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1页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2页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3页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4页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症无手术指征,疾病早期,保守治疗.(二)诊断依据:病史:可有或无诱因,反复或突然发作的腰腿痛,有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三)诊断标准:1、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射。2、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作期。3、有局限性压痛点。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5、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6、脊柱姿态的改变。7、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8、C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其中前4项为基本根据,第8项为确诊根据。(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无尿便障碍。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五) 须完成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胸片、心电图;(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或MRI。(六)选择用药。脱水消肿:甘油果糖,甘露醇等活血化瘀药物:丹红注射液等其他:鹿瓜多肽等(七)中医治疗方法:推拿按摩、针灸(七)中医治疗方法:推拿按摩、针灸推拿按摩方法:(1) 准备手法a:按摩法:患者俯卧,医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肩向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反复数次。B:推压法:医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反复数次。C:滚法:医者以滚法作用于背,腰及臀腿部,着重于患者腰侧,调理,松解肌肉。(2) 调理关节回纳法a:俯卧拔腿法:医者一手按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者或单腿,使其下肢尽后伸。两手相对用力,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B:斜扳法:患者侧卧,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髂部向前,两手反向用力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C: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术后用拇指或掌跟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由轻到重,使腰后伸,椎间隙进一步增宽,回纳突出的椎间盘。D:旋转复位法: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以患侧是右侧为例,助手面对患者,两腿夹持固定患者左腿。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右手经患者腋下绕至颈部,左拇指顶推偏歪的腰椎棘突右侧,右手压患者颈部,使其腰部前屈60-90度,再向右旋转。左拇指同时发力向左推顶,可闻及或感觉椎体轻微错动弹响。(3) 结束手法a: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医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B: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医者一手扶患者两踝,另一手扶患者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针灸辩证取穴位及操作方法:(1) 寒湿症:腰痛冷重,转侧不灵,渐渐加重,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苔白腻,脉迟。治法:散寒除湿,温经痛络处方: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督脉经腧穴为辅肾俞委中大肠俞针刺用泻法,并可加灸。每日一次,留针20-30分钟,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显著疗效。随症加减:腰部冷甚可加灸腰俞;湿偏盛加刺足三里。(2) 血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者俯仰不便,重者痛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足少阳胆经腧穴为辅。膈腧委中支沟阳陵泉针刺用泻法,可放血加拔火罐。每日一次,不留针,腰痛缓解后停针。委中及局部放血,一般隔日一次,不超过一周。随症加减:腰部疼痛剧烈可加针人中;瘀血症状明显加刺三阴交。(3) 肾虚症:腰痛酸软,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脉沉迟,舌质淡。治法:补肾强筋。处方: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命门志室肾俞委中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法。每日一次,留针20-30分钟,针后加灸。一周为一疗程,可行多个疗程治疗。随症加减:腰部疼痛伴活动困难者加脊中。杵针疗法: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辩证分型随症取穴。寒湿症:处方:命门八阵。河车路命门到长强段。委中,昆仑手法:杵针用泻法,并可加灸。血瘀症:处方:命门八阵,腰俞八阵。河车路至阳到长强段。手法:杵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肾虚症:处方:命门八阵,关元八阵。河车路至阳到长强段。太溪,委中手法:杵针用补法,肾阳虚者可以加灸法。腰椎牵引:牵引重量及时间:主要采取骨盆牵引法,现也有三维牵引器,牵引重量以20-30Kg为宜,持续时间30分钟,每天一次,视患者情况加减重量,持续时间。理疗常用的有以下方法:热熨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及耐热小石子烘热,在腰背部、受累患肢热熨,可逐瘀通经,活络止痛。离子透入疗法:按仪器说明使用,可舒筋活络,止痛。中药熏蒸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水煎后热气熏蒸,温度合适时可用药水洗擦腰腿。药棒疗法:在穴位上涂药水后,用特别的木棒进行叩击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独具风格的一种外治方法,清代《医宗金鉴》中称为“振挺”,并解释云:“振即振击,挺即木棒”,即用木棒叩击患部以治疗疾病。起到舒筋活络、通络止痛之功效。4.中药:辩证论治风寒证: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为主。选用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甘姜苓术汤(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组成)等加减;湿热证:以清热化湿,止痛为主。选用加味二妙散(炒苍术、炒黄柏、肉桂(后下)、半夏、制南星、炙远志、石菖蒲、金樱子、芡实、煅牡蛎(先煎)、莲须、蛇床子、细辛);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等加减;血瘀证: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选用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和营止痛汤(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加减。5.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锻炼可逐渐纠正因疾病造成的不正确姿势,使腰腿等部位肌力相对平衡稳定,逐步恢复正常功能,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也可使脊柱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达到止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飞燕式、拱桥式(三点、五点支撑)、青龙探爪式、饿虎扑食式等。6.