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默写。

(1)古诗文善于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来营造意境,表情达意。李商隐《无题》中的“①,②”两句,用浅显通俗的比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抒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③,④”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⑤,⑥,上下一白”,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水汽弥漫、冰花皎然、天地一白的境地。

(2)阅读古诗文,可以感受古代文人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⑦,⑧(《行道难其一》),自强不息,是李白沧海扬帆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⑨,⑩”(《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自强不息,是韩愈不辞衰老、不惜残年、老而弥坚的忠君之心。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请你为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5字。

校报记者11月29日报道作为市科普教育基地,春晖中学始终以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为己任。11月28日,学校开展了学习航天科普知识主题系列活动。上午,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学生聆听了市科协张主席的主题报告。下午学校又组织学生观看了由中国航天员主讲的“天宫课堂”。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学生播撒了航空梦的种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9.0分)

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尊重

袁炳发

①父亲退休在家。为了哄他高兴,每天我都陪他下两盘象棋。他棋艺不行,还总是悔棋。那天晚上,棋子摆好,过了半天也不见父亲过来。我以为他下楼了,穿上鞋正准备去楼下找他,忽然发现阳台上的灯亮着。

②我来到阳台,问:“爸,你在这儿干啥?”父亲用手指挡住嘴唇,示意我别说话。我顺着父亲的目光看下去,楼下一位老人正借着昏暗的灯光整理垃圾。

③我家住在二楼,和老人的直线距离并不算远。虽然看不清他的样貌,但他哼的曲子,我却听清了,“苏三来到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回到棋局中,父亲拿着棋子说:“你看他活得多开心!”

④从父亲的话里,我能感受到父亲对拾荒老人的羡慕。可我不明白,父亲一个月拿着上万元的工资,为什么会羡慕一个拾荒老人?接下来,父亲给阳台换了一个亮度高的灯泡。慢慢地,父亲每天下楼遛弯时,开始自带一个塑料袋,把捡到的易拉罐、空矿泉水瓶放到塑料袋里,攒起来,然后趁着老人不在的时候,放到楼下固定的地方。

⑤为了让父亲高兴,我在公司收集了很多的废品,准备送给老人。父亲地说:“你当面把这么多的废品送给他不好。”父亲还是采取从前的办法,分批次把这些废品悄悄地放在楼下那个固定的地点。

⑥父亲是想帮拾荒老人的,可又不想让他知道。如果不是父亲的高血压病又犯了,我相信他们之间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拾荒老人已经走了。我从保安口中得知,父亲晕倒在小区外,是拾荒老人喊上保安,一起把父亲送到医院的。

⑦父亲醒过来后,我告诉父亲,是那个拾荒老人救了他。父亲说:“他真不容易!”我说:“等晚上回家,我要好好谢谢他!”

⑧父亲说:“你怎么不明白?人家帮你不是等着你回报的。”我不敢再说什么。但我觉得,人家救了父亲一命,我总该有所表示。我背着父亲,给了拾荒老人一个红包,真诚地向他表达我的谢意。

⑨老人拒绝了。老人说:“这就是搭把手的事儿,有啥可谢的?”

⑩我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无论如何都要收下!”

老人说:“你们的心意我早领了。”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二楼的灯光,然后接着说:“你们一直都在帮我,要不我也捡不了那么多废品!”

老人显然什么都明白。他和父亲连只言片语的交流都没有,文化修养和社会阅历也不尽相同,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

老人的目光好像能穿透这茫茫的夜色。我没法再坚持了,只好把红包收了回来。回到医院我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我想让他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其实人家早已经知道了。父亲靠在床上看着我,平静地说:“是啊,他早知道了,可人家并没有当面谢我。”

我说:“看来是我错了。”父亲说:“其实,尊重才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我仔细地体会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很浅薄。

父亲在医院一躺就是好几个月,等他回到家里,拾荒老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居住的小区。夜晚,父亲在阳台上看着空旷的楼下有些黯然。

这时保安来到我家,把拾荒老人留下的一幅画交给父亲。

画面上有一个桃子,是用铅笔画成的,线条十分粗糙。他这是在用特殊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祝福。桃子的下方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我一直知道你对我的尊重。

(选自《陕西日报》2022年6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之所以羡慕拾荒老人,主要是因为拾荒老人日子充实,心态乐观。

B.文章第段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老人早已知道“我们”在帮他。

C.“我”背着父亲给拾荒老人红包,是因为看到老人生活艰难,想帮助他。

D.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故事虽小,却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父亲地说:“你当面把这么多的废品送给他不好。”(在横线上填写一个适当的词,并说明理由)

