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3务的主力军,其自身的劳动素养对个人发展、团体效率、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高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家庭与社会两大主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偏重智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部分,大学生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薄弱等问题,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本文分为五S大学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劳动素养的现状分析,探究目前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建议。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劳动素养绪论(一)选题背景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学生中建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内核,弘扬贯彻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月1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明了狠抓劳动教育的决心,从政策上创造条件,对各主体所承担的劳动教育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划定目标,指导方法。将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借助社会各界力量,集中人力资源,资金下沉,完善劳动实践基地的基础设置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灵活设置活动类型,完成劳动教育的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深入建构育人体系,加强劳动教育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意见》着重强调了对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长期性的劳动教育在学生精神塑造和体质加强两方面齐头并进取得成效的同时,劳动内涵及其育人价值被一定程度抽离。贯彻党的方针,探索立足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部过程。遵循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尊重自然发展特征、体现时代特征,利用大数据背景中的先进手段,改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创造性能力、把握育人导向,塑造正确、先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回报社会。《意见》旨在构建全面具体、得以落实到位的劳动教育体系,界定基本内涵、明确总体目标、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分类施策,制定符合其学情的劳动课程安排。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养成习惯、培养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完善健全评价体系,提供价值评判参考依据。不同主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发挥不同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组织实施精准化、有序化,政府带头做好宣传领导、监督检查,为学习劳动教育的实施明确方向,完善调整。舆论传播,为社会营造了劳动教育良性发展的和谐氛围,创设永续发展条件。2.学校劳动教育缺乏内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水平、专业师资力量均没有达到政策要求。高校也呈现重科研轻劳动的局面,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任重道远。3.大学生劳动素养总体情况不乐观开发,对新事物包容度提高,价值观多元化,亚文化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缺乏社会责质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与前景,劳动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任务十分的迫切。1.理论意义关注大学生群体,围绕其劳动素养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把握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的具体情况。为日后开展的指导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政策导向提供价值理论。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此前针对大学生群体劳动素养的调查研究较少,本研究的撰写上参考资料较为局限。因此,此次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为后续劳S大学的学生进行相关数据采集,总结该学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取其劳动素养状况,进而为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提供建议。育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地改变劳动教育在各学段学校中的实际地位。月14日,西南大学召开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会议中强调劳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规划后续论文研究方向与本校劳动教育工作目标相契合,体现了新时代下人才的培养趋势。1.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马克思除了强调劳动作为人的本质,还从存在论的层面对其进行解释,他认为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等同于生产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创造出剩余价值的劳动才被视作是生产劳动[2]。切活动总称,其中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等[3]。劳动者通过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4]。人工作的情况、职业生涯等[5]。价值,创造劳动成果。2.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其次是辅助教育对象的道德品质的建立[6]。商”“生存技能”等一系列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的内容都包含在劳动教育之中[7]。良习惯,更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教者开展的教育活动,采取生产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形式[9]。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0]。姚博认为劳动教育的内容除了劳动习惯养成等基础之上,还包括了科研工作与文化知识的学习[11]。