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件: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_第1页
经济法课件: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_第2页
经济法课件: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_第3页
经济法课件: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_第4页
经济法课件: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仲裁与民事诉讼第一节

经济仲裁第二节

民事诉讼技能训练

学习目的

认知经济纠纷的概念及解决方式;理解仲裁、诉讼的基本概念;掌握仲裁机构、条件、裁决等相关规定;掌握诉讼的管辖、审判、判决与执行等相关规定。

法律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案例导入】

老王在某展销会上买了一台大屏幕彩电,用了大半年。有一天,小孩子不注意碰掉了插线板,结果再插上电视就不通电了。老王很纳闷,觉得很不正常,就叫老婆拿来电笔,他要试试看是不是哪里短路了。等他用电笔试完都找不到问题,他决定打开后盖试试,上次微波炉他也试过,碰一下线路就能好。但是,这次意外发生了,刚插上电笔,电火花刺啦一声,老王就倒下了。之后住了三天院,花了五千余元,现在他决定维权,你能帮他出出主意,该找谁,走什么程序吗?

第一节经济仲裁

一、经济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经济纠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

市场经济时代,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经济主体需依法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然而,由于各自的经济权益相互独立,随着客观情况不断变化,经济主体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权益争议,产生经济纠纷,如合同纠纷等。

引起纠纷的,当事人协商可以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需要说明的是,仲裁与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当事人发生争议,应当在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来解决争议。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此即所谓的“或裁或审”原则。

二、经济仲裁

(一)仲裁概述

1.仲裁的含义及特征

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各方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并由其对争议依法作出具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活动。

2.仲裁的原则

相对于其他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有其基本的法律特征和原则,主要如下:

(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合法合理原则。仲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3)仲裁独立原则。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基于此,仲裁可以快捷地解决纠纷,程序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甚至可以不公开审理。

(4)一裁终局原则。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不予受理。但是,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原仲裁协议失效),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仲裁的适用范围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仲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二)仲裁机构

《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是由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三)申请仲裁的条件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协商就发生争议由仲裁庭解决的书面文件。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受理的范围。

(4)受理仲裁的仲裁机构有管辖权。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按照法定要求组成仲裁庭。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仲裁庭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四)仲裁裁决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仲裁庭只能调解和裁决,无权强制执行。

【知识应用】

王某最近看上金星花园的一套房子,与房主胡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合同履行中一切纠纷可以仲裁,也可以起诉,但应告知对方。后胡某因为看到房价在涨,一直拖着不交房过户。王某遂按约定向市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问,仲裁委员会会受理吗?

【知识解析】

不会受理。双方既约定了仲裁也约定了诉讼,属于无效约定,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只能起诉。

第二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概述

1.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与诉讼外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比,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点:

(1)公权性。公权性即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

民事诉讼在案件的裁判执行上也体现出强制性特征。如对于法院的裁决,当事人不自动履行,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而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实现则多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履行。

(3)程序性。无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设定的程序实施诉讼行为;违反诉讼程序就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调解则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则;仲裁虽然有一定的程序,但程序灵活性较强,而且允许当事人进行选择。

2.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法律规定的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这些原则包括: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指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平等行使诉讼权利;适用法律平等。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与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当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加以限制时,我国则同等地对该国公平、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也加以限制。

(3)法院调解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5)支持起诉原则: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提供提起诉讼的支持。

(6)辩论原则: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事人辩论权的行使并不局限于法庭辩论,而是贯彻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而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辩论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口头,也可以通过书面方式进行。

(7)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其中实体权利的处分主要是指在起诉时可以自由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在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在诉讼中,原告可以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者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随时可以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诉讼权利的处分主要体现为“不告不理”,是否撤诉、上诉均由当事人自己决定。

3.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等。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具体管辖级别和范围见表15-1。

2.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经济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通常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①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②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③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④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九种属于特殊地域管辖的诉讼,详见表15-2。

(3)专属管辖。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①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③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管辖。

3.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三、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外,一律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由三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的评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且少数意见应当如实记入评议笔录。

2.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不包括证人)

3.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了法律规定的情况以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的制度。向群众公开是指允许群众旁听案件审判过程;向社会公开则是指允许新闻媒体采访及报道。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公开进行。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4.两审终审制度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所谓两审终审,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根据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不服一审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审为终审,从二审判决、裁定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并非每一案件必须经过两审,这主要指如下情况:①如果一审判决、裁定作出后,当事人不上诉或在法定期限内未上诉以及一审经过调解结案,不发生二审程序,一审判决、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②最高人民法院所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另外,对于二审终审制,法律另外规定了再审制度予以补充。如果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仍不服的,可在两年内申请再审,但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如果发现终审裁判确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四、诉讼时效与诉讼条件

1.诉讼时效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也称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也称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2.诉讼条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起诉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当事人没有事先或事后约定由仲裁机构裁决的协议;②当事人没有就同一事实、同一诉讼标的再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五、判决与执行

1.判决与裁定

判决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依法定程序审理后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性判定。裁定是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对有关诉讼程序的事项作出的判定。两者都是国家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结论性判定。两者的区别如下:

(1)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是对当事人的实体争议和请求所作出的结论;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主要是法院行使指挥、协调诉讼活动权能的体现。

(2)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阶段,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判决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一般一个案件一个判决。

(3)裁定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4)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其他裁定一律不准上诉;一审判决可以上诉。可以上诉的裁定,当事人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执行

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第一审法院执行;对于调解书、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则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强制执行措施如下:

(1)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执行人的财产。

(5)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

(6)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强制退出土地。

(7)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要求有关单位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9)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

(10)其他措施。

【知识应用】

柳某5岁时与贾某儿子打架,被击中头部,缝了五针。当时贾某即支付了全部医药费与营养费。此后,柳某常常觉得头晕。13年后,高考前柳某头晕更强烈,做CT发现,头部有一个团状物,经诊断,系当年受伤异物落入所致。试分析,柳某现在还能向贾某主张手术费吗?为什么?

【知识解析】

可以主张。13年前柳某所受的内伤侵害,本人当时并不知情,适用于最长20年诉讼时效,现在知道了,没有超过诉讼时效,仍然受到法律保护。

技能训练

一、单选题

1.根据《仲裁法》,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解决的是()。

A.财产继承纠纷

B.离婚纠纷

C.租赁合同纠纷

D.劳资争议纠纷

2.一般地域管辖所依据的确定案件管辖法院的原则是()。

A.诉讼标的所在地 B.原告就被告

C.权限原则 D.分工原则

3.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出。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4.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申请执行。

A.仲裁机构 B.仲裁协会

C.审判委员会 D.人民法院

5.在第一审普通程序中,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则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立案,该期限是()。

A.3日

B.5日

C.7日 D.15日

6.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C.仲裁实行地域管辖

D.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

二、多选题

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后甲公司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分为A、B两个公司。现合同发生纠纷,乙公司应当以()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

A.甲公司 B.A公司

C.B公司 D.上级主管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