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修改稿)_第1页
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修改稿)_第2页
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修改稿)_第3页
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修改稿)_第4页
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立项类别:二类项目名称: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承担单位: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饮马分公司起止时间:2013年1月…2015年12月提交时间:2014年1月主要内容一、项目基本情况:立项背景、确定的项目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项目执行情况:包括工作过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成效。三、主要成果: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取得的科技成果、获得的各种奖励情况。四、项目经费情况说明。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六、组织管理经验七、项目实施对企业的影响。八、存在的问题。九、其它佐证材料。亚盛饮马分公司2013-2015年

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饮马农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玉门市境内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径96°50,30〃〜97°08,30〃,北纬40°23/30〃〜40°35/00〃,南北宽18千米,东西长25千米。西北角伸进瓜州县境内,与桥湾戈壁相接,属疏勒河流域中部。是甘肃农垦建厂较早、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以农业种植业商品生产为主的的国有农业企业之一。现有土地总面积24.7441万亩,其中耕地87920亩,园地215亩,林地11766亩,草地62270.33亩,其它用地85270亩。现有居住人口6177人,职工人数456人,临时工144人,退休职工873人。近年来,饮马分公司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确定了以瓜子、香料、饲草和枸杞为主导作物的“三大一特”种植结构格局。食葵是公司“三大一特”主导产业之一,年订单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品质优良,食葵产业的发展对公司农业生产发展和职工收入稳步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抓好土地、生产资料、农产品的三统一经营,以“三大一化(大条田建设、大产业发展、大农机的应用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和农业增产新技术,加强常规农业技术的落实,推行精细化管理,推广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成200亩以上区域化连片种植的大条田4.6万亩,主要作物大农机作业达到95%以上,播种、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逐步提高,确保了公司增效、职工增收。一、项目的立项背景1、基本情况饮马农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中游,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热量较丰富;年平均气温7.61,极端低温-28.21,有效积温为2569.31,无霜期135天;年均降水量75mm,蒸发量2478.4mm;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昌马水库配给。农场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光热、水利等资源优势,加大现代农业进程,科学调整种植结构,经过市场考察,示范推广种植食葵,结合生产实际,种植业形成以“三大一特(瓜籽、香料、牧草和枸杞)”为主的种植结构,产品质量优良。食葵是公司主导作物作物之一,表现适应性强,耐瘠薄,抗盐碱,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公司大力重视产业的培育,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以亚盛国贸为龙头,形成订单生产和订单销售,从而稳定了销售渠道,坚决了销售难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促进了食葵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2、基地生产情况分公司食葵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但由于产业刚刚兴起,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季节性用工紧张。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大农机的应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公司针对食葵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农艺不相配套,缺乏适宜农艺要求的农机具,导致基地规模不大,生产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大农机铺膜机,铺膜播种作业需要多次完成。铺膜、播种机械落后,特别是收获机械缺乏,没有适宜的机械,严重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作业有人工完成。二是花盘收获时要用人工将盘子割下,装车拉运回晒场晾晒后,再有人工辅助小型脱粒机进行脱粒,需要的晾晒场地较大,收割脱粒作业不能在田间完成,收获工序复杂,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较高。公司针对基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立项实施《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实现了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有效缓解高强度的劳力劳动和大量用工,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食葵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3、农场科研机构健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科技楼1栋,农业科研机构1个,农业生产单位8个,专业技术人员31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人,中级技术人员3人,初级技术人员26人。