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劳动素养解释,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12]。因此素养可以解释为处于特定情况下,运用多维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13]。活,这时劳动使他的生活充满高尚道德的鼓舞力量,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14]。的表现,是实践主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有关劳动的基本假设[15]。传因素的基础之上,受到外界影响后将劳动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情感及行为表现,包括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五个维度。(四)文献综述提出劳动其中一教育价值是生活预备功能[16],这也是劳动所具有的现实目的,对于个体未来生(2015)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确证自我,学生通过劳动实现自我[17]。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者为达到既定目标,付出一定劳动量,既锻炼了提出劳动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18]。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修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懈怠,因此劳动(2019)就提到,劳动教育要在实践上下功夫,把理论课的[19]。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大学生内化(2020)认为劳动教育中人文价[20]。张海生(2021)认为劳动教育能够指引受教育者将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21]。2.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21世纪下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历史时期、国外情况相比,中国自(2012)就此提出了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为教育带来的问题[22]。中其次,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价值观、劳动观造成影响。劳动教育方面社会与学校较为分裂,比如田沐荣(2017)就[23]。尤其是对于价值观尚处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团体,身处前景繁荣的互联网时代,网红经一些问题,使劳动教育的实施面临困境。(2017)认为,很多高校配置的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建设速度跟不上[24]。才忠喜(2017)指出了高校在教育。另外,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解读不足,实际开展上缺乏理论支撑,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专业(2019)也提出了高校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且具有形[26]。审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现状,黄妹就指出了部分高校劳动教育过程游戏化,手段惩戒化,地位边缘化[27]。此外,程豪(2021)还提出了高校[28]。关于劳动教育制度问题,袁超(2019)指出,高校劳动教育缺乏体制保障[29],校对劳动成果评价后加以惩治手段,这使得大学生对劳动活动表现出消极的情绪。3.大学生劳动素养问题研究(2019)指出(2020)提出高校重视智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致使大学生的劳动精神表现较差[31]。赵聪环(2021)认为大学[32]。关于如何在教育(2016)要求教育界要引起充分重视,领导要在工作部署中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33]。建议对整体课程进行劳动教育的思想渗透,这要求教师自身要秉持正确的思想观念,有正确的劳动意[34]。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创造性地开设劳动公共必修或选修课,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2019)认为社会整体[35]。媒体发挥舆论作用,高度赞扬社会劳动模范,让劳动者自身对工作有荣誉感,还有西方学者(2013)指出,可以呼吁更多的劳动教育企业(即劳动学院),或学院内的劳动学校给学生提供劳动的场所,发挥劳动的独特作用[36]。,对劳动教育作出了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总之,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劳动教育的相关的理论,与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撑。1.文献法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浏览、分析、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再形成一个系统的解读该问题的知识的方法。通过的相关文献。2.问卷调查法S大学学生来了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基本情况,从而找到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劳动教育的对策。3.访谈法。本次调查中通过与8名S大学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其对与劳动有关的系列问题的看法。(六)研究内容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相关文献,以及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为本研究构建理论基础。S大学学生劳动素养的真实现状,通过对比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分析造成此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策略。一、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问卷调查——以S大学为例(一)研究假设能、劳动精神在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参考《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结合学校实际自编《大学生劳动素养调查问卷》,以探析大学生劳动素养现女、家庭经济状况等,共31题项。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劳动素养基本指标的内容自评量表,包括劳动认知、劳动情感测量劳动认知共5个题项,劳动情感共7个题项,劳动习惯共6个题项,劳动技能共7个题项,劳动精神共6个题项。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于2021年3月10日至2021年3月25日发放和收S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46份,回收246份,剔除填写不完整或关键信息缺失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3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9%。采用SPSS23.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赞同”“比较赞同”“中立”“不太赞同”“不赞同”五个等级计分制,程度依此采用5、4、3、2、1来表示。表1项目 频率 百分比%男 86 37.2性别年级专业户籍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政治面貌
