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_第1页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_第2页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_第3页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_第4页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疾病

Alimentarysystemdisease

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胃癌肠癌食道癌二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1急性胃炎转变刺激性食物和药物2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HP部位上皮和黏液屏障之间(黏膜表面胃小凹)

机理酶(尿素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

炎症介质(白三烯趋化因子)代谢产物毒素——上皮内皮损伤免疫因素自身抗体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Helicobacterpylori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1慢性表浅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

最多见好发部位:胃窦病理变化肉眼(胃镜)灶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状出血镜下:浅表黏膜慢性炎症: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1/3轻,1/3-2/3中,2/3重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我国好发部位胃窦

(1)胃镜:黏膜薄皱襞平橘红色—灰白血管清晰

A型B型

自身免疫HP感染发病国外国内分泌胃酸减少明显胃酸减少轻,

V-B12吸收障碍无B12吸收障碍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恶性贫血+—血胃泌素↑↓部位胃体胃窦(2)分型

(3)镜下

①腺上皮萎缩——腺体数量减少②上皮化生

③炎症反应

化生:A(假)幽门腺化生壁细胞主细胞消失黏液细胞化生

B肠上皮化生

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潘氏细胞大肠型(不完全性)高铁二氨+癌变小肠型(完全性)AB+(4)分级黏膜变薄程度+腺体减少数量3级

Thisisthenormalappearanceofthegastricfundalmucosa,withshortpitslinedbypalecolumnarmucuscellsleadingintolongglandswhichcontainbrightpinkparietalcellsthatsecretehydrochloricacid.Thisisthenormalappearanceofsmallintestinalmucosa

3慢性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gastritis)

部位胃底胃体病变胃黏膜增厚变宽,脑回状黏液分泌细胞增加胃小凹增生达黏膜下

4其他

疣状胃炎(gastritisverrucosa)

黏膜表面疣状突起嗜酸性胃炎(eosinophilicgastritis)

全层大量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性胃炎(granulomatousgastritis)

黏膜内肉芽肿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一概述部位十二指肠胃(3:1)复合性:胃+十二指肠急性慢性多(慢性消化性溃疡)(溃疡病ulcerdisease)

发病青壮年男性O型临床上腹疼痛返酸嗳气病理变化

以胃溃疡为例肉眼:

部位胃窦小弯侧

数目单个大小小于2CM

形状圆卵圆边缘整齐斜漏斗周围黏膜放射状底平坦深(黏膜下肌层)较干净镜下: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可分为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疤痕组织层a小动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b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溃疡周围慢性炎症黏膜肌和肌层粘连

十二指肠溃疡球部较小(1CM)

发病率高一般不恶变三结局及并发症

1.结局

(1)愈合吸收肉芽填充上皮覆盖(2)经久不愈反复发作2.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

(20-25%)

少大便隐血多柏油样便呕血

穿孔5%急性剧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慢性局限性腹膜炎

幽门狭窄梗阻3%功能性器质性呕吐代谢性碱中毒

癌变(胃溃疡)1%四临床病理联系返酸嗳气幽门狭窄,括约肌痉挛胃逆蠕动胃内容物潴留上腹疼痛:炎症刺激平滑肌痉挛烧灼痛钝痛2特点:节律性十二指肠---饥饿痛胃---饱食痛周期性季节(春冬)

病因和发病机理

黏膜屏障破坏——酸性酶性消化1黏膜屏障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隔离中和黏膜上皮屏障:完整再生血流:提供营养清除损伤因子

屏障损伤因素

A胃酸过多(十二指肠)胃壁细胞总数增加,胃酸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功能亢进,酸性胃液增加

B胃排空延缓胆汁反流(胃溃疡)迷走兴奋性↓→胃蠕动↓→胃内容物潴留→胃窦部G细胞(胃泌素细胞)分泌胃酸↑→胃液分泌↑(盐酸↑,胃蛋白酶↑)

CHP感染酶(蛋白酶磷酸酶等)炎症介质(白三烯趋化因子)

——黏膜血管内皮损伤

D药物阿司匹林——黏膜前列腺素

E环境饮食吸烟

F遗传

O型壁细胞数目病毒性肝炎

(Viralhepatitis)一概述

由一组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庚,嗜肝细胞)——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变质性炎传染病1临床食欲减退厌油恶心乏力肝大压痛肝功能障碍黄疸发展:慢性—肝硬化—肝癌

2发病及传染途径

感染途径HAV:

RNA儿童青少年20%消化道急性HBV:DNA青壮年50%血道

HCV:RNA血道HBVHCV易慢性化—肝硬化肝癌

HDV:δ因子,缺陷性依赖HBV复制血道重庆乙肝合并HDV发病率9.29%HEV:RNA青壮年孕妇消化道急性

1986—1988新疆119280例,死亡707例*HBV感染肝细胞:HE毛玻璃免疫组化HBsAg

胞浆

HBcAg

核电镜SER内线状二基本病理变化

性质变质性炎(一)变质性改变

1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ballooningdegeneration)

——

溶解性坏死(lyticnecrosis)

点状(spottynecrosis)23个肝细胞坏死

灶性较上范围稍大碎片状(piecemealnecrosis)界板区坏死桥接(bridgingnecrosis)坏死灶间连接(亚)大片坏死大范围坏死仅残留小叶边缘少许肝细胞

2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凋亡)嗜酸性变:肝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红染

嗜酸性小体:肝细胞进一步浓缩深染,核消失为单个细胞的死亡3其它:脂肪变性淤胆(二)渗出性改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部位:坏死灶汇管区小叶内(三)增生性改变

1肝细胞再生若网状支架塌陷—结节状再生2枯否氏细胞3间质增生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4胆小管增生坏死肝细胞能否完全恢复原结构——网状支架

三临床病理类型

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轻型(普通型)<慢性—轻、中、重

急性重型重型<亚急性重型(一)急性(普通型)肝炎1病理镜下(1)变质:变性明显

坏死轻淤胆(2)渗出:淋巴细胞(3)增生:肝细胞枯氏细胞肉眼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2临床起病急乏力厌油肝区痛大(无)黄疸

肝功能异常(ALT,AST等)

3结局完全恢复慢性重肝(二)慢性(普通型)肝炎1标准肝炎病史半年以前: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现在:轻中重:变性坏死G纤维化S2病变特点:变质:变性坏死(点状碎片桥接)渗出:增生:肝细胞胆管成纤维细胞

纤维(坏死灶汇管区条索)

轻坏死轻小叶结构保持汇管区纤维化中碎片状桥接坏死—网状纤维塌陷界板破坏

—纤维增生部分分割小叶重碎片状桥接广泛严重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周边纤维条索与小叶内纤维增生连接,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紊乱(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少见严重由病变及病程分:急重

亚重我国常见类型

1急性重型肝炎急重快短死亡率高(爆发型电击型)病变特点:镜下大块坏死肉眼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轻软色黄或红(急性黄/红色肝萎缩)Thereisextensivehepatocytenecrosisseenhereinacaseofacetaminophenoverdose.Thehepatocytesattherightaredead,andthoseattheleftaredying.Thispatterncanbeseenwithavarietyofhepatotoxins.Acuteliverfailureleadstohepaticencephalopathy.

thereareareasofnecrosisandcollapseofliverlobulesseenhereasill-definedareasthatarepaleyellow.Suchnecrosisoccurswithhepatitis.

2亚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迁延或本为亚重普通型恶化与急重比较:坏死范围较小病程相对较长病变特点:镜下亚大块坏死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纤维增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