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经济课件_第1页
水利工程经济课件_第2页
水利工程经济课件_第3页
水利工程经济课件_第4页
水利工程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第二節本課程的性質和意義一、本課程的性質

《水利工程經濟》是一門技術專業課程,應用工程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計算方法,具體解決水利水電建設中的有關經濟問題。本課程是一門新設立的課程,將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準的提高而不斷補充、修改和更新其內容。

《水利工程經濟》是一門對水利技術政策、技術措施或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效果評價的專業課程。通過對經濟效果的評價和論證,確定技術政策的方向,技術措施的優劣,工程方案經濟上的合理性和財務上的可行性。因此,研究水利工程經濟,不獨具有理論上的指導作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掌握理論解決水利工程中的實際經濟問題。

《水利工程經濟》課程主要研究在本專業領域內的經濟效果理論,商量經濟效果的指標體系,以及評價經濟效果的計算方法等。具體言之,水利工程經濟問題就是在滿足防洪、除澇、灌溉、供水或發電等要求的條件下,如何用一定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或者如何用最少的投入獲得一定的產出。所謂投入,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所需付出的全部資金,其中包括一次性投資和備各所需的年運行管理費用,即指在建設、生產期內所需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消耗的總和。所謂產出,是指生產出來的各種有用成果,常用總產值或淨產值等價值量指標表示其效益。產出與投入之比或效益與費用之比,即為表示經濟效果的一種指標。經濟分析或經濟評價的目的,就是設法尋找最優的經濟效果。即如何用較少的資金,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水利工程方案的選擇,除進行上述經濟分析或經濟評價外,尚須從政治、社會、技術、環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評價,才能最終選出最佳方案。為了滿足一定的國民經濟發展要求,一般可以採用不同的技術措施進行方案比較,經過技術經濟論證,從中選擇經濟效果比較有利的方案。例如,為了滿足電力系統某一設計水準年的負荷增長要求,可以提出修建水電站、火電站或核電站等比較方案,經過分析論證後,認為水電站雖然單位kw容量的投資高一些,但建成投產後不需燃料,年運行費僅為火電站的1/3至l/5,發電成本較低,而且水電站在電力系統中可以承擔調峰、調頻、事故備用等任務,總的看技術經濟條件較好,因而決定修建水電站。如果該地區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在多條河流上修建水電站,或者在某一條河流上規劃佈置若於座梯級水電站,此時應根據各座水電站的開發條件、存在的技術問題、水庫移民安置難易、電站動能經濟指標和水庫綜合利用效益以及滿足地區國民經濟發展和電力系統負荷增長要求等許多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後,才能確定修建某座水電站。然後對擬建水電站的型式、規模、裝機容量、機組台數等主要參數進行優選,以便進行技術設計和組織施工。水電站建成後,如何進行水庫優化調度,如何與系統中的火電站聯合運行,使系統獲得較多的發電量,較大的保證出力,較少的火電耗煤量,從而確定各電站的最佳運行方案。總之,無論在規劃、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技術設計以及電站建成後的運營管理階段,均有大量的技術經濟分析工作。所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應研究這門課程,以便掌握有關水利工程經濟助理論和計算方法。第二節本課程的性質和意義二、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在“水利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指導思想下,我國水利事業將有十分宏偉的發展前途。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在完成國民經濟發展計畫的前提下,如何減少投入(費用),增加產出(效益),千方百計地提高經濟效果,加速社會主義建設,這是我們共同的光榮任務,因此學習本課程的意義是很重大的。現舉例說明。

1.如何提高灌溉經濟效果我國耕地面積約占全世界總耕地面積的7%,而人口則占全世界的22%,為了滿足人們對糧食和經濟作物日益增長的要求,必須設法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的產量,其中關鍵措施之一就是擴大灌溉面積。根據規劃,今後十年內擬新增灌溉面積8000萬畝,投資暫按每畝500元計,則需資金400億元,灌溉所需水量暫按每畝500m3計,則須增加灌溉水量400億m3,連同原有灌溉面積的需水量,則灌溉總需水量將達到4000億m3,約占全部水利工程總供水量的75%左右。發展與推廣各種先進的節水型灌溉方法(尤其我國比較乾旱的缺水地區),提高灌溉的經濟效果,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第二節本課程的性質和意義2.如何合理確定供水水價我國工業及城市生活用水量亦占較大比例,預計本世紀末我國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0億元(1991年工業總產值為28225億元),按萬元產值工業用水量200m3計(目前許多城市的工業用水量遠遠超過此標準,必須進行技術革新,提高工業用水的迴圈重複利用率),則工業用水量將達到l000億m3。城市人口按2.5億人估計,每人每年各種生活用水量按較低標準50m3計,則城市生活用水量將達到120億m3以上。兩者合計,本世紀末我國工業及城市生活用水量將超過1100億m3,約占全部水利工程供水量的20%左右,如再考慮城市各種公用事業及環境保護的用水量,則城市需水量將會增加更多。為了解決某些大城市的供水問題,已經建成並擬進一步興建若干座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但其投資是比較大的,例如,引灤入律引水工程的投資約為16億元(80年代初的物價水準),年供水量為5.5億m3(特枯水年份,保證率P=95%)至10億m3(一般枯水年份,P=75%)。根據水利是基礎產業的指導思想,在供水水價中應計入運行管理費用、折舊費、稅金和利潤等,這樣才能保證供水工程的擴大再生產,進入良性迴圈的發展道路。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由於水價定得過低,一方面某些地區早已出現水資源緊張狀況,而另一方面浪費水的現象卻仍比較普遍。此外,乾旱枯水年份來水量較少而供水量卻要求增加,豐水年份則恰好相反,有些產品的價值低而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很高,有些工業產品卻恰好相反。如何確定不同工業部門、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公用事業部門的供水水價?如何制定超定額用水的加價和節約用水的獎勵制度。總的要求是使所制訂的供水水價,既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供水產業的良性迴圈,而又在各方面、各部門的合理負擔能力範圍內,這些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第二節本課程的性質和意義3.如何進行水、火電綜合經濟評價水力發電與火力發電相比較,究竟何者在經濟上比較有利?這是一個曾有爭論的問題。我國幅員廣大,能源資源的分佈很不均勻,可能開發水能資源中的83%分佈在西南和中南地區,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應該多發展水電;煤炭資源的72%分佈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尤其華北地區水能資源極少,應該多發展火電。由於水電適宜於擔任電力系統的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等任務,火電則適宜於擔任基荷運行,因此水、火電應合理搭配以取得最大的綜合經濟效益。從投資(按1990年價格水準)看,水電站本身單位kw容量的投資大約在3000-4000元左右;水電站一般遠離負荷中心,平均單位kw容量的輸變電投資約為600-1000元左右。火電廠本身的單位kw容量的投資較小,大約為2000元左右;當火電站位於負荷中心,其輸變電投資暫且忽略不計,但火力發電須消耗大量燃料,每kw火電約需煤炭2.5t,噸煤煤礦投資約需250元/t,噸煤運輸投資約需200元/t,折合火電系統(包括火電廠、煤礦、鐵路運輸)單位kw容量的投資約為3125元,水電系統(包括水電站和輸變電工程)單位kw容量的投資約為3000-4500元。此外,火電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應該計入環保投資,一般為火電廠投資的20%,這樣水、火電系統的單位kw容量的投資是比較接近的。從年運行費用看,水電系統大致按其投資的1%-2%左右考慮、火電系統大致按其投資的4%-5%計算。綜合投資與年運行費對兩者進行比較,水電在經濟上稍優越些,尤其水能是可再生性清潔能源,不利用就要白白流走,所以世界上水能資源豐富的國家都是優先開發水電。我國人口多,耕地少,水庫淹沒損失及移民安置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社會問題,在開發水電時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第二節本課程的性質和意義4.如何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則籌措水利建設資金正如上述,在最近十年內擬新增灌溉面積0.8—1.0億畝,新增城鎮工業及生活供水量500億m3以上,新增水電站裝機容量3500-4000萬kw,共需水利水電建設資金2000億元以上。另加防洪、除澇等工程的投資,所需費用更為巨大,如何籌集這筆資金是個大問題。途徑只有一條,即中央、地方以及直接受益的單位、企業都要來投資,才能完成上述水利水電建設任務。如條件優惠,也可向國外籌借長期低利率貸款,但這只是一個資金來源的補充管道。必須指出,我國已建成一大批水利水電工程,固定資產已達1000億元,當前必須克服“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充分發揮已建工程的經濟效益,例如對已建水電站實行科學管理進行優化運行,即使提高效益的2%-3%,每年可額外增加發電量30億kw.h左右,按增加1kw.h電量可增加工業產值2—5元計,則全社會可增加產值100億元左右,電廠本身亦可額外增加電費收入數億元。1991年底我國火電站總裝機容量已達1.13億kw,年發電量5527億kw.h,按每kw.h發電量消耗原煤0.5kg計,則火電所需原煤達2.75億t左右,即使火電廠提高效率1%,即可節省原煤275萬t,可支援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迫切需要,又可減輕鐵路的運輸壓力。其他水利工程不一一列举。总之,研究水利工程经济无论对提高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是很必要的,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第三節國內外水利經濟發展概況一、美國水利經濟發展概況