②父亲说:“他真不容易!”(“真不容易”包含着哪些情感)

(3)第段写“老人显然什么都明白”,老人明白什么?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

(4)“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在时文阅读交流会上,你想把本文推荐给你们班的同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拟写一则不少于100字的发言稿,以便在向同学们推荐本文时做即时发言。

4.材料一: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黏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黏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黏土、长石和石英制成的,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选自《人类历史的回眸-陶瓷》,有删改)

材料二:我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因在商代原始瓷器上发现的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在一起能烧成高钙质青釉而得名。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小仙坛地区烧制出了完全符合现代瓷标准的青瓷制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崇尚素雅,以釉色之美见长。到了隋代,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就是说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烧制青瓷为主,瓷胎轻薄细腻,釉质温润如玉;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烧制白瓷为主,瓷胎坚实致密,色白如雪,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宋代,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最具代表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名窑,它们各具魅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特点。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造型丰富多样,釉色缤纷华丽,如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瓷,让人叹为观止。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陶瓷,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灿烂的符号之一,是受世界认可和敬仰的中国手工艺术生活品。

(选自《从时光深处走来的珍品》,有删改)

材料三: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5.4%。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676万吨,同比下降5.7%。从金额方面来看,2021年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30703.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2.2%。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金额1165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8.6%。

(选自《陶瓷产业发展史》,有删改)

材料四:古陶瓷文物修复从修复标准上可分为多个类型,如考古型修复、商业修复等。考古型修复的目的是尽量还原器物形制等有助于进行考古器物类型分析的因素,同时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器物出土时所携带的原始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操作方法一般是将破碎的陶瓷器物拼对粘接,缺损处用石膏补上,然后打磨整形,从而恢复器物整体形态。商业修复以交易牟利或私人收藏欣赏为目的,没有特定标准,追求完美修复效果,即将破损器物恢复为完整器,肉眼看不到修复痕迹。另外,在民间古玩行业,锔瓷和金缮也是非常流行的陶瓷修复技艺。由于现代审美新元素的不断注入和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民间锔瓷手艺焕新生。锔瓷不单是恢复器物功能和形态,且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装饰、一种艺术的再创作。

(选自《漫谈传统瓷器修复工艺》,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的是陶,不吸水、抗腐蚀的是瓷。

B.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陶瓷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均逐年上升。

C.文物修复具有多种类型,其中考古型修复注重于还原器物形制,而商业修复追求美观。

D.陶瓷是我国悠久文明中灿烂的符号之一,也是受世界认可和敬仰的手工艺术生活品。

(2)材料四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我国传统的工艺陶瓷具有哪些特点?请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点概括。

(4)如何才能促进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请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简要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5.【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如今的别墅之类)。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③非:不对,错误。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是进亦忧

③孟子对曰

④忧民之忧者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请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内容,谈谈孟子和范仲淹两人的忧乐观有何异同。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5.0分)

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乎所有的白色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的,越是朴实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芬芳。

请以“内在的芬芳”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6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7.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乙】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guǒ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___了酒葫芦,将火炭___了,取毡笠子___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___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yǐ逦背着北风而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朔风

②包guǒ

③yǐ逦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挑盖戴拽

B.挑戴盖拽

C.拽盖戴挑

D.拽挑盖戴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甲】语段中林冲带刀在沧州城里寻找的人是。

(4)【乙】文段主要表现了林冲的什么性格特点?小说中还有哪一情节表现了林冲的这一性格特点?请简述。

8.春晖中学开展航空航天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运用对偶手法,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2)学校打算邀请市科协张主席做一场有关航空航天知识的主题报告,校团委拟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张主席:

为进一步推进科普教育工作,【甲】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乙】我校准备于11月28日开展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综合实践活动,特邀请您为学生做一场有关航空航天知识的主题报告,届时恭请您莅临指导。

2022年11月26日春晖中学团委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小题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1)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炬”的书写)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注意“赋”的书写)

④到乡翻似烂柯人(注意“烂”的书写)

⑤雾凇沆砀(注意“凇”的书写)

⑥天与云与山与水

(2)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⑨欲为圣明除弊事

⑩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首先找到新闻的导语部分,也就是这段新闻的第一、二两句,再进行概括:春晖中学开展学习航天科普知识主题系列活动。

答案:

春晖中学开展学习航天科普知识主题系列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闻标题的拟写。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概括,它用十分简明的语言标出所报道的内容,以此来吸引读者,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好的标题应是准确、鲜明、醒目和新颖的。拟写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的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不停顿,句末无标点。

