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词语和句式一、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得分点设置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②古今异义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⑥固定结构2024/2/273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2024/2/274信:达:雅:
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024/2/275直译:意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2024/2/276《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2024/2/277审切连誊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五、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1、对(对译法)
2024/2/278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024/2/279/
/
/
/
/
/
/
/
/
/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国家使兴盛,安逸享乐可以自身使灭亡。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
/
/
/
/
/
/
/
/
疑难问题老师,(是)用来
的。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2024/2/27101、请略陈固陋。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2024/2/27112、留(保留法)
2024/2/271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例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024/2/2713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例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2024/2/27143、换(替换法)
例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2024/2/2715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2024/2/2716例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2024/2/27174、删(删减法)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2024/2/2718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例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2024/2/27195、补(增补法)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2024/2/2720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例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2024/2/2721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2024/2/2722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而不至)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2024/2/27236、调(调位法)
2024/2/2724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求可使报秦之人..
“猜”不能随便使用,万不得已才用“猜”。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补”和“连”对翻译是很重要的;“猜”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连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2024/2/27252024/2/2726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色彩变化2024/2/2727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词义变化2024/2/2728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名作状2024/2/2729②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译文:君子为知己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为动用法使动用法2024/2/2730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2024/2/2731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借代比喻2024/2/2732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婉指长辈去世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2024/2/2733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威)?省略句2024/2/2734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2024/2/2735④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无标志的被动句宾语前置2024/2/27366、注意固定句式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1年高考翻译题)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之谓也
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翻译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太行王屋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表反问:A、何……为?(……为什么呢?)何辞为?B、何……之有?(有什么……呢?)宋何罪之有?C、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F、安……哉(乎)?(哪里……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子非三闾大夫欤?I、顾……哉?(难道……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独……哉?(难道……吗?)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3)表选择:A、其……其……?(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024/2/2743固定句式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奈若何”等格式。2、表反问。“不亦……乎”、“何以……为”等格式。3、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4、表测度等。“得无……乎”、“与其……孰若……”等格式。2024/2/2744(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如:(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如:(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如: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如:……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固定句式2024/2/2745(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如:孔明用如此之人,如何不误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如:(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如:余是以记之。固定句式虞兮,虞兮,奈若何!2024/2/2746(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如:(9)“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办法)(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12)“何……为”“何以……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如:如: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吾知所以拒子也。以此为政,不亦惑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子何命焉为?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匈奴未灭,何以家为?2024/2/2747(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
(13)“庸……乎”(译为“难道……吗”)(14)“其……乎”(译为“难道……吗”)(16)“无乃……乎”、“无乃……与”(译为“恐怕……吧”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如:如: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求!无乃尔是过与?5、固定句式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2024/2/2748(19)“何其……”、“一何”(译为“多么”)如:(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固定句式“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巾,何其衰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2024/2/2749如:固定句式(20)“与其……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21)“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而专焉。(22)“况……乎”(译为“况且……呢”)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2024/2/2750固定句式