19世紀初,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開始研究工程的投資費用與經濟效益的關係。當時的財政部長提出:“當某條航運路線的運輸年收入,超過所花資本的利息和工程的年運行費用(不包括稅收)之和時,其差額即為國家的年收益”。其後,國會逐步強調判別工程是否經濟的基本準則,是要有一個有利的益本比(效益與費用的比值)。

1930年格蘭特(Grant)編著的《工程經濟學原理》一書,首次系統地闡述動態經濟計算方法。

1936年國會通過的《防洪法案》,規定興建的防洪工程與航道整治工程,其所得的效益應超過所花的費用。如果人民的生命和社會的安全將受到洪水侵害時,就應考慮修建防洪工程。

1946年成立“聯邦河流流域委員會效益費用分會”,制訂比較完善的水資源工程經濟分析方法,其經濟分析的基本原則是:要求最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修建的工程其效益應超過成本,並要求獲得最大的淨效益。1950年該分會提出《河流流域工程經濟分析方法的建議》,其中有淨效益最大法、效益費用比法和可分費用-剩餘效益分攤法等,迄今在多目標水利樞紐工程的投資費用分攤計算中仍被沿用。

1962年參議院批准《水土資源規劃的原則和標淮》的檔,該檔規定水資源工程須用於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保護國家的自然資源,提高全體人民的福利水準。

1969年頒佈了《國家環境政策法》,要求在規劃中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從此水資源工程評價除了要考慮經濟效益外,還要同時注意環境保護問題。

1973年水資源理事會提出《水土資源規劃的原則和標準》,提出編制水土資源規劃的目標,要考慮國家經濟的發展相對環境的影響,要求建立一套系統分析的資料,能夠顯示每個工程計畫對地區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為方案比較提供基礎。1978年修訂上述《水土資源規劃的原則和標準》時,提出今後除考慮工程本身的投資外,還要同時安排環境保護的投資;在進行經濟分析時,要求按修訂的準則計算工程費用和工程效益,保證最經濟有效和對環境有益的工程獲得優先施工。

1980年水資源理事會制訂《水資源工程評估程式》,提出除進行效益,費用分析外,還須同時研究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質、水量等問題,要充分考慮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注意生態平衡。今後不再簡單地評估單一工程的效益費用問題,而要探討一系列水資源工程的效益費用及其施工次序。要求水資源規劃不能僅限於工程措施,還要求重視非工程措施,使兩者結合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三節國內外水利經濟發展概況二、前蘇聯水利經濟發展概況前蘇聯水利工程全部由國家控制,實行計劃經濟,由國家機構制定計畫並撥款興建各項水利工程。雖然不像美國以市場經濟為主,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但同樣注意建設資金的經濟效果,在各部門、各工程專案、各建設方案之間進行廣泛的經濟考核和經濟比較。

20年代初期,在編制俄羅斯電氣化計畫時,利用價值和實物指標對不同方案進行經濟比較。當時把工程效益與基建投資的比值稱為經濟效率係數,當時國家計委規定這個係數等於6%。

30年代有人認為經濟效率係數就是“資金利率”,屬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範疇,因而加以激烈反對,提出以勞動量作為價值的主要尺度,在編制計畫和選擇工程專案時,主要考慮的是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和節約總勞動消耗量,而不是所選方案的最大利潤。也有人提出:用各種指標體系例如勞動生產率、產品品質、資金佔用量、成本等進行綜合經濟分析。

40年代有人主張在方案比較選擇時,應利用價值指標對經濟效果進行分析,並提出社會主義生產價格=成本十投資×某一額定係數。當時也有人提出:要重視計畫的作用,不能對價值作用估計過高。

50年代初期,在工程方案比較中,已引進了抵償年限法和年折算費用最小法。所謂抵償年限,就是用不同方案年運行費用的節約,抵償投資增加額的回收年限。所謂年折算費用,是指方案的年運行費用和年折算投資之和,其中年折算投資等於方案投資總額除以標準抵償年限得出。這一階段建設資金是由國家無償撥付,不考慮利息,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即方案比較採用所謂靜態經濟分析方法。由於各部門無償使用國家的生產建設資金,導致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大量積壓浪費,並拖延了施工進度,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第三節國內外水利經濟發展概況60年代初期,國家計委、科技委、科學院主席團批准並公佈了《確定基本建設投資和新技術效果的標準計算方法》(以下簡稱《標準方法》),規定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投資經濟效果必須採用的基本原則和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水利部門制訂了投資經濟效果計算規程,其中規定工程方案比較要以抵償年限和年折算費用作為衡量工程取捨的標準,並規定水利工程的抵償年限Tok不得大於10年。標準抵償年限的倒數被稱為投資效益係數pH,規定pH=0.10。

70年代初期,頒佈了《標準方法》(第二版),提出經濟比較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因素,不同時期資金的換算係數(相當於年利率)eH=0.08,同時規定水利工程的標準抵償年限Tok=8年,相應的標準投資效益係數pH=0.12。對於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方案比較時用的投資效益係數pH=0.15,不同時期資金的換算係數eH=0.10。