女 145 62.8大一 42 18.1大二 48 20.8大三 87 37.7大四 54 23.4人文社科类 101 43.8理工类 85 36.8艺术体育类 27 11.7其他 18 7.8城市 111 48.0乡镇 120 52.0是 117 50.6否 114 49.4非常富裕 33 14.3富裕 42 18.2一般 131 56.7经济状况不佳 25 10.8党员 29 16.9共青团员 184 79.7群众 7 3.0其他 1 0.4合计 231 100231人,如上表1所示,被试性别多为女性,占比62.8%,男性占比37.2%;从年级上看,大三学生占比最多,占比37.7%,大四(23.4%),大二(20.8%),大一(18.1%);专业上看,人43.8%,理工类占比36.8%,其他专业占比最少;户籍上看,城市和乡镇占比比较均等;从独生子女情况上看,占比较为均等;从家庭经济情况上看,被试多为经济情况一般,占比56.7%,其次是富裕和非常富18.2%、14.3%,经济状况不佳占比最少;从政治面貌上看,共青团员占比最多,达79.7%,其次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占比16.9%。表2维度Cronbach’sAlpha项数总信度0.97531劳动认知0.7785劳动情感0.8897劳动习惯0.9176劳动能力0.9317劳动精神0.9346问卷的信度分析旨在研究问卷测量的可靠性,是指测量所得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程度。本文使用Cronbach'sα系数法来检测数据信度是否达标,检测各分量表中被测试者对量表中条目回答内容的一致性。为了实证数据的准确,采用检测Cronbach'sα值的方法检测其信度,结果显示,整体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为0.975,劳动认知维度的0.778,劳动情感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89,劳动习惯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17,劳动能力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31,劳动精神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34,均大于0.70,总体和各维度信度均较高。在效度方面,问卷总体的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74,显著性水平为0.000。同时,本问卷的编订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参考《大学生劳动观现状调查研究》[1]的劳动教育相关量表,五个维度和具体题项编订过程征求了6名教育学专家的意见,对问卷的题项表述、关键指标阐述等内容做出了修订,保证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综上,问卷信度较高,测量数据可靠度较高;效度较高,测量结果能有效反映研究内容。1.描述性分析(1)总体水平分析3.943,标准差为0.978,介于“比较赞同”和“中立”之间,表明劳动素养处于中上水平,可以看出S大学学生对自身劳动素养评价趋于中等,较为客观,极端评价少。个人的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的意识。现在社会竞争很大,大学生为了谋求更好的出路都还是挺努力的。”(同学F)“就我身边的同学而言,我觉得多数人的劳动素养还是挺好的。在寝室里面室友的卫生习惯都还行,只是有些D)对劳动教育也不够上心。”(同学E)动。”(同学B)表3维度N均值标准差劳动认知2313.810.86劳动情感2313.450.95劳动习惯2313.750.91劳动能力2313.750.90劳动精神2313.880.92较高,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能力水平次之,劳动情感平均分仅3.45分,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加强劳动情感的培养。从各维度来看,大学生劳动认知维度的平均值3.810.86,表明大学生劳动认知处于S大学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比较充分,能认识到劳动对于个体、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劳动情感维度的平均值3.45标准差为0.95,表明大学生劳动情感处于中上水平,可以看出S大学学生的对于劳动的情感态度较好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态度上还需要提升。大学生劳动习惯维度的平均值3.750.91,表明大学生劳动习惯处于中上水平,可以看出S大学学生日常生活中总体劳动习惯较好。大学生劳动能力维度的平均值3.75标准差表明大学生劳动能力处于中上水平,可以看出S大学学生具备一定劳动技能,且有学习必要技能的意识。大3.88标准差为0.92,表明大学生劳动精神处于中上水平,可以看出S大学学生贯彻了积极的劳动精神,认同劳动精神的价值。2.具体题项水平分析表4不赞同不太赞同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Q1我认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56.911.737.240.7Q2我认为劳动是提升公民意识、品格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6.15.29.541.138.1Q3我懂得劳动最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道理。 5.64.313.037.739.4Q4我认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3.97.89.138.141.1Q5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不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 26.019.59.124.221.2途径。,40.7%的大学生认同劳动对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地位,38.1%与39.4%的人能深刻理解劳动的社会性作用与内涵。但当下智能时代的劳动精神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有21.2%的人高度否定了劳动与劳动精神的意义。工作。”(同学H)塑造作用。”(同学G)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题目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题目(%)(%)(%)(%)(%)Q6即使没有报酬,我也愿意参与劳动7.413.922.937.718.2Q7我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劳动实践,并产生了浓厚兴趣7.412.124.731.224.7Q8我参加劳动活动是因为不用费脑子19.121.716.026.017.3Q9我在劳动之后,能获得满足感5.64.815.645.528.6Q10我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9.113.423.830.323.4Q11我认为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劳动是浪费时间18.226.813.420.820.8Q12我在感兴趣的劳动领域能保持热情,并渴望创造出劳动3.57.816.945.026.0成果,18.2%的学生完全认可无偿性劳动,37.7%的大学生比较愿意参与无偿的劳力活动,其次22.9%的人集中在中立的态度上,仅有7.4%43.3%的人赞同参与劳动是因为不需要智力因素,此外16%的人持中立态度,仅有40.8%的人不赞同以上观点。