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_第1页
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_第2页
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_第3页
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_第4页
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渣微粉检验操作方法与步骤1.1矿粉密度测定(1)试验前将通过0.9mm方孔筛筛过的水泥再在110℃±5℃下烘干1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无水酒精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糟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3)从恒温水糟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4)称量水泥60.00g,称准至0.01g;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糟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糟的温度差不大于0.2℃。(5)结果计算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酒精的体积(mL);水泥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超过重做。1.2比表面积测定(1)漏气检查,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可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2)空隙率(ε)的确定,空隙率选用0.530±0.005,当按上述空隙率不能将试压至规定的位置时,则允许改变空隙率。空隙率的调整以2000g砝码(5等砝码)将试样压实至规定的位置为准。(3)确定试样量,试样量按公式m=ρV(1-ε)计算。式中:m——需要的试样量,单位为克(g);ρ——试样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V——试料层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ε——试料层空隙率(4)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空孔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称取按3.2.2.3条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并旋转1~2圈,慢慢取出捣器。穿孔板上的滤纸为φ12.7mm边缘光滑的圆形滤纸片。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5)透气试验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1~2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6)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每次透气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7)计算结果处理,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结果保留至10cm2/g。1.3矿粉活性指数测定:(1)称取试验样品:225g矿渣粉,225g425号水泥(符合GB175),225ml水和1350g中国ISO标准砂。称取对比样品:450g硅酸盐水泥(同上),225ml水和1350g中国ISO标准砂。(2)按GB/T17671-1999进行砂浆搅拌,试件成型,并对试件进行标准养护。(3)按GB/T17671-1999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7d和28d的抗压强度R7,R28和对比样品7d和28d的抗压强度R07,R028。1.4矿粉流动度比测定步骤:(1)称取试验样品:225g矿渣粉,225g符合GB175的525号硅酸盐水泥,225ml水和1350g中国ISO标准砂。称取对比样品:450g硅酸盐水泥(同上),225ml水和1350g中国ISO标准砂。(2)按GB/T2419-2005进行砂浆流动度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L和L0,试验方法如下:(3)在拌和砂浆的同时,用湿布抹擦跳桌的玻璃台面,捣棒,截锥圆模及模套内壁,并把它们放于玻璃台面中心,盖上湿布,备用。将拌好的砂浆迅速地分两次装入模内,第一次装到截锥圆模的2/3处,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并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15次,接着装第二层砂浆,装到高出截锥圆模的20mm,用抹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同样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10次,在装胶砂与捣实时,用手将截锥圆模按住,不要使其产生移动。(4)捣好后取下模套,用抹刀将高出截锥圆模的砂浆刮去并抹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