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A及答案_第1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A及答案_第2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A及答案_第3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A及答案_第4页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A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卡正页)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A1卷)学生姓名:学号:说明: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卡分开交。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满分20201010202010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答题表中。共20分,每题1分)1.下列实体中哪个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CA.氏族B.部落C.种族D.民族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DA.满族B.回族C.蒙古族D.壮族3.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西方化民族定义的是:AA.梁启超B.汪兆铭C.李大钊D.王明4.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BA.民族组合B.民族分化C.民族自然同化D.民族强迫同化5.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DA.从种族发展成民族B.从胞族发展成部落C.从氏族发展成部落联盟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6.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D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B.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C.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7.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是:BA.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B.东北的鄂伦春族C.内蒙古的蒙古族D.贵州的苗族8.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6要素中的共同历史渊源中包括地域渊源和:CA.文化渊源B.语言渊源C.族体渊源D.心理渊源9.下列属于民族发展外因的是:AA.民族关系B.民族问题C.民族素质D.民族结构10.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B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1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A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各民族一律平等(试题卡附页)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A2卷)学生姓名:学号:12.下列民族过程中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最后阶段:DA.民族同化B.民族分化C.民族组合D.民族融合13.下列民族中属次生形态的民族是:DA.汉族B.藏族C.蒙古族D.回族14.民族结构合理化、优化的标准在于:CA.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长期稳定不变B.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经常变化C.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协调D.民族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影响15.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B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特征属性16.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DA.私有制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原始社会D.民族存在17.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DA.平等、团结、互助、竞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B.平等、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8.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BA.民族问题包含社会问题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C.民族问题比宗教问题重要D.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民族问题19.下列少数民族干部中哪个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而且是我党一大、二大及五大代表:CA.马俊B.马本斋C.邓恩铭D.乌兰夫20.解决民族的根本途径是:AA.加快发展B.统一语言文字C.逐渐消灭宗教D.发展民族文化(试题卡附页)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A3卷)学生姓名:学号: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题号填在答题表中。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共20分,每题2分)1.民族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ABDA.经济上的剥削掠夺B.政治上的压迫统治C.民族间的发展差距D.文化上的摧残限制2.民族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一般是由什么决定的:ABCA.社会的环境条件B.国家政权的性质C.社会发展进程D.军事力量状况3.部落的二重性是:CDA.血缘关系B.地域关系C.人们共同体形式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ABCA.民族利益B.民族权利C.民族发展问题D.民族矛盾问题5.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有:ABA.私有制B.阶级C.民族D.生产力6.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A.维护祖国统一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BCD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8.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有:ACDA.西气东输B.三峡工程C.青藏铁路D.西电东送E.沿边开放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ABCA.《格萨尔王》B.《江格尔》C.《玛纳斯》D.《四部医典》E.《饮膳正要》10.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ABCDA.革命化B.年轻化C.知识化D.专业化三、辨析题(共10分,每题5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2.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发展。(试题卡附页)试题编号:拟题人:集体阅卷人:集体中央民族大学——学年第学期(文科类、理科类)学院(系)专业级班《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试题(A4卷)学生姓名:学号:四、材料分析(10分)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五、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简述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2.简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六、论述题(20分,二选一:做一道题即可,两题都做不另加分)1.结合实际论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2.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D3.A4.B5.D6.D7.B8.C9.A10.B11.A12.D13.D14.C15.B16.D17.D18.B19.C20.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D2.ABC3.CD4.ABC5.AB6.ABC7.ABCD8.ACD9.ABC10.ABCD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错误。(1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正确的。所以对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1分)(2)但是,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因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问题只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解决。(2分)(3)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它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比毕竟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问题,决不能相提并论其重要性。(1分)2.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发展。不完全正确。(1分)(1)民族意识既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又具有消极的负功能。(1分)(2)民族意识的增强,如果引导、调控得当,会有利于凝聚民族成员、维护民族生存与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2分)(3)但民族意识的增强不能是无限度的,也不能偏离正常的方向,如果民族意识走向狭隘、保守、排它和极端利己,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害的。(2分)(注:辨析题若判断错误,但论述有一定道理,可酌情给分)四、材料分析(10分)分析要点: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1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1分)换言之,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2分)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果只会是无法平等。(1分)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1分)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2分)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2分)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答案要点:(1)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2分)(2)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2分)。(3)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2分)。(4)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2分)。(5)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2分)。2.简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答案要点:民族问题的发生是以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为前提的。(1分)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1分)自然原因有: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民族间相互交流、交往中会引起的各民族的发展问题。(3分)社会原因有: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或答: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民族不平等,不团结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产生民族纠纷的根本的社会原因。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它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对立的。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4分)民族问题产生的两个根源――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在民族间交往联系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民族存在的社会里,这两个因素都起作用,只是作用的性质、强弱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2分)六、论述题(20分,二选一:做一道题即可,两题都做不另加分)1.结合实际论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有某种风俗习惯而受到歧视或者侮辱;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4分)1.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5分)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5分)3.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体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这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意义重大。(5分)(论述清晰充分另加1分)2.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分)(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民族地区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大局。(2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1分)制度规范是指通过实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确立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