(23)“有……者”(译为“有个……人”)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4)“岂[顾、宁、勿、独、庸]……哉[乎、邪(译为“难道(还)……吗”)如:以此为治,岂不难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独不怜公子姊邪?2024/2/2751七、注意点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2024/2/2752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真题演练(2002年全国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2024/2/2753分析并翻译⑴其李将军之谓也?[分析]留——李将军;删——之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调——……之谓(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句式):说的是……/是说……2024/2/2754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分析]留——死、天下、为;换——及:到、等到 之:的日:时候知:熟知、了解不知:不熟知、不了解 与:和皆:都 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 哀:哀悼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2024/2/2755
句子翻译的步骤: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
3.如无标点,审慎断句;
4.补、略通变,合情合理;
5.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6.翻译完毕,检查仔细。2024/2/2756翻译下面一段话,注意红字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徐吾曰:“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2024/2/2757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2024/2/27582024/2/2759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得分点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2024/2/27601.要特别注意实词中诸如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和活用词等关键字词的翻译和落实。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2)小题。(2)土工洊(jià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这个小题是考查译句的。题中的“罢”是该句的关键词,若按其常用义“罢免”、“停止”、“结束”来译都讲不通。是词类活用吗?联系上下文看,若按活用词来译也讲不通。再细阅试卷中的原文,这一句是讲百姓被征发之苦的,据此可推断“罢”是一个通假字,通“疲”,意为“疲乏”、“疲惫”,再联系语境参悟,文意也能贯通。全句可译为:“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2024/2/27612.常见的四类文言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尤其是省略句要补全省略的内容,以足文意,倒装句要调整其语序,使之合于现代汉语的习惯。2006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这个句子中,“相”是表称代的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而“相”所称代的对象必定是倒置的宾语,“示”意为“给……看”,“相示”译时要调整语序,译作“给我看”;这个句子还有多处省略,译时都要补出,以求语意通畅。全句应译成:“(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2024/2/27623.注意常见的文言固定结构的译法和表示句间关系的文言虚词的翻译,还要依据表语气的词和标点符号注意把握好句子的语气,也要注意运用修辞方式的句子的译法,以及涉及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句子的翻译等等。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24题中考查的译句:“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此句应译为:“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原句中“奈……何”是表疑问语气的固定结构,意思是“对……怎么办”,但考生中因不识固定结构而译错者频见,如有人将句子译成“为什么大夫告诫我不要进食呢”,结果当然造成失分。2024/2/2763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2024/2/2764八、文言翻译歌诀总结2024/2/2765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曾
乘
诚
除
辞从
殆
当
道
得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假
间
见
解
就举
绝
堪
克
类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使
是
适
书
孰属
数
率
说
私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要
宜
遗
贻
易阴
右
再
造
知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一)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爱爱护喜欢,爱好爱惜,吝惜爱慕,欣赏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安稳安全安逸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养生使……安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7衣食所安
8既来之,则安之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左右欲兵之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器,军械士兵,军队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兵1朝服衣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于是入朝见威王5两朝开济老臣心6期年不听朝7坐南朝北zhāo早晨cháo上朝朝见,朝拜朝廷朝代朝政对、向朝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
台阶清除,去掉清除,去掉整修,修理拜官,授职门屏之间除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我从去年辞帝京,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6大礼不辞小让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8近者奉辞伐罪言词,言语文词,文学推辞告别,辞别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计较辞谢,婉言道歉命令辞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近于,几乎大概,恐怕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殆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犯法当死8一夫当关,万人莫开9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对着,面对抵,相抵阻挡,抵挡执掌,主持承担应当,应该判处,判罪占据、把守值,在,正在必然,必定、一定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故园谁道有书来路,道路取道道理,规律主张,思想,学说道义说,谈论道理、规律意向料想道1百发百中2兰舟催发3使人发书于赵王4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5野芳发而幽香6征于色,发于声发射,射箭出发发出征发,派遣开花显现;显露1钟鼓之乐2公将鼓之3虎鼓瑟兮鸾回车4臣乃市井鼓刀屠者5微风鼓浪鼓打击乐器击鼓击,敲挥动振动事,事故旧,与“新”相对衰老老朋友,引申为交情原因,缘故故意,特意原来,本来所以,因此故事:旧事,前例死亡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3暮去朝来颜色故4君安与项伯有故6既克,公问其故7故遣将守关者8此物故非西产9故臣复取璧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病故物故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3固请,召有司案图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固险要的地势坚持,坚决顽固,固执本来,原来表示让步,固然,诚然巩固、安定坚守、安定固经过,通过超过胜过过分,过于错误,过失责备访问到,到来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4以其境过清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7今公子故过之8一日,大母过余曰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汉人未可假大兵权6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借凭借,借助宽容假,不真,与“真”相对给与如果、假如假1凡天地之间2奉命于危难之间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4安得广厦千万间5彼节者有间6遂与外人间隔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8间关莺语花底滑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10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两事物的当中中间,期间一会儿指房屋的间数间隙,空隙隔离参与间关:形容鸟声宛转表时间,有时、偶然表状态,从小路间1金就砺则利2连辟公府不就3轲自知事不就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6若无罪而就死地7荆轲遂就车而去接近