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终稿)_第1页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终稿)_第2页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终稿)_第3页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终稿)_第4页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7892摘要 22857一、老年人犯罪的一般概述 411419(一)老年人的界定 426409(二)老年人犯罪的概念 49283(三)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526441.老年人犯罪的主体特点 553602.老年人犯罪的手段特点 516353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现状 56961(一)我国老年人犯罪概况 532648(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类型 639971.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学术分类 621112.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实践分类 717191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71465(一)我国老年人犯罪的个体原因 7325331.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生理原因 7161242.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 828105(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9323941.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 9314212.城镇化速度加快“空巢”现象严重 910481(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10274831.我国老年人法律知识的缺乏 10237432.社会角色的改变问题 1016281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113884四、我国老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118324(一)加强老年人精神关怀 1129429(二)关注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 125156(三)重视对老年人道德与法律教育 129027(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310578参考文献 15 PAGEPAGE14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涉及老年人犯罪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计划提出,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伴随着老年人口的第1个增长高潮的来临,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推行。与2018年末相比,2019年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2.53亿人,老年人口比重18.1%,其中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76亿人,所占比重12.6%。因此,老年人数量的增加肯定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犯罪是不可微不足道的一个社会难题。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管理规模和发展速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如果不重视对老年人犯罪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效预防,我国存在着以大量老年人为基础,造成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犯罪集团的风险。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从老年人的特点和现状出发,从个人还有家庭以及社会的不同角度厘清了老年人犯罪的成因。在此条件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应加强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关注老有所养的问题,重视对老年人道德与法治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达到预防老年人犯罪的目的,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犯罪;老有所养;精神关怀;犯罪原因“银色浪潮”已经席卷全球,1982年,联合国世界大会针对“老龄问题”明确指出,一个60岁以上,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已经在此期间处于老龄化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已经恶化,老年人犯罪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调查,2004年,德国政府在过去的10年里,德国“灰色犯罪”也就是老年人犯罪率上升了28%,监狱里平均每10名囚犯里就有一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日本的《犯罪白皮书》上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比上一年增加了4%,是1988年的6倍。此外,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同样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现象。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人口60岁及以上的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1,18831,709他们是65岁或以上,占8.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增加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增加了1.91个百分点。老年人数量在2019年迅速增长到2.53亿。这表明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正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尽管老年人所犯罪行在所有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从绝对角度看,这种趋势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我们国家的老年人中,犯罪比例是一定的。而且,我国老年人的发展速度和犯罪管理的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密切注意和关注我国的高级犯罪问题。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的管理程度和违法行为的发展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从老年人犯罪的特征和现状中,可以真正地捕捉到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家庭原因。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全方面适应国家和有效条件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精神关怀老人,关爱老人的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法律的老人规则,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系统,以防止犯罪中老年人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调和。