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79-2019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3179-2019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3179-2019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3179-2019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3179-2019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99

R04

备案号:63317-2019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179—2019

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

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AcousticComputedTomographyinBridgeConcreteQuality

Inspection

DB21/T317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辽宁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主编单位: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公路桥梁

诊治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本规程参编单位: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冠华、王超、王佳伟、韩基刚、王秋实、李万德、宋捷、王凯、张潇、

李文全、齐璐、鲁薇薇、武旭娟、王亮、李刚、鄂宇辉、白杨、邵传恒、

王鑫、陈晓峰。

II

DB21/T3179—2019

基于声波层析成像的桥梁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声波层析成像法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的适用范围、检测设备技术要求、声波参数测量

方法、混凝土质量评价。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新建、在役公路工程中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病害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GJ/T15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

3.1.1

声波层析成像法elasticwavecomputedtomographymethod

通过声波穿透混凝土检测对象并接收声波信号,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反演计算,重建被测范围内混

凝土声波参数分布规律的图像,从而判定混凝土强度、密实性及缺陷的一种物探反演解释方法。声波层

析成像法使用的声波频率在20Hz-10kHz。

3.1.2

质量检测qualityinspection

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及缺陷进行检测。

3.1.3

混凝土波速wavevelocity

声波在混凝土中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1.4

1

DB21/T3179—2019

射线ray

声波传播的路径,从激发点到接收点所连接的直线。

3.1.5

单元element

检测剖面中的最小单位,大小取决于测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常为矩形或三角形。

3.1.6

网格grid

单元边界纵横相交组成的网格。

3.1.7

射线密度raydensity

经过同一单元的射线数量。

3.1.8

正交性orthogonality

经过同一单元的所有射线中,任意2条射线交角的最大正弦值。

3.1.9

测区testingzone

按检测方案设计布置的,有一个或若干个测点的区域。

3.1.10

测点testingpoint

在测区内,取得检测数据的检测点。

3.1.11

观测排列arrangement

激发点与接收点相互位置确定的一种测区布置方式。

3.1.12

表面层析成像法surfacecomputertomographymethod

激发点与接收点都布置在被测体的同一面,用以检测测区1/4波长厚度内的混凝土质量。

3.1.13

截面层析成像法crosssectioncomputertomographymethod

激发点与接收点布置在一个横穿被测物的截面上,用以检测测区结构内部的混凝土质量和复合结构

2

DB21/T3179—2019

的结合情况。

3.1.14

平均波速averagevelocity

检测区域内各单元波速的算数平均值,表征测区内混凝土的平均强度与密实性。

3.1.15

波速离散度wavevelocitydispersion

波速均方差与平均波速的比值。

3.1.16

混凝土缺陷defectzone

混凝土缺陷是指混凝土中强度低、不密实的区域,表现为低波速异常。将波速值低于标准值70%的

区域界定为缺陷。

3.1.17

最大缺陷尺度maximumdefectscale

最大缺陷尺度是指缺陷连续分布的最大面积。

3.1.18

合格面积率qualifiedarearatio

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面积所占的比率。

3.1.19

工程项目的波速-强度曲线wavevelocity-intensitycurveoftheproject

由混凝土构件相同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置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波速-强度曲线。

3.1.20

区域的波速-强度曲线regionalwavevelocity-intensitycurve

由本地区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波速-强度曲线。

3.1.21

全国的波速-强度曲线nationalwavevelocity-intensitycurve

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波速-强度曲线。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

DB21/T3179—2019

Va——平均波速;

Vj——网格内单元位置的波速;

M——网格内单元总数;

Rb——波速离散度;

σ——标准差;

Rs——合格面积率;

Sn——达到标准值以上的单元所占的面积;

Sm——网格总面积;

V——直接量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波速值;

Vc——可在波强曲线中得到对应强度的混凝土波速换算值;

Vst——钢筋波速;

α——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占体积比。

4总则

4.1为了规范声波层析成像法在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中的正确应用,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提高检测

