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1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2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3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4页
药理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藥學理

2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阻斷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或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的作用藥學理pharmacology3分類

α-受體阻斷藥

β-受體阻斷藥

α、β-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4第一節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α-receptorblockingdrugs)5α-受體阻斷藥能選擇性地與α-腎上腺素受體結合

妨礙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及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與α-受體的結合

將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翻轉為降壓作用,這種現象稱為腎上腺素作用的翻轉。藥學理pharmacology腎上腺素作用的翻轉(adrenalinereversal)6

一、非選擇性α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一)短效α受體阻斷藥7【體內過程】

酚妥拉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口服作用持續3-6h妥拉唑啉——注射給藥藥學理pharmacology酚妥拉明(phentolamine)

妥拉唑啉(tolazoline)8【藥理作用】機制:競爭性阻斷α受體血管阻斷α1受體和直接舒張血管

使外周阻力

血壓下降心臟血管擴張、血壓

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

心肌收縮力

阻斷突觸前膜α2受體

神經末梢NA釋放

心率

其他有擬膽鹼作用和組胺樣作用藥學理pharmacology9【臨床應用】1、治療外周血管痙攣性疾病2、靜滴NA藥液外漏時,酚妥拉明作局部浸潤注射,防治組織缺血壞死。3、抗休克4、緩解因嗜鉻細胞瘤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而引起高血壓及高血壓危象。5、用於充血性心力衰竭。藥學理pharmacology10【不良反應】常見胃腸道興奮引起的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等擬膽鹼樣作用和胃酸過多誘發潰瘍病。靜脈給藥

引起心動過速、心絞痛及體位性低血壓消化道潰瘍及冠心病患者慎用藥學理pharmacology11(二)長效α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12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體內過程】1、口服吸收少。2、局部刺激性強3、起效慢,作用持久4、脂溶性高,排泄慢。藥學理pharmacology13【藥理作用】機制:與α受體形成共價鍵非競爭性阻斷α受體

血管擴張

外周阻力下降(作用強大而持久)心臟興奮血壓

交感神經反射性興奮阻斷突觸前膜α2受體作用

心率加快抑制攝取1、攝取2具有較弱的抗組胺、抗5-HT作用藥學理pharmacology14【臨床應用】1、治療外周血管痙攣疾病2、抗休克——適用於治療感染性休克3、治療嗜鉻細胞瘤4、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不良反應】體位性低血壓、反射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鼻塞口服噁心、嘔吐及中樞抑制症狀藥學理pharmacology15二、選擇性α1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16對動脈和靜脈α1受體具有選擇性阻斷作用對突觸前膜的α2受體無明顯作用無明顯心率常用呱唑嗪等主要用於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高血壓病藥學理pharmacology17三、選擇性α2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育亨賓(yohimbine)18第二節β受體阻斷劑β-adrenoceptorblockers藥學理pharmacology19【體內過程】脂溶性口服生物利用度血漿半衰期首關消除消除器官藥學理pharmacology20【藥理作用】1、β受體阻斷作用(1)心血管系統

對心臟的作用:β受體阻斷藥

使心率減慢,心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心肌耗氧量下降。β受體阻斷藥能延緩心房和房室結的傳導

使房室傳導時間延長,降低竇性節律,延長有效不應期。藥學理pharmacology21對血管的作用

短期使用β受體阻斷藥

心臟功能受到抑制引起心輸出量下降

反射性的興奮交感神經

引起血管收縮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壓基本不變。

長期使用β受體阻斷藥

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下降。藥學理pharmacology22(2)支氣管平滑肌

β2受體激動時

支氣管平滑肌鬆弛β受體阻斷藥收縮支氣管平滑肌

阻力增加這種作用對正常人影響較小,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會誘發或加重哮喘的急性發作。藥學理pharmacology23(3)代謝

β受體激動會促進脂肪和糖原的分解,會使血糖和游離脂肪酸升高。(4)腎素

β受體阻斷藥阻斷腎臟球旁細胞的β1受體而抑制腎素釋放。藥學理pharmacology242、內在擬交感活性(Intrinsicsympathomimeticactivity)

有些β受體阻斷藥與β受體結合後除能阻斷受體外還對β受體具有部分激動作用,也稱內在擬交感活性。擬交感作用會引起心臟興奮、支氣管舒張等藥學理pharmacology253、膜穩定作用

是指藥物抑制細胞膜對離子通透性。膜穩定作用在常規劑量下並不顯著,只有在過量應用時比較明顯。藥學理pharmacology26【臨床應用】1.心律失常2.心絞痛及心肌梗死3.高血壓4.充血性心衰5.其他藥學理pharmacology27【不良反應】心血管反應誘發或加劇支氣管哮喘反跳現象其他藥學理pharmacology28常用藥物藥學理pharmacology29一、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藥

藥學理pharmacology30普萘洛爾【藥動學】口服易從胃腸道吸收主要在肝臟代謝,有首關效應主要代謝產物從腎排出易透過血腦屏障藥學理pharmacology31【藥理作用】普萘洛爾有較強的β受體阻斷作用

用藥後心率減慢,心收縮力和輸出量減低,冠脈流量下降,心肌耗氧量明顯減少,腎素釋放減少,支氣管阻力有一定程度提高。【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心絞痛、心律失常、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藥學理pharmacology32【不良反應】一般不良反應如噁心、腹瀉、乏力、多夢、失眠和皮疹等。少數可出現四肢冰冷、發紺、脈搏消失病人長期使用而突然停用可產生高血壓、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絞痛加劇,所以,停用時要逐漸減量至停止使用。【禁忌症】糖尿病人慎用。支氣管哮喘及房室傳導阻滯者禁用等。藥學理pharmacology33噻嗎洛爾(timolol)是目前作用最強的β受體阻斷藥臨床用於青光眼和眼壓高的病人。納多洛爾

(nadolol)