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劳动对于学20.8%,13.4%的人持中立态度,有18.2%的人不赞同劳动浪费时间,这说明大24.7%的人经常7.4%的人没有实践活动的经历。有45%的学生比较赞同在感兴趣的领域能保持持久的热情,同时有创造劳动成果的期望,仅有3.5%的人无法在某一劳动领域中保持热情。从结果可知,大部分大学生是由于兴趣与过程中带来的热情而投身于某项实践活动。一颗学徒的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后者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则是乐在其中,享受劳动。”(同学A)帮助,我也会觉得比较有意义,内心也很愿意参与这些活动。”(同学B)表6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Q13我会认真主动地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并遵守纪律5.65.615.244.229.4Q14我会主动捡起公众场所的垃圾7.88.223.435.525.1Q15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自觉做卫生等良好的劳动习惯3.97.813.944.630.0Q16我平均每周进行劳动(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时间不低于三小时。7.88.720.438.125.1Q17我在劳动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探究思维2.610.017.345.524.7Q18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4.86.124.744.220.4
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在劳动习惯上的测量,笔者从日常的劳动行为、自觉劳动的意识以及劳动中的思维习惯上来设置了题目。有5.6%的人不赞同会认真主动完成25.1%的大学生非常赞同自己会主动捡起公共场所的垃圾,35.5%的学生比较赞同,23.4%的人持中立态度,表明多数人能意识到捡起垃圾是正确的行为,但由于外界缺少刺激或自我缺乏相应动力而难以付出行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定的劳动习惯,说明多数大学生在劳动行为自我建立与遵守服从方面有较好表现,但公共场所中体现出的劳动意识、劳动素质有所局限。在劳动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意识方面,45.5%的大学生比较赞同自己在劳动实践中有一定合作意识、探究意识,44.2%的学生比较赞同自己在劳动实践2.6%的人没有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倾向,4.8%的人在劳动后没数。表7题目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Q19我的劳动成果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有一定贡献。5.68.219.140.726.4Q20我会主动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3.99.519.143.723.8Q21我善于在劳动活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09.125.137.725.2Q22我认为劳动技能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并会努力提高相关技能5.65.617.345.526.0Q23我希望向他人展示通过自己劳动创造出的成果。5.67.417.838.530.7Q24我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6.96.128.133.325.5Q25我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劳动2.211.718.242.925.125.5%的大学生充分认为自己有较,33.3%的人比较赞同,28.1%的人持中立态度。25.1%的人相信自己将专业技能运用于社会实操的能力。说明掌握实际劳动能力的人数占比较高,学校培育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学生社会劳动的需要。在劳动技能学习,43.7%的人比较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19.1%的人持中立态度。37.7%的人认为自己比较能够在劳动中创造性解决问题,25.1%的人持中立态度,说明了大学生在更复杂的劳动实践中,比较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同时思考问题缺乏创造性,难以应对突发性的事件,劳动实践中劳动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校还需要加强。表8不赞同不太赞同不赞同不太赞同中立比较赞同非常赞同(%)(%)(%)(%)(%)Q26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6.94.820.436.831.2Q27我会有意识地在劳动实践中磨砺意志。 6.16.115.646.825.5Q28在劳动过程中,我会将个人与集体意识,人性关怀与文化创3.57.421.738.129.4Q29我的价值观是“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 4.35.615.239.835.1Q30我会在正确的劳动价值引领下勇于合作、奉献与牺牲。 3.56.913.042.933.8Q31我认为全社会应树立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3.57.412.145.531.6生结合起来31.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具有吃苦和4.8%的大学生分别不赞同和不太赞同自己具有该品质。有29.4%的大学生完全赞同自己会在劳动中融入积极的实践意识,结合个人与集体意识,人性关怀与文化创生,发挥劳动精神,21.7%的人持中立态度。有33.8%的人赞同自己会遵从劳动价值引领做出一定行为,3.5%的人不赞同这一观点。有31.6%的人完全赞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有12.1%的人持中立态度,3.5%的人不赞同此观点。表明S大学学生劳动精神表现较好,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对全社会加强劳动素养的必要性体现出一定责任感。情的劳动精神。”(同学A)被改变的。”(同学C)做好示范。”(同学D)就会更加的高效。”(同学F)表9维度 劳动认知 劳动情感 劳动习惯 劳动能力 劳动精神 皮尔逊相关性 1劳动认知
显著性(双尾)皮尔逊相关性 .782** 1显著性(双尾) .000皮尔逊相关性 .872** .815** 1显著性(双尾) .000 .000皮尔逊相关性 .855** .794** .917** 1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皮尔逊相关性 .875** .721** .896** .897** 1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皮尔逊相关性 .889** .929** .921** .913** .859** 1显著性(双尾) .000 .000 .000 .000 .000**.