,依靠赴任,就职完成,达到目的成就即,随即走向,走上上车、上路就1举类迩而见义远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7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8杀人如不能举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1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11戍卒叫,函谷举举出,提出发动,举行推荐,推举推荐,推举总合,聚合,拿全,皆尽举言:发言包举:并吞攻占、占领举1楚诚能绝齐2噌吰如钟鼓不绝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佛印绝类弥勒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精美绝伦8不如早与之绝9抢呼欲绝10以为妙绝1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断绝停止,消失隔绝,阻绝极,最,非常横渡独一无二,超越同等绝交绝命达到极点陡峭的绝1自为其名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不名一钱名称,名字取名,命名出名占有名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5复前行,欲穷其林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7公孙衍穷张仪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困窘,处境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贫困穷尽寻求到尽头僻、荒困窘穷冬:严冬穷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2刑人如恐不胜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5予观夫巴陵胜状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尽胜利,战胜,取胜胜过,超过优美的,好的胜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3不复在位,使于齐4人皆得以隶使之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派遣,命令使,让出使使唤使者使命主使,指使假使使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5拜送书于庭6举世唯知其书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写,记下文字书信书籍,书国书书法、字体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2属予作文以记之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6若属皆且为所虏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连接,连缀通“嘱”,嘱托隶属掌管类等、辈系、是属1中通外直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主簿通语言4阡陌交通5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6政通人和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达通往传递,传达沟通;接通了解;精通开通,通达整个,全部1恶贯满盈2可恶3恶,是何言也!恶犯罪的事讨厌,憎恨叹词,表示惊讶1阿母谢媒人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3乃令张良留谢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7及花之既谢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推辞,谢绝道歉,认错辞别辞别感谢告诉凋落请问谢《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读“xiāng”。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⑤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⑾誓不相隔卿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三)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三、xiàng,名词,“相貌”之意。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二)古今异义文言实词古今异义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突然出现;今义:冲出,强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这个人;今义:多指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腹犹果然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义:突然、意外的事变;今义:副词,很。古义:特指婆婆;今义:公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特指哥哥;今义:父亲和哥哥。古义:不同;今义:不同和相同之处。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旁系亲属。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先帝不以臣卑鄙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三)通假字文言实词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例如:“御六气之辩”中的“辩”是借字,“变”是本字。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娶)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暮)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卒(猝)起不意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披)坚执锐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曷:通“何”,为什么。衡:通“横”,与“纵”相对。5、所赖君子见机《滕王阁序》3、俨骖騑于上路4、云销雨霁俨:通“严”,整治。销:通“消”,消失。机:通“几”,预兆。《逍遥游》6、北冥有鱼8、而征一国7、小知不及大知冥:通“溟”,海。而:通“能”,能力。知:通“智”,智慧。11、御六气之辩。9、此小大之辩也。10、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辨”,区别。辩:通“变”,变化。有:通“又”。15、四十有四《陈情表》12、夙遭闵凶13、零丁孤苦14、常在床蓐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有:通“又”。(四)词类活用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动词名词动词使动为动用法数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名词意动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水: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2、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皆指目陈胜范增数目项王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刑人如恐不胜吾师道也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陈胜王而后乃今将图南女幸而偶我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1、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2、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3、换一个相应的动词。沛公军霸上蹄之王:称王军:驻军蹄:用脚踢南:往南飞偶:婚配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一、名词作状语②范雎至秦,秦王庭迎。①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南:向东南。庭:在庭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云:像云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③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犬:像狗一样。3、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②吾得兄事之①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兄:像对待兄长一样。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箕畚:用箕畚。丹:用丹砂。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1、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③一屠晚归②汝安敢轻吾射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射:动词作名词,射箭技术。屠:动词作名词,屠夫。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达那儿的人。1、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②将军身被坚执锐①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坚:指坚硬的铠甲。锐:指锐利的武器。2、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③四美具,二难并。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主宾。③秋毫不敢有所近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后带宾语。①亲贤臣,远小人②素善留侯张良亲:亲近。远:疏远。善:与……交好。近:接近,靠近。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使动。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却匈奴七百余里活:使……活下来。却:使……退却。2、及物动词使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