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4页
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及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从旅游商品基本概念出发,对洛阳旅游商品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洛阳旅游商品存在品牌建设度低、创新性不够、特色不明显、包装粗糙、市场秩序混乱以及开发意识薄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开发创新型产品、挖掘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包装设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增强旅游商品开发意识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洛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洛阳旅游蓬勃发展,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旅游者,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旅游城市。但洛阳旅游商品的成长却没有跟上洛阳旅游经济发展的成长,剖析洛阳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研究旅游商品的发展对策,对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显得颇为重要。一、旅游商品概述(一)旅游商品的概念旅游业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较为滞后,基础理论知识不完善。因此,专家学者对旅游商品的概念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陈胜容(2006)认为,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于非商业性目的而购买的实物性商品,它不包含维持旅游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品[1]。钟志平(2005)认为,旅游商品是特指旅游者因旅游而生产购买的,其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含有旅游信息或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劳动产品,不包括以商业性或投资性的购买对象[2]。苗学玲(2004)认为,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旅游者处以商业目的以外购买的,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的有形商品[3]。李艳(2001)认为,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包括旅游纪念品、文物古玩及仿制品、实用工艺品、土特产、特种工艺美术品,旅游日用品[4]。有部分学者(张爱国,1990;王克坚,1991;田里,1994)指出旅游商品还应该包含旅游者旅游活动中所需的服务[5]。综上所述,专家和学者对旅游商品有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广义的旅游商品所包括的范围较为广泛,凡是用来交换的,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劳动商品都可称为旅游商品,既包括有形物品,又包括无形服务。比如:旅游纪念品、旅游美术工艺品、地方特产以及体验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狭义的旅游商品是指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不包含无形服务。本文将从狭义的方面对洛阳旅游商品进行研究,来探索洛阳的旅游商品发展出路。(二)旅游商品类型根据不同的参照标准对旅游商品进行划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用途可以把旅游商品分为旅游纪念品、旅游消耗品、旅游用品三大类。按开发方式分类,可分为工艺独特型旅游商品、资源型旅游商品、文化承载型旅游商品。本文主要按照旅游商品的属性作为分类标准来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表1SEQ表\*ARABIC\s11旅游商品类型分类概念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指各种各样的标有产地地名,或用产地的人地事物特征做商标的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富有长期纪念意义的劳动产品[6]。如:淮阳的泥沽沽、杭州西湖的明信片、西安的兵马俑塑像等。旅游工艺品旅游工艺品主要包括两类产品,即日用工艺品和陈设工艺品[7]。如:禹州钧瓷、河南濮阳麦秸画、江苏南京的云锦、河南南阳独山玉等。旅游用品旅游用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纪念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日常生活用品[8]。如:民族服饰、手杖、折伞、地图、指南针等。旅游食品旅游食品是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食用、随身携带或邮寄的袋装、瓶装和其他软硬包装的食品[9]。如:土特产,如陕西羊肉泡馍、道口烧鸡、洛阳水席等,以及旅途中所购矿泉水等其他旅游食品。其他商品一些不能归在以上四类的其他商品。备注:资料来源于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59-174二、洛阳旅游商品概况(一)洛阳旅游的发展概况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历了十三个朝代。洛阳人文景观数不胜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庙等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洛阳古城。此外,洛阳儒学、理学、道学、玄学、佛学、河洛文化令世人赞叹不已。洛阳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是我国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名城。洛阳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被誉为“小千岛湖”之称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峡谷幽深、变幻莫测的龙潭大峡谷等。另外,众所周知,洛阳于每年四月份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该节会已经成为国家级节会,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洛阳不仅是在人文景观上,还是自然景观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洛阳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旅游大市,也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之一。(二)洛阳旅游商品类型了解了旅游商品的类型,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洛阳旅游商品的类型。洛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可供开发的旅游商品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表2SEQ表\*ARABIC\s11洛阳旅游商品类型类型举例旅游工艺美术品泥塑工艺品、仿唐三彩、梅花玉、雕刻石窟艺术品、澄泥砚、仿古青铜器、牡丹画等。