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设计及基坑支护课程设计_第1页
集合教学设计及基坑支护课程设计_第2页
集合教学设计及基坑支护课程设计_第3页
集合教学设计及基坑支护课程设计_第4页
集合教学设计及基坑支护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合》教学设计一:章节名称:1.1集合二、计划学时:1(45分钟)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性质,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2、能力目标:探究集合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觉探究数学学习方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集合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己在社会这个大集合中的地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教学难点:点集与数集的特点及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新生,高一学生虽然在智力等各方面都有较之初中的发展,但毕竟刚刚由初中阶段上升而来,对于新的知识朦胧性较大,虽然集合的思想在小学以及初中就有了渗透,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异层次较大,再者,一个概念的引入,如想较理性的认识还得靠深入的学习和多一些的训练。学习习惯:高中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初级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适当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中的不妥之处。六、课程类型与教学方法课型:理论课与现实材料相结合的形式为主导,打破传统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性。教学方法:以教师授与学生互动为主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安排由于是初次试讲,老师与学生都是第一次见面。所以,课前准备要求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想清楚,努力做到课程流畅不卡壳。(二)、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引入同学们、家长们,很高兴大家今天能聚在这一起,来听我讲一节小小的公开课。缘分使我们聚在了这个教室,我们这个教室中的人聚在了一起,形成一个集合体。如果用数学上的一个术语来讲,我们这个集合体就叫集合。那么,这个集合的特征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等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集合》。学生思考、交流设疑激趣,导入课题讲授新课1、定义一般的,把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举例)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具体方法有:(1)、列举法{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2)、描述法:大于5的数的全体{x|x>5}(3)、图示法:1,2,3,41,2,3,4(4)、区间法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现实生活中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呢?3、点集与数集点集:即点(点坐标)的集合如:{(1,8),(0,5),(6,11),}{(x,y)︱y=3x+5}数集:数的集合如:{1,2,3,4,5,}{x︱y=3x+5}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记做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5、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确定性构成集合中元素的标准是确定的,某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是确定的(2)、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如:{1,2,3}={2,3,1}(3)、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例:下列各组对象的全体不能组成集合的是(D)(A)满足|x|<3的整数;(B)方程x2+1=0的解;(C)本校高一年级身高在1.80米以上的同学;(D)很接近0的数。6、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注意:0不是空集(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7、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只能是“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例1、用符号“”“”填空=1\*GB2⑴1N;1Z;1Q;1R;0N;0Z;0Q;0R;-3N;-3Z;-3Q;-3R;0.5N;0.5Z;0.5Q;0.5R;eq\r(2)N;eq\r(2)Z;eq\r(2)Q;=2\*GB2⑵0{0};0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的要点,并弄清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并体会集合概念形成过程.结束新课现在我们学了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关系呢,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讨论听.通过问题结尾,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事先激发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应用举例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著名的数学家某校高一(2)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不超过10的非负数方程在实数范围内的解的近似值的全体例2选择填空;(1)给出下面四个关系: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A.4B.3C.2D.1(2)下面有四个命题:①若-aΝ,则aΝ②若aΝ,bΝ,则a+b的最小值是2③集合N中最小元素是1④x2+4=4x的解集可表示为{2,2}.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集合有关概念、性质.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完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八、教学反思略市政深基坑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一、设计题目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二、工程概况拟建某酒店工程位于居民住宅以南,其东临津东商场,西侧为广电大场,南侧为幸福路。