80年代須布了《標準方法》(第三版),其中規定投資的總經濟效果(絕對效果)係數,是國民收入的增長額與相應投資額之比,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經濟效果係數分別規定為:工業0.16,農業0.07,運輸0.05,建築工業0.22。投資的相對經濟效果的計算,是為方案經濟比較和技術決策用的,在許多比較方案中,要求選擇年折算費用最小的方案。如果各比較方案的投資是分期投放的,而年運行費又隨時間而變化時,則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利用換算係數eH將後期費用換算為現值費用。後來學術界開始認識到,生產性投資與非生產性投資要當作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發展生產與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具有同樣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投資的最大效果。此外,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境保護費用巨大,但會產生兩種社會效果,一是保證居民的良好生活條件,二是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最後強調應從組織上保證經濟效果問題的研究工作,系統地組織投資效果的學術活動和圖書、科研成果的出版工作。第三節國內外水利經濟發展概況三、我國水利經濟發展概況我國水利建設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即已建成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當時亦有租略的水利經濟估算,例如約需費用折合稻米若干石,能灌溉農田若干畝。近代水利經濟研究,始於冀朝鼎於30年代編著的《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一書。解放前,我國大型水利工程的經濟計算方法是學習歐美的效益費用比和淨效益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動態經濟分析方法,例如揚子江三峽工程開發方案的初步研究。解放後,我國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工程,當時水利工程的經濟計算方法廣泛採用前蘇聯在50年代的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靜態經濟分析方法,例如抵償年限法及年折算費用最小法等。基本上把前蘇聯的一套水利經濟計算方法照搬過來,與我國水利建設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夠,但當時工程建設比較實事求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基本上是有計畫按比例發展的,加上當時各種有利條件,水利建設成績很大,工程經濟效益是比較好的。從50年代末期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20年間,我國水利經濟工作主要受到極“左”思想的干擾、“十年動亂”的破壞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忽視必要的經濟評價工作,以致有些工程投資大,工期長,效益小,甚至得不償失。由於沒有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使我國水利建設事業遭受了許多不可彌補的損失,水利動能經濟理論研究工作幾乎全部陷於停頓狀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對內搞活經濟,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一再強調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經濟效益。在此大好形勢下,水利動能經濟工作又蓬勃地發展起來了。1982—1985年.有關部門先後制訂了《電力工程經濟分析暫行條例》、《水力發電工程經濟評價暫行規定》、《小水電經濟評價暫行條例》、《水利工程水費核訂、計收和管理辦法》以及《水利經濟計算規範SDl39—85(試行)》等,使水利水電工程在規劃、設計、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中的經濟評價工作,均有了明確的指導準則和比較具體的計算方法,為水利水電工程經濟評價工作的開展,為水利水電工程經濟理論和實踐的迅速發展,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87年9月,由國家計委組織編制、經審查批准後正式頒佈了《建設專案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以下簡稱《方法與參數》),該書由“關於建設專案經濟評價工作的暫行規定”、“建設專案經濟評價方法“、“建設專案經濟評價參數”和“中外合資經營專案經濟評價方法”4個規定性檔以及13個應用案例組成。《方法與參數》一書對經濟評價工作的管理、經濟評價的程式、方法、指標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說明,並第一次發佈了各類經濟評價參數。本《方法與參數》是實現投資專案決策科學化的重要基礎工作,是各規劃設計等單位進行投資專案評價的指導性檔,也是各級計畫部門審批設計任務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金融機構審查投資貸款的重要依據。本文件除對建設專案經濟評價的實際應用作了詳細規定外,在評價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等方面也作了必要的闡述。1990年,為了確保各類專案評價標準的統一性和評價結論的可比性,根據國家的經濟條件、資源供求狀況、宏觀經濟調控等情況,及時進行了測算並調整建設專案有關的經濟評價參數,例如,社會拆現率由10%調整為12%,影子匯率由1美元折算4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折算5.8元人民幣,等等。

1990年9月,電力工業部、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頒發了《水電建設專案經濟評價實施細則》(試行),該細則系根據《方法與參數》的規定,結合水電建設專案的具體情況而制定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1992年10月,根據國家計委於1987年9月頒發的《方法與參數》,結合水利工程特點,在原水利電力部頒發試行的《水利經濟計算規範SDl39—85》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後編制了《水利建設專案經濟評價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無論《細則》或《規範》,都是通過對專案所需費用和所得效益的對比,評價建設專案的經濟效果。經濟評價包括國民經濟評價和財務評價兩部分內容,國民經濟評價是從全社會的角度用影子價格分析計算所需投入的費用和可獲得的效益,來評價建設專案的經濟合理性;財務評價是從水利水電建設專案本身出發,在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的條件下,分析計算專案的財務支出和可獲得的財務收益,評價建設專案的財務可行性。具有綜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水電建設專案,在進行國民經濟評價和財務評價時,均應以整體評價為主,要計算其總效益和總費用;必要時也可在綜合利用各部門(防洪、發電、灌溉、航運、城市及工業供水等)之間進行費用分攤,然後對各部門分專案進行經濟評價。

1991年10月,水利部農村水電司編寫了《小水電建設專案經濟評價指南》,本書是在水利部頒佈的《小水電建設專案經濟評價規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小水電建設政策性強、地方性強和群眾性強的特點,比較詳細地闡述了小水電經濟評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計算原則和計算方法等內容,同時收錄和編寫了若干個附錄,其中有發供統一的電站、只發不供的電站、梯級水電站、改擴建電站和農村電氣化規劃等5個不同類型小電站的經濟評價示例,以及經濟評價用的一些主要參考數據等。近十幾年來,我國水利水電經濟研究工作在吸收國外先進的經濟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解決了我國水利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從宏觀上研究水利事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從微觀上研究水利工程專案經濟評價的理論相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利工程經濟學科體系。

不確定性分析水利建設專案經濟評價中所採用的數據,很多來自預測和估算,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分析由於各種因素的變化而引起對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稱為不確定性分析。進行不確定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考察和預測建設專案可能承擔的風險和評價指標的可靠程度,供專案決策時參考。不確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風險)分析和盈虧平衡分析。前兩項分析可用於水利建設專案的國民經濟評價和財務評價,後一項分析一般只用於工廠企業的財務評價。現對前兩項分析分述於下。一、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和驗證各項主要因素發生變化時對整個建設專案的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從中找出最為敏感的因素。同時根據指標的變化程度,進行必要的補充研究,以便論證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進行敏感性分析時,可根據建設專案的特點,選擇對專案經濟評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因素,例如投資、效益、價格、利率(折現率)、建設期和投產期等因素,分析其中一項因素變化或幾項因素同時變化,可能對經濟評價指標(例如內部收益率或淨現值)的影響幅度。如果影響幅度是在允許範圍內,則認為本項目的經濟指標是穩定的,否則被認為是不穩定的,此時應進一步研究,提出減少風險程度的措施。進行敏感性分析時,通常先計算在基本正常情況下的評價指標,然後計算當各個因素有可能變化某一百分比的情況下相應評價指標的變化程度,以便進行比較分析。水利建設專案經濟評價牽涉到的因素很多,應結合具體情況列出主要因素,求出這些因素發生變動後的效果指標,供決策時參考。有關因素變動的幅度,可採用下列範圍。投資:士10~20%;