硬膜外封闭后大手法推拿术:先由麻醉师处理好硬膜外封闭,后采用大手法推拿术,具体手法有:揉摩法、按压法、滚法,以上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调气活血;摇法(摇腿、摇腰)、按压法、牵抖法、腰椎斜扳法、扳腿法等。此法要注意用力适当,选好适应症,患者情况,是否能耐受。方药歌诀: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本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主治风寒湿与邪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没地活,五灵香草秦龙牛和营止痛汤:四物乳没陈皮苏,乌药桃仁通断草,和营止痛此方宗颈椎病非手术疗法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二)诊断依据病史: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体征:出现颈椎病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影象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象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仅有影象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分型:(1) 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2) 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3)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4) 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5) 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6) 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未正规治疗。须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心电图;颈椎正侧、伸屈、双斜位片、CT和MRI。选择用药。脱水消肿:甘油果糖,甘露醇等活血化瘀药物:丹红注射液等其他:天麻素注射液,甲钴胺等保守治疗方法推拿按摩、针灸:推拿按摩方法: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疗效满意,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常用手法有:舒筋法:医者用两手掌跟部,从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肌纤维方向,分别向项外侧沟及背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10次。提拿法:医者用双手或单手提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8-10次。揉捏法:医者立于患者后侧,以双手拇指或掌侧小鱼际置于颈后两侧,着力均匀,上下来回揉捏10-20次。点穴拨筋法:医者用中指或拇指点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和阿是穴等,以有麻串,酸胀感为宜。继之拨腋下的臂丛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以麻胀传感至手指端为宜。在背部拨脊柱两侧的竖脊肌,沿该肌垂直方向从外向内拨3-5次。端提运摇法:医者立于患者后侧,双手置于其颈项部,用力向上端提,并慢慢用力使头部向左右两侧旋转30-40°,重复3-5次。旋转法:医者两手托住患者头部做颈项牵引,慢慢旋转,屈伸,使颈部肌肉放松;然后旋转至肌肉感到最紧张时,乘其不备,稍稍加速摇转,增加旋转度约为10-15°,可松弛被牵拉紧张的肌肉。但动作要轻柔,正确,绝不能使用暴力硬板,以免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7) 拍打叩击法:医者分别在项背部及肩胛部用手掌或双拳进行拍打,叩击,反复3-5次,使筋骨,肌肉舒展或缓解。针灸杵针辩证取穴位及操作方法:(1) 风寒症:颈部活动受限,酸楚疼痛,遇寒冷症状加重,常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白腻,脉沉迟。治法:疏筋散寒,行气活血。处方:取近部腧穴为主,手少阳,足太阳经腧穴为辅。阿是穴,合谷,外关,风池,风府。针刺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20分钟。随症加减:头痛者加刺百会,头维,肩及上肢痛者加刺肩井,臂臑,内关,曲池。(2) 湿热症:颈部活动不利,颈部及上肢可见麻木疼痛,痛有定处,口渴,小便黄少,大便不利,舌质红舌苔厚腻,脉濡。治法:清热化湿,行气止痛。处方:取近部腧穴为主,足太阴,手阳明经腧穴为辅。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脾俞,大椎,曲池,合谷阴陵泉,针刺用泻法,每日一次,留针20分钟。随症加减:头痛加刺百会,头维,风池,肩及上肢不是疼痛加刺夹脊,大抒,肩井,肩贞,肩髃,肩髎。(3) 血瘀症:颈肩部活动不利,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痛如针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近部取穴为主,手阳明,手厥阴经腧穴为辅。阿是穴,肩髃,内关,针刺泻法,每日一次,留针20分钟、随症加减:如颈部不能前后俯仰加刺昆仑,列缺,不能左右回顾加刺交正。(4) 杵针治疗根据以上辩证而选取穴位,多取百会八阵,大椎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多取头部河车路印堂到脑户段,脑户到大椎段。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颈椎牵引:可以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孔,使神经根受压得以缓解,疗效满意。牵引时颈椎呈略屈曲位,因为这样能使后部关节微分离,是椎间孔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逐步增至4-5Kg,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每次牵引30分钟,每天1-2次。理疗:理疗方法甚多,可灵活选用。我科常用的有以下方法:热熨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以及耐热小石子共热,在颈项、肩颈部、伤肢等处热熨,可逐瘀通经,活络止痛。离子透入疗法:按仪器说明使用,可舒筋活络,止痛。4.中药辨证论治风寒证: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为主,选用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麻桂温经汤(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等加减;湿热证:以清热化湿,止痛为主,选用加味二妙散(炒苍术、炒黄柏、肉桂(后下)、半夏、制南星、炙远志、石菖蒲、金樱子、芡实、煅牡蛎(先煎)、莲须、蛇床子、细辛);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等加减;血瘀证: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选用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和营止痛汤(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加减5.腰背肌、颈后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颈后肌功能锻炼可逐渐纠正因疾病造成的不正确姿势,使颈项部位肌力相对平衡稳定,逐步恢复正常生理弧度,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也可使颈椎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达到止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飞燕式、酒鬼拔马刀式、与项争力式、哪吒探海式、风摆荷叶式等。方药歌诀: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没地活,五灵香草秦龙牛和营止痛汤:四物乳没陈皮苏,乌药桃仁通断草,和营止痛此方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愿意保守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二)诊断依据。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三)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1.1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时有弹响;膝关节僵硬<30分钟;年龄>38岁;膝关节骨肥大伴弹响;骨肥大不伴弹响。