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市获奖_第1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市获奖_第2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市获奖_第3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市获奖_第4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市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一页,共四十一页。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二页,共四十一页。

一、重走革命之“路”第三页,共四十一页。红色之旅第一站:南昌江西大旅社南昌八一广场第四页,共四十一页。一、南昌起义国民党反动派

的血腥屠杀1.背景:第五页,共四十一页。一、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六页,共四十一页。一、南昌起义2.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占领南昌,南下途中受挫,转战湘南第七页,共四十一页。纪念八一朱德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分析南昌起义的意义:第八页,共四十一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日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第九页,共四十一页。第十页,共四十一页。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红色之旅第二站:秋收起义旧址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八七会议”旧址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1)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2)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湘赣边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1927年9月,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到湖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2.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旗帜结果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工农革命军起义受挫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你同意哪种观点?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观点一:起义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进军就是向敌人投降,而且俄国十月革命正是攻打城市取得胜利的,应向俄国学习。观点二: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应以农村作为落脚点。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井冈山文家市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红色之旅第三站:井冈山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上山辟路——井冈山道路毛泽东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个家——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二十页,共四十一页。

在确定了进军方向后,毛泽东选择了将井冈山开辟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其他地区,井冈山有哪些优势呢?想一想?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一页。为什么毛泽东要进军农村、进军井冈山?材料一: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

材料二: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三: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材料四: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

地势险——易守难攻敌人弱——远离中心城市山林好——物产丰富历史红——群众基础强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二、建立革命之军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3.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改变历史的握手朱德说:

“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革命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要领导人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一页。转战农村后,中共领导人面临的难题:1、如何赢得农民的支持?2、如何保卫根据地?3、如何在广大的农村站稳脚跟?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一页。农民分到土地后,烧毁地契旧社会农民受压迫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如何赢得农民的支持?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武装斗争如何保卫革命根据地?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毛泽东、朱德方志敏、邵式平徐向前贺龙、周逸群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邓小平、张云逸彭湃1927~1930年夏,全国各主要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建立根据地①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②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1.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三、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是党领导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密切结合……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古田会议时间地点内容1929年12月福建古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铸军魂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一页。古田会议会址:会后不久,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一页。根据地的扩大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一页。3.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毛泽东主席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三、感悟革命之“魂”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一页。材料一……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材料二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毛泽东开辟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一页。◆铸魂归心——井冈山精神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江西民歌

民歌反映了井冈山时期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战胜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体现了战士的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革命信念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一页。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一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一页。谢谢第四十页,共四十一页。内容总结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上山辟路——井冈山道路。第一个家——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什么毛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