是目前β受體阻斷藥中作用最長的藥物水溶性高,腸道吸收完全藥學理pharmacology34吲哚洛爾(pindolol)

生物利用度高應用同普萘洛爾對靜息心率和心肌收縮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引起肺功能的損害均較普奈洛爾為少心動過緩、心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糖尿病患者等應慎用。藥學理pharmacology35二、選擇性β1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361、無內在活性的β1受體阻斷藥阿替洛爾(atenolol)美托洛爾(metoprolol)2、有內在活性的β1受體阻斷藥醋丁洛爾(acebutolol)藥學理pharmacology37第三節α、β受體阻斷藥藥學理pharmacology

組胺和抗組胺藥

histamineandantihistamineDrugs組胺(histamine)組胺的生物效應組胺廣泛存在於生物體內,哺乳動物幾乎所有組織都有,而以心肌、皮膚、胃腸道和肺臟的含量為多。組織中的組胺則主要存在於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的顆粒中。

組胺在生理功能調節、炎症和變態反應等病理過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是體內非常重要的自體活性物質。【藥理作用】1.促進腺體分泌:作用於H2R

胃酸分泌2.興奮平滑肌:作用於H1R

支氣管平滑肌收縮3.心血管系統(1)擴張血管(2)對心臟的作用:H1R,H2R(3)對血壓的影響:小劑量-血壓短暫下降大劑量-強而進行性的血壓降低擴張阻力血管作用:H1R——快而短暫H2R——緩慢而持久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H1R組胺啟動H1受體

興奮支氣管及胃腸道平滑肌

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部分血管擴張作用。組胺啟動H2受體

胃酸分泌、部分血管擴張和心臟的正性頻率作用組胺啟動H3受體

參與組胺合成與釋放的負回饋調節。【臨床應用】主要用於鑒別真假胃酸缺乏症。培他司汀

H1受體激動劑,臨床用於內耳眩暈病,慢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多種原因引起頭痛的治療。英普咪定選擇性H2受體激動劑,用於胃功能的檢查。

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DrugsH1受體阻斷藥HistamineH1receptorblockers

【藥理作用】抗H1受體作用中樞抑制作用【臨床應用】皮膚粘膜變態反應性疾病防暈止吐鎮靜催眠【不良反應】《加拿大藥物不良反應通訊》報導:第1代抗組胺藥撲爾敏、苯海拉明、非尼拉敏引起癲癇或驚厥已有報導,而新一代抗組胺藥阿司咪唑、西替利嗪、去羧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也有同樣的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了第二批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有關阿司咪唑的可疑不良反應以過敏反應和心血管系統反應為主,嚴重過敏性休克7例,心律失常5例,心律失常者中4例為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

阿司咪唑有嚴重的藥物相互作用:1、應禁忌與酮康唑、依曲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醋竹桃黴素、美貝地爾、奎寧共同使用。2、與氟康唑、咪康唑、甲硝唑等共同使用時應謹慎。3、肝功能嚴重異常、QT間期延長或服用延長QT間期藥物、電解質異常及使用導致電解質異常利尿藥的病人應避免使用。

H2受體阻斷藥HistamineH2receptorblockers抑制胃酸分泌

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第一節

分類、抗菌作用機制和耐藥機制一、分類:青黴素類 頭孢菌素類 其他β-內醯胺類

β-內醯胺酶抑制劑

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複方製劑二、抗菌作用機制與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抑制轉肽酶的活性,阻止肽聚糖形成,抑制細菌細胞壁生物合成。啟動細菌自溶酶三、耐藥機制1.生成β內醯胺酶2.PBPs對藥物的親和力降低3.藥物濃度降低4.與藥物結合5.缺乏自溶酶第二節青黴素類天然青黴素:青黴素半合成青黴素:口服不耐酶青黴素耐酶青黴素廣譜青黴素抗革蘭陰性菌青黴素類青黴素G(penicillinG)【體內過程】不耐酸;

主要分佈細胞外液及組織間液,腦脊液濃度低,但有炎症時升高;

主要經腎小管分泌系統排泄。【抗菌作用】抗菌譜

G+球菌:

溶血鏈、草綠色鏈、肺炎、葡萄球菌

G+桿菌:

白喉、炭疽、破傷風、產氣桿菌、肉毒桿菌、乳酸桿菌等

G-球菌:

腦膜炎球菌、淋球菌

G-桿菌:百日咳桿菌

其他:

螺旋體、放線菌【臨床應用】1.

鏈球菌感染性疾病、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螺旋體感染(出血熱、梅毒、回歸熱)4.G+桿菌感染(破傷風、白喉等)與抗毒素合用5.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不良反应】1.變態反應:

過敏性休克原因:青黴素降解產物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釋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迴圈血量減少支氣管痙攣5-HT組胺緩激肽IgE抗體防治: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青黴素過敏者禁用做皮膚過敏試驗,反應陽性者禁用注射液需臨用現配病人每次用藥後需觀察30min,無反應者方可離去搶救: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及補充血容量2.赫氏反應(Herxheimerreaction)

治療梅毒時發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協同作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拮抗作用:抑菌藥丙磺舒二、半合成青黴素(一)口服不耐酶青黴素青黴素V(penicillinV,苯氧甲青黴素)非奈西林(pheneticillin,苯氧乙基青霉素)丙匹西林(propicillin,苯氧丙基青霉素)阿度西林(azidocillin)環己西林(cyclacillin)(二)耐酶青黴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新青黴素I)苯唑西林(oxacillin,新青黴素II)奈夫西林(nafillin,新青黴素III)氯唑西林(cloxacillin)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三)廣譜青黴素類氨苄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ycillin)

特點:廣譜,耐酸,不耐酶4.抗銅綠假單胞菌廣譜青黴素類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特點:廣譜,對綠膿桿菌有效,不口服5.抗G-菌青黴素

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特點:抑菌藥,G-菌敏感(銅綠假單胞菌除外),主用於尿路感染。第三節頭孢菌素類來源:頭孢菌素母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接以不同側鏈而成分類:根據抗菌譜、對