希望提出的想法和建议能起到铺砖的作用。一、老年人犯罪的一般概述(一)老年人的界定由于犯罪同年龄有很大程度的联系,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犯罪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青壮年期间犯罪发生情况相对其他年龄段要高很多。与此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犯罪率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行本国刑事政策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但是对于老年人的界定是什么样的年龄呢?由于不同的地域、风俗习惯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定义标准。1982年,联合国世界大会针对“衰老问题”明确表示,将老年定义为60岁。同一年,在第3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把60岁作为计算老年人的标志。在中国颁布实施的《保护老年人权益法》表示:“本法所称老年人是60岁以上的公民”。显然,我们的法律批准了人口出生年龄的标准。另外,该法还强调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国家的长寿,这必须迅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60岁是我国老年人的法定定界点,更适合我国国情。(二)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对于老年人犯罪的概念,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观点。在国外,德国犯罪学家施奈德把老年人犯罪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总和。另一种是狭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中,由衰老过程驱动的犯罪者的行为犯罪行为。在区分这两个概念时,广义上的老年人犯罪主要集中于受试者的年龄特征,而狭义上的老年人犯罪则与受试者的主观特征有关。在我国,老年人犯罪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犯罪,对社会有害,有悖于刑法的行为,应受到刑法的处罚。老年人犯罪是60岁以上的人犯下的罪行,对社会构成了严重的风险。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情,笔者认为,老年人犯罪是年满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的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总和。(三)老年人犯罪的特点老年人犯罪的主体特点从老年人犯罪的性别方面来看,我国男性多于女性,且女性由于生理和社会地位的限制,而导致其经济贫困,使其犯罪多为财产犯罪,而男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和性格特点的需求,使其犯罪多为性犯罪。从老年人犯罪的年龄方面看,以60-69岁这一年龄段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犯罪率下降,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智力下降,他们的速度,力量和敏感性难以满足需要。根据江苏省东台市检察院的数据,犯罪年龄为60至69岁,占犯罪年龄的79%。关于老年人的犯罪文化水平,文化等级被细分,并且老年人的犯罪行为在文盲和初等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据了解,2003-2005年,重庆市某县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审结案件一共达到21起,涉案人数21人,文化程度最高的只上过初中,其中只有2人,仅占7.69%;小学文化有13人,达到了50%;文盲有11人,达到了42.31%。老年人犯罪的手段特点犯罪手段通常是非暴力的,而且本质上是个人的。非暴力性格的特征是智力性,机密性和间接性。根据1984年《关于犯罪的白皮书》,在1983年,老年人盗窃率最高,达到78.2%。在因老年人盗窃而被捕的人中,皮卡车小偷的比例很高(53.6%)。%)汽车(28.6%),涨幅超过80%的小偷。单独性的对象多为弱势群体,手段简单,不会在犯罪前与人商量和共谋。例如68岁的张某,趁其亲外甥、外甥媳妇出城打工的时候,利用哄骗、诱导等方式,对其8岁的外甥孙女进行多次的奸淫,因此,张某被判有期徒刑十年。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现状(一)我国老年人犯罪概况尽管老年人所犯罪行占全部犯罪的一小部分,但从绝对值看,这种趋势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我国,一定比例的老年人犯罪。此外,中国老年人的发展步伐和犯罪管理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注重对老年人犯罪现象的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有效预防,我们国家就可以发生最大的老龄人犯罪组织在世界上产生于庞大的老年人口。2018年北京海淀法院针对119件老年人犯罪的案件进行了分析统计,近两年以来,城镇老年人犯罪的比例逐年增高,其数量也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犯罪的主体。其中老年人盗窃的案例居多,以毛某等为典型,他们虽属于城镇居民,但是由于退休后生活来源没有保障,没有工作也没有土地,生活特别空虚,因此导致犯罪率偏高,而且几乎都是以小偷小摸的方式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这类老年人的犯罪中,被以非监禁刑判处的方式居多,完全符合尊老敬老的理念,使其犯罪主观方面恶意不强的、对社会危害性不严重的一些老年人,能免受牢狱之苦。同时,因为关押老年人的难度比较高,利用非监禁刑判处的方式可以有效节省社会的资源。在我国台湾,根据内部资料统计显示,受罚比例老人是男女11比1,与65岁以上至70以下的浓度下,其份额从53.2%降至2004年63.2%,2007年拖欠的老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我们大陆的严重程度。在该国某些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所犯罪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犯罪行为正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老年人犯罪的系统研究。此外,老年人在社会上受到高度重视。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我国的老年人犯罪问题就必须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类型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学术分类关于老年人犯罪的学术性分类,主要以蔡墩铭在其所著的《犯罪心理学》一书为参考,根据实施犯罪的早晚将老年人犯罪分为三类:(1)早发犯。在25岁之前开始犯罪的人,直到成年年龄仍在继续犯罪的人。这些人的犯罪职业生涯相对较长,但是他们的犯罪活动并非没有中断,因为他们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更长的徒刑。(2)迟发犯。老年人犯罪者是指直到25岁之后才开始犯罪的人,并且继续犯罪至高龄。25岁以下犯罪的人在犯罪时已经结婚,因此婚姻对犯罪者有重大影响。(3)老年初犯。他是一位年长的罪犯,他在60岁之前没有犯罪,在60岁以后第一次没有犯罪。只要首次犯罪是在60岁之后实施的,则无论是否后来实施,都被认为是第一次犯罪。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实践分类在实践中,大多数都是根据老年人所犯的具体罪行来分类的。男人主要从事欺骗、羞耻、住房、挪用公款、赌博和欺诈等犯罪。据中国某监狱统计,有15名年龄在56岁至79岁之间的成年罪犯,流氓罪和强奸罪占80%,其中强奸未成年少女罪占40%。妇女主要从事盗窃等犯罪活动,老年人的暴力犯罪大多是由情绪冲动或无法控制的情绪引起的愤怒引起的。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主要的犯罪类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的财产犯罪。