旅游专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旅游服饰、数码照相机、洛阳旅游地图、指南针、背包、化妆品、生活必需品等。传统食品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饼、牛肉汤、胡辣汤、杜康酒、不翻汤、小街锅贴、真不同小笼包、豆腐汤、煎饼果子等。土特产品牡丹饼、洛阳老八件、猕猴桃、姜糖酥等。其他旅游消费品唐装、牡丹花卉种子、牡丹花环等。备注:数据来源于作者自己整理三、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一)洛阳旅游商品发展现状近年来,洛阳旅游业蓬勃发展。2013年,洛阳的游客人数达8608.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5.02亿元。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商品的发展速度也不断提高,促进了旅游总收入的增长。依托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发出有仿古青铜器,如青铜刀、青铜塑像等。以汉唐文化为底蕴的仿唐三彩深受游客的青睐。在这些工艺美术品中,古玩在洛阳旅游商品市场的占有率最高,多达40%。而以砚台、雕镂、牡丹画、麦秸画等的市场占有率达20%。也就是说,旅游工艺美术品的比重在洛阳旅游商品中高达60%。此外,洛阳以洛阳水席为代表的饮食特色让到洛阳的众多游客络绎不绝,以洛阳水席、杜康酒等食品和土特产品占10%,为洛阳旅游商品做出了贡献。另外,洛阳每年会举办洛阳牡丹花会、洛阳河洛文化节、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等节庆活动与旅游商品的发展紧密相关,这些节庆活动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游客在洛阳的停留,促进了旅游商品的营销及发展。但是,旅游商品总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占很小的比重,没能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旅游商品的发展态势,找准不足,研究对策,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增砖添瓦。(二)洛阳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1、品牌建设程度低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旅游业还是在其他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拥有自身品牌的行业或商品已经深入人心,占据同行业或同类商品的鳌头,可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品牌是指企业以自身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精神象征为依托,创造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专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忠诚度[10]。如:在信阳,信阳毛尖就是信阳旅游商品中的品牌。那么旅游商品品牌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旅游企业以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区域特征为要素,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地区或公司独有的旅游商品品牌,从而立竿见影的体现或代表这个地区或企业的特色。如:日本的樱花,日本旅游专家以日本当地的樱花为原材料设计出精美别致的旅游商品,而且樱花已经成为日本的象征。洛阳在开发旅游商品时,品牌建设程度较低。在洛阳旅游商品市场中,虽然旅游商品众多,但基本上没有形成品牌的。比如,洛阳旅游商品以唐三彩最为出名,但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不高。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从设计到生产销售,都没有一个完善、严格的产业链,存在“小、弱、散、差”的特点。而且洛阳牡丹早已经扬名海内外,但洛阳却没有把牡丹作为一个品牌设计出相应出名的旅游商品。另外,洛阳的其他旅游商品更是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度不大。总体来说,洛阳旅游商品没有代言洛阳,在全国甚至河南省都没有品牌支撑,也致使在旅游商品市场上没有优势。2、创新性不够洛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城市固然起步较早,但旅游商品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洛阳在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中缺乏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旅游商品不能弃旧从新,没有创意。从空间上来说,纵观洛阳旅游市场上的旅游商品,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品种上,都与我国其他省市的旅游商品基本雷同,大差不差,根本上没有体现洛阳的地区特色、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没有新颖的特点,对游客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比如一些仿古青铜器在西安很常见。特别是针对旅游纪念品来说,洛阳的旅游纪念品保留价值和纪念意义较小、不时尚,不新颖,不能对游客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像洛阳的唐三彩造型多少年来一个模样,没有融合现在社会的一些流行元素。从时间上来看,每年的旅游商品基本一样,没有做出创新性改变。旅游商品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为主,没有与时代相结合,缺少现代化的一些新元素、新理念、新想法、新科技,不能迎合现在人们的潮流的时尚的观念以及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如果旅游商品一味地遵循传统的方式走下去,一成不变,是不能在以后激烈的旅游商品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必然会被时代和市场所淘汰。3、特色不明显无论是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还是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都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其中“特”字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洛阳旅游商品市场中,旅游商品千篇一律,没有凸显洛阳的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文化特色,导致与其他地方的旅游商品严重雷同。洛阳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没有深入挖掘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区民俗,或者说大部分商品都是外来引进的,不是本地区生产的。特别是洛阳的旅游纪念品,不能凸显洛阳的特点。而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临潼的泥陶兵马俑,苏州的丝绸及刺绣,信阳毛尖,云南的普洱茶、三七及云南白药等医药产品,它们都很好的代言了本地区的特色,在全国名气颇大,而且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购买。