二、项目执行情况项目实施前,公司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相关人员,领导高度重视产业的发展,把产业的发展作为公司经济工作的中心来抓,一把手为组长,负责项目的整体工作,保证资金的需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严格落实,饮马农场申报的2013-2015年《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被集团公司科技处列为二类项目,按照项目计划,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为加快大农机发展,着力提高机械化程度,组建专业大农机合作社,推动食葵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2013年公司成立了饮马大农机合作社,公司积极筹备资金,争取国家农机补贴,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购置了一批适宜农场应用的较为先进的大型农机具,推动了食葵生产机械化的应用水平,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职工劳动强度得到解放。公司自筹资金350万元,购进美国克拉斯430食葵自走收割机一台,购进约翰迪尔拖拉机2台,大型铺膜机3台,改制15台中小型收割机,基本满足生产需要,实现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栽培。二是经过3年的实施,农机农艺配套发展,标准化栽培技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每年职工培训率达到100%,确保职工人均受训3次以上。加快大型农机具的购置应用步伐,3年累计种植食葵面积49871亩,总产12465.986吨,年均种植面积16623.7亩,年均产量4155吨。全程机械化程度由60%提高到90%左右,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职工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大机械的使用上,从整地、铺膜、播种,收获上大机械的应用率提高,农户从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得到解脱,降低了季节性大量雇工,亩降低生产成本13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项目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三是推行统一精细化管理按照“五统一(即统一订单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应生产资料,产品统一收购销售)”的原则。2013年种植食葵面积17490亩,平均亩产达到251公斤,实现总产4396吨。2014年种植的1.8万亩订单食葵,平均亩产达到294公斤,实现总产5268吨。2015年食葵种植面积14618亩,由于大的自然灾害造成区域性大幅减产,平均亩产200公斤,完成总产2910吨。产品由亚盛国贸统一收购,价格高于周边农村市场价格,在农产品销售价格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仅此一项职均增收12700元,公司增收150万元,对公司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四是推行区域化轮作种植,实施滴灌节水技术便于大农机作业。以水肥一体化为突破口,“一化促三大”,推行“水肥一体化”滴灌面积1200亩,实行区域化连片种植,便于大农机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应用。食葵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五是公司制定了食葵标准化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相配套全面推广应用,保证了产业的发展。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一是轮作倒茬。二是以TY0409和NT9001为主栽品种的同时,示范推广种植JK103新品种1100亩。三是适期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本地的适宜播种期。四是合理密植,播种密度为3500粒/亩,保苗2800-3100株/亩。五是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科学足量投入,重视磷、钾肥及硼肥的投入,提倡深施。六是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七是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八是重视作物病虫害防治。三、主要成果针对产业的发展,主要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雇佣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存在用工难的现象,主要田间机械作业有铺膜机的改进,食葵收割机的引进,无人机飞防应用。一是经过多地考察,从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所引进气吸式铺膜精量播种机5台,实现了铺膜、播种一次性完成,原来铺膜、人工播种亩成本65元,推广应用气吸式铺膜精量播种机后亩成本35元,成本下降30元以上,同时不误农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表现播种穴距一直,深浅均匀,土壤墒情一直的情况下出苗整齐,双籽率在10%以下,符合农艺要求。二是从新疆兵团、甘肃农垦八一农场考察,引进美国进口卡拉斯自走式食葵收割机1台,每个工作班次收割80亩左右,亩成本80元,较传统收获方法亩成本150元/亩。表现效率高,基本不雇佣劳力就可完成收割脱粒工作,降低费用70元/亩。三是推广应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安全性、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成本降低5元/亩。四是通过考察引进大中型拖拉机,代替了传统的小四轮拖拉机,田间微型中耕除草机,联合整地机,土壤处理机械喷雾机等机械的应用,解放了职工种植食葵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25-30元/亩。