效益:土15~25%;

建設期:提前或推後1~2年;

達到設計效益的年限:提前或推後l~2年。《水利建設專案經濟評價規範》規定的經濟評價指標較多,沒有必要全部進行敏感性分析,一般可只對主要經濟評價指標,如國民經濟評價中的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和經濟淨現值(ENPV),財務評價中的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財務淨現值(FNPV)、投資回收期(Pt)和固定資產投資借款償還期(Pd)等進行分析,應根據專案需要研究確定。在敏感性分析中,可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考慮單項因素浮動或兩項以上因素同時浮動的情況。如果某些因素發生變動的可能性較大,則應以主要浮動因素的計算結果,作為最終評定效果指標的依據。某種因素浮動對專案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和其敏感程度,通常可以該因素按一定比例變化時,引起專案經濟評價指標變動的幅度,列表表示;或通過繪製敏感性分析圖,反映出項目主要經濟評價指標達到臨界點時,允許某種因素變動的最大幅度,即變化極限表示。一、敏感性分析下圖是一張經濟內部收益率敏感性分析示意圖。圖中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變動對經濟內部收益率的影響線,可根據專案的分析成果點繪。兩線與社會折現率線的交點A和B為臨界點,相應橫坐標分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允許變動的最大幅度。如專案固定資產投資和效益超過臨界點,該專案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其他經濟評價指標的敏感性分析圖,可用類似的方法繪製。敏感性分析可發現最敏感的因素,減少該因素的浮動,對經濟評價指標的穩定作用最大。因此,對該因素應研究提出減少其浮動的措施,其目的在於使專案能達到預期的經濟效果。如固定資產投資是最敏感的因素,就應從設計到施工建設,採取盡可能節省的措施,控制其浮動等。各種因素變化方案一方案二IRR(%)△IRR(%)IRR(%)△IRR(%)基本情況總投資+10%成本費用+10%產品售價-10%生產能力-10%投產拖後一年23.621.612.46.419.816.20-2.0-11.2-17.2-3.8-7.426.724.525.822.223.319.50-2.2-0.9-4.5-3.4-7.2例某工程專案對兩個方案進行經濟評價。當工程總投資、成本、產品售價、生產能力和投產期等主要因素都處在基本正常情況時,分別計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財務內部收益率IRR等指標;然後分別當總投資增加10%、成本增加10%、產品售價減少10%、生產能力降低10%、投產期拖後一年等不利情況發生時,再分別計算這兩個方案的財務內部收益率等指標,最後對計算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某工程專案的敏感性計算結果見表6-4。表6-4某工程專案的敏感性計算成果表由表6-4可以看出:方案一當產品成本和售價發生不利變化時最為敏感,這些因素的不利變化是方案一的致命缺點,必須設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質,擴大產品用途。方案二對各個因素的敏感性較小,評價指標比較穩定,故優於方案一。另外,從計算結果中還可以看出,無論方案一或方案二對建設進度都比較敏感,投產拖後一年對經濟效益影響較大,因此必須抓緊時間,精心組織施工,合理安排進度,提高管理水準。二、概率(風險)分析建設專案經濟評價的概率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原理,研究一個或幾個不確定因素發生隨機變化情況下,對專案經濟評價指標所產生影響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其目的在於研究建設專案盈利的概率或虧損的風險率,對概率分析有時也被稱為風險分析。上述敏感性分析,只能指出專案評價指標對各個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但不能表明不確定因素的變化對評價指標的影響發生的概率。敏感性分析與概率分析的區別還在於,敏感性分析中不確定因素的各種狀態的概率是未知的,而概率分析中不確定因素的各種狀態的概率是可知的。某一事件的概率可分為客觀概率和主觀概率兩類。客觀統計數值(如水位、流量等)出現的概率稱為客觀概率,人為預測和估計數值的概率稱為主觀概率。水利建設專案經濟評價的概率分析主要是主觀概率分析。概率分析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容:

(1)計算並分析專案淨現值、內部收益率等評價指標的期望值;

(2)計算並分析淨現值大於、等於零,或內部收益率大於、等於社會折現率(或行業基準收益率)的累計概率。累計概率的數值越大(上限值為1.0),專案承擔的風險越小。考慮到對不確定性因素出現的概率進行預測和估算難度較大,各地又缺乏這方面的經驗。為此,規範規定對一般大、中型水利建設專案,只要求採用簡單的概率分析方法,就淨現值的期望值和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時的累計概率進行研究,並允許根據經驗設定不確定因素的概率分佈,這樣可使計算大為簡化。對特別重要的大型水利建設專案,則應根據決策需要進行較完善的概率分析。規範規定通過模擬法,測算內部收益率等的概率分佈,曾在一些專案中使用過,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簡單的概率分析方法的計算步驟為:

1.列出各種要考慮的不確定性因素(敏感要素);

2、設想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的情況,即其數值發生變化的幾種情況;

3.分別確定每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即概率,每種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情況的概率之和必須等於1;

4.分別求出各可能發生事件的淨現值、加權淨現值,然後求出淨現值的期望值;5.求出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累計概率。累計概率P(%)5102030…70809095期望值年發電量Ep(億kw·h)1.401.301.251.15…0.690.600.440.440.895年收益Bt(萬元)1400130012501150…690600440340895年費用Ct(萬元)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淨現值B—C(萬元)800700650550…900-160-260295效益費用比B/C2.32.22.l1.9…1.15l.00.730.57l.49例