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Pearson相关系数指数能够指出两个变量之间的方向和亲密程度,数值绝对值介于0-1之间,数值的绝对值越劳动素养的五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可知劳动认知和劳动情感的相关关系为0.782,0.010.872,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认知和劳动习惯之间具有较0.855,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认知和劳动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相0.875,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认知和劳动精神之间具有较高相关0.815,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0.794,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情感和劳动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劳动0.721,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情感和劳动精神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劳动习0.917,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劳动习惯0.896,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劳动能力0.897,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劳动素养五个维度之间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之间相关性最高。4.差异性分析S大学学生劳动素养的总体情况,笔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表10维度年级个案数平均值维度年级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FP下限 上限大一423.900.97001.5390.205 3.598 4.202大二484.008.81683.771 4.246劳动认知 劳动认知 873.720.80263.5483.891大四543.715.90333.4683.961大一423.4931.0383.8340.0103.1703.817大二483.827.9563.5504.105大三873.340.8483.1593.521大四543.259.9433.0023.517大一423.8331.0041.7720.1533.5204.146大二483.976.9213.7084.243大三873.674.8613.4913.858大四543.605.8883.3633.847大一423.8441.0032.1310.0973.5314.156大二483.994.8173.7574.231大三873.662.8803.4743.849大四543.598.9093.3503.846大一423.9211.0140.9150.4343.6054.237大二484.059.7793.8334.285大三873.795.9343.5963.994大四543.836.9473.5784.095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从表中可得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劳动情感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F=3.384,p=0.01<0.05),大一学生的平均分,大二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最高,平均值为3.827分,大三学生的平均值为3.340分,大四学生的平均值分,大二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从数据整体分析来看,劳动情感水平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降低的状态。说明大学生随年龄增长、年级升高的过程中对于劳动活动逐渐丧失了一定的积极情感。考虑到实际情况,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经验逐渐增多,在高年级时对劳动兴趣有不同程度减少,劳动态度逐渐消极。经济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城市1113.654经济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城市1113.6541.011乡镇1203.9570.676城市1113.3331.065乡镇1203.5580.811城市1113.5831.076乡镇1203.9040.697城市1113.6041.075乡镇1203.8830.689城市1113.6581.071乡镇1203.6541.011FP-2.6530.009-1.7960.074-2.6730.008-2.3330.021-3.6000维度从表中可知,城市大学生与乡镇大学生在劳动认知、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四个层面上有显著差异。3.957分,城市学生劳动水平均值为3.654分,相差0.303分,乡镇大学生的劳动认知显(t=-2.653,p=0.009<0.01),生长环境不同决定两者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一定差异,乡镇学生相对来说能见识到更多的劳动形式,对劳动的认识更加具体,以及劳动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更多切身体验。城市学生缺少劳动经验,对劳动的反思行为少,认知程度更低。3.904分,城市学生劳动水平均值为3.583分,相差0.321分,乡镇大学生的劳动习惯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t=-2.673,p=0.008<0.01),说明城市与乡镇两种类型家庭对子女劳动习惯培养上有一定差异,劳动类型多样、劳动机会更丰富的生长环境能培养出个人更优秀的劳动习惯。3.883分,城市学生劳动水平均值为3.604分,相差0.279分,乡镇大学生的劳动能力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t=-2.333,p=0.021<0.05),乡镇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t=-3.6,p=0<0.劳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家里,劳动类型少,大多是洗碗、扫地等家务活,劳动技能的培养手段比较欠缺。(t=-3.600,p=0<0.01),说明生长环境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给个人的意志精神造成了差距。表12维度成绩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维度成绩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FP优秀423.900.9700中等484.008.8168下限3.598上限4.2023.7714.246劳动认知一般873.7201.539 0.205.80263.5483.891较差543.715.90333.4683.961优秀423.4931.0383.1703.817中等483.827.956 3.550 4.105劳动情感一般873.3403.834 0.010.8483.1593.521较差543.259.9433.0023.517优秀423.8331.0043.5204.146中等483.976.921 3.708 4.243劳动习惯一般873.6741.772 0.153.8613.4913.858较差543.605.8883.3633.847优秀423.8441.0033.5314.156中等483.994.817 3.757 4.231劳动能力一般873.6622.131 0.097.8803.4743.849较差543.598.9093.3503.846优秀423.9211.0143.6054.237中等484.059.779 3.833 4.285劳动精神一般873.7950.915 