-內醯胺酶穩定性和腎毒性等歷經四代一、藥物發展趨勢藥物抗菌譜對

-內醯胺酶穩定性腎毒性臨床用途第一代

G+菌部分穩定較大耐藥金葡菌感染第二代G+菌、G-菌厭氧菌穩定低G-菌感染第三代G+菌、G-菌厭氧菌、銅綠假單胞菌較高穩定無尿路感染嚴重感染第四代G-桿菌較高穩定無替代第三代用於G-菌感染二、頭孢菌素類的特點小結與青黴素類相比:

1.作用機制相同

2.對

-內醯胺酶穩定性高

3.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

4.過敏反應少,與青黴素類有部分交叉過敏反應(5~10%)一、第一代頭孢菌素類1.注射:

頭孢噻吩、頭孢噻啶、頭孢拉定、頭孢替唑、頭孢乙腈、頭孢匹林、

頭孢唑啉(先鋒黴素V)2.口服:頭孢來星,頭孢曲秦,頭孢沙定

頭孢拉定(先鋒黴素VI)

頭孢氨苄(先鋒黴素IV)

頭孢羥氨苄【抗菌作用特点】

對革蘭陽性菌抗菌作用強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弱對金葡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穩定對革蘭陰性桿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不穩定對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無效腎毒性二、第二代頭孢菌素

1.注射:頭孢呋辛,頭孢孟多,頭孢替安,頭孢尼西,頭孢雷特,頭孢氮氟

頭孢西丁,頭孢美唑,頭孢替坦2.口服:頭孢呋辛酯,氯碳頭孢,

頭孢克洛,頭孢普洛

【抗菌作用特点】

對G+球菌作用次於第一代,強於第三代對G-桿菌的作用強於第一代,次於第三代對G-桿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高度穩定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對厭氧菌有一定作用腎毒性低三、第三代頭孢菌素1.注射:頭孢噻肟,頭孢他定,頭孢曲松,

頭孢呱酮,頭孢唑肟,頭孢甲肟,頭孢磺啶,頭孢地秦,頭孢匹胺2.口服:頭孢克肟,頭孢泊肟酯,頭孢妥侖酯,頭孢布坦,頭孢他美酯,頭孢拉美酯

【抗菌作用特点】

對革蘭陽性球菌抗菌作用弱對革蘭陰性桿菌抗菌作用強對革蘭陰性桿菌產生的廣譜β內醯胺酶高度穩定對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組織穿透力強,體內分佈廣無腎毒性四、第四代頭孢菌素

頭孢吡肟(cefepime)頭孢匹羅(cefpirome)【抗菌作用特点】對革蘭陰性桿菌作用強革蘭陰性桿菌產生的I類β內醯胺酶穩定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各代頭孢菌素類相比抗菌作用

G+菌一代≥二代>三代

G-桿菌

三代>二代>一代抗銅綠假單胞菌一二代無,三四代有抗厭氧菌一代無,二代弱有,三代有耐金葡菌

-內醯胺酶一代>二代>三代耐G-桿菌

-內醯胺酶三代>二代>一代2.腎毒性一代>二代>三代第四節其他

-內醯胺類抗生素碳青黴烯類頭黴素類氧頭孢烯類單環β內醯胺類一、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imipenem,亞胺硫黴素)美羅培南(mero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特點:1.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2.被脫氫肽酶水解3.對β內醯胺酶高度穩定4.用於G+及G-需氧菌和厭氧菌的嚴重感染5.引起意識障礙、肝損傷、腎毒性二、頭黴素類頭孢西丁(cefoxin)頭孢美唑(cefmetazole)頭孢替坦(cefotetan)頭孢拉宗(cefbuperazone)頭孢米諾(cefminox)特點:抗菌譜、抗菌活性同二代頭孢抗厭氧菌作用強於三代頭孢主用於盆腔、腹腔需氧與厭氧菌感染三、氧頭孢烯類:拉氧頭孢(latamoxef)特點:廣譜。抗G+球、G-桿菌同頭孢拉定四、單環β內醯胺類氨曲南(aztreonam)卡蘆莫南(carumonam)特點:對需氧革蘭陰性桿菌作用強。對G+菌、厭氧菌作用弱。對β內醯胺酶極穩定臨床用於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尿路、軟組織感染及腦膜炎、敗血症的治療第五節β-內醯胺酶抑制劑克拉維酸(clavulanicacid)+阿莫西林→奧格門汀

+替卡西林→泰門汀舒巴坦(sulbactam)+氨苄→優立新

+頭孢呱酮→舒巴呱酮特點:本身沒有或只有很弱的抗菌活性抑制β內醯胺酶對不產酶的細菌無增強效果增強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簡稱藥動學,是研究藥物在體內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內容為兩部分:一是藥物的體內過程,包括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四個基本過程;二是藥物在體內隨時間變化的速率過程。

第一節藥物分子的跨膜轉運(一)濾過水性通道(aqueouschannel)分子大小(二)簡單擴散(simplediffusion)

被動擴散(passivediffusion)

離子障(iontrapping)被動轉運(passivetransport)

指藥物由濃度高的一側向濃度低的一側進行跨膜轉運。特點:①不需要載體;②不消耗能量;③轉運時無飽和現象;④不同藥物同時轉運時無競爭性抑制現象;⑤當膜兩側濃度達到平衡時轉運即保持在動態穩定水準。

影響跨膜轉運的藥物理化性質:(1)分子量(2)溶解性指藥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3)解離性

離子障是指非離子型藥物可以自由穿透,離子型藥物被限制在膜的一側的現象。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弱酸性藥物

KaHAH++A-Ka=[HA][A-][H+]

pKa=pH-log[HA][A-]pH-pKa=log[HA][A-]10pH-pKa=[HA][A-]即

[離子型]

