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一)师资队伍………2(二)专业优势………3(三)实验实训条件…………………4(四)临床教学基地…………………5(五)教学改革与创新………………6(六)人才培养………7(七)校院合作………8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一)专业发展目标…………9(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0三、专业建设内容……………………10(一)深化校院合作办学模式………10(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10(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11(四)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11(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12(六)多方位发展护理专业…………12(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2(八)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12(九)建立有效评价机制……………13四、改革举措…………13(一)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推进校院合作办学…………13(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14(三)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培养方式……15(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奠定学校健康发展基础………………16(五)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16(六)重视评价,促进完善…………17五、绩效考核指标……………………18六、专业建设预算……………………20七、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21(一)社会需求分析…………………21(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21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我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准确把握我校护理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立足龙江,面向基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护理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专业建设基础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于201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具有60余年专业发展历史的黑龙江省卫生学校,承载着地域医疗护理人才培养的重任。“十一·五”期间,学校紧紧把握契机,秉承“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在护理专业建立了“双向接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娴熟护理技能为标志”、“以快速岗位适应为特长”的专业特点,成功跻身于全国高职高专的行列。(一)师资队伍全校有专任教师2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2%,研究生学历占15.7%;双师比例为38.7%。省级专业带头人5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护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0人,教员2人。具有本科学历5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8人。学校聘请了20位临床一线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护理专业现有“双师型”教师49人。学校坚持聘请临床一线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培养,打造名师团队。近年来,选派40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选派专业教师赴日本、香港、澳门研修、交流,建立并实施专业教师深入临床实践制度,对新入职教师开展了理论与实践“双元化”的校本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科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增强,优秀教学团队不断涌现。2006年护理学科荣获全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护理学科荣获哈尔滨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09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多位教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护理专业技能操作能手”的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9年,护理专业先后承担了两届黑龙江省卫生厅直属单位入职新教师培训;承担两届黑龙江省护理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学员由开始的几十人扩大到上百人,影响深远,效果巨大,因此获得推荐申报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资格。(二)专业优势护理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示范性专业;2004、2005、2009年连续三届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专业教师率领选手囊括冠亚军;学科教师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数十项科研成果奖励,出版论著40余部,2011年护理学科圆满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并获得“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课题成果二等奖”。2006年、2010年和2011年我校凭借专业实力与地域影响力,先后承办了黑龙江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护理技能大奖赛、黑龙江省“南丁格尔杯”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三项省级国家级大赛,每个赛事的参赛选手均在百人以上,赛事筹备到举行的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兼顾细节,井然有序,使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出色的大赛组织工作,博得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领导、省级和厅级领导以及所有参赛代表队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扬,彰显了护理专业的综合实力。2006年、2007年哈尔滨电视台举办两届全省“超级护士”大赛,学校受哈尔滨电视台委托承担了大赛选手的专业培训工作,并选派资深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受聘承担了两届大赛的专业总评委工作。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中,受国家教育部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学校选派一人担任专家组副组长一职,我校教师开始走向国家级大赛的评审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界专家、精英并肩工作,彰显了学校走特色凝练的人才培养之路的卓著成果,充分展示了护高专人、龙江人的专业成就和才干。(三)实验实训条件学校有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139个,经过几年大赛和校院合作办学的不断积累,护理实训基地现有美国进口的经典安妮模型人、挪威进口高级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呼吸机、麻醉机、多功能手术床、多功能护理床、综合治疗产床、中央监控站、病房呼叫对讲系统、电视电脑心脏急救监视装置、新生儿抢救装置、开放式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多功能心肺触诊听诊模拟器等,能够满足高专层次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学校是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培训鉴定工作站、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2006年以来,开展了包括中高级护理、育婴师、妇幼保健、口腔修复等8个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7770人参加了培训,鉴定通过率为96.6%,被评为全国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四)临床教学基地学校的附属医院是黑龙江省第四医院,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6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床位870张。专业技术人员567人,其中正高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8人,副高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0人,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5人,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4人。在职护理人员274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51人,主管护师92人,护师31人,护士98人。