0.434.9343.5963.994较差543.836.9473.5784.095(F=2.695,p=0.047<0.05),成绩优秀大3.811分,成绩中等大学生的平均值为3.807分,成绩一般大学生的平均值为3.323分,成绩较差大学3.413分,成绩优秀和成绩中等的大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显著高于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大学生,说明中等生在认可劳动教育,内化为个人劳动情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表13维度经济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维度经济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差FP极富333.9940.997富裕423.8480.992下限3.640上限4.3473.5394.157一般1313.7530.714 0.5450.7573.6223.884不佳253.8160.9953.4054.227极富333.9870.9893.6364.338富裕423.7071.1873.3384.077劳动认知劳动情感一般1313.2610.7547.04303.1303.391不佳253.3031.0302.8783.728极富333.9701.0223.6074.332富裕423.7381.144 3.382 4.095劳动习惯一般1313.6930.7750.814 0.4883.5603.827不佳253.7730.9993.3614.186极富333.9260.9993.5724.281富裕423.7861.057 3.456 4.115劳动能力一般1313.7150.8160.651 0.5833.5743.856不佳253.6290.9623.2324.026极富333.9940.9973.6404.347富裕423.8480.992 3.539 4.157劳动精神一般1313.7530.7570.714 0.5453.6223.884不佳253.8160.9953.4054.227从表中可得出,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劳动情感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F=7.043,p=0<0.001),家庭非常3.978分,家庭富裕大学生的平均值为3.707分,家庭经济一般大学生的平均值为3.261分,家3.303分,家庭非常富裕大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一般和家庭经济不佳大学生的劳动情感水平。说明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怀有更积极的情绪感受。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水平优越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劳动素养,因为他们有条件参与种类更多样、意义更深刻的实践活动,从更丰富的环境中有效提升劳动能力[37]。二、S大学学生劳动素养存在的问题(一)劳动认知整体水平待提升大学生的劳动认知层面总体水平较高,但结合深度访谈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劳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来的便捷性,一面模糊了劳动的真正意义,体现出学生认识劳动不具有彻底性。“我认为劳动素养是关于脑力和体力的认识和看法以及行为。”(同学A)动,怎样去劳动。”(同学B)“我觉得劳动素养是一个人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综合表现。”(同学D)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同学F)G)(二)劳动情感积极性水平低的文字资料,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社会性的劳动实践,也有大部分学生为了挣取报酬而劳动工作,占比较大的学生群体不是自发性地参与劳动。参与劳动,对劳动持有消极态度,但自身的能力足以支持他们参与劳动。”(同学B)我就不会参加。”(同学D)大众的劳动,他们一般懒得去干。”(同学F)缘地位。(三)劳动习惯实践水平较差下问题。生活空间的清洁工作。量不要影响到别人。”(同学D)“我主要是能做好跟自己生活相关的劳动,像是洗衣服、扫扫地、擦擦窗台,这些事情都是比较固定的。”(同学H)负担起日常劳动工作。根据访谈资料可得出,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确实存在家务活家长包办的情况,独立生活的时候能坚持较好的劳动习惯。”(同学B)生。”(同学C)“我的劳动习惯不算好,平时比较懒,在家里很少做事,在宿舍里面还是会把自己范围的事务给做了。”(同学E)“我觉得我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差,不会给自己设置一些比较固定的事项,所以劳动习惯也不太好,我的劳动内容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的,不会特别主动地去给自己找点事干。”(同学G)觉得能把这些基础的事情做好应该就算是有里良好的劳动习惯了。”(同学H)(四)劳动能力待加强度,但结合访谈情况体现出现代化社会中劳动精神不受重视的问题。求学生模仿,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足,体现出劳动技能的薄弱,结合访谈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没有个人突出的劳动技能。“我在学校的团日活动中给主题活动出过策划,但是也似乎没有哪一种很强的技能。”(同学A)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永远学习,有耐心。”(同学B)能没什么特别厉害的,只是挺擅长组装零件这种事情。”(同学D)“我参加的实践活动很少,都是那种学院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中也不怎么积极。劳动技能只能说家务活干得比较好。”(同学F)去学这些,我觉得会些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技能就够了。”(同学H)(五)劳动精神需与时俱进但结合访谈情况体现出现代化社会中劳动精神不受重视的问题。度,也忽视了劳动精神对人的行为具有积极性的指导作用。工作。”(同学H)塑造作用。”(同学G)三、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与坚持性并存的劳动思维,响应社会号召,传承劳动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二)研究建议。首先家长要对自己作的过程中切记要注意方式方法[38]。之中。”(同学B)劳动者的付出,引导子女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价值的劳动者。合、劳动成果与文化创生相结合的思维,注重实践活动中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动的认识得以更加深入,深知劳动不易,从自发的观念上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度上改善大学生思想观念,提升劳动素养。2.学校要发挥培育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性作用设计开发地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并与学校自身的[39]。以重庆北碚区为例,北碚[40],使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走在时代前列,掌握与时俱进的劳动技能,树立符合新时代的劳动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全过程。专业教师要在政治课程中进行劳育渗透,在坚持课程完整性的学,单一地宣传口号,而是要灵活应用大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组织教学,无形中教化学生。教师要利用好其理论知到场,邀请劳动模范进行现场演讲。三是展开专题教学,按照专题梳理相关劳动教育内容,搭建全面的知识体系生对于劳动的情感体验。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42]。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需要训练到学生多方面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等,考察学生团体的综合素质,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要确保“知”“行”相结合[43]。