而洛阳没有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和当地的古都文化内涵相结合,没有有突出特色的旅游商品,对游客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A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但以龙门石窟为题材的塑像寥寥无几,且没有作为特色商品。此外,洛阳土特产品种比较单调,游客的选择性不大。同时,突显洛阳自然旅游资源特色的旅游商品更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地域特色还是文化内涵及自然资源上,洛阳旅游商品都没有自身的特色。4、包装粗糙在洛阳的旅游商品市场上,整体看来,旅游商品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包装。首先,包装粗糙,不重视包装设计。洛阳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较差,使旅游商品整体看来档次不高。比如一些牡丹饼等传统糕点的包装设计看上去和其他的糕点没有什么两样,从根本上都没有重视包装,没有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的意识。其次,洛阳旅游商品的包装没有深入挖掘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设计理念非常亏弱。如洛阳的唐三彩,应该在包装设计上体现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内涵,而唐三彩的包装没有真正挖掘唐代的历史底蕴,以至于大街小巷的唐三彩包装一个样,鱼龙混杂,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唐三彩。再者,没有针对商品的物理特性进行合适的包装。唐三彩、战马等商品包装体积过于庞大,不利于游客的携带,导致很多游客不愿意购买。另外,包装设计商业化元素浓厚,过于单一,没有根据旅游者的特点进行定位。没有根据旅游者的身份、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征进行分类定位,分类包装。最后,旅游商品的设计包装过时老套,没有融入时代新的元素。包装材料也没有应用时代的低碳环保的理念,包装图案的设计也没有加入时代的新的元素。比如唐三彩中战马的包装,没有结合今年羊年的生肖元素来设计。5、市场秩序混乱洛阳旅游商品市场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市场秩序较混乱。从旅游商品的生产来说,旅游商品的生产阶段缺乏监管部门,经营者盲目地开发旅游商品,缺乏对商品的计划开发,新的旅游商品开发速度迟缓。而且对生产企业没有统一的监管,导致流入市场的旅游商品鱼龙混杂、以假乱真,从而使旅游市场混乱不堪,也给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造成很大的困惑,高质量的旅游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区分不开。从旅游商品的销售环节来说,专门定点的旅游商品购物超市较少,小商小贩随处可见,甚至尾随销售旅游商品的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折损了洛阳市的旅游形象,降低了顾客的购买度。从旅游商品的售后服务环节来看,几乎没有售后服务,降低了在顾客心中的信誉度,同时也降低了旅游者二次购物的可能性。6、开发意识淡薄近年来,洛阳旅游业飞速发展,成为河南省第一旅游大市,也成为我国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洛阳市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提出“旅游立市”这一口号。但在旅游商品开发这一块却没有重视到旅游商品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没有意识到旅游商品开发在现代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旅游商品中的投入较少。可以说旅游商品是旅游发展中的短板。洛阳市旅游商品开发的科研力量较薄弱,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发意识十分淡薄。四、洛阳旅游商品发展对策洛阳旅游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旅游商品种类很多。但目前,洛阳旅游商品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找准问题,寻找解决洛阳旅游商品的问题的对策十分必要。洛阳在旅游商品开发中的策略主要有:(一)实施品牌战略洛阳应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品牌旅游商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创建知名旅游商品品牌是影响和改变游客对旅游商品知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创建旅游商品品牌,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从而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纵观洛阳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洛阳需要建设的旅游商品品牌有:唐三彩系列旅游商品、龙门石窟系列旅游商品和牡丹系列旅游商品。具体需建设的商品品牌如下:表4-1洛阳旅游商品系列品牌品牌名称旅游商品名称唐三彩系列唐三彩昭陵六骏、唐三彩骆驼、唐三彩陶俑、唐三彩牡丹工艺盘、唐三彩兵马俑等。龙门石窟系列泥塑、石雕、木雕、明信片、纪念册等。牡丹系列牡丹饼、牡丹折扇、牡丹花环、牡丹玉雕、牡丹瓷、牡丹花茶、牡丹丝巾、牡丹精油、牡丹保健产品等。备注:数据来源于作者整理1、唐三彩系列旅游商品洛阳的唐三彩在国内旅游商品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尚未形成品牌。在旅游工艺美术品市场中远远比不上景德镇瓷器及北京景泰蓝。所以应该把洛阳的唐三彩形成知名品牌,成立专门的制造唐三彩的企业,成立一个品牌公司。学习其他知名旅游商品的经验,把洛阳旅游商品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洛阳旅游商品中的拳头产品。具体的要把唐三彩昭陵六骏、唐三彩骆驼、唐三彩陶俑、唐三彩牡丹工艺盘、唐三彩兵马俑等做成品牌旅游商品。2、龙门石窟系列旅游商品洛阳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5A级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但洛阳却没有知名的关于龙门石窟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因此,开发以卢舍那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并成为有特定商标的系列性旅游商品,如以卢舍那为题材的泥塑产品、石雕、木雕、明信片、纪念册等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3、牡丹系列旅游商品牡丹是洛阳市的市花,也是洛阳的标志。但以“牡丹”为主题的知名品牌旅游商品却没有。因此,打造以牡丹为品牌的旅游商品,既可以在旅游商品市场上打开局面,又可以塑造洛阳旅游形象,打响洛阳的这一名片。洛阳市可以把牡丹瓷、牡丹玉雕、牡丹花茶、牡丹保健品等牡丹系列旅游商品做成专有的品牌,以此打造洛阳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度。(二)开发创新型产品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创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洛阳在开发创新型产品中要遵循特色性原则、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环保原则、标准化原则,开发出市场导向模式、科技推动模式的旅游商品。第一,洛阳在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中要摒弃原有的一味遵循历史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但时代是发展的,历史总归是历史。