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系列10_第1页
古典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系列10_第2页
古典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系列10_第3页
古典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系列10_第4页
古典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系列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页课题: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1.0中国·普宁制作时间:2016年12月20日14:31:24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2页南柯子•忆旧(北宋·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3页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1题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点。②抒发了作者对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4页潞府客亭寄崔凤童(唐•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馆。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2.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5页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2题答案:①孤独寂寥。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

②惊喜欢乐。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

③思友惆怅。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每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6页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3.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7页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3题答案: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8页《岁暮》(白居易)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ruo):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4.这首诗流露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9页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4题答案:①对自己盛年不再的感叹。诗句“壮齿韶颜去不回”表达韶光易逝,韶光不再。②对自己有才无法施展的感叹。运用没有本领的雁先烹煮的典故,对自己有才而无用武之地的愤懑。③面对祸福,借洒浇愁的苦闷之情(无奈之情)(毎点2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0页《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5.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1页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5题答案: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2分)“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3分,每个意象分析1分。)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2页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之夜。6.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3页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6题答案:①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行歌野哭两堪悲”,“悲”即是灾民们命运之苦,也是诗人发生内心的关心、同情,悲灾民之所悲。②病中的感伤。“重衾脚冷”诗人为赈灾忙碌,晚上即使盖上厚厚的被子也感觉凄冷。③客中的孤寂。“乡音无伴”,初来乍到,无人可识,甚感孤独。④思归的病苦:“苦思归”,远在异乡,身体不适,倍感思乡。⑤老之将至的无奈。“感发稀”,诗人思乡怀人、命运多舛、孤苦伶仃,更感人生老迈、惨淡。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4页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河名,在今陕西北部。7.全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5页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7题答案:①表达对战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的气概和献身沙场英勇精神的赞扬。“誓扫”体现出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不顾身”表现出战士视死如归、慷慨赴死的壮烈。②对战争的控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五千貂锦丧胡尘”,即是战争的惨烈,也是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血与泪的控诉。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的同情。而这些战死沙场的英烈们却是“春闺梦里人”日思夜想的人。他们的亲人情何以堪?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6页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②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审。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由鄂州溯而上即三湘地。③作此诗时作者避安史之乱,流浪到鄂州。8.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那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7页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8题答案: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三湘”“万里”等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出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逝之情。2024/2/12——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系列1.0——第18页

2024/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