要增加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劳动要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由组长记录每位组员在任务中的劳动表现,活动后开展反思工作;二、计划每位成员的分工,自行做一份实践活动简报,标注工作内容、采取的方法措在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能,贯彻教育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心里自发的崇拜劳动;二是在实践上学习的人能够亲身操作并且拥有一定的收获。”(同学C)是用心参与了,我认为就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同学D)以通过“两微一端”后台完成、线上学习平台记录进度,提高考核效率。动意识,只有热爱劳动才能发挥好劳动能力。”(同学A)3.社会要发挥培育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巩固性作用域劳动教育的多元化渠道和多样化资源。第一,宣传模范作用,形成良好氛围。一方面,社会要加大对劳动模范的宣传。跟随国家主流价值观传播平化遗产的系列节目,加深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理解到不同形式的文化成果都是由劳动人民从无数次实践,无数次失败中总计出来的经验宝藏,引导大学生领悟中国人民劳动精神背后蕴含的深刻意味。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去做好每一平凡的事。[44]。互联网为信息传播造就了极其便利的方式手段,新媒体和自媒体要正确运用价值引导的社会功能,鉴别真实的信息,科学客观地进行评评,告诫公众引以为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们为了劳动付出了多少,改变卖惨的误区,享受劳动本身,是更应躬行之事。”(同学A)挖掘劳动者超越常人的精神品质,为大众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学D)的当下意义。养懒人吗?我觉得科技的发展与劳动精神的号召如何平衡是很重要的问题。”(同学B)4.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根本性作用作用。值认可与尊重,珍惜劳动成果。专注、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正确看待学校对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要求,达成考核标准。彻落实于自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意识,养成固定的劳动习惯,增强参与劳动的自觉性与持久性。行动有潜在的影响作用。高校以寝室为单位数人长期共同生活、上下学,彼此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互相影虚心请教,将学习到的正确劳动态度与劳动经验带入日常生活中。四、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S大学学生劳动素养现状的调查,通过回收资料总结出了当前大学生劳动素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本次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欠缺专业性,问题过于宽泛,可能会对访谈者的作答造成困扰。S大学的大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且调查人数有限,没有在专业、年级、成绩等分类上确保人数分布较为均衡,对于更大范围大学生劳动素养状况的调查、更为全面的差异分析还需后续研究。由于水平不足,笔者对数据、资料的分析较为浅显,缺乏更深入的思考,提出的对策总体偏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措施,再结合各地实情进行修改,最终给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二、期刊Gregory,M.(2015).ThroughtheLookingGlassofHistory:ANewVisionforLaborEducation.WorkingUSA,2015(4),555-573.[1][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98-100+106.[2]韦汉吉.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强化[J].传承,2015(04):66-67.杨素云.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31-32.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100-104.王丽荣,卢惠璋.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J].高教探索,2020(07):114-118.[J].大学教育科学,2021(01):53-59.韩国珍.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12-13.“95后”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缺失[J].价值工程,2017,36(20):151-153.袁华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5-6.才忠喜.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37-38.王玉廷.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缘由及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9(10):44-47.程豪.从外在设计到内源发展:劳动教育变革的可能逻辑[J].大学教育科学,2021(03):54-62.袁超.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智库时代,2019(26):122-123.[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98-100+106.[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6):29-35.[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02):39-45.刘红艳,麦艳红.劳动素养积分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6,32(12):158-159.张志坚,王炜.大学生劳动素养审视:现状、原因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20(01):50-55.党刘栓.论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J].S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109-113.[2]Sharon,S.,&Richard,W.(2013).LaborStudies:RedefiningaCollegeEducation.NewDirectionsforAdultandContinuingEducation,2013(139),67-76.王东.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的三重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1(04):117-121.[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4):31-35.汤素娥,柳礼泉.