3.【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联系“但我觉得,人家救了父亲一命,我总该有所表示。我背着父亲,给了拾荒老人一个红包,真诚地向他表达我的谢意”可知“我”背着父亲给拾荒老人红包,是因为感谢他对父亲的救命之恩,不是因为看到老人生活艰难,想帮助他。

故选:C。

(2)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因为父亲明白尊重才是对善意最好的回报,“我”的做法看起来是帮忙,但可能会适得其反,伤害老人的自尊心。所以应该是严肃地对我说,让“我”明白这样做不对。

②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父亲说这句话是在他住院醒来后,得知是拾荒老人喊上保安,一起把他送到医院的。所以这里有对拾荒老人及时抢救他的感恩。老人把他送到医院便离开,不求回报;自己生活不易,还想着帮助回报他人,值得敬佩。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句子“老人说:'你们的心意我早领了。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二楼的灯光”可知老人明白“我”家为了帮助他故意换了一个度数高的灯泡;根据句子“要不我也捡不了那么多废品”可知:老人明白父亲悄悄收集易拉罐帮助他,明白父亲这么做是出于对他的尊重。

(4)本题考查“我”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角度分析。讲述故事: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背着父亲,给拾荒老人一个红包,真诚地向他表达我的谢意,但是遭到拒绝,当“我”把事情原委告知父亲后,父亲告诉“我”尊重才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所以“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想法和父亲的做法形成对比;文中“可我不明白,父亲一个月拿着上万元的工资,为什么会羡慕一个拾荒老人”一句是“我”的疑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根据“他和父亲虽然连只言片语的交流都没有,文化修养和社会阅历也不尽相同,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这句借“我”进行议论,便于表现主题,便于表达情感倾向。

(5)本题考查发言稿的撰写。写发言稿注意事项:①切合情境、符合发言者的身份是发言稿的基本要求;②做到有的放矢,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宜开门见山,不宜东拉西扯;③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本题有发言人身份是学生,听众是同班同学,观点是尊重才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所以写的时候围绕这个来展开。

答案:

(1)C

(2)①严肃因为父亲认为尊重才是对善意最好的回报,“我”的做法看起来是帮忙,但可能会适得其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②对拾荒老人的感恩,敬佩。

(3)①为了帮助他,“我”家故意换了一个度数高的灯泡是;②父亲悄悄收集易拉罐帮助他;③父亲的做法是对他的尊重。

(4)①讲述故事: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我”的想法和父亲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的尊重他人之心;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⑤借“我”进行议论,便于表现主题。

(5)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内容是尊重才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社会上的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真正想帮助他人的人,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尊重对方。古人云:“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故事中施舍食物的人处于善意给饿者施舍食物,但是这个饿者最终没有接受他的食物而被活活饿死,根本原因就是施舍的人没有尊重饿者。反之,这篇故事中的父亲,他懂得尊重他人,所以悄悄更换度数高的灯泡,悄悄收集易拉罐放在固定位置。因为尊重所以拾荒老人也默默接受,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父亲也得到了老人的尊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希望每一个真诚帮助他人的人都懂得彼此尊重。

本文通过讲述“我”的父亲为了帮助一个拾荒老人,悄悄更换度数高的灯泡,收集易拉罐分批次默默放在固定地点,拾荒老人明白却不言说,在父亲患高血压的时候联系保安把父亲送到医院却不求回报的故事,揭示了尊重才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的道理。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4.【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ACD.正确。

B.有误,材料三只列举了2021年和2022年1~5月份陶瓷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看不出是否逐年上升。

故选:B。

(2)认真阅读材料四,由“古陶瓷文物修复从修复标准上可分为多个类型,如考古型修复、商业修复等”“考古型修复的目的是……商业修复以交易牟利或私人收藏欣赏为目的,……肉眼看不到修复痕迹。在民间古玩行业,锔瓷和金缮也是非常流行的陶瓷修复技艺”可知,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考古型修复”和“商业修复”两种不同的古陶瓷修复标准,并从修复目的、追求目标、修复方法等角度分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具体,也更具有条理性。

(3)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根据“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可知: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根据“我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因在商代原始瓷器上发现的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在一起能烧成高钙质青釉而得名”可知:发源较早,历史悠久;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崇尚素雅,以釉色之美见长。到了隋代,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最具代表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名窑,它们各具魅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特点”可知:时代不同,形态不同。根据“元、明、清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造型丰富多样,釉色缤纷华丽,如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可知:造型丰富,色彩华丽。