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的可比性,制定本规程。

4.2采用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混凝土质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检测设备

5.1技术要求

5.1.1检测设备应配置高分辨数值采集器、检波器、震源和处理软件。

5.1.2高分辨数值采集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参数设置、采集、储存、重放、显示、放大的功能;

(2)最小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µs;

(3)动态范围不宜小于16位;

(4)仪器通道数不宜少于32通道;

(5)最大记录长度不宜小于4096样点/通道;

(6)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7)具有通过锤击震源或震源枪激发后接收声波的能力;

(8)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计量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

5.1.3检波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频带宽宜采用20Hz~16kHz,可采用磁吸、粘接与混凝土接触;

(2)实测频带与标称频率相差应在±10%范围内。

5.1.4震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震源激发的声波频率应在20Hz~10kHz范围内;

(2)震源激发的冲击力宜不小于500N。

4

DB21/T3179—2019

5.1.5处理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测点坐标编排的功能;

(2)具有计算各单元内射线的正交性与射线密度的功能;

(3)具有波形显示、初时校正、走时读取、网格设计、波速反演等功能。

5.2检测设备的计量检定

5.2.1检测设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经过计量单位检定通过后方可使用:

(1)新购置的检测设备启用前;

(2)检测设备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3)检测设备遭受严重撞击或其它损害。

5.3检测设备维护

5.3.1检测设备应按下列方式进行维护:

(1)检测设备每月应通电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2)检测设备需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处,无论存放或工作,均需防尘;

(3)在搬运过程中必须防止碰撞或剧烈振动;

(4)检波器的耦合面应避免磨损。

6现场检测技术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检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调查、收集检测项目的相关资料;

(2)制定检测方案;

(3)核查检测设备状态;

6.1.2调查、收集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

(2)检测目的与要求;

(3)混凝土原料品种和规格;

(4)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

(5)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尺寸、设计强度和配筋施工图。

6.1.3检测方案应根据实际被测对象进行制定,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结构构件设计及施工情况;

(2)检测依据、目的及委托方要求;

(3)检测人员及仪器设备;

(4)测区划分、测点布置。

5

DB21/T3179—2019

(5)测试方法、步骤、数量、位置及进度;

(6)其他配合工作。

6.1.4检测部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

6.1.5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应对其复测或加密检测;当仍不能确定时,可取芯验

证。

6.1.6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时,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区的范围应不小于目标检测区域;

(2)每个测区的测点,宜按等间距网格状布置;

(3)应标明测点的编号和位置;

(4)检波器应与混凝土检测表面保持紧密贴合;

(5)布置好检波器后,应用震源按顺序依次敲击激发点;

(6)现场记录表宜按本规程附录C填写。

6.2检测方案

6.2.1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检测条件,可选择表面层析成像法、截面层析成像法两种检测方法。表面

层析成像法,测区应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截面层析成像法,测区应布置在结构或构件的横截面上。

6.2.2为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观测排列应符合附录D的完备性评价技术要求。

6.2.3根据检测目的和现场检测条件,检测方案中的测点分布宜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若测区用一个排列能够覆盖,首选L型排列,即接收点等间距布置在测区的相邻两边,呈L

形;激发点等间距布置测区的另外两边,也呈L型。测点布置呈封闭状。在表面层析成像和截面层析成

像检测中都可采用。L型排列布置如图6.1所示。

(2)若测区较长,布置单个排列不能覆盖,应设计多排列组合进行检测。从一端开始布置排列直

至布满测区,两个排列中间应该有交叠部分,重复布置等同测区宽度的测点。其测区布置如图6.2所示。

(3)当受检测现场条件所限,截面层析成像检测无法采用L型排列时,可采用一字型排列,其测

区布置如图6.3所示。

(4)若测区边界为圆形,可采用圆型排列,其测区布置如图6.4所示。即接收点沿圆边界等间距

布置,激发点也沿圆边界布置。

6

DB21/T3179—2019

(a)表面层析成像检测布置示意图

(b)截面层析成像检测布置示意图

图6.1L型排列布置示意图

7

DB21/T3179—2019

图6.2表面层析成像检测组合排列布置示意图

图6.3截面层析成像检测一字型排列布置示意图

8

DB21/T3179—2019

图6.4圆型排列布置示意图

1—圆柱形混凝土构件;2—初始震源激发点,按顺时针顺序激发;3—测区;