医院有大型医疗设备:鑫高益0.357磁共振、美国GE公司螺旋双排CT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3D结核菌培养快速检测仪、大型电视透视系统、C型臂X光机、彩色B超机、人工呼吸机、心脏监护系统、PCR扩增仪、大型生化分析仪、肺功能测定仪、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机、Pentax、Olympas消化内镜诊断系统等百余种。设备总价值为3666万元。学校不仅具有独立的附属医院,另有四所教学医院,分别为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与南岗校区相邻,黑龙江省医院与香坊校区相邻,学校可充分利用两个校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积极开发省内外实习基地,目前已与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三亚等地的大中型医院和企业建立了50余个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可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充足的场所。(五)教学改革与创新护理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始终把人才质量和培养标准视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展了“双向接轨”、“双证融通”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双向接轨”即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构建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内容双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加大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同时顺利获得护理学历证书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即“双证融通”。在改革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体系分析,将护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依据职业能力体系为目标构建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冲破了学科体系教育的界限,很好地将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岗位需求、资格认证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还建立起“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特聘国家和省内知名临床护理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委员,与国家级示范校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切实承担起师资培养、校内教学、实习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优秀毕业生输送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学实现“双向接轨”,最终达到学生“双证融通”,为学生就业建立了快速通道。在以往PBL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及实验、实训、实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我校教师设计的情境教学“心肺复苏术”在天津参加全国巡展时,赢得了教育部鲁昕部长等专家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学校在每门专业课程中甄选出1~2项与岗位需求和行业竞赛紧密相关的岗位操作技能,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强化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一口清”、“一手精”,促进了“娴熟护理操作技能”和“快速岗位适应能力”特长的形成。通过这些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三个转变”,即由验证理论性实验课型,转变为临床应用性实训课型;由以往示范性操作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模拟仿真训练达标的学习模式;由以往学生完成操作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护理专业综合能力达标的评价方式,创新专业技能培训方式,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六)人才培养我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龙江,辐射全国,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具备“双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多年来学校不仅为地域医疗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为国家输送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护理专业学生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就业率高达96%,稳居全省各校前列,学生分布在全省和全国百余所医疗卫生机构中,成为医疗护理工作第一线的中坚力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已成为临床护理一线的岗位能手,有的还脱颖而出,以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院长等职承担着临床重要的角色,成为医院护理的栋梁之才。在省卫生系统、市卫生局举办的各类护理技能比赛中,我校毕业生在参赛人数、获奖人数和获奖级别上均遥遥领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李秋洁女士,2002年荣幸地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作为母校的毕业生,她不仅为学校、为医院、更为中国赢得了国际护理的最高荣誉。(七)校院合作自2006年以来,护理专业先后与天津天堰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弘联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营口巨诚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挪威挪度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日正华瑞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并同天津天堰医学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的意向协议,利用合作单位的科研优势进行共同的专业课题的开发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女病人简易导尿模型已经通过科研论证,现正进行产品试验),使校院合作获得双赢的结果。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也获得了企业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在2009年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天津天堰公司向大赛提供资金赞助,同时向每个参赛代表队无偿赠送了一具最新型心肺复苏多功能模型人。合作不仅使企业扩大了知名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更使学校在合作中赢得了创新的知识产权,成为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护理专业发展总体目标主动适应“以健康为导向”的护理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口腔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涉外护理等护理专业方向,科学构建专业群,并以其特色的优势率先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能够为我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优化护理模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提供高端技能型护理人力资源支撑。护理专业发展具体目标1.推进校院深度合作,成立政府统筹、学校主体、医院和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护理职教集团,建立校院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2.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3.建立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业务优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利于护理专业发展和提升服务产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4.建设现代化的、与临床无缝对接的、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同步开发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省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培训、技能考评、竞赛等的重要基地。5.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6.对接专业课程与行业护理职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标准,95%以上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正实现双证融通。7.掌握30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全员达到“一口清、一手精”标准,终生不忘。8.建立能体现工学深度结合、具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特征的科学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及监控体系。