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方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1):99-103.[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2):182-195.三、硕博论文刘媛媛.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6.冯亮亮.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常艳.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探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丁文杰.1949-1989年: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及特征[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朱燕呢喃.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徐溪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代云.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0.郭静.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途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姚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冯芳.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王文静.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李惠红.新中国劳动教育思想探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黄妹香.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廖婷.公立初中学生劳动素养问题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尹丁鹏.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黄何.吉林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王晓南.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附录附录一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查素养的现状。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您所填信息将严格保密,调查数据仅作学术研究之用,请您放心如实填写。感谢您的帮助,祝您生活愉快!1.您的性别○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文社科类○理工类○艺术体育类○其他○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其他○500以下○501-1000○1001-1500○1501-2000○2000以上○是○否○城市○乡镇○优秀○中等○一般○较差○小学及以下○初、高中○专科○本科及以上○小学及以下○初、高中○专科○本科及以上○非常富裕○富裕○一般二、主体内容项目描述5非常符合4比较符合3一般性符合2不太符合1很不符合知我认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劳动是提升公民意识、品格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懂得劳动最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道理。我认为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不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感即使没有报酬,我也愿意参与劳动我经常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劳动实践,并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参加劳动活动是因为不用费脑子我在劳动之后,能获得满足感我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我认为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劳动是浪费时间我在感兴趣的劳动领域能保持热情,并渴望创造出劳动成果惯我会认真主动地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并遵守纪律我会主动捡起公众场所的垃圾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自觉做卫生等良好的劳动习惯我平均每周进行劳动(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时间不低于三小时。我在劳动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探究思维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力我的劳动成果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有一定贡献。我会主动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我善于在劳动活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认为劳动技能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并会努力提高相关技能我希望向他人展示通过自己劳动创造出的成果。我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劳动劳动精我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会有意识地在劳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劳动过程中,我会将个人与集体意识,人性关怀与文化创生结合起来神我的价值观是“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我会在正确的劳动价值引领下勇于合作、奉献与牺牲。我认为全社会应树立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外贸合同样本模板
- 2025年城区商业店铺租赁合同
- 公司收购合同协议
- 2025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榆林市吴堡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阜阳市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85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京能集团锡林郭勒公司招聘21人(内蒙古)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跨学科地理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
- 四川省内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更换岩棉彩钢板施工方案
- 立式加工中心操作指导书
- 禁毒学校青少年预防远离毒品教育模板课件
- 汽车4S店售后回访流程
- SCAN-企业危机计划及风险评估管理程序
- 举升机每日维护检查表
- DB32-T 3897-2020地方政府规章立法规范-(高清现行)
- 质量管理手册-非发酵性豆制品
- 新建焦化厂工艺、设备选型经验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