如果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地开发传统古老的旅游商品无疑是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兴趣所需是相背离的。因此,在商品的设计开发中,首先要有创新思想。第二,了解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开发融入现代化的新设计、新思想、新理念的创新型产品。现在的流行元素,尤其是网络流行元素更容易让大众消费者接受。比如,唐三彩不仅仅是烧制一些战马或唐代人物的图像,而且应该做成现代大众喜欢的人物或图案形象。如像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一样,如果唐三彩可以创造出一些明星的形象,这样自然而然的会受到旅游者的喜欢。再者,比如现在流行的十二生肖图案,十二个星座的图像,一些深入人心的动画片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像喜羊羊、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第三,旅游商品在设计开发中可对原有旅游商品的制作材质进行创新,运用高科技技术,创造高科技、低碳环保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产品。同时,也可对原有产品进行加工改革、功能改进,使旅游商品焕发新的面貌。(三)挖掘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是商品的标志,是旅游商品的血脉和生命力所在。要挖掘洛阳特色旅游商品,首先要对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本地所具有的特色。纵观洛阳旅游有三大特色,具体来说,挖掘洛阳特色旅游商品如下:表4—2洛阳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三大特色旅游商品类型古韵璀璨以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等为主题的旅游商品山水风光以龙潭大峡谷、白云山、老君山等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商品时代风采展现现代洛阳的明信片等备注:数据来源于作者整理1、古韵璀璨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浓厚,包含被誉为“释源”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等景点。如果能够把洛阳古都的这一特色挖掘出来,开发具有历史文化色的特色旅游商品,让旅游商品展示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风采与特色,那么一定会吸引游客的购买。2、山水风光洛阳山水相依,自然景观众多且风景优美。龙潭大峡谷的峡谷地貌令游客赞不绝口。白云山、老君山等山川景观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除此之外,木扎岭、鸡冠洞、重渡沟等景点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如果把这些自然风光联系起来,做成一个凸显洛阳自然旅游资源特色系列的旅游商品,比如:洛阳自然风光画册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洛阳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可以杜绝洛阳旅游商品散、乱、差的特点,促进洛阳旅游商品的全面发展。3、时代风采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与时代风采共舞的魅力大都市,在挖掘特色旅游商品时,不能只顾挖掘历史文化特色,更应该开发洛阳时代发展的特色商品。如把洛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做成明信片,让旅游者更多地了解洛阳的新面貌、新形象、新名片,也可以打破洛阳旅游商品市场没有新生命的局面。(四)加强包装设计旅游商品包装是指对旅游商品的包裹捆扎物及包装技术方法的总称[11],可称为旅游商品的衣服。旅游商品有许多功能,它可以保护旅游商品,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可以指导旅游者消费、促进商品销售,并具有提升旅游商品形象和提高旅游商品附加值的作用。针对洛阳旅游商品包装的现状,应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包装,加强包装设计。第二,旅游商品包装在视觉设计上要坚持艺术表现与旅游商品质量一致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能够充分表现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及鲜明特色。第三,要针对旅游商品的物理性特点选择包装设计。如游客在购买唐三彩、牡丹瓷等工艺美术品时,都会顾虑购买后的携带问题,怕其破碎。因此在设计这一类旅游商品的包装上,要运用防震包装技术,打消顾客的后顾之忧。第四,在包装设计上不能过于单一,以目标购买者为主题,面向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特征来设计旅游商品,全面化的满足不同的消费者。比如,牡丹饼的包装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特征的消费者进行设计,以多方位打开市场,增加经济收益。最后,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要遵循时代性原则,融入潮流元素,避免过时老套。在内容宣传上,可以融入洛阳快速发展的先进元素。在材料设计上,可以运用现在社会所倡导的低碳环保材质。在视觉冲击上,要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旅游商品市场的混乱,必定会影响旅游商品的良好发展。要想让旅游商品市场欣欣向荣,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要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旅游商品市场的监管。在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阶段,政府要强化宏观管理,根据洛阳市的旅游经济活动计划制定旅游商品生产规划,从而克服目前市场无序竞争、盲目混乱的局面。政府应制定旅游商品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监管旅游商品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使旅游商品的开发发展进入有序、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旅游商品的销售环节,政府更应设立特定部门以及专门监管人员,严厉打击旅游商品市场以假乱真,鱼龙混杂的现象,对各旅游商品销售网点、旅游商品销售零点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售后服务环节,建立售后服务网点,提升服务品质。此外,政府也要加强对旅游商品市场上一些好的旅游商品企业机制的支持与鼓励,如对一些旅游商品市场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改善旅游商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和交易环境,促使旅游商品市场向良好方向发展。(六)增强旅游商品开发意识洛阳旅游商品之所以发展缓慢,旅游商品市场秩序混乱,最重要的原因是旅游商品开发意识淡薄,没有充分意识到旅游商品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扭转旅游商品发展落后的局面,首先在意识上就要充分认识到旅游商品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让旅游商品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其次,在投入上,洛阳市应培养旅游商品开发的专业人才,逐步设立开发旅游商品的研究机构,尝试去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或者洛阳市也可以与大学的旅游学院联手建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针对洛阳的旅游发展设计开发专门的旅游商品。