(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现代护理理念,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护理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深化校院合作办学模式首先成立校院合作管理委员会,制定校院合作章程,建立校院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在医院设立教师工作站,在病房设“课堂”,在学校设立临床专家工作室,使校内实训临床化,临床实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化,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护理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实现“订单式”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双证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组建我省护理职教集团,建立董事会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引进临床护理专家和骨干参与课程评价。并完成主干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特色校本教材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为促进教师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一是实施建档建库(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份电子专业成长档案和学校师资库),实行“四阶梯”教师成长模式(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坚持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并重,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并举,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并行,职教培训与行业培训并进的培训原则,加大培训的考核及其管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传帮带、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以及新教师“双元化”校本培养模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通过校院合作,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制度,不断提高双师素质。四是引进和聘用行业护理骨干教师进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制度化,使双师比例达到70%以上,形成真正的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四)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开放式管理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学。(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改造现有教室,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一流的现代护理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精心营造优良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实现校院文化融通。创立“五个一体”,即病房教室一体,学生学徒一体,教师师傅一体,理论实践一体,育人服务一体。(六)多方位发展护理专业建立护理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用人单位需求不断调整护理专业培养方向。细化“以健康为导向”的护理服务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口腔护理、社区护理、急重症护理、涉外护理、手术室护理、美容护理等专业方向,科学构建专业群,提升护理人才多元培养和服务能力。(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我省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省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培训、技能考评、竞赛等的重要基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在职护士培训等技能和技术培训。(八)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通过相关课题立项,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注重中等和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形成新的中职护理课程与高等护理课程衔接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框架体系。(九)建立有效评价机制组织构建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反馈机制,追踪护理毕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市场适用性,以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提升办学水平。四、改革举措(一)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推进校院合作办学1.首先成立校院合作管理委员会,制定校院合作章程,建立校院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在医院设立教师工作站,在病房设“课堂”,在学校设立临床专家工作室,使校内实训临床化,临床实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化,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护理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实现“订单式”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双证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组建我省护理职教集团,建立董事会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2.制定校院合作相关的政策、制度及实施方案,明确责权利,建立能体现工学深度结合、具有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特征的科学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及监控体系。3.跟踪行业护理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方向,校院联合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需订单、多元、前瞻办学。4.采用“0.5+1.5+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入学后第1学期进行人文素质模块课程的学习。第2~4学期,在进行专业支撑模块和专业技术模块学习的同时,结合课间见习,实现工学交替。第5~6学期,学生深入临床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安排上,将学生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交替进行,每学期均安排2周临床课间见习课程,通过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使理论学习、模拟练习和真实场景合而为一,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领悟力和社会责任感。(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1.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构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引进临床护理专家和骨干参与课程评价。并完成主干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特色校本教材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大力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先进的现代化护理实训中心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为深化课程改革创造条件,从而深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广泛采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法,按照实际的岗位内涵与要求组织教学。3.不断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造现有教室,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组织完善的“校中有病房,医院有课堂”、实习实训网络体系。创建国内一流的实训基地,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扩大护理实训大楼的社会服务功能,创立“五个一体”,即病房教室一体,学生学徒一体,教师师傅一体,理论实践一体,育人服务一体。4.强化实践育人。要求掌握30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全员达到“一口清、一手精”标准,终生不忘。5.多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夯实工学结合教育的平台。在现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继续拓展实习基地,在2012~2013年再建3~5个实习基地,实现毕业生跨地域流动,在毕业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医院,建立“校友联络站”,巩固拓展成果,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培养方式。1.实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院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构建“一条主线,双证融通,五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突破原有旧教学模式的限制,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3.