[非離子型][HA]=[A-]當pH=pKaBH+H++BKa

弱鹼性藥物

Ka=[BH+][H+][B]

pKa=pH-log[BH+][B]pKa-pH=log[BH+][B]即

[離子型]

[非離子型]10pKa-pH=[B][BH+][BH+][B]=當pH=pKapKa

即弱酸性或弱鹼性藥物在50%解離時的溶液pH值。(三)載體轉運(carrier-mediatedtransport)

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P-糖蛋白(P-glycoprotein)1.主動轉運(activetransport)

是藥物以載體及需要能量的跨膜運動,不依賴於膜兩側藥物的濃度差,藥物可以從低濃度的一側向高濃度的一側跨膜轉運。載體對藥物有特異的選擇性,且轉運能力有飽和性。2.易化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被動轉運第二節藥物的體內過程

藥物自進入機體至離開機體,可分為四個過程:吸收(absorption)分佈(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簡稱ADME系統。一、吸收(absorption)指藥物自給藥部位向血液迴圈中轉運的過程。途徑:口服、舌下、直腸、吸入、皮膚、肌注、皮下注射和靜脈注射。吸收速度:首關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吸入舌下直腸肌注皮下口服透皮吸入舌下直腸肌注皮下口服

藥物在通過腸粘膜及肝臟時部分被代謝滅活,而進入體循環的量減少。指經過肝臟首關消除後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藥物相對量和速度。公式為:

AUC(血管內給藥)

AUC(血管外給藥)

×100%絕對生物利用度F=

AUC(參比藥)

AUC(供試藥)

×100%相對生物利用度F’=F=AD×100%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某藥劑量相等的三種製劑的生物利用度比較F(AUC)相等,但Tpeak和Cmax不等結論: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藥物吸收速度對藥效的影響,是評價藥物製劑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tCMECMTCABC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如果藥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劑量、劑型和給藥途徑相同,則它們在藥學方面應是等同的。兩個藥學等同的藥品,若它們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無顯著差別,則稱為生物等效。影響吸收的因素:理化因素分子量、脂溶性、解離度、藥物pH。胃腸血流量溶解度及溶解速率二、分佈(distribution)

分佈是藥物自血液向組織、細胞間液和細胞內液轉運的過程。是藥物自血漿消除的方式之一。影響因素:理化性質(藥物的酸鹼度及體液的pH)與血漿蛋白結合機體的各種屏障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

胎盤屏障(placentalbarrier)血眼屏障(blood-eye-barrier)親和力

1.再分佈2.分佈不均衡3.血漿中藥物濃度反映其分佈特徵與血漿蛋白的結合清蛋白、β-球蛋白、酸性白蛋白等。游離型(freedrug)結合型(bounddrug)發揮藥理作用跨膜轉運代謝排泄暫時的貯庫1.比例不同2.動態平衡3.競爭性抑制4.量和質的變化三、代謝(生物轉化)(一)藥物的代謝作用代謝是指藥物在體內發生的化學變化轉歸

1.失活(inactivation)2.活化(activation)

3.仍保持活性,強度改變(二)藥物代謝的部位(三)藥物代謝的步驟Ⅰ相反應通過引入或脫去功能基團(-OH,-NH2,-SH)使原形藥生成極性增高的代謝產物。氧化、還原、水解均為Ⅰ相反應Ⅱ相反應內源性物質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甘氨酸等與Ⅰ相反應產物形成的新功能基團結合生成具有高度極性的結合物後經尿排泄。(四)細胞色素P450單氧化酶系專一性酶

AchECOMTMAO非專一性酶

肝臟微粒體混合功能酶系統,存在於肝細胞內織網中,故又稱肝藥酶。主要的酶為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

家族亞家族酶個體CYP2CYP2CCYP2C19在人類肝中與藥物代謝有關的P-450為CYP3和CPY2C,約有1/3的藥物是被CYP3A4所代謝。(五)藥物代謝酶的特點:1.專一性低;2.個體差異較大;3.可被某些藥物誘導或抑制。酶誘導劑(enzyme

inducer)酶抑制劑(enzymeinhibiter)藥物代謝酶的誘導與抑制

酶誘導劑(enzymeinducer)

能夠增強酶活性的藥物酶抑制劑(enzymeinhibiter)

能夠減弱酶活性的藥物自身誘導作用有些藥物本身就是它們所誘導的藥物代謝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復應用後,藥物代謝酶的活性增高,其自身代謝也加快。

常用的藥酶誘導劑及受影響的藥物

誘導劑受

物巴比妥類

巴比妥類、氯黴素、氯丙嗪、可的松、香豆素類、洋地黃毒苷、地高辛、阿黴素、雌二醇、格魯米特、保泰松、苯妥英、奎寧、睾酮

格魯米特

安替比林、華法林灰黃黴素

華法林保泰松

氨基比林、可的松、地高辛

苯妥英

可的松、地塞米松、地高辛、茶鹼利福平

香豆素類、地高辛、糖皮質激素類、美沙酮、

美托洛爾、口服避孕藥、普萘洛爾、奎尼丁常用藥酶抑制劑及受影響的藥物

抑制劑受影響的藥物氯黴素、異煙肼

安替比林、雙香豆素、丙磺舒、甲苯磺丁脲西米替丁

氯氮卓、地西泮、華法林雙香豆素

苯妥英去甲替林、口服避孕藥

安替比林保泰松

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四、排泄(excretion)

排泄是指藥物及其代謝物經機體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1.腎臟

藥物及代謝物經腎臟排泄時有三種方式:腎小球濾過(glomerularfilt-ration)腎小管主動分泌(activetubulesecretion)

競爭性抑制

腎小管被動重吸收(passivetubulereabsorp-tion)