总之,旅游商品的发展之路艰巨而又复杂,增强开发旅游商品的意识,创造品牌产品,建立创新型产品,挖掘特色旅游商品,商品包装更加精美,以及政府与各部门相互配合,洛阳旅游商品的发展一定会欣欣向荣。参考文献:[1]陈胜容.“旅游商品”概念内涵之辨析与定义[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516-519.[2]郭鲁芳,吴儒练.旅游商品:概念·范畴·特征[J].江苏商论,2008,(10):94-96.[3]刘广瑞.洛阳市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180-182.[4]姜莹,腾汉书.桂林旅游商品现状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9-10.[5]吴儒练.国内旅游商品研究述评[J].旅游研究,2012,(3):90-94.[6]李隆伟.海南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45-148.[7]于正松,田广增.中国旅游商品的现状分析与开发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520):226-227.[8]盛学峰,章尚正.黄山市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6):55-58.[9]郭桂玲.浅析河南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163.[10]高素艳.中国旅游商品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08,(6):67-72.[11]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5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深层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化资源欠缺整合、知名品牌数量稀少,产品单一雷同、旅游业整体协作不力,景区之间各自为阵、夜间项目较少,难以留住顾客、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惨遭毁坏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发整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结构,深度挖掘,打造洛阳旅游精品、提高认识,强化体验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等改进措施,为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关键词:洛阳;文化旅游资源;问题;对策旅游是一种体验,是旅游者为了感受异地文化和获取身心愉悦而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活动。文化旅游是利用旅游文化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体验异地旅游文化为主的过程,每一段旅游历程,都是对新文化的一种体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逐渐提高,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资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深度开发已变得格外重要。对于历史文化古城洛阳来说,合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述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其居于古代洛水背面而得此名;由于四面环山,四水蜿蜒,形成了洛阳山环水抱的宏大地势,故被称为“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1]洛阳,曾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炎黄诞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国人类最先跨入文明门坎,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地方;这里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神都。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都于远古的洪荒时代,从夏朝开始,相继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以此为都,前后在此定鼎九州的共有105位帝王。古人以九、五之数为尊,将九视为最大的个数,包含有多的意思,因而“九朝古都”成为了人们对洛阳的赞誉,并与北京、西安、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故司马光诗云:“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就与洛阳所处“天下之中”得天独厚的位置有着莫大的联系。(一)历史悠久的河洛文化长廊中国历史脉络是以河洛为核心,国都变迁,王朝更替,渐渐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史称“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人类经过长期生活和实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文化。我国古代文学、科技、教育、哲学领域中有许多辉煌的成就都与洛阳息息相关,《汉书》、《资治通鉴》、河图洛书、五行八卦、熹平石经、龙门二十品、洛阳牡丹皆发源于此,都是叹为观止的人文杰作。[2]先祖们留下的珍贵遗产,经过时间的沉淀凝结成为极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洛阳一年一度的春季牡丹花会,秋季关林朝圣大典,以传统文化和牵动效益带动了洛阳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二)圣贤云集的华夏圣地周公在洛阳完成了礼乐之制并以此来治理国家;老子任职于洛阳并在此著立学说;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于洛阳,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代程颐、程颢兄弟开创理学之先河,是宋代之后漫长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创造“蔡侯纸”后传至海外,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左思构思十年作《三都赋》,也曾成就了一段“洛阳纸贵”的美谈。(三)辉煌灿烂的永恒文明河洛文化的集中体现则是河图洛书。它是上古时期河洛先民为了谋求生存在劳动中所凝结成的人类思维的不朽成就,是整个华夏民族历史变迁的智慧结晶。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张骞初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和西域的陆上要道,架起了中西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开通了中西方物质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因此传入中国。