(4)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676万吨,同比下降5.7%”可知: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促进陶瓷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根据“古陶瓷文物修复从修复标准上可分为多个类型,如考古型修复、商业修复等”“由于现代审美新元素的不断注入和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民间锔瓷手艺焕新生。锔瓷不单是恢复器物功能和形态,且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装饰、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可知:注意保护与修复古陶瓷文物;注入现代审美新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答案:

(1)B

(2)示例:举例子,分类别。列举了“考古型修复”和“商业修复”两种不同的古陶瓷修复标准,并从修复目的、追求目标、修复方法等角度分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具体,也更具有条理性。

(3)①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②发源较早,历史悠久;③时代不同,形态不同;④造型丰富,色彩华丽。

(4)①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促进陶瓷产品对外贸易发展;②注意保护与修复古陶瓷文物;注入现代审美新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本题是以“陶瓷”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第四题考查材料的阅读探究。

解答信息提取并概括的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

5.【答案】【小题1】或许,这样,回答,以……为忧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或许。

②句意: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是:这样。

③句意:孟子回答说。对:回答。

④句意: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忧:以……为忧。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微,如果没有;斯,这。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而,却;亦,也。句意为: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政治抱负。根据乙文中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可知孟子的忧乐观,这句话强调的是君主要施行仁政。由此可见两人的相同点是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不同点是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①或许②这样③回答④以……为忧。

(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3)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可见两人的相同点是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不同点是孟子的“忧乐观”强调君主要施行仁政;范仲淹将这一“忧乐观”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是对孟子的“忧乐观”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答案】内在的芬芳有一种芬芳,我给它取名为内在的芬芳,它,散发出一股清幽的芳香。

一股清香从鼻尖敞开……“说句对不起就完事了?你这是什么态度,我今天好好跟你讲道理……”一位看起来挺有气势的男子说道。旁边身穿服务员衣服却看似大学生的女孩说:“先生,实在是对不起,如果您还是嫌奶茶太烫了些,我们可以再去调杯温的给您,请您不要生气,坐下静等一会儿,好吗?”

没想到这样的话似乎更激怒了那位男子,他用十分高亢的声音近似吼道:“都说顾客是上帝,你们就是这样对待上帝的?想把上帝烫死吗?”话语中还夹带了句脏话。女服务员并没有因此恼火,相反,重新递了一杯奶茶给了那男子,“请您试试,是否还烫?”男子没有料到女服务员是这样的平静,或许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身后一大群人围观着,先是接过奶茶喝了一口,放下了,随后又拿起奶茶猛地喝了一大口,随之,飞快地走出了奶茶店。

我想,此刻的那位男子一定意识到了自己的话语粗鲁,所以不好意思走了。我再度拿起桌上的奶茶,此时一股清香从鼻尖袭来,我不知是奶茶的香气还是刚才那位女服务员的教养的芬芳,只是,芳香未散,余蕴袅袅。人性的教养的芬芳是如此迷人。

等她走近我坐的桌旁时,我叫了她一声“姐姐”,她发现了是我叫的,问我还需要什么?我摇摇头说不需要。我问她:“姐姐,你刚才好平静,那个男客人都骂你了,你也不生气?”大学生模样的女服务员先是低下头,接着,抬起眼,扬着嘴角笑了笑,说:“那只是别人无意间的一个絮语,何必在意呢?作为顾客有这样的心理也是正常的。做服务行业的,要有起码的素养。不在意这些才不会生气呢!”我顿时就感觉她是上天派来感化我的天使姐姐,“天使,哦,不,姐姐,你真好!”天使姐姐朝我微笑了下,就去收拾其它桌子了。

我又拿起奶茶,发现已经被我喝完一一空了。

有一种芬芳,它竟是如此的奇妙,牵引着我的鼻尖,散发出迷人的芳香,那是人性深处散发的香气,她是内在的芬芳。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内在的芬芳”,“内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芬芳”指(花草等的)香气,这里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这里应指一个人的良好道德或文化品质。芬芳即香气,这里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内在的芬芳”应当是要表现一种良好的道德或文化品质及其对人的影响。比如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等良好品质,这里一个关键是要写出影响,写出一种美好品质对周围人的正面引导、激励作用。作文时最容易想到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构思就是精雕细刻几个能够体现教养的芬芳的经典画面,最好这几个画面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人的不同方面的教养,因为教养本来就不仅仅是指一种优良品质,而是具备多种良好品质的综合反映。而且一定要有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点题。也可以写一个你所遇到的具有良好教养的人对你的灵魂深处的触动,不仅要写出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