藥物酸鹼度及尿液pH值影響藥物的排泄

弱酸性藥物

弱鹼性藥物乙醯唑胺

阿米洛利乙醯水楊酸

多巴胺頭孢噻啶

組織胺呋塞米

阿的平吲哚美辛

嗎啡甲氨蝶呤

呱替啶青黴素

季胺類藥丙磺舒

奎寧水楊酸 5-羥色胺磺吡酮

妥拉蘇林噻嗪類利尿藥

氨苯蝶啶一些由腎小管主動分泌排泄的弱酸性藥物和弱鹼性藥物2.膽汁排泄(1)膽汁濃度高利福平、四環素、紅黴素具有治療作用(2)自膽汁排進十二指腸的結體型藥物在腸中經水解後再吸收,形成肝腸迴圈(hepato-enteralcirculation),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3.其他途徑

乳汁、經肺呼出、糞便、唾液等第五節體內藥物的藥量-時間關係藥物濃度時間曲線給藥後藥物隨時間遷移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以藥物濃度(或對數濃度)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繪出曲線圖,稱為藥物濃度-時間曲線圖(concentration-timecurve),簡稱濃度-時間曲線或時量曲線。

峰值濃度最低中毒濃度最低有效濃度代謝排泄過程達峰時間潛伏期有效期殘留期時間血藥濃度安全範圍吸收分佈過程非血管及血管途徑給藥的時量曲線①曲線上升支、下降支代表的意義②Cmax③Tpeak④有效期⑤AUC口服靜脈注射

一、一級消除動力學血中藥物消除速率與血中藥物濃度成正比,血藥濃度高,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量多,當血藥濃度降低後,藥物消除速率也按比例下降,也稱定比消除。

第四節藥物消除動力學

一級動力學的數學方程:

dC/dt=-keC

式中dC/dt表示藥物消除速率,k為消除速率常數。積分後得:

Ct=Coe-ket

若以Co為起始血藥濃度,Ct為經t時間後的血藥濃度,則:

1nCt=-ket+lnCo

或以常用對數表示:

式中lgCo為截距,此線性方程的斜率為-ke/2.303。

lgCt=-+lgCoke2.303t(y=ax+b)

消除半衰期(t1/2):指血漿藥物濃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t1/2=0.693/ke

藥物在體內經過t時後尚存:

At=A0e-ketAt=A0(1/2)n

當n=5時,At=3%A0,即一次給藥後,經過5個t1/2

後體內藥物已基本被消除乾淨。每隔一個t1/2

給藥A0,藥物在體內累積量:

At=A0[

1-(1/2)n]

當n=5時,At=97%A0,經過5個t1/2

後體內藥物消除速度與給藥速度相等,達到穩態(Css)

血藥濃度時間時間血藥濃度對數值一級速率在普通坐標系和半對數坐標系上的時量曲線藥理學

一級消除動力學特點:(1)藥物以恒比方式消除。(2)t1/2是固定值,t1/2=0.693/ke(3)以C為縱坐標,時量關係曲線為曲線;logC為縱坐標,時量關係曲線為直線;(4)機體對藥物的消除以被動轉運方式,反映機體對藥物的消除能力有餘。藥理學

指血藥濃度按恒定消除速度進行消除,與血藥濃度無關,也稱為定量消除。描述零級動力學的方程式是:

dC/dt=-k

積分後:Ct=Co-kt

在零級動力學這一類型,其消除半衰期:

其半衰期可隨給藥劑量或濃度而變化。0.5

Cok

t1/2=二、零級消除動力學

零級消除動力學在普通坐標系和半對數坐標系上的時量曲線血藥濃度時間時間血藥濃度對數值

零級消除動力學特點:(1)藥物以恒量的方式消除。(2)t1/2不固定,與CO值有關,(3)以C為縱坐標,時量關係曲線為直線;logC為縱坐標,時量關係曲線為曲線;(4)機體對藥物的消除以主動轉運方式,反映機體對藥物的消除能力不足。

0.5

Cok

t1/2=

混合消除動力學:

一些藥物在體內可表現為混合消除動力學,即在低濃度或低劑量時,按一級動力學消除,達到一定高濃度或高劑量時,因消除能力飽和,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量不再改變,按零級動力學消除。

=-dtdCVmaxCKm+C式中Vmax為最大速率,Km為米-曼氏常數,是最大速率一半時的藥物濃度,C為藥物濃度。

=-dtdCVmaxCKm+C當體內轉運能力遠遠高於藥物濃度時(即Km>>C),C可以忽略不計,則:=-dCdtVmaxCKm當體內藥量遠遠高於消除能力時(即C>>Km),Km可以忽略不計,dCdt=-Vmax

CCdCdt=-Vmax(一級速率)(零級速率)Vmax

Km=-K=-KC第三節房室模型

房室模型(compartmentmodel)

假設人體作為一系統,內分成若干房室。藥物進人體內可分佈於房室中,由於分佈速率的快慢,可把該系統分為一室和二室開放型模型等。房室模型僅是便於進行藥動學分析的一個概念。

1.一室開放型模型用藥後藥物進入血液迴圈並迅速分佈到全身體液和各組織器官中,而迅速達到動態平衡,則稱此系統為一室開放型模型或一室模型。D指用藥劑量,Ka為吸收速率常數,C為血藥濃度,Vd為表觀分佈容積,CVd為體內藥量,Ke為消除速率常數,E為消除藥量。

CVd

D

E

Ke

Ka

一室開放型模型tlogCtlogC一室模型靜脈快注一室模型口服或肌注

2.