龙门石窟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的文物景观,堪称体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四)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因长期居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洛阳的历史文化可谓绚丽多彩、源远流长,而民俗文化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河洛地区演绎沉淀,在一代代艺人的手中物化,成为各种各样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的工艺产品,他们因自身独特的河洛文化基因而成为洛阳的标志性产品,如中华艺术瑰宝唐三彩,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独具特色的洛阳剪纸、绣工精细的洛绣、历史悠久的杜康酒、酸辣可口的洛阳水席等等,都是洛阳代表性的传统名产。二、文化对洛阳旅游资源的影响(一)河洛文化是洛阳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渊源和基础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延续传承,经久不衰,不但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吸引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异域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同时也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是河洛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旅游资源洛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灿烂丰盛的文化遗存,都是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石。各种古建筑、遗产遍布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凝结和载体,不仅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而且极具旅游吸引力。2、河洛文化是洛阳人文旅游资源的主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文化事务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痕迹或事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是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和旅游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3]洛阳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而这些人文资源多是在河洛文化的底蕴下产生的,它们大都凝结着某一层面的河洛文化。白马寺、龙门石窟、丝绸之路、大运河、关林庙、古墓博物馆、丽景门、老城文化街、王铎故居、白园等人文旅游资源,都无处不在的渗透着河洛文化因素。(二)文化是提升洛阳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4]文化旅游是由人们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5]没有文化凝结的旅游是空洞的旅游。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旅游文化的教育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旅游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体验异地文化,了解异地风俗民情已日益成为人们旅游的动机之一。旅游与文化之间难分难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方文化融入于旅游中,既传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从而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河洛文化的不断沉淀为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物质基础,而洛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成为一股推动洛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巨大力量。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不仅拥有数量可观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历史、宗教、民俗、山水园林等等。洛阳集根文化、科教名人文化、语言文学艺术文化、古都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于一城,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了洛阳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三)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近年来,旅游高潮席卷全国,旅游经济飞速增长,各地纷纷进入了开发旅游的高峰期,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旅游”等开发理念接连提出,但如何落实于开发实践,特别是如何将文化资源深入的与旅游开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已成为文化与旅游有机交融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6]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创造的,但是要转化成为旅游产品,以供人们观赏游览,就被赋予了文化色彩,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长河中人类生活实践下的产物,完全属于文化范畴。因此,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视为一种文化活动。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低级庸俗化的不良开发行为,地方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生态平衡才不至于被破坏,旅游地也才能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7]洛阳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全方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是中国历史脉络的缩影,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帝都,因此,必须有与其盛名相符的城市文化载体。洛阳历史遗存、古建筑、古墓葬的开发与保护一直受到文物界的强烈关注,在保护与开发中秉持基于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在基于延续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再创旅游品牌,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历史遗存的“原汁原味”,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注重古今结合,强化洛阳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这样的开发可以赋予景区异质的文化吸引力,对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重大。[8]三、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洛阳旅游产业也取得了较大的飞跃。据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截止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469.