某徑流式水電站的年發電量與當年來水量的大小密切有關,而天然來水量逐年發生隨機變化,可用下列統計特徵值表達:多年平均年徑流量W=10億m3,變差係數Cv=0.5,偏態係數Cs=2Cv。由此可以求出各種頻率(累計概率)的年水量Wp,通過水能計算可以求出各種頻率的年發電量Ep,參閱表6-5。表6-5某徑流式水電站經濟評價指標的概率分析已知電站上網電價為0.10元/kW·h,則各年收益Bt=0.10Ep也是隨機變化的,但水電站的年費用Bt(包括資金年回收值和年運行費等)假設不變,暫定每年的年費用Ct=600萬元,由此可求出各種頻率(累計概率)的淨現值(B-C),當淨現值B-C=0,相應的累計概率為P=80%,參閱表6-5。由表6-5的計算結果,可知該徑流式水電站的年淨效益(B-C)的期望值為295萬元,效益費用比B/C的期望值為1.49,年淨效益(B-C)>0的累計概率Ps=80%,即表示年淨效益(B-C)<0的風險率為Ps=(1-Ps)=20%。可以認為該水電站專案在經濟上是有利的,承擔虧損的風險率不大。+20%0-20%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主要原材料0.60.50.50.30.40.40.10.10.1例某建設專案的固定資產投資為85082萬元,建設期為4年,各年資金投入分別為12762萬元,25525萬元,34033萬元,12762萬元。專案生產期為16年。年經營成本第一年為15081萬元,第二年為16362萬元,以後各年均為17643萬元。經營成本中主要原材料價格占50%。年銷售收入第一年為28288萬元,第二年為31824萬元,以後各年均為35360萬元。專案的流動資金為4575萬元,生產期末回收固定資產餘值為3486萬元。根據市場預測和經驗判斷,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和主要原料價格(三者之間相互獨立)等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發生的概率值見表5。表5不確定性因素變化的概率值取折現率為12%,對該專案淨現值的期望值及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累計概率進行計算並說明如下:口表示節點,每個節點中的數字表示不確定性因素出現的概率,並以直線與另一些節點聯結。每一個分支表示在一定不確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事件(經濟狀況)。圖中共有27個分支。第一個分支表示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和主要原料價格分別增加20%的情況。專案投資風險分析決策樹圖1.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發生事件(各個分支)的概率值。第一分支為0.6x0.5x0.5=0.15;第二分支為0.6x0.5x0.4=0.12;餘類推。各分支的概率終值之和等於1。2.分別計算各種可能發生事件情況下的專案淨現值。例如第一分支,即按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和主要原料價格分別調增20%後所引起的投資、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和經營成本等一系列變化,重新計算專案淨現金流量,並求得專案淨現值為15018萬元;第二分支淨現值為22627.27萬元;餘類推。3.將各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值)分別與其淨現值相乘,得出加權淨現值,然後將各個加權淨現值相加,得9783.88萬元,即為淨現值的期望值。4.列出淨現值累計概率表(見表),求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累計概率(P)。由表可得:P(NPV<0)=0.315+(0.339-0.315)x4498.28/(4498.28+53.62)=0.3387P(NPV≥0)=1-P(NPV<0)=0.6613由於淨現值大於或等於零的概率低於70%,說明該專案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淨現值

(萬元)概率值累計

概率淨現值

(萬元)概率值累計

概率-45347.80.030.03-13509.20.0030.21-37738.60.0240.054-12107.60.0050.215-30129.30.0060.06-7555.650.0960.311-28721.70.0150.075-4498.280.0010.312-21118.40.0120.08753.620.0240.336-15164.90.120.207

三、盈虧分析任何一個施工單位,承包水利工程的施工,或水利管理單位開展多種經營,在財務上總是希望能獲得利潤。例如,承包某一個水利樞紐的施工既可採用人工也可採用機械化施工。顯然,後者可以提高教率,但也帶來投資的增加。於是就要進行分析,當施工機械化提高列什麼程度時,就可能不合算了。又如在電價已定的情況下,電廠的建設規模多大才能盈得利潤。這些盈虧狀況的分析,是企業或經營管理單位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它可以使經營者瞭解和掌握企業獲利的必要條件和生產規模擴大後盈利的情況等。顯然,進行盈虧分析首先就要研究產品的成本。(一)成本的概念

企業生產的總成本一般可區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可變成本是隨產量的增減而變化的。相對地,固定成本則可‘視為一個常量。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行政管理費、設備折舊費、債務保險費和利息等。嚴格地說,不論什麼費用都不可能完全地、絕對地與產量無關。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內,企業或生產部門不可能馬上更換或增加設備,改變投資回收計畫或改組管理機構等,所以上述費用在一定時間裏可認為是相對固定的.2.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又稱為產品的直接費用,是指企業或工廠設備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生產單位產品所需消耗的直接勞務及原材料費用.顯然,可變成本是隨產品產量的增加而增長的。3.總成本

固定成本與企業年內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可變成本之和稱為總成本。

如以F表示固定成本,V表示單位產品的可變成本,x表示該產品的數

量,則總成本C可用下式表示.

C=F+Vx如果固定成本F和可變成本V未知時,可通過測量兩批產品的

產量x1,x2和相應的總成本C1和C2,來推求F和V值。此時

V=(C1-C2)/(x1-x2)

F=C1-Vx1或F=C2-Vx2式中,C1、C2及x1、x2分別為第—批產品和第二批產品的

總成本和產品數量。(二)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分析方法的優缺點

財務評價水利建設專案財務評價是根據現行財稅制度和現行價格,分析測算專案的實際收入和實際支出,考察專案的盈利能力、貸款清償能力等財務狀況,以評價專案財務上的可行性。為了節省計算工作量,水利建設專案的財務評價,可在國民經濟評價的基礎上,選取其中經濟效果較優的方案進行。由於財務評價是研究專案核算單位的實際財務支出和收入,因此對財務效果的衡量只限於項日的直接費用和直接效益,不計算間按費用和間接效益。水利建設專案的財務支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生產流動資金、年運行費、稅金以及貸款利息等,其中生產流動資金分自有流動資金(占30%)和流動資金借款(占70%)兩部分。專案建設期的貸款利息,一般按年計息,當工程竣工時,全部貸款利息計入固定資產價值。專案投產後的貸款利息,由專案投產後的收益歸還,不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水利建設專案的財務收益,是指出售水利產品(水、電等)的銷售收入和提供服務所獲得的財務收益。進行專案財務評價前,首先應瞭解資金來源、籌措方式、以及貸款金額和償還條件;然後列出各項財務支出,分析計算全部水利產品的成本,根據銷售水利產品所獲得的財務收益,扣除成本和應交納的稅金後,便是實現的利潤,即年利潤=年財務收入-年總成本-年銷售稅金-年其他支出 (6—5)水利建設專案財政評價使用的基本報表有:財務現金流量表、利潤表、財務平衡表及貸款償還平衡表等。其中財務現金流量表用以反映專案在計算期內各年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用以計算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專案的盈利分析。利潤表用以計算專案在計算期內各年的利潤,便於分析專案的貸款償還能力和盈利能力。財務平衡表用以測算專案在計算期內各年資金盈餘或短缺情況,供選擇資金籌措方案、制訂借款和償還貸款計畫。財務評價常以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淨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率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現分述於下。一、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財務內部收益率是指專案在計算期內各年淨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於零時的拆現率,是用以反映專案盈利能力的重要動態指標.其運算式為

式中,CI——現金流入量;CO——現金流出量;(CI-CO)t——第t年的淨現金流量;n——計算期年數。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可用試演算法求得。當FIRR≥ic(貸款利率)或者FIRR≥ic(行業基準收益率)時,該專案即被認為在財務上是可行的。關於行業基準收益率ic目前正在研究.暫定於下:

(1)供水專案ic=7%;(2)水力發電專案ic=10%;

(3)綜合利用工程可根據開發任務加權平均估計ic值。二、財務淨現值(FNPV)和淨現值率(FNPVR)財務淨現值和淨現值率都是反映專案在計算期內獲利能力的動態評價指標。前者是指專案按行業基準收益率ic將各年的淨現金流量折現到基準點(建設期初)的現值之和,後者是指專案淨現值與全部投資現值之比,其運算式分別為 FNPVR=FNPV/Ip式中Ip——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現值;其餘符號含義同上。財務淨現值和財務淨現值率大於或等於零的專案,均被認為財務上是可行的。在方案比選時,當各方案的投資額基本上相同時,應選擇淨現值較大的方案;當各方案的投資額不同時,應選擇淨現值率較大的方案。三、貸款償還期(Pd)貸款償還期是指在國家財務規定下,專案投產後可以用作還貸的利潤、拆舊、減免稅金及其它收益,償還固定資產投資的貸款本金和利息所需的時間。一般從借款開始年算起,其運算式為