二室開放型模型或稱二室模型藥物在體內組織器官中的分佈速率不同,藥物首先進入分佈容積較小的中央室,包括全血和血流豐富的組織·,如腎、腦、心、肝等,然後較緩慢地進入分佈容積較大、血管供應較少的周邊室,如靜止的肌肉、皮膚、脂肪等。tlogCtlogC二室模型靜脈快注二室模型口服或肌注中央室及周邊室之間的轉運是可逆的,K12表示藥物由中央室轉至周邊室的一級速率常數;k21表示藥物由周邊室轉運至中央室的一級速率常數。當分佈達到動態平衡時,兩室的轉運速率相等,即但藥物只能從中央室消除。大多數藥物在體內的轉運和分佈符合二室模型。中央室C1V1周邊室C2V2KaDEKeK12K21二室開放型模型圖

分佈相與消除相(1)分佈相(α相):給藥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表示藥物立即隨血流進人中央室,然後再分佈到周邊室。同時也有部分藥物經代謝、排泄而消除。該時相主要與分佈有關,故稱分佈相,α為分佈相速率常數。(2)消除相(β相):分佈逐漸達到平衡後,表示血藥濃度的下降主要是由於藥物從中央室消除。周邊室的藥物濃度則按動態平衡規律,隨同血藥濃度按比例地降低,因而該段近於直線,稱消除相或β相,β為消除速率常數。分佈相消除相時間血藥濃度對數值βα二室模型時量曲線

--α斜率=———2.303

--β斜率=———

2.303

半衰期(half-life,t1/2)一般是指血漿半衰期,即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

t1/2=0.693/k零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

t1/2

=0.5C/Vmax

第六節

藥物代謝動力學重要參數半衰期數一次用藥體內存留量多次用藥體內蓄積量

1100%×0.5=50%50%2100%×(0.5)2=25%75%3100%×(0.5)3=12.5%87.5%4100%×(0.5)4=6.25%93.5%5100%×(0.5)5=3.125%96.5%6100%×(0.5)6=1.56%98.4%7100%×(0.5)7=0.78%99.2%半衰期數一次用藥體內存留量多次用藥體內蓄積量清除率(clearance,CL)

是機體消除器官在單位時間內清除藥物的血漿容積,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有多少毫升血漿中所含藥物被機體清除。總清除率(totalbodyclearance)AAUC0∞CL(ml/min)==Vd·K=A/C·K

清除率(clearance,CL)器官清除率:肝清除率(CLH)

腎清除率(CLR)表觀分佈容積表觀分佈容積(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是理論上或計算所得的表示藥物應佔有體液容積,以L或L/kg表示,而並非藥物在體內真正佔有的體液容積,故稱“表觀”分佈容積。Vd=A(體內藥物總量,mg)C(血漿藥物濃度,mg/L)判斷藥物在內體的分佈狀況:

Vd=5L血漿容積Vd=20L細胞外液Vd=40L細胞內、外液Vd=100L集中分佈於某一器官指經過肝臟首關消除後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藥物相對量和速度。公式為:

AUC(血管內給藥)

AUC(血管外給藥)

×100%絕對生物利用度F=

AUC(參比藥)

AUC(供試藥)

×100%相對生物利用度F’=F=AD×100%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某藥劑量相等的三種製劑的生物利用度比較F(AUC)相等,但Tpeak和Cmax不等結論: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藥物吸收速度對藥效的影響,是評價藥物製劑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tCMECMTCABC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如果藥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劑量、劑型和給藥途徑相同,則它們在藥學方面應是等同的。兩個藥學等同的藥品,若它們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無顯著差別,則稱為生物等效。多次給藥時的時量曲線和穩態血藥濃度1.按照一級消除動力學的規律,連續給藥5個t1/2血漿中藥物濃度達到穩態濃度(

CSS)。2.達到CSS時,給藥速度與消除速度相等。3.CSS可用單次給藥的AUC(g•h/L)計算:

CSS=4.靜脈滴注給藥,速度為R,達到CSS時,R與消除速度相等:R=ASS•K(ASS=CSS•Vd)

τAUC(單劑量)

多次給藥時的時量曲線和穩態血藥濃度5.多次靜脈注射時,一次劑量為D,給藥間隔時間為τ:D/τ=CSS•Vd•K=CSS•Vd•

0.693/t1/26.為使體內血藥濃度迅速達到CSS,可首次劑量加倍(loadingdose)。離子通道研究簡史1955年Hodgkin等提出通道概念,後又提出電壓門控動力學模型,獲得1963年諾貝爾生理學獎。1976年的膜片鉗技術應用於更小細胞的電活動和單個通道,所以,Neher獲得1991年的諾貝爾生物學獎。離子通道的分類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化學門控離子通道根據離子選擇性不同又分為四大類1。鈉通道2。鉀通道3。鈣通道4。氯通道鈉通道特徵電壓依賴性啟動和失活速度快有特異性啟動劑和阻滯劑鈣通道L-型:作用持續時間長,啟動電壓高,電導大,是細胞興奮時外鈣內流的最主要途徑。特徵:電壓依賴性啟動速度緩慢對離子選擇性較低鉀通道亞型最多,作用最複雜的一類離子通道,分佈廣泛。分類:電壓依賴性鉀通道鈣依賴性鉀通道內向整流鉀通道☆

Classificationsofthedrugs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一、選擇性Ca2+拮抗藥

作用於L-型Ca2+通道

Ia、二氫吡啶類:硝苯地平

nifedipine

Ib、地爾硫卓類:地爾硫卓

Diltiazem

Ic苯烷胺類:維拉帕米

verapamil等

3、二、非選擇性Ca2+拮抗藥

1、二苯呱嗪類:桂利嗪、氟桂利嗪等

2、普尼拉明類:普尼拉明等

3、其他類:呱克昔林等第2節Actionsandclinicaluses

pharmacologicalactions

對心肌的作用

對血管的作用

對其他平滑肌的作用

改善組織血流

其他作用

對心肌的作用負性肌力作用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保護缺血心肌作用抗心肌肥厚作用△

負性肌力作用

negativeinotropicaction

興奮-收縮脫偶聯,心肌收縮性減弱

心肌耗氧減少

硝苯地平表現為輕微的正性肌力作用

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負性肌力作用強△

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

negativechronotropicandconductiveactions

竇房結和房室結等慢反應細胞的0相除極和4相緩慢除極都是Ca2+內流所引起

Calciumanatagonists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心率减慢;房室結傳導速度減慢;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激動.△