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1%和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同比增长24.07%。市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洛阳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69.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0.8%。绚丽多彩的旅游活动丰富了市民和游客们的假期,智慧旅游也从中体现了它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洛阳将建设当之无愧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作为方针,大力营造中原经济区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推陈出新,创新思路,突出优势,在保证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1、文化旅游形象新升级——吉祥洛阳。春节期间,洛阳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特色出发,根据以往对洛阳的美誉和过去的品牌形象,在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汇总提升后,打造出崭新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精致的洛阳文化旅游新品牌形象“吉祥洛阳”。“吉祥洛阳”包括游龙门、访丝路、拜祖庭、品水席、赏牡丹、逛山水、泡温泉、淘珍玩等系列旅程,借吉祥之名、取吉祥之意,向国内外游客重新推广洛阳文化,同时也推出吉祥景区、吉祥商品、吉祥美食等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和市民带去富贵吉祥,并吸引游客前来开启吉祥之旅。2、文化营销方式高端化——智慧旅游洛阳牡丹花会。2015年洛阳新媒体营销活动已经全面启航,联合腾讯资源、电子商务与媒体传播实现全国范围的城市名片推广,突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发展。洛阳在提升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全面启动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着力改善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已取得显著提升。2015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通过腾讯PC端、扫二维码活动推广洛阳牡丹文化节新形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以低成本、高成效的方式吸引了更多旅客。经过旅游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后,洛阳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夯实,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不断得到提升。3、主题文化旅游创新牌——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近来丝绸之路经济建设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洛阳作为古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充分利用了祖先传承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践行了习主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全力打造出丝路创意文化“丝路非遗嘉年华”项目。该项目是洛阳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大型牡丹文化节创新项目,是依托非遗博览园的形式探索丝路文化和经贸发展相结合的全新产业模式。该项目以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向人们展示洛阳当地特色文化产品与丝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出一场地方精粹、丝路和非遗文化相结合的大型创意文化嘉年华。同时洛阳还全力打造了一场国际化、高标准的大型歌舞剧《天下洛阳》,再现丝路文明融汇贯通的繁华景象,带领游客领略绚丽多彩河洛文明,感受定鼎九州的气势磅礴,聆听佛教的绵绵梵音,瞻仰神都的灿烂辉煌,带给游客极致的视听体验。4、文化旅游宣传新策略——最美龙门四月天。2015年是龙门石窟景区的“美丽龙门”文化旅游年,龙门石窟独具匠心,推出主题为“最美龙门四月天”的春季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宣传主题是“洛阳的名片,世界的龙门”。龙门石窟景区推出“佛与花”景观亮点,在卢舍那大佛周围摆放数百盆牡丹盆栽,寓意吉祥如意、繁花似锦,既贴合吉祥洛阳的新品牌形象,又活化了牡丹花与武则天的不解之缘,突出文化美和视觉美;同时在众多景点向游客免费发放一些牡丹花头饰、牡丹绢花、牡丹装饰品等小礼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二)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化资源欠缺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的首要任务,如果没有旅游文化的介入,旅游资源开发便无从谈起,文化旅游更是失去了吸引力。旅游开发是多元化文化符号的创意组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旅游活动中,可以拉长整个产业链,从而充分发挥品牌效益。[9]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于分散,缺乏文化创新,导致资源重点不够突出,造成景区产品的闲置和浪费。现如今洛阳已发展成熟的文化旅游产品较少,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突出旅游景区文化特色。2、知名品牌数量稀少,产品单一雷同旅游品牌不是实体,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确立的代表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符号或他们的组合,包含单项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公共性产品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等。[10]洛阳拥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不计其数的古墓葬、举世闻名的五大都城遗址等等,这些资源既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本,也是洛阳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坐拥如此雄厚的历史文化古迹,能拿得出手的知名文化品牌却少得可怜,令洛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些力不从心。目前,洛阳较大规模的旅游景区足有60之多,但提及印象最深刻、最想去的景点时,大部分人的回答仍旧是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等“老三篇”。近年来,白马寺、龙门、关林的带动作用愈显吃力,品牌效应持续下滑,产品较为单一,部分景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大多属于观光型产品,游客不能参与体验,厚重的文化多体现在文物遗迹上,并没有使文化变得生动可读。