4—初始检波器接收点,按顺时针顺序排列;5—采集器

(单位:m)

7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7.1一般规定

7.1.1数据处理前应对射线走时进行检验,舍去走时长度小于100个采样时间间隔的射线,作为无效

射线。

7.1.2数据处理前校验有效射线的总数是否大于单元总数。

7.1.3根据有效射线,计算射线的正交性和射线密度。

7.2数据处理流程与要求

7.2.1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行初始时间校正,确定声波出发的准确时间;

(2)当自动走时读取所对应的位置与直达波前言有差异时,应手动读取走时;

(3)自动进行射线追踪,形成走时方程;

(4)可采用联合代数迭代法进行波速反演。

8检测结果

9

DB21/T3179—2019

8.1一般规定

8.1.1检测可获得测区混凝土的波速分布,用波速评价混凝土强度,可对比波速-强度曲线。波速-强

度曲线有全国的、区域的、工程项目的。

8.1.2工程检测中,三种波速-强度曲线选取的优先顺序是:工程项目的波速-强度曲线、区域的波速-

强度曲线、全国的波速-强度曲线。

8.2用波速评价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8.2.1用波速评价混凝土质量的流程如下:

(1)声波层析成像检测得到测区混凝土波速分布图像;

(2)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选取的波速-强度曲线,确定标准波速值,作为混凝土质量评价的依据。

目前国内应用的参考波速-强度曲线见附录E;

(3)波速在标准值以上的区域为合格区,不到标准值80%的区域称为低速异常区;

(4)根据射线密度与正交性分布,若检测区域只有部分满足完备性要求,那么只对满足要求的区

域进行解释,不满足的区域只做参考。

8.3混凝土质量评价的参考统计指标

8.3.1用波速评价混凝土质量需要选取统计指标,选取平均波速、波速离散度、合格面积率作为评价

的参考定量指标。

8.3.2混凝土的平均波速Va计算公式如下:

1

푉=∑푉(式8.1)

푎푀푗

푗=1

式中:Va---混凝土的平均波速(m/s);

Vj---网格内单元位置的波速(m/s);

M---网格内单元总数。

8.3.3波速离散度由式6.2计算,均匀混凝土的离散度宜小于10%。

𝜎

푅푏=(式8.2)

푉푎

M2

∑j=1(Vj−Va)

σ=√(式8.3)

M

式中:Rb---波速离散度;

σ---标准差。

8.3.4合格面积比率达到或超过80%时,可判定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合格面积率Rs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푆푛

푅푠=(式8.4)

푆푚

式中:Rs---合格面积率(%);

2

Sn---达到标准值以上的单元所占的面积(m);

2

Sm---网格总面积(m);

10

DB21/T3179—2019

8.3.5最大缺陷尺度是混凝土质量评价的参数之一,最大缺陷尺度应不宜超过检测面积的5%。

8.3.6钢筋的波速Vst(5700m/s)高于混凝土波速。若在钢筋密集处,可对钢筋的影响予以消除。

푉−훼푉푠푡

푉=(式8.5)

푐1−훼

式中:V---直接量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波速值(m/s);

Vc---可在波强曲线中得到对应强度的混凝土波速换算值(m/s);

Vst---钢筋波速(m/s);

α---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占的体积比(%)。

钢筋在混凝土中所占的体积比α可根据钢筋构造图投影得到。当钢筋体积比小于5%时,波速可不

必修正。

8.4检测报告

8.4.1检测工作完成应出具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委托单位名称;

(2)工程概况:工程位置、结构类型、设计参数;

(3)检测目的:检测关注的主要问题、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和损伤;

(4)检测布置方案:测点间距、排列布置方式;