项目通过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提高了机械化程度,生产水平逐步提高,通过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食葵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的发展,成为公司增收和职工收入稳步增加的主要支柱。亩降低成本130元以上,食葵产业的发展职工年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公司增收360万元,对保障公司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食葵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获得省农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目经费情况说明农场于2013年4月新成立农机合作社,截止2015年,先后共购置大型拖拉机8台,新型农机具(气吸式铺膜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犁、深松犁)8台件,美国卡拉斯自走式联合食葵收割机1台,新增加总动力600马力,用于农场科研经费(职工技术培训、科研项目、资料印发等)1.5万元,大型风力精选机10台,共花费资金352万元,其中补助基金1万元,自筹及其它资金351万元。为加快食葵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食葵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夯实基础。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食葵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农机农艺相配套,以及增产新技术等组装成标准化生产规程,在生产中得到严格的落实,技术水平达到国内规模化先进水平,确保了食葵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甘肃农垦起到了引领作用和地方示范带动作用。所产的产品达到优质商品,以TY0409为主栽品种,表现皮薄,口感好,有较浓的核桃香味,平均千粒重150克以上,色泽分明,感官好,市场畅销,生产全部实现订单生产,产-供-销全程服务于农户,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产者的利益,降低市场风险,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订单产品高于周边农村市场价5-8%,仅此产业农场每年增收200万元,种植户增收1.2万元。按平均产量275公斤/亩计算,平均成本1350元/亩,亩效益达到750元。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000万元,公司带动周边扩大种植5万亩,扩大就业2000人,实现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六、组织管理经验公司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引导产业发展。以提高食葵生产效益为着力点,公司引进先进的大型农机具都是经过市场考察,大田实验,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实行订单生产,统一收购销售。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教育工作,服务于职工,统一生产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合理的利益分配,推进项目健康发展,实现公司增效、职工增收,是项目实施见效的重要经验。七、项目实施对企业的影响饮马分公司是一个农业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企业,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培育一个产业牵扯方方面面的元素,企业有好的产业健康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近年来公司按照农垦集团公司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三大一化(大条田、大产业、大农机和水肥一体化)”为抓手,以产业带基地,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基地,基地带农户,食葵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同时食葵产业是农垦集团确立的“7+1”产业之一,对公司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食葵的生产效益,推动了公司食葵产业的发展,食葵产业总收入占农业收入的30%以上,关系到职工的50%以上的收入,食葵效益的提高保证了职工的生产和生活及公司的农业稳定发展。公司仅此食葵产业年利润增收200万元以上。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田间管理方面还缺乏配套的农机具,如中耕机、培土机、植保机等的应用上需要有所突破,还需要将精准农业技术推广到生产中。2、地膜污染回收问题,需要引进先进实用的地膜回收机械,同时要重视配肥和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3、农业产业单一,结构调整轮作倒茬压力大,土传根病(食葵菌核病)有抬头趋势,生产中要积极探索培育新的种植品种,发展成产业,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综合技术研究应用,预防病害发生。4、农机的更新换代公司还缺乏资金,更新换代速度慢,需要项目资金的扶持。农机合作社管理及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还不相适应,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需要积极的培育引进人才,节本降耗,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亚盛饮马分公司食用葵花标准化生产技术1生产环境条件无霜期2120天,生育后期降水偏少,10°C以上有效积温30001以上,有灌溉条件,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栽培技术选地食用葵花的种植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肥力上等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通风透光条件好、保水保肥、前茬选用麦类、油菜、棉花、孜然等地块;严禁重茬,轮作倒茬3年以上;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积水洼地和含盐量0.3%以上的盐碱地不宜种植。