这与老年人的现实生存状况息息相关,不过这和其他普通侵财型犯罪区别很小。不过在手段上,老年人的侵财型犯罪多以诈骗等作案手段。而且老年人的财产犯罪往往是很小的金额,受害人不报案。所以,报案少、破案难成为老年人的侵财型犯罪的主要特点。老年人性犯罪占较大比重,其被害者多为幼儿。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丧偶或其他原因的独居老年男性无法通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满足自身的性需求,容易产生诱发性犯罪,采用金钱、物品引诱等手段诱骗幼儿或有生理缺陷的妇女。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原因(一)我国老年人犯罪的个体原因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生理原因1)生理变化对感觉功能的影响衰老通常始于感觉功能。老龄化,感官院系,hypoacusia的阻力或自我等等,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事情,老人被杀害的幻想和杀害嫉妒,使可疑的,令人上瘾的,敏感的,和应激反应的可能的行为引起,导致摩擦的经济衰退,冲突和犯罪。2)生理变化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生理退化主要导致大多数细胞的萎缩,导致许多器官的体重减轻,最重要的是导致萎缩和脑功能障碍。因此,整个大脑的新陈代谢减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恶化与它们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害的许多脑功能,从而导致症状如健忘,模糊,和其它病症。情报,这会导致不必要的与他人发生冲突。另外,神经系统的退化导致老年人反应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相应降低,这由于强烈的外部刺激而导致异常,这有助于犯罪的形成。3)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经常被忽视有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改变:性腺减少越来越多的性激素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性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在的原因分析忽视犯罪。男女在绝经后10到15年仍然可以做爱,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主要是性生活。男人,尤其是,还有性条件和要求发生性关系,但他们由于即时性压抑的结果,易爆性释放长期缺乏合法的满意度,使年轻女孩或女弱的受害者。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子女的任务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儿童和女孩常常只给父母父母物质上的帮助,而忽略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支持。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保护老年人权益法》规定,儿童应照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不是忽视他们;不与老人同住的儿童应经常向老人打招呼或拜访老人。但是,实施仍然不够,在制定明确的心理支持标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1)自身情绪变化老年人在这一重要的变化中,即衰老和身体变化,是由于主观原因(如老年人易受伤害)引起的社交和心理交互作用而改变了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例如老年人易唤醒孤独感,不满和嫉妒的感觉,尤其是在更年期之后,手无寸铁的老人无助的占有欲很强娇小,易怒,在阴影依然存在。老年人犯下的大部分罪行是由于这些负面情绪和情绪反应的沮丧所致。(2)人格变化俗话说:“山变,石变”。但是,当人们变老时,由于生理和社会原因,老年人的性格会发生巨大变化。有的因性格改变为回报感情的老人出现,主要是在自我中心主义的形式,许多老年人变得自私,仍然认为自己是,不同的自私倾向度容易不兼容的对手,由于较小的口头攻击和行为,肇事者或犯罪受害者,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胎”。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并很容易引起攻击行为。(二)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家庭是老人的天堂,这也是老人最接近的,最接触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缺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可以很容易地成为的犯罪线索的地方老年。(1)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和谐随着老年人的搬迁和退休,老年人的高薪消失了,这意味着他们的核心作用和作为政府首脑的作用正在逐渐瓦解。大多数老年人从他们无法适应他们的家庭中的角色变化,以及事实上,一些受教育程度低和教育程度低的儿童没有专门给他们的父母,或轮胎的甚至治疗精神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甚至报仇情绪。根据2006年在北京丰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一名82岁的男子在其父亲因长期酗酒而侮辱父亲后,无情地杀死了儿子。因此,老年人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不能有效释放情绪,这些情绪会以爆炸性形式积聚,并造成严重后果,这构成了老年人的暴力犯罪行为。(2)夫妻关系不和谐当老年人离家退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呆在家里,配偶在一起的时间突然持续,这使他们更有可能制造障碍和障碍。配偶之间的冲突。虽然老年人不适应家庭中的角色变化,但他们往往会感到迷失和沮丧,这使老年人更加沮丧,沮丧和孤独。因此,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使他们对生活的现实不满意。年长的夫妇可能对小事过于挑剔,这很容易导致配偶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城镇化速度加快“空巢”现象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都拥有“空巢”,即他们的子女和亲人已经退休并且无法再生活的生存环境。和他们一起。随着我们经济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继续加剧,“空巢”现象成为主要问题。根据《2013年中国老龄化原因发展报告》,中国的“空巢老人”将占老年人口的50%。据统计,独居老年人的比例最高:农村地区为51%,城市地区为37%;与同伴单独生活的老年人感到不那么孤立。此外,生活在独立家庭中的老年人比例相对较低。从下面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离开家后,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很难观察和欣赏。独自留在“空巢”中的老年人没有机会与家人交流。此外,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都留在家中,离开了同事并长期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一旦无法满足心理需求,老年人往往会感到沮丧和被抛弃,如果没有适当的工具和拒绝对象,他们就更有可能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跌倒。转变为侵略性情绪,这使他们有机会犯罪。(三)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1.我国老年人法律知识的缺乏犯罪是文化的产物,良好的文化可以促进文明的增强和犯罪的控制,而缺乏文化和抑制犯罪则可以导致削弱文明,加强野蛮行为和煽动犯罪的文化。由于我国一些老年人缺乏法律知识,缺乏普及地方立法的工作,许多老年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改变社会角色的问题老年人除了具有某些经济和精神特征外,还具有重要的特征,即其社会角色。改变社会角色,主要是退休后的脱离接触感,可以改变老年人的行为角色。