3、旅游业整体协作不力,景区之间各自为阵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缺乏统一性和长远性规划,虽然近年来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但是各个景点之间相对比较独立,散乱不成格局,旅游景区、旅游局、旅游开发、旅行社、旅游交通各部门之间协作意识浅薄,能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少之又少。景点与景点之间缺乏统一高效的协作体制,热门景点与冷门景点之间缺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缺乏互补的旅游区域合作开发模式。景点之间各自为营,缺乏合作,难以形成合力,没有实现旅游区域联合发展,造成部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4、夜间项目较少,难以留住顾客近年来,国内部分旅游地区的夜生活品牌不断涌现,如西安长恨歌、厦门鹭江夜游、凤凰古城篝火晚会等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让人流连往返。反观洛阳,大部分旅游景点夜间娱乐项目少之又少,虽然有夜游龙门,音乐喷泉、小吃街等活动,但由于特色不够突出,没有达到吸引人的目的,难以留住顾客,此为洛阳休闲旅游的短板。洛阳精品旅游线路通常是与郑州、开封结合形成的线路,具有依赖性,未能体现洛阳本地文化特色,能够吸引游客留宿的景区并不多,具有体现洛阳民俗特色的夜间项目也较为缺乏。5、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惨遭毁坏由于保护资源理念不足,专项资金投入不够、保护措施不力等原因,一些景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城。老城是洛阳最能体验复古感的地方,也是洛阳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池,更是外地游客探索洛阳古都文化的首选之处,而这座古城池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由于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加之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统一管理,从丽景门开始,途经老城区,油腻肮脏的石板路、年久失修的文物遗迹、杂乱交错的民居等等,原本代表着洛阳古都文化的物质载体,如今却成了千疮百孔的棚户区。部分景区都存在着投入资金少、低开发、低保护等问题,导致许多旅游资源不但不能突显其文化内涵,还破坏了其原本的价值。四、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及建议针对上述提到的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5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开发整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在洛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无视旅游文化的指导作用,旅游资源开发就仅仅意味着破坏。因此,整合、提升当地文化,并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已成为洛阳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旅游文化整合,意味着将旅游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选择、加工、重组之后,提炼出一条系统化的脉络,使各种文化资源主次分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整体围绕这条文化脉络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最大利益。[11]基于洛阳丰富的文化底蕴,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整合为宗教文化类、建筑遗迹类、精英代表类、民俗文化类四类。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包括佛儒道三教,如龙门石窟、白马寺、上清宫等,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这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历史传说吸附于实物遗存,深挖旅游资源,从而达到升华宗教文化的目的。建筑遗迹类旅游资源包括五大都城遗址、古墓葬群等等,这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其文化性、科学艺术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对这类资源的开发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大力塑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建筑遗迹类旅游产品。精英代表类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白园、老子故宅、二程故里、玄奘故里、王铎故里、阮籍故居、李贺故里等,并且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些传说、故事,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内容精彩纷呈,不论是节日庙会、物质生产,还是演艺杂耍、手工技艺,形形色色,洋洋大观。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戏曲杂艺类、节日庙会类、饮食文化类、民间工艺类,这些民俗皆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民俗文化的开发要符合洛阳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文化日趋相同的今天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二)深度挖掘,打造洛阳旅游精品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内容十分多彩,但其知名旅游品牌数量却比较少,产品单一雷同,开发与营销力度也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洛阳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寄希望于精品旅游带动区域联合发展。现如今洛阳佛教相关的旅游已经渐成规模,佛教资源丰厚;因此,可以从佛教入手,对洛阳部分景点深度挖掘再推出。国内借助于佛教文化打造知名品牌的城市数不胜数,而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香山寺等景点,虽已在旅游市场站稳脚跟,但由于国内相同景区较多,导致产品特色不够鲜明。笔者认为,洛阳可以深度开发白马寺、龙门石窟、灵山寺等景点,以创新旅游纪念品为契机,开发佛教礼品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佛教产业。无论是不是佛教信徒,人们对佛都秉持着一种崇敬的态度,也会收集一些佛教用品。洛阳的佛教产业并不发达,却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国内当下还没有寺院素食产业品牌,洛阳在推出佛教深度旅游时可以增加佛教素斋,开设佛乐表演,让游客品尝素食的同时,充分体验佛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洛阳推向国内佛家文化首席地位。(三)提高认识,强化体验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洛阳景区各部门之间比较独立,格局散乱,导致景区之间缺乏协作性,而智慧旅游的提出,为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自从智慧旅游提出来,各大城市积极响应,洛阳智慧旅游营销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