保護缺血心肌作用心肌缺血缺氧

胞內Ca2+

啟動磷脂酶、蛋白酶、ATP酶等

膜結構破壞;心肌細胞調亡和壞死

心肌結構和功能破壞Ca2+拮抗藥保護機制:阻斷Ca2+內流心肌收縮力降低,耗氧量減少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氧供給抗氧化作用☆

對其他平滑肌的作用

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防治哮喘(可減少組胺釋放和LTD4的合成,減少粘液的分泌)較大劑量時鬆弛消化道、膽道、輸尿管及子宮平滑肌:解痙作用,以苯烷胺類的作用最強☆改善組織血流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Ca2+內流對血小板聚集起重要作用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滯性:紅細胞內Ca2+增多,其變形能力下降☆其他作用

抗動脈粥樣硬化:

A.減少細胞內Ca2+離子的超負荷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a2+拮抗藥的作用方式☆鈣通道:呈三種狀態☆電壓依賴性

電壓門控性Ca2+通道的功能和藥物對之作用主要受電壓的影響三種功能狀態:靜息態(nif)、開放態(ver)、失活態(dil)☆頻率依賴性

通道開放愈頻繁,藥物的阻滯作用就愈強;故藥物對高頻除極的細胞更為有效

Clinicaluses

☆心血管系統疾病:

高血壓:理想的抗高血壓作用

心絞痛(anginapectoris)

变异型:休息時發作,冠脈痙攣引起,首選藥

穩定型:劳累、激动时发作,可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不稳定型:無明顯誘因,晝夜都可發作,較嚴重,維拉帕米和地硫爾卓效果好

心律失常:室上速首選verapamil;

房颤和房扑。

△慢性心功能不全:長效鈣拮抗劑,首選

amlodipine

△肥厚性心肌病:☆腦血管疾病:nimodipine、flunarizine等用於腦血管痙攣及血管性頭痛

其他:

雷诺病—nimodipine、nifedipine

支氣管哮喘、食管賁門失弛緩症、急性胃腸痙攣性腹痛、痛經等—verapamilAdversereactions頭痛、眩暈、外周水腫:其中為擴張毛細血管前血管而非鈉水瀦留所致硝苯地平:頭痛、面紅、心悸、踝部水腫、眩暈、乏力等維拉帕米:便秘、眩暈、頭痛、外周水腫、心動過緩地爾硫卓:頭痛、水腫、眩暈、胃腸不適Contraindications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禁用於嚴重心衰、病竇綜合征、II-III度AVB、竇性心動過緩者硝苯地平:禁用於低血壓者第3節常用鈣拮抗藥選擇作用於血管的鈣拮抗藥硝苯地平(nife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尼莫地平(nimodipine)減慢心率的鈣拮抗藥維拉帕米(verapamil)及地爾硫卓(diltiazem)其他鈣拮抗藥:桂利嗪(cinnariz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nifedipine-商品名心痛定pharmacologicalactions擴張血管:舒張冠脈和外周血管平滑肌,增加正常和缺血區心肌血流;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動脈压心臟:治療量對心臟的抑制小,對傳導系統無明顯影響,且常被其反射性興奮血流動力學效應:降外周阻力,快速降壓,心排出量增加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Clinicaluses心肌缺血:無症狀性缺血及各種心絞痛,對不穩定性心絞痛宜與普萘洛爾合用高血壓:輕、中、重度高血壓及危象伴哮喘而又不能使用β受體阻斷藥的高血壓和心絞痛患者外周血管痙攣性疾病:雷諾病普通劑型(硝苯地平/心痛定)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17-20%);控釋劑(control-releaseformunation,拜心同)發生率

Amlodipine特點:起效慢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血藥濃度峰穀波動小:病人耐受好,對臟器損傷小促進緩激肽仲介的NO產生,能明顯增加CHF患者冠脈微血管中NO的含量防止或逆轉心肌肥厚,還有抗TNF-α,IL等作用Nimodipine-尼莫通特點:對腦血管選擇性高,作用強治療腦血管疾病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腦血管痙攣、癡呆、偏頭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Verapamil-異搏定(isoptin)

DiltiazemActions心臟抑制作用:負性頻率、負性傳導、負性肌力;負性傳導作用是治療陣發性室上速的基礎維持或增加冠脈血流:擴張大的冠脈和側枝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對外周血管有明顯的擴張作用,可降低心臟的前後負荷維拉帕米可明顯抑制非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活動,如引起便秘等Uses: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肥厚型心肌病等。維拉帕米可減輕排異反應Keypoints1.瞭解心律失常發生的心肌電生理學特點。2.掌握抗心律失常藥作用的心肌電生理學基礎;掌握藥物的分類、主要適應症和應用時注意的問題。Briefdescription

☆正常心律:

竇性心律

頻率:60-90bpm

规则:一般每2個心動週期間隔時間均相等☆心律失常(arrhythmia):

由於衝動起源、衝動傳導異常所致的心跳節律和頻率的紊亂,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

☆分型:緩慢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緩慢型心律失常

竇性心動過緩各種傳導阻滯治療以M受體阻斷藥和β受體激動藥▽

快速型心律失常本章主要介紹的內容

竇性心動過速早搏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和顫動

心律失常發病和治療

▽發病:很多疾病可引起,25%使用強心苷,50%的麻醉病人,80%心肌梗死病人,美國每年因心律失常猝死者約有45-60萬人;

▽治療問題:

⊙不同的心律失常治療方法不同;

⊙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心律失常,但亦可導致心律失常。

第1節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Myocardialelectrophysiologicalbasis心肌細胞膜電位:靜息電位:極化,膜內較膜外負90mv動作電位:先除極後複極0相:除極,Na+快速內流1相:快速複極初期,K+短暫外流2相:平臺期,緩慢複極,Ca2+及Na+(少量)內流,K+外流3相:快速複極末期,K+外流4相:靜息期,Na+外流,K+內流恢復極化狀態APD:0-3期合稱為動作電位時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響心肌細胞