,据调查,老年人的25%的工作图伊利,几乎所有的后退休,在不同程度上,从退休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有的老年人因退休后,新的社会角色,在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造成恐惧负面情绪,例如情绪低落,因为它会产生一些适应障碍的心理障碍,从而偏离了规范。没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3.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生活的社会保护制度尚未健全,特别是社会保护制度和养老服务尚未准备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文档“中和中和长期风险,政府资产和负债”预测,到2013年18.3万亿元的养老金赤字报告说,综合账户养老金,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有很大的影响公共财政。在当前的养老制度不变,在最近几年的差距逐年拉大一年,假设每年6%的GDP增长,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十亿人民币,2033年,占GDP的38.7%。因此,老年人在离、退休后,主要的经济来源局限于退休金和子女赡养费,但是这两种经济补助,并不能根据物价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养老金,如果子女再因为在外务工难以联系,那么就会直接造成贫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可能会变差,由于医疗保险制度也没有普及,那么巨大的个人开支,将导致其“因病致贫”,使得老年人对生活出现不安和恐惧,最终走上财产犯罪的道路。四、我国老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一)加强老年人精神关怀(1)老年人的自我充实为了使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精神关怀,老年人必须首先变得富有。如果老年人自己不积极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对生活保持消极态度,并且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生活,那么外部的精神帮助就不会有效。(2)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援助家庭是照顾老人的地方,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外,他们还必须承担照顾老人的精神的责任。家庭应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照顾和照顾,尤其要注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它首先是尊重老人的个性,善待加强沟通与老人,被关心他们的精神关怀,及时解决矛盾的自己的错误,并且使老年人的问题。在晚年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应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慈善机构,街道管理处,村委会等处,主动照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杜绝社会心理威胁。基层组织应通过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娱乐设施,加强对老年人的教育和管理,使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使老年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然后,针对离异或者丧偶的老年人,子女应当支持其再婚的态度,保障老年人可以从配偶处获得精神慰藉(二)关注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当前,主要的养老类型分为两大类:家庭养老,社会和家庭养老以及社会养老。此外,由于家庭规模,城乡之间的距离以及农村地区大量空巢的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长期以来一直相对稳定。预防和打击老年人犯罪的第一个保障措施是家庭养老金模式。尽管发达国家的退休金制度更加强大,但大多数老年人都住在家里。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问题。“老有所养”的概念意味着老年人无法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并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即使没有工作能力或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并且无法继续工作,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度过老年。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社区所有权”的研究。社区机构除了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外,还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并提供家庭服务以通过日间护理服务整合老年人护理模式。这种支持模式的特点是:“社区养老基金服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经过,逐渐产生了作战模型VAW家庭养老的本质,取决于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的老人一个良好的生活中,本着舒适,文化和休闲的精神,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了老年退休金有利于老年人的问题。(三)重视对老年人道德与法律教育重视对老年人道德与法制教育是预防老年人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导致老年人犯罪部分原因是其文化水平低下,还有来自社会的因素。因此,社会舆论要大力发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的宣传,促进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以建立一个尊重和爱护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社会;社区必须继续加强关于老年人道德和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从而树立起老年人的法律观念,使之自觉遵纪守法,以起到预防和减少老年人犯罪的作用。(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老年人的犯罪,首先必须根据法律和法规明确定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打击老年人犯罪预防必须有适当的法律制度。虽然我国现行的刑法没有规定减少对老年人的刑事责任,但它规定了减少对少年的刑事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的刑罚体系,建立打击,预防和惩治老年人犯罪的有机体系。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保障了老年人的社会利益,为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发展老年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2)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首先,需要适当调节对老年人的保护在公共支出中的份额,尤其是农村地区需要获得国家的财政支持以吸引更多的被保险人。二是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特别是农村基本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时,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应到位的是,考虑到经济和各项税收的发展,将逐步增加,以允许合理和定期增加养老金的最低水平养老金。第三,加快更广泛的税收激励政策的制定,其中包括三个,融资,投资,鼓励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