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复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知识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收权分权崇文抑武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地方精锐编入禁军中央:二府三司(P53)地方:四监司、通判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文官任枢密院长官影响:①强化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③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旧弊选择题1.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衰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

C.设枢密院

D.实行两税法

2.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3.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A.引发政权动荡局面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专制集权

D.形成了三权分立 AAC选择题4.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

B.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及其作用。说明“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的原因。(6分)材料题5.(17分)地方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引者注:节度使管理的行政单位),以州县直属朝廷。至太宗统一南北方后,因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三百余州幅度太大,不得不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级地方政府。经过发展变化,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与提举常平司)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名称:路作用: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原因: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知识点元朝政治制度1、中央:中书省一省制度2、地方:行省制(10个行省)特点:①辖区广阔;②军政大权集中作用(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②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③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3、交通:①修驿道,设驿站;②设急递铺4、边疆地区:①吐蕃:②西域:③台湾:5.民族关系:①民族融合——回回族②民族歧视压迫政策——四等人制中央政府宣政院直接管辖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晋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行省的特点。从地方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实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行省制的历史影响。(11分)材料题材料二:元代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全国共分为10个行省,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据《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元史·百官志》等整理特点:①辖区广阔②军政大权集中③兼具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双重性质历史沿革影响: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现实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材料题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摘编自章翊中等《唐初统治集团的重农思想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的以发展的原因。(6分)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②水利事业发展③农业工具的改善④前代农业的基础⑤人民的辛勤劳动材料题材料二:

宋初,推广一年两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耧、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12分)表现:①推广一年两熟制②农副业分工加强③出现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④农业生产工具多样化⑤农业专著涌现⑥政府积极推广农学理论启示:①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②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③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选择题1.北宋与辽相互征战,未有结果,双方最终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该协议A.北宋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区

B.辽国开始向北宋称臣C.为宋辽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

D.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

3.10-13世纪中国境内先后出现的政权,按其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北宋

②南宋

③契丹国(辽)

④西夏

⑤金

⑥元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③①②④⑤ C知识点国家契丹国(辽)916-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元1271-1368都城建国者制度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二府三司制知州、通判等制度汉制藩称沿袭北宋制度猛安谋克中书省行省四等人制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赵构完颜阿骨打忽必烈大定之治(金世宗)北宋VS辽西夏澶渊之盟1005庆历和议1044岁币岁赐南宋VS金绍兴和议1141岁贡辽、宋、夏、金、元上京东京(又称汴梁,今开封)兴庆府临安(今杭州)会宁府大都选择题1.北宋与辽相互征战,未有结果,双方最终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该协议A.北宋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地区

B.辽国开始向北宋称臣C.为宋辽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

D.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

3.10-13世纪中国境内先后出现的政权,按其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宋

②南宋

③契丹国(辽)

④西夏

⑤金

⑥元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③①②④⑤ CBB4.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客内从事狩猎、捕鱼劳动,一遇战争,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军马和米粮草,应征召去打仗;在迁居中原各地后,成为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行政组织。据此可知,该“系统”是指 A.南北面官制 B.“四等人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C选择题1.关于王安石变法,有史料称:“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该史料 A.揭示了变法失败的根源 B.指出了变法存在的问题 C.肯定了变法的进步性 D.称赞了变法措施涉及范围广B知识点1、时间:1069年

皇帝:宋神宗王安石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①(富国)政府像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②(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募役法保甲法4、评价:①达到富国目的,但强兵效果不明显②变法操之过急,涉及面太广引起保守派反对(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③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知识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1、农业:2、手工业:①制瓷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②出现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③棉花宋朝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宋:定、汝、哥、官、钧元:青花瓷、釉里红②矿冶业:煤开采量大③印刷业: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北宋毕昇)1.“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汝窑瓷 B.青花瓷 C.哥窑瓷 D.钧窑瓷 B选择题选择题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 一个高峰。具体表现为 ①开始出现纸币 ②海外贸易繁荣 ③城市发展兴盛 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A知识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3、商业: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贸易(官方榷场)民间贸易活跃①贸易海外贸易繁荣(广州、泉州)北宋交子(最早纸币)元朝纸币成为主币②货币③城市兴盛(打破时空限制,经济职能强化)2.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沈括意在强调 A.宋朝反对享乐奢靡之风 B.宋朝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C.唐朝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D.宋朝社会更加开放包容B选择题1.

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文化遗产见证了

①元朝南方财赋由此北运

②大型产海船满载丝瓷远销亚非

③大量香料珠宝输入中国

④指南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知识点经济重心南移选择题1.宋代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当时通过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D魏晋南北朝永嘉之乱江南开发唐中叶后安史之乱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宋朝靖康之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程朱理学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须遵守。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格物致知选择题1.宋代,儒学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大一统角度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C知识点3.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雳炮。南宋时,霹雳炮经常用于作战中。约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内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等多种型号,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说明A.火药武器推动了民族交融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中原地区 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B选择题2.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A1.某著作出版于元仁宗皇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