☆自律細胞:竇房節、房室節和傳導系統心肌細胞;

☆非自律細胞:心房和心室肌細胞。

心肌細胞特性

☆自律性☆

傳導性

興奮性☆

收縮性按照動作電位特徵分類快反應細胞:心房肌細胞、心室肌細胞、希-普細胞,Na(0期)慢反應細胞:竇房結細胞、房室結細胞,Ca(0期)有效不應期

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從開始除極至膜電位恢復到–60到-50mv的時間在ERP中,細胞對刺激不產生可擴布的動作電位反映快鈉通道在除極後恢復到能有效地開放所需最短時間EPR↑,心肌不起反應的時間↑,產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機會↓

Electrophysiologicalbasisofthearrhythmias☆衝動形成障礙自律性增高:自律細胞4相自發除極速率加快、最大舒張電位變小、自律/非自律細胞膜電位減小到-60mv或更小時後除極和觸發活動☆衝動傳導障礙單純性傳導障礙:傳導減慢、傳導阻滯、單向傳導阻滯(與ERP長短不一或傳導遞減有關)折返激動(reentry)後除極:

繼0相除極後所發生的除極。特點:頻率快、振幅小、震顫性波動、不穩定,易引起異常衝動發放,稱為“triggeredactivity”。早後除極:發生在2或3相,Ca2+內流增多引起遲後除極:發生在4相,胞內Ca2+過多誘發短暫Na+內流引起。Reentry(折反激動)指衝動經傳導通道折回原處而反復運行的現象。形成折返的條件:必須有兩條功能上或解剖上互相隔開的傳導途徑回路中的一部分必須具有單向阻滯的性質從回路傳遞來的激動時程必須比原已興奮的心肌的不應期為長折返激動可發生在心髒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心律失常都可能由於折返激動而引起。單個折返—早搏;連續折返—心動過速、撲動;多個微型折返—顫動。凡能消除單向傳導阻滯(改善傳導)或使其變為雙向傳導阻滯(加強傳導抑制)以及延長ERP的藥物均可消除折返,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第2節抗心律失常藥的基本電生理作用及分類Basicelectrophysiologicalactions降低自律性

快反應細胞4相Na+內流或慢反應細胞4相Ca2+內流;促進K+外流而增大最大舒張電位提高閾電位減少後除極與觸發活動:

早後除極:Ca2+拮抗藥

遲後除極:Ca2+拮抗藥、Na+通道阻滯藥Keypoints

1.瞭解Ca2+的生理學作用;

2.掌握鈣通道阻斷藥的心、腦血管作用及臨床應用;

3.掌握臨床常用的鈣拮抗藥及其各藥的作用特點。☆

Calciumanatagonist:

是一類阻滯Ca2+

從細胞外液經電壓依賴性Ca2+通道流入細胞內的藥物,又稱

Calciumchannelblocker

。第1節

Ca2+andCa2+channels

Ca2+離子的生理意義

Ca2+通道的類型

Ca2+通道的分子結構

細胞外側細胞內側IIIIIIIV6DHPPAA(DHP)苯烷胺類藥物結合位點二氫吡啶類藥物結合位點鈣通道α亞單位的分子結構☆

Classificationsofthedrugs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一、選擇性Ca2+拮抗藥

作用於L-型Ca2+通道

1、苯烷胺類:維拉帕米

verapamil等

2、二氫吡啶類:硝苯地平

nifedipine

3、苯硫卓類:地爾硫卓

Diltiazem二、非選擇性Ca2+拮抗藥

1、二苯呱嗪類:桂利嗪、氟桂利嗪等

2、普尼拉明類:普尼拉明等

3、其他類:呱克昔林等第2節

Actionsandclinicaluses

pharmacologicalactions

對心肌的作用

對血管的作用

對其他平滑肌的作用

改善組織血流

其他作用

對心肌的作用負性肌力作用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保護缺血心肌作用抗心肌肥厚作用△

負性肌力作用

negativeinotropicaction

興奮-收縮脫偶聯,心肌收縮性減弱

心肌耗氧減少

硝苯地平表現為輕微的正性肌力作用

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負性肌力作用強△

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

negativechronotropicandconductiveactions

竇房結和房室結等慢反應細胞的0相除極和4相緩慢除極都是Ca2+內流所引起

Calciumanatagonists

降低竇房結自律性,心率減慢;房室結傳導速度減慢;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激動.△

保護缺血心肌作用心肌缺血缺氧

胞內Ca2+

啟動磷脂酶、蛋白酶、ATP酶等

膜結構破壞;心肌細胞調亡和壞死

心肌結構和功能破壞Ca2+拮抗藥保護機制:阻斷Ca2+內流心肌收縮力降低,耗氧量減少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氧供給抗氧化作用△抗心肌肥厚作用抑制Ca2+內流

細胞內Ca2+

明顯逆轉心肌肥厚作用機理:舒張動脈,降低後負荷減少某些重要的內源性生長因數的釋放和/或拮抗它們的促生長作用(TNF-α和IL):如血管緊張素II、內皮素-1、兒茶酚胺等☆

對血管的作用主要舒張動脈,對靜脈影響小(一般不增加靜脈容量)冠脈:舒張大的輸送血管和小的阻力血管,使冠脈流量及側枝迴圈量增加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尼莫地平、氟桂嗪)外周血管:解除痙攣(雷諾病)☆

對其他平滑肌的作用

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防治哮喘(可減少組胺釋放和LTD4的合成,減少粘液的分泌)較大劑量時鬆弛消化道、膽道、輸尿管及子宮平滑肌:解痙作用,以苯烷胺類的作用最強☆

改善組織血流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Ca2+內流對血小板聚集起重要作用

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滯性:紅細胞內Ca2+增多,其變形能力下降☆其他作用

抗動脈粥樣硬化:

A.減少細胞内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