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纲要_第1页
近现代历史纲要_第2页
近现代历史纲要_第3页
近现代历史纲要_第4页
近现代历史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事掠影杜甫很忙——恶搞?娱乐?时事掠影山西煤老板嫁女并开演唱会娱乐圈大腕无一缺席——娱乐?炫富?甲午战争与维新运动推荐书目李新宇:《近代中国文化遗产发掘——大梦谁先觉》,黄河出版社,2007年版思考:19世纪末的救亡图存斗争中

出现了维新变法,这是偶然吗?一、戊戌维新运动(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兴起的历史条件

(1)历史背景: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思想基础: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维新派代表

早期(19世纪70年代)

马建忠

薛福成

王韬

郑观应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思考: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有哪些?2.发展经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6)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向皇帝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大集群臣,革旧维新;设对策所,广征贤才;开制度局,重订章程(2)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3)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4)设学堂:时务学堂万木草堂(5)办学会:保国会强学会南学会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强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保国会论战(1)变法维新还是泥古守旧。(2)兴民权还是尊君权。(3)是提倡“西学”还是维护旧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乎”。“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说在变科举。”

论战焦点(1)要不要变法——核心(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影响: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产生的意义不亚于戊戌变法运动本身!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同:都主张学习西方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的目的都没有实现对人民革命运动的态度一致异:阶级立场和成分(根本)学习西方的内容所实现的政治目的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开展运动的方式1.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至9月21日慈禧政变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二)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改革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裁撤冗员2、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1、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文化方面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裁汰绿营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哪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的特权、改科举、废八股、裁汰旧军等。

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变法形势危急,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将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

慈禧太后采取行动,准备政变。

政变准备

撤消翁同龢军机大臣职务,逐回老家。

命亲信荣禄任直隶总督,统领军权,控制京畿。

所有新授二品以上大臣须到太后谢恩。

帝后较量

帝解怀塔布等6大臣(后党)职务,授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军机京章。慈禧与天津荣禄密谋政变,欲趁帝天津阅兵时,武力逼帝退位。2.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慈禧免去翁同龢的职务,任命荣禄统率北洋军队。翁同龢荣禄袁世凯慈禧太后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助,袁世凯佯装同意,却向荣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法。光绪被囚禁之处:中南海瀛台慈禧与荣禄密谋政变之处:颐和园乐寿堂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押赴刑场处死。谭嗣同艺术家笔下的六君子杨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义拒逃生:“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题壁:“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视死如归:临刑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主义性质的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政治改革(良)运动;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代表人物:范文澜、胡绳第二,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夺权的尝试。代表人物:陈庆华、李时岳第三,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应视为改良主义,而应称为改革和改良。代表人物:陈锡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发生‘共振’而引起的”,即是资产阶级改革,也是地主阶级自救。

客观原因:新旧势力对比悬殊。(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

主观原因:策略失误

准备不足(理论与组织)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把变法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历史启示: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学习题:

第三、四章与中编综述

1.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经验教训。2.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