建设全方位教学软件管理系统,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4.落实“订单式”培养,医院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及评价的全过程,按照医院要求打造特色毕业生,向特定岗位,如老年医院、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手术室输送专门人才。5.教学改革与行业新举措同步俱进,针对卫生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有关护理教育科研及转化教学的实践工作,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医院的工作现状紧密结合,为医院提供规范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奠定学校健康发展基础。1.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通过校院合作,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制度,不断提高双师素质。2.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形成制度化,使双师比例达到70%以上。3.实施建档建库(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份电子专业成长档案和学校师资库),实行“四阶梯”教师成长模式(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4.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坚持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岗前与在岗培训、校本与校外培训、职教与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加大培训的考核及其管理。5.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训。(五)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1.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中等和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新的中职护理课程与高等护理课程衔接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针对不同起点的教学对象的客观情况(专科生、“五年一贯制”高职生、“三校生”),评估其能力层次,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因材施教,系统设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内涵,科学适度地调整课程内容,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完成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衔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3.对于“三校生”,在教学内容及授课计划的制定上要有所区别,要对其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方面更为深入的教学和训练,重实践,强创新,避免因基础理论较差而与高职对接错位的现象。对专科生和“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弥补其技能水平偏弱的不足。4.探索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教学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智力资源的浪费,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整合性和连续性,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中高职的无缝对接。5.面向中职毕业生开设护理专业高职预科班,通过这种办学模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打下专业思想基础,有助于中高职的无缝对接。(六)重视评价,促进完善。组织构建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成立网络化的护理用人质量跟踪组织,建立护理专业评价论坛,主要由就业(用人)单位、护理学会、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相关群体等利益相关方组成,追踪反馈护理毕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市场适用性。具体做法是在已有的学校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护理学会等制定评价标准,将毕业生工作表现、岗位技能适应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其中,从而激发学校办学的创新与变革,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建设性的推动作用。五、绩效考核指标表5-1绩效考核指标表序号绩效项目评价内容及形式绩效指标1校院合作校院合作管理委员会、护理职教集团成立并运行医院开展教学比例40%以上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次/年以上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库建立且完善3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次/年以上毕业理论考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30个项目护理基本技能考核“一口清、一手精”达标通过率100%毕业生稳定就业率90%以上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95%以上社会第三方评价反馈良好率95%以上英语: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水平,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计算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水平,获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身体素质:参照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4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结构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70%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30%以上5护理专业群建设开设护理专业方向数量6个以上6一体化教学建设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建设90%以上核心课程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开出率90%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次数/年或培训人数/年3~5次/年或800~1000人/年开展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次数/年或培训人数/年1~2次/年或800~1000人/年8多元教学模式改革每门课程全程教学运用改革的教学模式种类3种以上9评价机制建立评价制度建立且完善评价人员组织社会第三方利益相关人员存档资料问卷调查问卷反馈资料走访用人单位、组织座谈、护理专业评价论坛座谈、走访纪实资料(录像、录音、笔记等)10中高职教育衔接新的中职护理课程与高等护理课程衔接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有课题成果相关论文六、专业建设预算表6-1护理专业建设预算表(单位:万元)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2525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万元)其他(来源25:自筹)(万元)总计1320.00(万元)1320.00480.00480.00240.00120.001.校院合作办学:建设医院的教师工作站、病房课堂及学校的临床专家工作室,成立院校合作委员会、护理职教集团等。130.0040.0040.0040.0010.002.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社会调研论证经费,聘请行业专家等。62.0020.0020.000.0022.003.建设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及教研、科研人才培养培训,交流讲座,图书资料等。115.0040.0040.000.0035.004.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开放系统建设及配套设施装备,教学改革所需配套资源建设,开展社会调研等。196.0075.0075.0040.006.005.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现代护理中心(校内实训基地),仿真职场建设。286.00120.00120.0040.006.006.多方位发展护理专业: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急重症护理、涉外护理、手术室护理、美容护理等专业方向配套教学设施建设。226.0090.0090.0040.006.007.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医疗卫生培训、技能考评、竞赛基地及教学资源装备等。80.0050.0020.005.005.008.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科研经费,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28.0015.005.000.008.009.建立评价体系:参与人员经费,调查论证费等。20.0010.005.000.005.00七、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一)社会需求分析进入21世纪,人的价值和生活质量日益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护理人员作为卫生保健体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