式中,Id——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本金和利息之和;Pd——貸款償還期,年;Rp——年利潤,參閱式(6—5);D’——可用作償還貸款的年折舊費;D’=D(1-25%)(0.8~0.5)D——工程年折舊費,先扣除15%的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10%的國家預算調節基金,然後在投產後的第一年至第三年提取80%,第四年以後提取50%用作償還貸款;D”——可用作償還貸款的年減免稅金(水電工程的減免稅金為:對發電環節減征的產品稅,可全部用於歸還該發電專案借款的本息;對供電環節免征的產品稅,可按一定百分比用於歸還送變電專案的借款本息;其餘專案按當地財政部門規定計算);R0——可用作償還貸款的年其他收益,大型專案基建和運行期間其他收益較多的,以其90%用於歸還貸款,收益少的可以不考慮;Rr——還款期間的年企業留利,應由主管部門會同財務部門核定,一般為工資總額的l5%左右作為企業基金和獎勵基金,利潤的1%-3%作為新產品試製基金。當貸款償還期滿足貸方的要求期限時,即認為本項目具有清償能力、財務上是可行的。四、投資利潤率和投資利稅率(1)投資利潤率一般是指專案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專案總投資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式中,總投資=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更新改造投資)+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專案投資利潤率與行業投資利潤率比較,可以判別本項目單位投資盈利能力是否達到行業的平均水準。

(2)投資利稅率是指專案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的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稅總額與總投資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專案投資利稅率與行業平均利稅率比較,可以判別專案單位投資對國家積累的貢獻是否達到行業的平均水準。五、投資回收期(Pt)投資回收期(還本年限)是專案的淨收益抵償全部投資所需的時間,它是反映專案投資回收能力的評價指標。投資回收期一般從建設期開始年份算起,其一般運算式為投資回收期可以通過財務現金流量表中淨現金流量累計值等於零時,即可求出Pt值,它是反映專案投資回收能力的評價指標。當專案投資回收期小於行業基準投資回收期時,本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某水利工程建設期6年,其中施工期4年,投資K=1.0億元,投產期(第5、6年)內年收入St及年支出Qt(包括年成本及稅金等)逐年增加。當進入生產期後(第7年起)年收入和年支出均可認為等於常數。假設施工期內投資均在各年的年初,投入運行後年收入和年支出均在各年的年末,基準年選擇在施工期末(第4年末),行業基準收益率ic=7%。試推求投資回收期。1.用財務報表法推求動態投資回收期已知施工期各年年初的投資Kt及投產後各年年末的收入St及支出Qt,則各年的淨資金流量Nt=St-(Kt+Qt),現擬推求對基準年點(第4年年未)的淨現金流量累計恒等於零的年份。見表6—2。動態投資回收期Pt=11+1104/(1104+235)=11.8年(從建設期初t0算起)2.用公式法推求動態投資回收期3.靜態投資回收期

城鎮供水工程經濟分析*

①工礦企業用水:冷卻.空調.產品.生產等用水;②居民生活用水:家庭生活及行政.服務工作等。*1、城鎮供用水:(1)城鎮用水的範疇:(2)城鎮供水工程的特點:①城鎮供水工程對水量和水質要求很高;②城鎮供水工程的供水可靠性要求很高;③城鎮供水具有廣泛的社會性。(3)城鎮用水的評價標準:①人均用水量;②單位產值用水量;③單位水量產值;④單位產品用水量;⑤用水重複利用率。*2、城鎮供水效益:①趨勢外推法;②產值相關法;③分塊預測法;④分行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提高法;⑤其他方法。*(1)城鎮供水需水量預測的常用方法:(2)城鎮供水效益的含義:

城鎮供水效益應按該專案向城鎮工礦企業和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可獲得的效益計算(以多年均效益、設計年效益和特大乾旱年效益來表示)。它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具有難以估算的社會效益,主要反映在提高工礦企業產品數量與品質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準和健康水準方面。*(3)城鎮供水效益的分析計算:

國民經濟效益的計算方法:①最優等效替代法;②缺水損失法;③分攤係數法;④影子水價法。財務評價效益的計算方法:供水財務效益(城鎮供水水費收入)

=供水水價×用戶用水量*3、城鎮供水工程經濟分析的任務:是對技術上可行的各種供水工程方案及其規模,進行投資、年運行費、效益等經濟分析計算,並結合政治、社會等非經濟因素,確定最優供水工程方案及其相應的技術經濟參數和有關指標,包括供水標準、供水範圍、供水方式及綜合利用的經濟指標等,使水資源的效用得以充分發揮。*4、城鎮供水專案經濟評價:是指自專案前期工作開始至建成(達到設計規模)所投入的全部經濟支出。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取水工程)、水廠、水處理設施和輸配水管網等項工程的建設費用總和。包含國家、集體和個人投入的全部財物和勞務。*(1)城鎮供水工程投資:(2)城鎮供水工程年運行費:是指城鎮供水工程建成正式運營後在正常運行期間每年需要支出的全部費用,包括燃料費、材料費、維修費、大修費、工資、行政管理費及綜合利用樞紐中供水功能應分攤的年運行費部分等。*(3)供水專案經濟評價主要指標:城鎮供水工程既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也具有財務收益,故供水專案既作國民經濟評價,也進行財務評價。供水專案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①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②經濟淨現值(ENPV)③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

供水專案財務評價指標:①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②財務淨現值(FNPV)③財務效益費用比(FBCR)④投資回收期(Pt)⑤借款償還期(Pd)⑥投資利稅率和投資利潤率

防洪工程經濟分析*

2、一般防洪措施(防洪措施種類):

堤防工程治標性分洪工程工程措施河道整治措施避水建築或耐淹設施治本性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蓄洪工程預警與應變系統非工程洪泛區建設管理措施防洪保險社會保障和國家救濟機制*3、防洪工程效益分析計算:①防洪工程不能直接創造財富,而是把減少洪災機會和減免洪災損失作為其效益;②具有時間上的隨機性和潛在性;③具有直接的、間接的,當年的、後期的;④將隨經濟發展和時間延續而不斷增長性;⑤包含廣泛的社會效益,暫無財務收入;⑥防洪工程有時會帶來一定的負效益。*(1)防洪工程經濟效益的特點:(2)防洪工程效益的含義:

指修建防洪工程後減少受災機會和減免洪災損失所帶來的效益。*(3)洪災損失的主要類型:①人員傷亡損失;②城鄉房屋、設施和物資損壞造成損失;③工礦商企停產、停業,交通、電力、通信中斷等造成的損失;④農、林、牧、副、漁各業減產造成損失;⑤防汛、搶險、救災等費用支出。(4)洪災損失基礎資料的調查分析工作:①洪水淹沒範圍和淹沒程度的估算;②洪水淹沒範圍內財產資料的調查分析;③洪災財產損失率的調查分析;④需要專門計算的損失;⑤其他方面損失;⑥一次洪水損失的綜合指標。*(5)多年平均洪災損失和

