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火灾的发生及防止对策_第1页
地震火灾的发生及防止对策_第2页
地震火灾的发生及防止对策_第3页
地震火灾的发生及防止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火灾的发生及防止对策

地震火灾是地震灾难危害最大的次生灾难,地震造成了交通、建筑、生产和生活设施、消防设备的损坏,特殊是输电线路和油、汽、水等管道的破坏,为各类火灾的发生制造了条件,同时,对扑救此类火灾增加了难度。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全市50多处同时起火,消防站多数被毁,警报通讯系统失灵,房屋倒塌,交通堵塞,水源中断,大火烧了3天3夜,521条街被烧成焦土(过火面积约11.9平方公里),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大3倍。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2级地震,在距震中区100余公里的东京旧区房屋倒塌,8116栋,发生火灾136起,21万栋建筑被烧毁,过火面积达36平方公里,死亡和失踪人数达142807人,大部分被活活烧死,因房屋倒塌而被压死的只有730人。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京、津、唐电力网上的汉沽枢纽站发生火灾,连接山海关的3路电源和天津市的2路电源全部中断,使地震抢险和恢复生产增加了难度。1999年台湾地区地震中,“南投酒厂”(生产绍兴酒和白兰地酒)的400多吨酒罐因地震造成爆炸起火,大火持续2天2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亿新台币。

一、地震火灾的发生

从过去地震火灾发生的状况看,虽然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及当地生活方式、地域特性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于使用电、气不慎,或者危急物品管理不当所引起的。

1.易燃易爆场所引起的火灾

易燃易爆场所由地震引起的火灾主要有:

(1)各种化学危急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经营的企业场所;(2)各类加油站、液化气站;(3)炼油厂、酒厂。

2.生活设施引起的火灾

主要指地震致使建筑物遭破坏而倒塌,生活用煤气罐和自然 气管道遭破坏消失泄漏,遇炉火、电火等火源后引起火灾;震后,灾民居住的防震棚多由芦席、油毡、竹竿、塑料布等可燃材料搭建,因停电使用蜡烛等明火照明,一旦失火,极易扩散,形成重大火灾。

3.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碰撞引起火灾

行驶或停靠的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地震时与外界相互碰撞,导致自身和所载物品起火,极易引发四周建筑和设施起火。

4.电线、电器引起的火灾

地震突然发生,往往引起遍布城乡的电线短路,产生电弧、火花,短路电流又会引起导线过热和相关电器过载而起火。

5.其他情形引起的火灾

地震产生的裂缝致使地下可燃气体逸出,遇明火后引发火灾,如甲烷等。我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都曾发生过这类火灾。

二、地震火灾的教训

(1)强度大的地震致使房屋等建筑物倒塌后,火源处理比较困难,次生灾难增多。

(2)通讯不畅,不能准时报警。

(3)消防部门因建筑物倒塌、消防车辆受损,影响消防战斗力;消防道路因建筑物倒塌导致的交通不畅而受阻,延误灭火时机;地震后火灾同时多处发生,导致消防力气严峻不足。

(4)建筑物倒塌后,可燃物分布杂乱,煤气、易燃液体以及危急品泄漏、流淌集中等,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

(5)第一线指挥员因缺乏扑救地震火灾的阅历,导致其应变力量和指挥力量不强。

(6)民众自救力量不强,缺乏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识和方法。

三、地震火灾的防止对策

剧烈地震给人类社会的进展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逼和损失,而地震引发的火灾则是最主要、最严峻的一种次生灾难。由于地震火灾起火缘由的多样性,起火面积大、地点多,火灾扑救的简单性和艰难性,特殊是地震后消防站、消防道路、水源、通讯等设施遭到破坏,给灭火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这些都打算了扑救地震火灾,必需实行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预防地震火灾应坚持的原则

1.平常与震时相结合

由于地震火灾的特别性,假如在发生了地震火灾后才实行措施,往往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难以奏效,因而平常下足功夫,做好预备,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2.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