拟建建筑物地面以上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864m2,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95m,整平后地面标高为36.00m,其它标高均以此为准,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顶标高为27.50m,基坑开挖深度为9.0m,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三、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背面为住宅,最近距离为2.5m,无下设的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南侧为幸福路,,其最近距离为12m,东侧为津东商场,最近距离为15m。楼高10层。西侧为广电大楼,其最近距离为10m。四、主要参考资料[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深基坑工程》,高大[8]《深基坑工程》,高大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刘建航、侯学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深基坑工程》陈忠汉,程丽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岩土锚固》程良奎,范景伦,韩军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岩土锚固技术手册》闫莫明,徐祯祥,苏自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3]《岩土工程手册》,岩土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附件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本次基坑设计场地主要可能涉及以下5种土层。①号层杂填土:灰色,稍密,主要由碎石、碎砖、建筑垃圾组成,硬质含量30-60%,填龄大于5年。②号层粉质黏土:灰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⑤号层粉土:黄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颗粒级配一般。场区有一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地下水位深度在2m处。主要接受降雨、地表水、地下径流的补给。六、土压力计算七、支护结构计算八、基坑稳定性验算场地土体情况一览表场地土体情况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重度γ(kN/m3)土粒重度γs(kN/m3)含水率ω(%)液限ωL塑限ωP渗透系数k(m3/d)内摩擦角φk(°)黏聚力ck(kPa)压缩模量Es(MPa)1杂填土18.528.520.728.917.70.005108.0-2粉质黏土19.02923.029.018.20.0821255.505粉土2232.53552.528.01.529359.0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初见水位为3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影响。1号2m、2号4m、5号12m。设计方案比选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层条件及基坑与道路的间距,采用放坡开挖或排桩支护,依据稳定需要坡面喷砼防护,具体分段如下:A-B段:基坑开挖边坡剩余空间2.0m,采用排桩支护,钻孔桩设在开挖底线外侧,桩径1.0m,桩心距2.0m,桩长11.7m,桩口低于地面0.8m,用人工结合机械成孔,灌注C25砼,各桩采用冠梁联接成一体,冠梁宽度1.0m,高度0.8m。B-C-D-A段:基坑边有较大空间,基坑开挖深度大,采取分级放坡开挖,顶部一级高4.00m,开挖坡率1:1.0,中间一级高3.50m,开挖坡率1:1.0。二级之间设1.50m宽马道,共2道,下一道马道外倾2-4°,以便坡面流水能够顺利流入基坑排水沟。坡面均采用C20钢筋网喷砼(厚10cm)护面。钢筋网钢筋间距20×20cm,Φ6mm,钢筋网用2×2m间距的锚钉固定。由于基岩面稍有起伏,底部开挖施工可根据实际基岩面调节。a土压力计算a土压力计算①epjk=δpjkk①epjk=δpjkkpi-2ck√kpi+(zj-hwp)(1-kpi)γw②kpi=tan2(45。+φk2)③对于粉土及粘性土,基坑内侧水平抗压力标准值:epjk=δpjkkpi+2ck√kpi所以有:对于b点eb上=18.5*2*1.42-2*8*1.19=33.5kPaeb下=18.5*2*1.42+2*8*1.19=69.73kPab.2m1号杂填土▽▽RaxuAγ1qγ1√Ka12c1Ea4Ea3Ea2Ea12号粉质粘土5号粉土1号杂填土3m4mq=15kPa2mGBQB计算简图2坑底对于c点ec=19.0*4*5.04+2*25*2.25+eb上-10*2=509.04kPa对于d点ed=22*3*5.55+2*28*2.36+ec=1007.5kPa支护结构计算(1)土压力的计算Ka=tan2(45。-ϕ/2RaxuAγ1qγ1√Ka12c1Ea4Ea3Ea2Ea12号粉质粘土5号粉土1号杂填土3m4mq=15kPa2mGBQB计算简图2坑底对于c点ec=19.0*4*5.04+2*25*2.25+eb上-10*2=509.04kPa对于d点ed=22*3*5.55+2*28*2.36+ec=1007.5kPa支护结构计算(1)土压力的计算Ka=tan2(45。-ϕ/2)临界深度:z0=-=0.22m第一层主动土压力强度Pb上=(q+γ1h1)Ka1-2c1√Ka1=23.19kPaPb下=Pb上-γwh1=23.19-10*2=3.19kPa基坑土质分布图1d.9mc.6m5号粉土2号粉质粘土主动土压力E主动土压力Ea1=1/2*Pb上(h1-z0)=20.64kN/mEa1距坑底的距离为:b1=1+(2-0.22)/3=1.593mKa2=0.4724,Pc下=(15+18.5*2+19*4)*0.4724-2*25*0.69=25.97kPaEa2=[(pb1下+Pc下)/2]*4=[(3.19+25.97)/2]*4=58.32kN/mEa2距坑底的距离为:b2=[3.19*4*1+0.5*(25.97-3.19)*4*2*1/3]/58.32=0.740Ka3=0.4550,Pd下=(15+18.5*2+19*4+22*3)*0.455-2*35*0.6745=41.06kPaEa3=(25.97+41.06)*3/2=100.545KN/mEa3距坑底的距离为:b3=[25.97*3*1+0.5*(41.06-25.97)*3*2*1/3]/100.545=0.925Kp2=tan2(45。+29。/2)=2.8821,pp1,=2*35*1.6977=118.839Pp1=22*u*2.8821+118.839=63.4062u+118.839Pa4=22*u*Ka3+Pd下=22*u*0.455+41.06=9.79u+41.06Pa4-Pp1=-53.6162u-77.779令上式等于零。u=1.4507m,呈三角形分布的土压力强度的最大差值为:ea1=118.39-41.06=77.33kPa土压力Ea4=0.5*ea1*u=56.09kN/mEa4距坑底的距离为:b4=u/3=0.484m上段等值梁计算将B点视为等值梁的零弯矩点,B点将板桩分为两段:AB等值梁和BG等值梁。对等值梁B点求矩可得:Ra=[Ea1(b1+u)+Ea2(b2+u)+Ea3(b3+u)+Ea4(b4+u)]/(7+ u)=63.66kN/mQB=[Ea1(7-b1)+Ea2(7-b2)+Ea3(7-b3)+Ea4(7-b4)]/(7+U)=171.45KN/m4I=1(3)下段等值梁计算4I=1(3)下段等值梁计算对下段等值梁BG梁的B点求矩,得:X=√6QB/[γd(Kp2-Ka3)]=4.3892mt0=u+x=5.8399m桩的最小入土深度t=1.2t0=7.0079m桩长L=9+7.0079=16.0079m计算最大弯矩先求Q=0的位置,再求该点的弯矩。设该点在B点下深度为z,则:0.5*γdz2Kp2-0.5γdz2Ka3+Ra=∑Ea=235.595z=2.97mRa至零剪应力的距离为:7+1.4507+2.97=11.4207Ea1至零剪应力的距离为:1.593+1.4507+2.97=6.0137Ea2至零剪应力的距离为:0.740+1.4507+2.97=5.1607Ea3至零剪应力的距离为:0.925+1.4507+2.97=5.3457Ea4至零剪应力的距离为:0.484+1.4507+2.97=4.9047Mmax=6.0137*20.64+5.1607*58.32+5.3457*100.543+4.9047*56.09-11.4207*63.66=510.63KN·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