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的計算方法:①頻率曲線法(曲線圖解法):

根據不同頻率洪水時受災面積及相應洪災損失,點繪有、無防洪工程的洪災損失頻率曲線,計算兩曲線與坐標軸圍成面積之差。②實際典型年系列法:

選一段相當長的、洪災資料較完整的實際年系列逐年計算洪災損失,取其平均值即為多年平均洪災損失。*4、防洪工程經濟分析:

是對技術上可行的各種方案及其規模,進行投資、年運行費、效益等的經濟分析計算,並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確定最優防洪工程方案及其相應的技術經濟參數和有關指標。*(1)防洪工程經濟分析的內容和任務:(2)防洪工程經濟分析的基本計算步驟:①根據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具體條件,擬定技術上可行的各種方案,並確定相應工程指標;②調查分析並計算各方案的投資、年運行費、效益等基本經濟指標及其他輔助經濟指標;③分析計算各方案主要評價指標及其輔助指標;④對各方案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確定經濟上合理可行的方案。*5、防洪工程經濟評價:

是指防洪工程專案自勘測、設計、施工至建成達到設計防洪標準時所投入的全部國民經濟支出。一般包括永久性工程、臨時性工程和建設占地及淹沒補償等費用,包含國家、集體和群眾投入的一切費用(如現金、器材、物資和勞務等)。*(1)防洪工程投資:(2)防洪工程年運行費:

是指防洪工程專案建成正式投入運營後在正常運行期間每年需要支出的各種經常性費用,包括燃料費、材料費、防汛費、維修費、大修費、工資、行政管理費及綜合利用樞紐中防洪功能應分攤的年運行費部分等。*(3)防洪專案國民經濟評價

的主要指標:

防洪工程雖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但沒有財務收益,故防洪工程專案只進行國民經濟評價,不作財務評價。防洪專案國民經濟評價指標主要有:

①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

②經濟淨現值(ENPV)、

③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

工程方案經濟分析方法*

2、方案經濟比較的基本方法:

①基本思路:將各可比方案需比較的經濟指標(現金流量)分別折算成現值,並計算各方案現值代數和,再比較其大小優選方案。

②具體方法:效益現值法:BPV=∑Bt(1+is)-t

費用現值法:CPV=∑Ct(1+is)-t

淨效益現值法:NPV=∑(B-C)t(1+is)-t*(1)現值分析法:現值分析三种具體方法的比較:具體方法適用條件比較內容分析結論效益現值法費用相同或相當時比較效益現值(BPV)效益現值大者為優費用現值法效益相同或相當時比較費用現值(CPV)費用現值小者為優淨效益現值法費用與效益都不相同時比較淨現值(NPV)淨現值>0、且大者為優*③現值分析法步骤(要點):ⅰ.列舉方案:全面列舉可參比方案(包括零方案)。ⅱ.計算經濟指標:計算各方案的效益、費用指標

(採用同一價格,並考慮價格變化用同一通脹率)。ⅲ.選擇基準年:所有參比方案應選擇同一基準年

(確定同一時間基準點)。ⅳ.繪製流程圖:繪製每個方案的現金流程圖。ⅴ.確定分析期:各參比方案均選擇統一的分析期。ⅵ.選定折現率:各參比方案應合理選擇相同的折現率(或計算利率)。ⅶ.計算評比指標:分別計算各個方案的效益現值

(BPV)、費用現值(CPV)、淨效益現值(NPV)。ⅷ.優選方案:比較各方案評比指標大小選擇最佳方案。*(2)年金分析法:①基本思路:將各可比方案需比較的經濟指標數據(現金流量)分別折算成等額年金,並計算各方案等額年值代數和,再比較其大小優選方案。

②具體方法:效益年值法:BAV=[∑Bt(1+is)-t](A/P,is,n)

費用年值法:CAV=[∑Ct(1+is)-t](A/P,is,n)

淨效益年值法:NAV=[∑(B-C)t(1+is)-t](A/P,is,n)*年金分析三種具體方法的比較:具體方法適用條件比較內容分析結論效益年值(年效益)法費用相同或相當時比較效益年值(BAV)效益年值大者為優費用年值(年費用)法效益相同或相當時比較費用現值(CAV)費用年值小者為優淨效益年值法費用與效益都不相同時比較淨年值(NAV)淨年值>0、且大者為優*③年金分析法步驟(要點):ⅰ.列舉方案:全面列舉可參比方案(包括零方案)。ⅱ.計算經濟指標:計算各方案的效益、費用指標

(採用同一價格,並考慮價格變化用同一通脹率)。ⅲ.選擇基準年:所有參比方案應選擇同一基準年

(確定同一時間基準點)。ⅳ.繪製流程圖:繪製每個方案的現金流程圖。ⅴ.選定折現率:各參比方案應合理選用同一折現率(或計算利率)。ⅵ.計算評比指標:結合方案相應具體計算分析期,分別計算各方案效益年值(BAV)、費用年值(CAV)、淨效益年值(NAV),NAV=BAV-CAV。ⅶ.優選方案:比較各方案評比指標大小選擇最佳方案。*(3)效益費用比法(益本比法):①基本思路:將各可比方案經濟指標數據分別折算成現值(或等額年金),並求出各方案的效益總現值與費用總現值(或效益年值與費用年值),然後計算效益總現值與費用總現值(或效益年值與費用年值)的比值,再將其比值與1及相互比較大小,優選方案。②具體方法:現值效益費用比法:BCR=BPV/CPV

年值效益費用比法:BCR=BAV/CAV*③效益費用比法步驟(要點):ⅰ.列舉方案:全面列舉可參比方案(包括零方案)。ⅱ.計算經濟指標:計算各方案的效益、費用指標

(採用同一價格,並考慮價格變化用同一通脹率)。ⅲ.選擇基準年:所有參比方案應選擇同一基準年

(確定同一時間基準點)。ⅳ.繪製流程圖:繪製每個方案的現金流程圖。ⅴ.選定折現率:各參比方案應合理選擇相同的折現率(或計算利率)。ⅵ.計算評比指標:分別計算各方案的BPV與CPV(或BAV與CAV),並计算其比值BCR。ⅶ.優選方案:將各方案的BCR值與1比較,然後相互比較大小,優選方案。*(4)內部收益率法:①基本思路:根據各方案經濟指標數據分別計算求解出使得相應方案淨效益現值(或淨效益年金)等於零或其效益費用比等於1時的那個折現率即內部回收率,再與最低希望收益率比較及相互比較大小,優選方案。可直接解方程求解,或查表插值求解,或試算近似求解,或圖解近似求解。

②具體方法:

單方案內部收益率法:∑(B-C)t(1+IRR)-t=0

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

∑[(B-C)1-(B-C)2]t(1+ΔIRR)-t=0*③內部收益率法步驟(要點):ⅰ.列舉方案:全面列舉可參比方案(包括零方案)。ⅱ.計算經濟指標:計算各方案的效益、費用指標

