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1页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2页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3页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4页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会认“魄、抑、颓"等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多种方式理解“失魂落魄、颓败”等词语的意思。

2.跟随文字走进故事,感知“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体会母亲挣钱不易。

3.多形式品读感悟,想象故事中的场景与细节,初步感受慈母情深及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想象故事中的场景与细节,初步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母亲的慈爱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课前谈话】

分享爸爸妈妈令你感动的瞬间。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多多珍藏这样的爱与温暖。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导学

1.情境创设: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第六单元,跟着大作家们去感受爱与温暖,读一读这句话。打开书,看看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故事?

“舐犊之情,父母之爱”,我们该怎样体会呢,读一读篇章页给我们的提示。

我们可以关注“场景"和“细节”,来体会蕴含的情感。请同学们也圈一圈。

2.揭示课题:我们不仅要体会父母之爱,更要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个单元让我们跟随文字开启“穿越之旅",做一回穿越者吧。我们先走进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了解搭档,整体感知

1.作者梁晓声就是我们的同游搭档,同学们对梁晓声有哪些了解呢,说一说。

2.出示梁晓声相关信息,简单介绍。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1949年,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曾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创作电影剧本。他写的《人世间》拍成了电视剧,他也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今天要探寻的这个故事,就是出自他写的中篇小说《母亲》。

3.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故事,再来读读故事,说说你遇到了哪些场景?

(1)交流后梳理成两个场景:去工厂找母亲(6-19段)向母亲要钱(20-34段)

(2)你能结合这两个大场景,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三、聚焦背景,感知“那个年代"

(一)聚焦情深,开启探寻任务

1.在刚才初次探寻的过程中,除了课题中提到“情深”二字,同学们有读到,其他“深情"“情深”这样的词句吗?随机说——那,这份深情藏在何处?接下来我们该探寻些什么呢?

预设: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看看梁晓声家情况如何;去工厂看看;记录我们一路同游的发现与感受。

2.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份记录单,让我们一边探寻,一边记录这份穿越笔记吧。

(二)探寻任务一:走进“那个年代"(5分钟)

1.探寻任务一:走进那个年代去看看,说一说你发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你可以读读故事,也可以借助手上的资料来想一想。

2.年代初体验,随机检测字词。

(1)我们所穿越到的是怎样的过去。

那是梁晓声十四五岁时的经历,也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

预设1结合故事:母亲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一元五角钱是一个大数目,母亲工作一天才九毛钱;母亲给我的都是些毛票。

预设2结合预习: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很难得吃肉,过年也可能穿不到新衣服,新鞋子。爷爷奶奶小时候生活很苦,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住的房子很破旧,没有什么像样家具。买东西要布票,粮票……烧菜也不能放很多油。

的确如此,为了吃上饭,梁晓声家的旧收音机卖了,母亲被工厂辞退后,到街道的小工厂当缝纫工。

(2)我们来看看这些物品,一起读: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指导读好“纫”)

见过这些东西吗?学生自由交流。这就是最传统的脚踏式缝纫机。知道什么是毛票吗?像这样一角,两角,五角的纸币就叫毛票。

这些物品有着时代的烙印,是梁晓声儿时生活的一部分,一起来听他的回忆。

3.同学们,“那个年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写在笔记的第一部分。

随机交流,你觉得那是个怎样的年代?梁晓声家家境如何?(那的确是个穷苦年代,梁晓声家家境贫寒。)【板书“那个年代”】

四、聚焦场景,走近“那位母亲"

过度:我们随着文字回到了那个贫穷的年代,接下来要去哪里看看了?

(去工厂看看那个地方,看看那位母亲。)

(一)探寻场景

任务二: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

边走边看,细细感受,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让你的穿越笔记继续往下延伸。可以记录在左边的场景方框中。

1.组织交流——体会场景

(1)走进工厂,你看到了什么?(随机说,倾听……)

(2)出示第7段:看到怎样的工作场景?

预设1:压抑、闷热、辛苦、拥挤、破败、狭窄、嘈杂、白天也要开着灯……(多个学生分享)随机让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预设2:低矮,可以想象房子层高很低,感觉一伸手就能碰到房顶;怎样的房子会给人颓败的感觉?低矮的,破烂的,破败,破烂不堪的。酷暑炎夏,窗不能开,又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发热的电灯泡。知道为什么这么闷热都不开窗吗?《母亲》中讲到: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买埋地下了……)

预设3:空间很狭小,却有七八十个人,七八十台缝纫机,还有七八十只灯泡,还有七八十个放鞋子的框,以及其他各种货物,真的是让人感到压抑,就像身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一样。

预设4:听缝纫机的声音,一台,两台,三台,四台……震耳欲聋的噪音。

(3)梁晓声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时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真可谓五味杂陈,不是滋味呀。把这份感受用关键词在第一个场景框中写下来。(心疼,惊讶,自责,矛盾……)

(4)眼之所见,心有所感,笔下的文字便是作者的心声,说一说,在哪里发现了慈母情深。

(5)原来深情无处不在。齐读第七段。

2.总结场景描写: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所感受到的那个厂房,厂房里的人、事、物以及周围的环境,就是场景。用心走进去,才能感受到场景中蕴含的那份深情。

【板书:场景】

(二)探寻细节

1.在这个嘈杂、拥挤的场景中,还看到了什么?(辛苦工作的母亲……)

2.出示15-19段,体会细节。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大家结合自己的穿越体验,用朗读来讲述这份深情吧。

(2)反复朗读

(3)作者把慈母深情藏在哪里?

预设:极其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神,动作,一声声反复的呼唤……

3.总结:慈母深情就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疲惫的眼神,一声声反复的“我的母亲”的呼唤里,流淌出来,越来越浓。这就是梁晓声通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最令人动容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那位母亲。【板书:细节】

4.齐读

5.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对“母亲给予孩子的深情"肯定有了自己的理解,请你在“那位母亲”这一栏写下你的感受。【板书:那位母亲】

6.巡视,随机朗读。

五、整体回顾,升华情感(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