维新运动发展起来领域布新除旧作用政治广开言路;举荐人才;

精简机构;改订律法。裁撤冗员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可能,初步动摇封建

统治,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tHM

e

h

人局限: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性质:既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变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国是: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三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6.11—1898.9.21)

定国是表1标志: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_”诏书。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

百日维新

O明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理论基础、方针政策。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壹

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戊戌政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慈禧临朝训政

戊戌六君子被杀四

失败——序幕+1895年高潮1898年6-9月结局1898年9月资产阶级的斗争失败结果: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被废止。梁启超称谭嗣

同为:中国为国

流血第一士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问题探究】:如何评价戊成维新变法运动?材料—“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嗣后中外大小

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

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材料二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进步性

顺应世界潮流

局限性政治:冲击旧式官僚体制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促进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启蒙)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败的根源)传统观念束缚

守旧势力强大

社会基础薄弱

政治经验缺乏1

1898.10

,

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

打当地教堂,义和团运动正式兴起;2

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

断电线,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1898年的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学者在统治最高层对政府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这是他们面对西方的威胁做出的勇敢回应。维新失败同,主动权转移到一个具有传统形式之神秘社团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之中。贰

义和团运动教民与当地民众冲突,反洋教斗争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费正清《中国:传统

兴起?刺激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1898年冬山东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1899年底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1900年6月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1900年9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

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上谕》1899年11月28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替抚奏称,

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

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

”抚

——《上谕》1900年6月26日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

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贰

义和团运动这种态度的变化导致什么后果?清政府丧失民心《上谕》1900年9月7日株1

剿22—

—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

孙...以行义和团未竟之志也。”这场运动让人

们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和向往更加强烈了——田海林、王振山:《义和团运动凸

显反帝主题》积极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探究:如何全面的认识义和团运动?英人赫德在《中国性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揭帖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PM环,以独中由,

神助奉,

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天爷恼,仙爷烦,

一同下山把道传。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

清一统定江山。

消极盲目排外,分不清西方侵略与西方文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农民阶级的斗争失败八国联军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9月,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八

民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保卫战1900.06.21慈禧向各国“宣战”1900.07.14天津陷落1900.08中旬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八国联军侵略过程1900.06.10西摩尔率队从天津向北京进发1900.06中旬天朝五百年不可冒犯的神圣,在两秒钟里就被洋鬼子亵渎了。——[英]阿诺德·H.S.

兰道《中国与协约国》叁

八国联军侵华廊坊阻击占退回天津越南(法)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义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合作探究: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南方督抚为何与侵略者受协谈判?湖广

督张之洞、两

广

央地

选,TTDVL

S

互保。方

下的“矫诏、乱命”,在苏肾总丁

E细

1N4

(

1S0U+)O月

方合成“东南互保”协议,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

同江及苏杭户学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慈禧向

中有利于东南地区的相对稳定两江总督

势浙总督许

[

抚袁世

凯,皇室诏令!

违抗支持

大东南互保运动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9画例首都主要耀市康南豆保省分教和属活勤主要磁城集

弱東南互保省分山

東江蘇安徽化um北原国天量直靠廣東(英)大同西湖北韓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1

9

0

0

1

2

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

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助、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助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从列强提出议和到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投降卖国的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陈天华甚至称清政府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究竟为中国带来的怎样空前绝后的影响?哪一条最能体现“洋人的朝廷”?惩办赔款划界驻军又又木木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

人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

共计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

住,

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地区驻军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近代中国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项目

容1840年鸦片战争爆1856

-

1860年,第二次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至1901年,

八国联发,1842年中英签片战争,通过签订《天津条签订《马关条约》,进军侵华战争爆发,列强同中订《南京条约》,中约》《北约条约》进一步加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深渊。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趋势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③

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④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列强侵华方式的不断深化①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②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③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④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开始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肆

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的侵华方式和趋势有什么变化?经过义和团运动及庚子之变,仁人志士更加看清了清王朝的颛预愚昧、腐

朽反动。吴玉章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