(5)波速图像与解释:包括平均波速、离散度、缺陷位置等分析解释,可参考附录F混凝土质量

检测结果表;

(6)报告宜包含:检测方案布置图、射线密度与正交性分布图、测区波速分布图、缺陷分布图;

(7)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8)检测结论。

11

DB21/T3179—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桥梁质量检测

A.1一般规定

A.1.1本方法适用于矩形梁、箱梁、T形梁、工字梁、槽形梁等混凝土结构构件质量检测。

A.2现场检测方法

A.2.1检测方案设计根据检测要求可以采用截面层析成像检测和表面层析成像检测,宜两者相结合,

测区的布置一般采用L型、一字型。设计检测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测范围应覆盖混凝土表面或有怀疑的部位,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内部、底部、顶面、侧面。

(2)检测板型混凝土可采用表面层析成像检测,检测柱形混凝土可采用截面层析成像检测,首选

L型检测方案。

(3)测点的间距视结构或构件尺寸和评价要求情况而定,宜控制在0.1-0.5m之内。检测精度由测

点间距确定。

(4)确保混凝土龄期已到或已过,若龄期未到,计算结果宜作参考。

12

DB21/T3179—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流程图

B.1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流程,如图B.1所示:

1接收检测委托

2收集相关资料

3编制检测方案

未通过

4完备性评价

通过

5检测前准备工作

6现场数据采集

7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8混凝土质量评价

9提交检测报告

图B.1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混凝土质量流程图

13

DB21/T3179—201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现场记录表

表C.1声波层析成像法检测现场记录表

检测记录编号:第页共页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

检测仪器检测人员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龄期

结构位置或构

结构或构件类型

件编号

测区布置示意图

备注:

检测:复核:

14

DB21/T3179—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观测排列完备性评价

D.1为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必须满足如下完备性评价技术要求:

(1)接收点间距和激发点间距应该相等,不宜大于50cm;

(2)观测排列的射线总数应大于网格节点总数,网格图D.1如所示;

(3)观测排列中网格的射线密度应大于15,射线密度图D.2如所示;

(4)观测排列中各网格的射线正交性应大于0.98,射线正交性图如图D.3所示。

D.2可通过缩小测点间距或增加观测排列改善观测排列的完备性。

D.3如观测排列不满足完备性评价的要求,其检测结果可靠性差。

图D.1网格划分与单元分布

图D.2射线密度图

图D.3射线正交性图

15

DB21/T3179—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波速-强度曲线

E.1一般规定

不同地区、工程的混凝土波速与强度对应关系因混凝土用料不同,稍有不同。宜取相同材料、成型

养护工艺配置的试块建立相应的波速-强度曲线。

E.2波速与弹性模量的关系:

휆+2휇

푉=√(式B.1)

푝𝜌

式中:Vp---混凝土的纵波速度;

λ---拉梅常数;

μ---剪切模量;

ρ---混凝土的密度。

E.3波速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与故障处理及修复加固技术手册》中,给出了较系统的波速-强度实验数据,

具有参考价值,如表C.1所示。

表C.1.混凝土波速与强度的实验结果对照表

混凝土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纵波速度

等级标准值(MPa)设计值(MPa)(GPa)(km/s)

C2516.7011.5028.003.30

C3020.1013.8030.003.70

C3523.4016.1031.503.90

C4026.8018.4032.504.05

C4529.6020.5033.504.20

C5032.4022.4034.504.30

C5535.5024.4035.504.40

C6038.5026.5036.004.50

16

DB21/T3179—2019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混凝土质量检测结果表

表F.1混凝土质量检测结果表

结构位置或构件编号:龄期

速度分布云图

波速分布直方图

平均波速(m/s)

离散度

强度分布云图

面积统计

结论:

17

DB21/T3179—2019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2)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3)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4)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5)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6)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7)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DB21/T3179—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符号........................................................................1

4总则..............................................................................4

5检测设备..........................................................................4

6现场检测技术要求..................................................................5

7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