种子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产量高、商品性好、经审定推广的品种。以TY0409、TK9106杂交一代原种为主。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播前种子进行人工精选后加1%0大力士拌种剂进行拌种。2.3整地2.3.1秋冬灌的地块上一年种植作物收获后,及时收取田间滴灌带及PE管,按照大条田建设要求平地推埂子,进行秋耙茬、深松或深翻晒垡,适时灌好秋冬灌,适宜耙地时进行耙地,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不漏耙、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耙后应及时镇压保墒。2.3.2干播湿出整地要点2.3.2.1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须及时及时收取田间滴灌带及PE管,清除或粉碎田间作物秸秆,及时捡拾回收废旧残留地膜,捡拾杂草根茎。2.3.2.2消减地埂,平田整地按照大条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的需要,符合条件的地块推平地埂,然后及时犁地,翻地深度达到25cm以上。2.3.2.3趟地及镇压保墒先用平地机平地,然后耙茬镇压,做到不漏耙,不拖耙,耙地要求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或者用联合整地机整地,达到“地平、土碎、整齐干净、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以上工作必须在当年作物收获后有序完成。2.4土壤处理铺膜播种前7〜10天结合耙地,用氟乐灵或地乐胺乳油150-200克/亩+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80克/亩,兑水30公斤,在无风天均匀喷施于地表,及时耙地,使土药均匀混合,耙地深度5〜8厘米,耙地后及时耥平,保墒待播。干播湿出的地块铺膜时喷施苗前除草剂。可在滴底墒水时加入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80克/亩。2.5播种播种期食用葵花播种提倡晚播晚种,当表层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0〜121时即可播种。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食用葵花的最佳播期一般在5月上旬为宜。底墒充足时不封穴口。根据土地情况采用播种采用气吸式精量铺膜播种机或人工点播完成。播种方式人工打孔点播或机械穴播,每穴播种1粒。播种深度一般播种深度3〜4厘米为宜,墒情较差的地块灌春水后再播种或座水播种,播种深度要求一致,以便苗齐、苗壮。播种密度食用葵花采用覆膜播种,膜宽为145厘米,每膜种3行,播种密度2800-3000株/亩为宜。保苗2600-2800株/亩为宜。具体掌握株行距40>55~60厘米左右。播种质量覆膜后及时播种,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干播湿出铺膜、播种及滴灌带的铺设地膜用厚度0.01毫米,宽1.45米的地膜,膜下铺设2根滴灌带。时间掌握在大田食葵播种开始气温回升后,一般在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21以上,铺膜播种可同时完成或分开播种。食葵地一般点播后不封穴口,也可根据墒情决定是否盖土封口,或者用沙子封口提高出苗率。基肥在铺膜时施入,一定要错开播种行5厘米以上。播种后抓紧时间检修好滴灌设备,接好滴灌带准备滴水,检查田间有无跑、喷、漏水现象,滴水时加入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剂80克/亩,播种后3-5天内完成滴水,防止大风挂起地膜。底墒水滴水量35方/亩以上(视土壤墒情酌定)。生育期一水在食葵现蕾期滴水追肥。全生育期滴水5-6次。田间管理漫灌地施肥河灌地基肥、追肥标准播种前施足基肥。(1)将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25公斤/亩、三元素复合肥(含量51%)15-20公斤/亩、硫酸钾肥20-25公斤/亩、大粒硼肥600-1000克/亩充分混匀后深播作为基肥一次施用在。食用葵花现蕾期结合灌水施用尿素15-20公斤/亩,要求肥料深施。(2)矿物复合肥(30%、35%各一半)50公斤/亩、复合肥10公斤/亩、硫酸钾肥8公斤/亩、大粒硼肥600-1000克/亩充分混匀后深播作为基肥一次施用。在食用葵花现蕾期结合灌水追肥尿素8-10公斤/亩,要求肥料深施。叶面追肥在生育期叶面追肥2〜3次,喷施硼肥或磷酸二氢钾、高美施等。灌水3.2.1食用葵花幼苗期比较抗旱,适当的干旱有“蹲苗”的作用。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是食用葵花生长最快的时期,应及时浇水。后期控制灌水防止倒伏。漫灌地生育期灌水3-5次。适时灌排,头水在花蕾前期,二水在开花期,三水在灌浆期(二潮及生长过于旺盛的不灌三水),灌水应选择无风天进行,注意浅灌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2.6.2食葵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2.6.1基肥:磷酸一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亩,大粒硼600—1000克/亩(也可用水溶硼通过滴灌施入)2.6.2追肥:天脊集团生产水溶性农用硝酸钾3-0-46)8公斤/亩,大元素水溶平衡肥1&T8-18 8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也可用高端的微生物水溶肥分次滴入,效果会更好。灌水次数生育期滴水时间(月/日)滴水量(方/亩)尿素(公斤/亩)三元素平衡肥(18-18-18)(公斤/亩)硝酸钾水溶肥(公斤/亩)一水6/2035030二水7/125330三水7/2030322四水7/2835405五水8/525001合计15010882.7打杈对出现的分杈及时去除。2.8辅助授粉葵花主要靠昆虫授粉,开花期地块周围放蜂可大幅度提高产量,一般在开花前每3-5亩地放置一箱蜜蜂即满足授粉要求并可显著提高结实率。2.9病虫害防治2.9.1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菌核病、褐斑病、黄萎病、锈病、白粉病、列当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小地老虎、黄地老虎、蝼蛄、金龟子、金针虫、地蛆、向日葵螟等。2.9.2病虫害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无害化控制原则。2・9・3防治方法2.9.3.1虫害防治花蕾前期害虫主要是潜叶蝇、向日葵螟,可以采用啶虫脒等高渗透性的药剂喷洒防治。结合防治病虫喷洒800-1000倍液的硼肥及大力士等叶面肥。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在基肥中加入辛硫磷等杀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