(採用同一價格,並考慮價格變化用同一通脹率)。ⅲ.選擇基準年:所有參比方案應選擇同一基準年

(確定同一時間基準點)。ⅳ.繪製流程圖:繪製每個方案的現金流程圖。ⅴ.計算評比指標:分別假設折現率,計算方案的

NPV(或NAV),試算求得方案內部收益率IRR。ⅵ.優選方案:將各方案的IRR值與最低希望收益率比較,然後相互比較大小,優選方案。*3、經濟分析方法的分析討論:(1)現值分析法與年金分析法比較:①本質相同;

②現值法比較的是資金流量總現值量,年金法比較的是資金流量年均值量。(2)效益費用比法與內部收益率法比較法:①本質相同;

②兩者比較的角度有區別。*

工程經濟分析方法任何工程專案只有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均可行時,才可能實現。技術上的可行性屬於專業知識和技術問題的研究範疇。經濟上的可行性則視擬建工程專案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效益大小如何,需要進行經濟分析。經濟分析一般來說就是指對做某一件事的代價及所得作一探討,看究竟其經濟不經濟。對於某一水利工程而言,也就是分析它的投資和效益,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對於具有同一目標的多種工程方案,則是分析、比較各個方案,何者相對地最經濟和優先可取。因此,經濟分析實質上是對各種可能採用的現實方案進行分析、計算和比較,以便選擇具有最佳投資效益的方案.第四章工程經濟分析方法在進行不同方案的經濟分析時,首先應該注意的是:第一,收集各種有關資料:如工程的投資、年費用和效益,預估各類工程的有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的殘值,分析資金的可能來源及其利率等。這些資料有的可以查閱工程原始設計書以及實際支出情況;有的則可根據管理部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估算。第二,應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方案:一類是獨立方案,另一類是互斥方案。獨立方案是指各方案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繫。如某單位擬購買一臺拖拉機,修建一個小水電站,還要更新一套噴灌設備。這三項投資之間沒有什麼聯繫,只要該單位有足夠的資金,同一時間可以興辦這三件事,在它們之間並無選擇的可能性。互斥方案是指同一性質的幾個投資方案,如果選擇其中之一,則其他方案就受排斥。如在某河流上游修建一座水庫,有土壩、混凝土壩、堆石壩等幾種方案可供選擇。如果選擇了土壩方案,其他方案就被排斥。總之.獨立方案之間不存在選擇的可能性,它只能與“什麼也不做”的方案(即0方案)之間進行比較。如上面所說,是買拖拉機還是不買拖拉機之間的選擇。我們通常所謂的方案比較,一般是指互斥方案之間的比較、選擇。第四章工程經濟分析方法第三,在工程經濟分折中,各個比較方案中的各項因素都要轉化為同一的貨幣單位,以貨幣作為計量和比較的標淮。對各方案中的大多數因素來說都是可以轉換成貨幣來表示的,但也有一些因素是難以用貨幣表示的,而它對方案的選擇又起著一定的作用,這就需要另行分析。本章僅限於討論可以轉化為貨幣以供比較的各項因素之間的經濟分析.第四,本章討論的僅僅是方案經濟比較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只是從經濟與否這一方而來考慮問題,沒有涉及到最後選定最優方案時所必需考慮的其他條件,例如工程的可靠性、先進性等等。特別是大型水利工程,涉及的面廣,有關的因素複雜,往往不是憑經濟性一個方面就能夠作出決定的。關於工程方案經濟比較和擇優的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靜態分析比較方法;另一類是動態分忻比較方法。第一節工程方案經濟比較的前提第一節工程方案經濟比較的前提第一節工程方案經濟比較的前提第一節工程方案經濟比較的前提第二節經濟分析計算方法一、效益費用比法一、效益費用比法二、內部收益率法二、內部收益率法三、淨現值法與淨年值法1、淨現值法2、淨年值法四、年費用最小準則及其計算方法

1.概述1.概述2.對大型電力工程年費用計算公式的推導第三節對各種經濟分析計算方法的討論四、內部回收率與淨現值關係第三節對各種經濟分析計算方法的討論

灌溉工程經濟分析*

2、灌溉工程效益:

是指修建灌溉工程後和修建灌溉工程前相比,給灌區所增加的經濟產量或產值中分攤灌溉工程的部分。*(1)灌溉工程效益的含義:(2)灌溉效益的含義:

是指修建灌溉工程後和修建灌溉工程前相比,給灌區所增加的農林牧業產品(包括主、副產品)的產量或產值中分攤灌溉的那部分。(3)灌溉效益的調查分析:①灌溉前後歷年的農作物種植情況、復種指數;②灌溉前後歷年的農業技術措施狀況;③灌溉前後歷年的種子、化肥、農藥等使用量;④灌溉前後歷年各種農作物的收穫量;⑤分析調查資料計算灌溉前後農林業增產量。*(4)灌溉效益的分析計算:

國民經濟效益的計算方法:①分攤係數法;②缺水損失法;③影子水價法;④扣除農業生產費用法;⑤灌溉保證率推求法。財務評價效益的計算方法:灌溉財務收益(農業水費收入)

=灌溉水價×灌溉用水量*3、灌溉工程經濟分析:①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是灌溉肥種、耕作、管理及土壤、氣象等綜合作用的結果;②農業增產效益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③不同農作物,灌溉的增產效益不同;④大量田間灌溉工程由集體或農民負擔,應計入投資。*(1)灌溉工程經濟分析的特點:(2)灌溉工程經濟分析的任務:

是對技術上可行的各種灌溉工程方案及其規模,進行投資、年運行費、效益等經濟分析計算,結合政治、社會等非經濟因素,確定灌溉工程最優開發方案及其相應的技術經濟參數和有關指標,包括灌溉標準、灌區範圍、灌溉面積、灌水方法等,使水資源得到最優利用。*4、灌溉工程經濟評價:

是指該專案自勘測、設計、施工至建成達到設計灌溉標準時所投入的全部國民經濟支出,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渠首樞紐工程、渠系建築物、各級固定管道、田間工程及其他水利設施的建設費用總和,包含國家、集體和農民投入的全部財物和勞務。*(1)灌溉工程投資:(2)灌溉工程年運行費:

是指灌溉工程建成正式運營後在正常運行期間每年需要支出的全部費用,包括燃料費、材料費、維修費、大修費、工資、行政管理費及綜合利用樞紐中灌溉功能應分攤的年運行費部分等。*(3)灌溉工程經濟評價主要指標:

灌溉工程既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也能取得財務收益,故灌溉工程專案既作國民經濟評價,也作財務評價。灌溉專案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①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②經濟淨現值(ENPV)③經濟效益費用比(EBCR)**

灌溉專案財務評價的主要指標:①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②財務淨現值(FNPV)③財務效益費用比(FBCR)④投資回收期(Pt)⑤借款償還期(Pd)⑥投資利稅率和投資利潤率

水費計算*

2、供水成本:

即水商品成本,是指供水單位為生產供水(商品水)所全部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