当病人存在第1条即疼痛,同时伴有2、3、4条或伴有2、3、5条或伴有6条均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合X线可明确诊断。(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诊断明确。症状较重,反复发作。(五)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 血沉、C反应蛋白;(4) 胸片、心电图;(5)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或MRI。(六)选择用药:活血化瘀:丹红注射液,促进软骨修复:鹿瓜多肽,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等其他:消炎镇痛药等。(七)保守治疗方法推拿按摩、针灸推拿按摩以轻柔手法,放松膝部肌肉,可收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效果。有揉捏法、滚法、拿法、一指禅推法等。关节的松解手法,包括髋膝踝的屈伸、旋转等手法,此类手法应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关节活动开了即可,预防粘连。针灸局部选穴,辩证选穴。可选血海、梁丘、阴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内外膝眼等,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理疗理疗方法甚多,可灵活选用。我科常用的有以下方法:热熨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以及耐热小石子共热,在受累患肢热熨,可逐瘀通经,活络止痛。离子透入疗法:按仪器说明使用,可舒筋活络,止痛。中药熏蒸疗法: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中药,水煎后热气熏蒸,温度合适时可用药水洗擦患肢。中药辩证论治,不离补肝肾,强筋骨。气滞血瘀型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主,辅以补肝肾,强筋骨。选用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和营止痛汤(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加减;寒湿痹阻型以散寒除痹,温经通络为主。选用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当归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当归、丹皮);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肝肾亏虚型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调阴补阳。选用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等;肾阳虚者,选用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炮附子、牛膝(去头)、车前子),济生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熟附片),青蛾丸(杜仲、补骨脂、胡桃仁)等加减。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属于关节的润滑剂,注入软骨组织里能减轻关节间隙的磨擦,缓解疼痛,改进关节功能。一般用法是2ml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对于膝关节的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小,而且病人对氨基葡萄糖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布洛芬。对症治疗镇痛抗炎药:消炎痛、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等,常规剂量口服。方药歌诀: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没地活,五灵香草秦龙牛和营止痛汤:四物乳没陈皮苏,乌药桃仁通断草,和营止痛此方宗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本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手术疗法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早期,无手术指征,愿意保守治疗。(二)诊断依据:病史: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损伤、慢性劳损、减压病、较长时间或大量使用激素、长期过量饮酒以及过多接触放射线等病史。症状:患侧髋部或膝部疼痛,呈隐性钝痛,站立或行走久时疼痛明显,晚期可因劳累而疼痛加重出现跛行。体征:患髋“4"字试验阳性,Thomas征阳性,Trendelenburg征阳性。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屈曲和外旋明显;患肢短缩畸形,肌肉萎缩,甚至出现半脱位。4•影像学检查:X线片提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轮廓无明显改变,负重区可见密度增高,出现囊性变或“新月征”,周围有硬化带显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高度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诱因者;临床症状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未经正规治疗;影像学资料示髋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未出现塌陷及变形,无外上方半脱位或脱位征象,病变未波及髋臼。(四)须完成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胸片、心电图;(4) 血沉、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5) 骨盆正位片及髋关节侧位片,CT或MRI等。(五)选择用药:活血化瘀药:丹红注射液等;改善骨代谢药:骨肽、鹿瓜多肽;消炎镇痛药。(六)保守治疗方法:推拿按摩、针灸:推拿按摩方法:先用掌根揉法分别按揉髋部肌群约5分钟,再沿腹股沟自上而下施行掌擦法,以透热为度。而后用拇指在压痛部位施按压法1分钟,并弹拨痛点1分钟,最后做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摇动15-30次,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加大髋关节的活动度。针灸穴位及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辩证选穴。主穴:秩边,环跳,居髎,承扶,阿是穴;伴有膝痛者配风市,足三里,血海,绝骨;伴有腰骶痛者配肾俞,气海俞,次髎,腰阳关。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理疗常用有以下方法:中药熏洗疗法:以温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养气血中药,水煎后先以热气熏蒸,温度适宜时用药水擦洗患肢。离子透入疗法:选用具有透骨通络作用的中药制成离子导入液,按仪器说明使用,可达到活血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中药辨证论治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加减;湿热痰火型:治以清热祛湿,化痰通络,方选宣痹汤、苓桂术甘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偏阴虚者,以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加减;偏阳虚者,以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加减。中成药治疗应用川骨片(四川省中医院制剂)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有活血通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功效。常规剂量口服,4〜6周为一疗程。股骨头髓腔内灌注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选患髋大转子为进针点,局部常规消毒,术者无菌操作,先以2%利多卡因局麻满意后,用18号带针芯穿刺针于预定进针点进针,待有落空感后,针尖达股骨颈基底部髓腔,抽出针芯,回抽出适量髓腔血液。然后经针筒将丹参酮注射液2ml和骨肽注射液5ml注入髓腔。髓内注射每周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2个月。对症治疗急性期可使用消炎镇痛药:布洛芬、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常规剂量口服。5.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